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鬼聲泣2

看《鬼聲泣2》前,我特地透過Netflix看了首集,整體氛圍沉悶,故事節奏偏慢,講述鄉下少女被邪靈纏身,全家人竭盡全力試圖拯救她,卻依然目睹她在痛苦中死亡的慘烈結局。

《鬼聲泣2》徹底打破了首集的沉悶,以更快速的節奏、更豐富的情節,以及更精彩的動作設計,重塑了故事面貌。續作中,失去妹妹的亞克化身獵鬼驅魔師,三年間憑著復仇怒火,成為鄉野傳奇。他的目標只有一個——獵殺殘害妹妹的黑衣女鬼。

電影序幕把故事拉回到百餘年前的戰爭時期,交代了黑衣女鬼的來歷,同時埋下與她密切相關的食屍鬼“奔”的伏筆。接著,觀眾便迎來主角亞克——一個戰鬥力爆表的“獵鬼拳王”。幾場徒手暴打鬼怪的動作戲,將他的帥氣值拉滿。他的搭檔中士,則像中華驅鬼文化中道士般的角色,具備智慧與策略,指導亞克如何更高效地伏魔降妖。他們之間亦師亦友的互動,充滿著溫暖及趣味。

電影分做兩條主線,一邊是亞克、中士和幾位“善心人士”的叢林追兇之旅;另一邊則是在家鄉為大姐籌備婚禮、等著亞克歸來的家人。亞克這方的叢林探險,堪比獵殺類型片裡的情節設定,隊伍中各懷鬼胎的角色一個接一個慘死,死亡過程與其說恐怖,倒不如說爽快酣暢淋漓,畢竟這幾位角色的人設並不討喜。幾處jump scare場景,配合巧妙的剪輯與幽默對白,觀眾不僅嚇到,還笑出聲,節奏張弛有度,比起首集娛樂性更高。

至於家鄉線的部分,也塑造了溫馨與懸念並存的氛圍。一家人邊忙著籌備婚禮,邊等待亞克歸來,卻不知危險及恐懼已悄然欺近。兩條主線最終在高潮時交匯,帶來一場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對決場面,同時更完美襯托了亞克身上的情感負重與成長。

相較於首集的單調,《鬼聲泣2》無論是情節的豐富程度、角色塑造,還是視覺呈現,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我不確定編導是否從一開始就計劃將其拍成上下兩集,但顯然,他們吸取了首集的不足,在續作中補足,也成功交出一個驚喜十足的成績。

總括而言,如果你沒看過首集,《鬼聲泣2》會是能滿足你對驚悚與娛樂的雙重期待。但如果你看過首集才看這續作,相信你跟我感覺一樣,雖未到驚為天人,卻已提升到一個好看到不行的層次。重點是,它有一個好結局,至少散場時,不會感到扼腕揪心。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猛毒最終章:最後一舞

索尼影業蜘蛛人宇宙(SSU , Sony's Spider-Man Universe)的四部作品,對超級英雄影迷來說,或許是愛恨交織的存在。票房數據可以說話,但從電影賞析角度,我個人最喜歡的,是《蜘蛛夫人》(Madame Web)。這部作品無論敘事深度還是角色刻畫都很一般,卻都比過去兩集的《猛毒》(Venom)更對我胃口,情感張力上亦優於傳奇的《魔比斯》(Mobius)。因此,每提及SSU,心中總有些矛盾:這個充滿潛力的宇宙,怎麼總讓我興致缺缺?在這大眾對超英漫改作品出現審美疲勞的時代,它還能繼續發展下去,堪稱奇跡。

作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猛毒最終章:最後一舞》(Venom: The Last Dance)劇情緊接《猛毒2:血蜘蛛》(Venom: Let There Be Carnage)結尾。艾迪·布洛克和猛毒經歷了“血蜘蛛”事件後,被群眾誤認為殺害莫里根警探的兇手,不得不展開逃亡生涯。然而,他們的敵人不只是地球上的人類執法機構,還包括來自猛毒母星的獵殺者。這讓艾迪和猛毒腹背受敵,而猛毒為了守護宿主,決定勇敢面對未知命運,這份勇氣也為角色的情感色彩,升華至另一個層級。

《猛毒最終章:最後一舞》整體風格延續了兩部前作那般簡單直接粗暴乾脆,但對我來說,這次的情感敘事更能觸動人心。尤其是艾迪與猛毒之間那種亦敵亦友、唇齒相依的關係,透過一場如公路旅行般的故事線,循序漸進地鋪陳他們的情誼,讓人深刻體會這段人與共生體間超越常理的連結。直至最後上演別離場景時,這種情緒渲染也被推至頂點,艾迪的悲傷、不捨、無奈,種種五味雜陳的心緒,如潮水般湧來,十分動容。

動作戲方面,相較於前兩部,本集的打鬥場面無疑有所提升。特別是那來自外星的獵犬,超強的再生能力讓人不禁好奇,究竟該如何打敗牠。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外星生物並非僅一隻,而是成群結隊地出現,增添了電影的危機感;當各型各色的共生體集結時,雖然設定有些讓人翻白眼,但無論如何,至少還帶來了一陣驚喜。至於牠們的命運,有些“出師未捷身先死”,沒幾秒鐘就成炮灰,這也算是這系列一貫的情趣吧?

總的來說,《猛毒最終章:最後一舞》無疑是三部曲中拍得最好的一部,也為SSU系列在我心中贏回了一點分數。希望二〇二四年壓軸作《獵人克萊文》(Kraven the Hunter)能繼續保持《最後一舞》的敘事風格,別像其他SSU作品那樣,不慍不火不湯不水瞎攪一通交差了事。最重要的,既然承諾了影迷會帶來限制級的暴力場景,就請千萬別食言。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我們同在

本來,對純愛情類型電影,我一向不抱期待——常見的套路:男女主角一見傾心,甜言蜜語你來我往,間中穿插情敵和波折,看著讓人覺得肉麻,正正應驗了那句:只要當事人不覺尷尬,尷尬的就是他人。然而,年紀漸長,閱歷愈深,偶爾看到以成年人視角為出發點的純愛電影,竟會意外感動,正如這部《我們同在》(We Live In Time),讓我在光影間,重新審視愛情的本質,以及力量。

《我們同在》講述一個橫跨逾十年的愛情故事。女主角阿爾穆特(佛蘿倫絲·普伊飾)是一位嶄露頭角的廚師,男主托比亞斯(安德魯·加菲爾德飾)則剛離婚,兩人因一次交通意外相識,一見如故,迅速墜入愛河。透過他們的相識與交往過程,影片細膩展現了初戀的激情與美好,同時也呈現隨著歲月流逝,二人情感加深而隨之帶來的生活挑戰。

兩人在共同生活期間,有嘗試懷孕,有各自努力為未來打拚;跟彼此的家庭成員相互碰撞、交織,充滿生活的瑣碎與溫暖。然而命運無常,阿爾穆特被診斷出癌症,此一變故,加劇了二人的考驗,同時也升華了這段感情。她在病痛中堅持活出尊嚴,義無反顧參加了最後一場廚藝大賽,也帶著丈夫女兒重返溜冰場,回憶曾經青春的舞步。戲末,她在溜冰場的另一邊,對著這邊的家人揮手告別,勾勒出生與死的界線。走筆至此,再次回想這結局的畫面,仍感動得我雞皮疙瘩爬滿手臂,這樣從簡單平凡的鏡頭捕抓中,流露出的真摯情感,牽動了我的心緒,為之動容。

佛蘿倫絲·普伊與安德魯·加菲爾德二人的演技,是影片亮點。普伊在角色的喜怒哀樂間遊刃有余,將阿爾穆特的堅強與脆弱演繹得淋漓盡致,既有初戀的羞澀與歡笑,也有面對癌症時的淡然和堅定。這種細膩的情緒表達,觀眾亦能輕易投入角色,感同身受。至於加菲爾德,他在角色中展現出的痛苦及深情,也恰到好處地呼應了身為一個丈夫與愛人,該盡的責任,以及柔情。這種演繹,不像單純刻意的煽情,反而讓觀眾從角色的眼神、肢體中,感受到情感的真實存在。

回來現實理性的一面,我依然不愛青春偶像式的愛情片,但對成熟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我開始買賬——前提是編劇要懂得敘述故事。畢竟,愛情不再只是年輕時的激情,更是長久歲月中的彼此守護。當原本的陌生人變做愛人,再逐漸融入生活成為家人,維繫的不再只是甜蜜,而是如何共患難,還有解決現實的柴米油鹽。或許正因身處其中,更能理解、體會《我們同在》這齣戲裡的兩位主角,在面對生活的艱難選擇和無奈時,依舊相互依靠,彼此成就,這種難得的情分。

不得不說,《我們同在》是我今年心目中最佳影片之一。



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小丑:雙重瘋狂

總覺得,二〇一九年《小丑》(Joker)的成功,多少帶著幾分意外。這部基於漫畫改編的R級作品,票房口碑雙豐收,且獲獎無數。就我個人來說,儘管演員表現無可挑剔,故事敘述也流暢,整體卻未讓我驚艷。戲裡的小丑亞瑟·佛萊克,沒有漫改電影中的終極大BOSS風範,只是個社會病態的代言者,把貧富不均、邊緣人心理病態,以及資本社會的殘酷,透過這角色的經歷體現出來。《小丑》講述的更像是一個人的悲劇,而非小丑起源故事,更沒把他塑造成反英雄。這可是蝙蝠俠最惡名昭彰的對手,千萬別想著像隔壁棚漫威《猛毒》(Venom)那樣照辦煮碗,否則得不償失。

《小丑:雙重瘋狂》(Joker: Folie à Deux)繼承了前作的“文藝範”,而且走得更極端,因此導致口碑兩極,喜愛的人讚不絕口,沒法接受的人就譏諷謾罵。觀眾無疑因前作的成功而把對它的期望推到最高點,甚至有種“造神”的崇拜,如同首集結尾戲裡的群眾,把亞瑟當做是偉大的反資本主義烈士。當這續作遠離了預設中的商業大片模式,缺乏動作場景,血漿與暴力元素也比第一集少,敘事上更偏向音樂片類型,這對那些想看一場火爆視聽覺衝擊的觀眾來說,無疑是一支催眠劑。

電影故事緊接前作,亞瑟被捕入獄,接受心理治療,在精神病院中遇到名叫莉·奎茵佐的病人,二人展開一場扭曲的愛情戲碼。整部電影沉浸在亞瑟內心的悲慘世界中,繼續深挖他的心理陰暗面,莉則成了他在理性與癲狂間搖擺不定、苦苦掙扎的催化劑。莉——也就是為人熟知的哈莉·奎茵——在此不是極盡瘋癲的小丑女,而是一個感覺更真實、更人性化的角色。兩人之間的互動,沒有漫畫式的雙宿雙飛,而是迷幻的精神共舞。

在莉的慫恿、鼓動、刺激下,亞瑟心靈深處的小丑趁勢顯露,這設定感覺像是精神分裂,卻又不完全是。編導用了大量法庭戲,透過審判過程,揭開亞瑟的內心世界,卻也讓他的瘋狂表現模糊不清,彷彿人格未完全裂變。以“口水多過茶”的對白推動劇情,使用鏡頭語言剖析亞瑟千瘡百孔的內心,在虛實之間不斷交錯,觀感上電影節奏變得極緩,如此文藝式手法,可想而知,不是人人消受得起的。

演員方面,影帝瓦昆·菲尼克斯再次展現精湛演技,無論情緒轉換,或是肢體的控制——你看他瘦如枯骨的恐怖身材——都無可挑剔。與他搭配的女神卡卡,則將優雅與瘋癲氣質完美結合,演出令人耳目一新,歌唱場面更是得心應手,為角色增添幾分浪漫氣息。縱使劇情未能給她太多發揮空間,依然能夠展現十足魅力。

總括而言,《小丑:雙重瘋狂》是一齣需要耐心觀看(賞)的作品。若抱著看《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或《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裡癲狂小丑的朝聖心態入場,只會落個自討沒趣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