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哈比人:荒谷惡龍


十年前,彼得·傑克森將影響後世至深的奇幻文學鼻祖《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拍成史詩三部曲,創下票房及奧斯卡得獎紀錄;摧毀魔戒至今十年間,彼得大帝只拍了《金剛》(King Kong)和《蘇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終於奈不住寂寞,再次將佛羅多、阿拉岡、甘道夫等聲大噪的戰役前六十年的前傳故事,改編搬上大熒幕。不僅如此,原本僅一冊的原著《哈比人傳奇》,被一開三,和《魔戒》同樣,分三年上映,商機算盡鐵定賺得盆滿缽滿之餘,也等著又一部影壇傳奇的流傳。

編劇要在原有的故事添加新情節新人物拉長篇幅,加油添醋的功力自不可少。目前上映的系列第二部《哈比人:荒谷惡龍》(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勒苟拉斯重新登場,迷煞了多少女粉絲,相信不少男生也對這當年的神箭手偶像的出場大感興奮;其原創出的女精靈陶烈兒,與勒苟拉斯及矮人奇力發展出的曖昧三角關係,讓本片多了一絲人性色彩。


至於奇幻世界中的戰爭場景,本片確實較少,但難得的打鬥場面,動作設計也極盡所能地揮發,緊湊中帶出笑果,如一幕眾矮人鑽進空酒桶水遁,那胖子憑藉身材優勢,離開水面後殲敵無數,再躍回木桶,立馬博得觀衆喝彩鼓掌;勒苟拉斯的作用自不必多說,既然請他“回巢”,自然不會可惜了他戰神的身分,全片殺敵最多的數他;最不經意地耍帥,同樣數他。可是,我還是被陶烈兒電到……


這位曾在《鋼鐵擂台》(Real Steel)與休·傑克曼似有還無感情繾綣的伊凡潔林·莉莉,凡人相貌已有一種獨特氣質,化身精靈更是非凡不已,加上為她打造的動作設計及賜予的慈悲為懷,更添角色魅力。暫且不論原著迷是否接受得了這角色,但對我來説,她替《哈比人:荒谷惡龍》錦上添花,增色不少,也繽紛了有點冗長的電影。


還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就是眾“龍戰騎士”走入那片幽暗密林,最終遭勒苟拉斯一夥精靈語言上侮辱時,勒苟拉斯奪下葛羅音的隨身飾物,侮衊兩張相中人物,殊不知六十年後,他會和其中一位相中人並肩作戰——葛羅音之子金靂。這等緣分的玩弄,就連精靈族也躲不過,那種感覺難以形容。就像影片開頭,這場“矮人遠征之旅”起航前一年,甘道夫“巧遇”索林,向他提起“飛賊”時,觀衆自會想到遠在哈比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抽著煙草胡思亂想的比爾博;隨後遠征隊員踏進孤山時,矮人再次提起“飛賊”隨行的目的……此番前因後果的銜接,編劇做得自然不造作,天衣無縫!

如果第一部《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是比爾博的成長歷程,那這部《荒谷惡龍》就是索林面對人性的考驗:在奪回故鄉與犧牲飛賊之間,他如何取捨如何抉擇?就連智者巴林也開始質疑他;比爾博也不好受,這遠征一路走來,索林總對他的能力懷疑有加,縱使索林曾經承認相人錯誤(第一部結尾處),但日久見人心,這部片我還是看見索林仍放心不下比爾博。比爾博獲得魔戒後,性情的變化日漸彰顯,而另一敍事點——甘道夫部分,也開始出現只見其眼不見其身的魔王索倫,原來距離那場王者回歸的終極之戰,索倫也得籌備一甲子的時間,可是最終仍功虧一簣……


最後要說的是,惡龍史矛革實在有夠囉嗦,明明一秒就可KO的敵人,還玩貓抓耗子的把戲,纏至最後飛向那個仿威尼斯的水鄉,準備大開殺戒,徒留比爾博一句“我們到底干了什麽?”以及觀衆的哀嘆:結局留待明年分曉!

題外話:覺得《哈比人:荒谷惡龍》宣傳時,將勒苟拉斯的回歸作爲賣點,有點可惜;勒苟拉斯和第一部出現的咕嚕不一樣,這集影片宣傳應該“不把他當做一回事”,試想如果觀衆入場時發現其蹤,帶來的那種震撼效果……也能以一傳百口耳相傳,更添本片的傳奇……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啦!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北京清華大學·一圓大學夢的體驗


這次的清華總裁訪華團,讓我經歷了多次的“第一次”,比如説第一次踏入北京;第一次在大學的課室内上課;第一次滑雪;第一次搭飛機……時暈機嘔吐等,感觸頗深,也體驗了平時沒機會經歷的感受。

話説,我的學歷僅到學院副學士文憑階段(至今仍不甚了解“副”字意味著什麽……),到台灣念大學,一直是我的夢想;這八年來的夢想,隨著父親早逝,家裡經濟負擔暫時滑到我的肩上,更形成妄想。但是,隨著這次走訪清華,縱使地點不是我朝思暮想的台灣,也覺得此生無憾。

這次訪華團課程上共有三堂課,算是“體驗班”,也已經給我帶來難以言喻的興奮。溫元凱老師教授的“中國經濟新格局與企業發展新機遇”,讓原本對經濟/數字毫無概念的我,有了初步了解;陳生民老師的“君子領導學”,是三堂課中感覺最親切的一堂,不僅因爲陳老師是台灣人,讓我這“親台分子”有種千里遇故人的感覺,也是因爲課程主題與哲理/心理有點關係;老北京韓慶祥老師的“壓軸”,令“營銷模式之連鎖經營”整堂課歡笑聲不斷,如此教學方式,神人也!雖然上課時間不長,但其中老師們都會用電影來做例子(而且還是以商業模式經營的好萊塢電影),讓我吸收甚易——電影,原來可以這樣賞析!

二十幾人的團員,應屬我最安靜。看著大家不時做交流,我這後輩,也只有聼的份兒,盡量吸收前輩所述,獨自一人時(在巴士上,或在房間)慢慢消化;此外,訪華團安排的企業參訪及企業人分享,也讓我拓寬視野,獲益良多,尤以“總總”們不時出口的“億億”聲,初聼時刺耳加震驚,但了解這在中國是一家企業最基本的目標,才驚覺自己少見多怪。雖然行程上沒什麽開口,但如此這般也學到了不少知識,了解多種經商之道。這,是屬於我個人的學習方式。


要說唯一感到遺憾加愧疚的是,“光盤運動”的失敗。只要是一圍圍、一桌桌的宴席式餐點,總會留下吃不完的食物。企業家眼中,或許越豪華的飯局,離生財的幾率就越近,但如果可以做到不浪費食物,那會在生意的成功上多添更爲深層的意義吧?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詭嬰


適逢萬聖亂舞,院線不乏恐怖片、鬼片上映,其中一部即《詭嬰》(又名《詭嬰吉米》)。其實,作爲一部中港合資的恐怖片,《詭嬰》整體還合格,聲效、幾幕CG合成經過剪輯的嚇梗,對一些觀衆而言,具備足夠的驚嚇效果。

故事述説唱片監製葉浩與妻子天晴新遷入一所獨立洋房,葉浩遂迎來事業上的高峰,而天晴也宣告懷孕。葉浩爲了突破如今慘淡的唱片市場,決定大膽創作一首以“死亡”爲主題的歌曲,自此,他倆的運氣開始急轉直下——葉浩身邊凡聼過demo的同事或歌手,皆因故受傷;天晴的雙胞胎胎兒,其中一個不幸夭折,她更患上產後憂鬱。此一連串的事故,似乎與前屋主留下的娃娃……或是整棟樓房有關,而唯一能替葉浩了解這一切背後真相的,只有長駐他家門口的遊民。

村上春樹說過:“死亡不是生的對立,而是它的一部分。”《詭嬰》中那棟獨立洋房的住戶,都着魔似的對“死亡”入迷,如第一任屋主暢銷愛情小説作家,筆鋒一轉,開始書寫死亡;接下來的兩位雙胞胎,邀請好友前來玩死亡遊戲;直至主角葉浩,也對死亡的探討飢求若渴。死亡是生的一部分,只是,爲什麽電影中真正死亡的人,卻沒想像中的多?

洋房的多任屋主,死亡幾乎立即找上他們,或他們身邊的任何人。爲此,詛咒看似來自於這棟建築,而施咒者就是那隻令熒幕下觀衆毛骨悚然,戲内角色卻愛不釋手的娃娃吉米(設定有點像鬼娃恰吉);吉米甚至在片末和葉浩夫婦來個貼身肉搏戰,結果可想而知,以敗陣收場。主角有個好結局,這是難得的;而令人傻眼的是,最終的最終,吉米復活……這種死而復生的橋段,恐怖片常耍,只是也該適可而止,別當觀衆是傻子,吉米明明就死在衆目睽睽(觀衆加上戲中葉浩夫婦和那位神秘遊民)下,若復活,遊民鐵定第一個知曉,又或者他是共犯?吉米隨著葉浩夫婦離開這棟洋房,是否等於厄運就此纏上這對夫婦,以及新生的小男孩?洋房的下一任買主,及下下任,再下下下任,就可安枕無憂?

英文片名“Baby Blues”,是“產後憂鬱”的俗稱,對應了片中的天晴。很多時候,吉米都在天晴獨自一人的時候活過來,是她Baby Blues而產生幻覺?抑或吉米真的鬼上身?有一幕,醫生向葉浩講解此病的症狀,爲了增添安撫效果,他安慰葉浩:“Baby Blues不止限於女生,男人也會患上。”葉浩問道:“是嗎?那會怎樣?”醫生答說:“一樣的,會有很多幻覺!”對此不禁莞爾。

《詭嬰》導演梁普智,年屆七旬,距上一部執導的作品,相隔有廿年多,如今重出江湖,若不論劇本,其他如掌鏡、配樂、特效等,加上如此年齡還能拍出讓年輕人接受的故事,可見寶刀未老,實力猶存。

演員方面,主角林峯其實沒什麽好發揮,内心戲不多;反而女主角盛君的戲份較吃重,從愉悅陽光的氣質少婦演變至鬱鬱寡歡且視娃娃為親生兒的媽媽,驚慄感十足;徐子珊演當紅女歌星,純賣弄性感,就算馬來西亞電檢局刀下留情,也幾乎沒什麽養眼的鏡頭(抱歉,她不是我心中適合耍性感的演員);至於林峯緋聞(或正牌?)女友吳千語,演出小姨子,偏向搖滾的造型據説是個人演出上的突破,那性格直率、支持環保、姐妹情深而揮發出來的勇氣,是最喜歡的角色。只是,片末她說出的一句對白:“……很多時候,都是因爲心魔作祟……”幾乎毀了對影片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肯定,心情頓時有點blue

不可不說的是遊民盧海鵬,充滿神祕感加喜感,只是劇本先天的缺陷,片末在他眼前發生的一切以及他冷眼旁觀的舉措,失去邏輯,讓觀衆一時脫軌,取而代之的是竊笑;而半老徐娘溫碧霞,是整場悲劇的緣起,出來打醬油解説詛咒來源,說了什麽沒在注意,徒留一襲網球裝的制服誘惑。

總而言之,捧場中港合資的電影,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設,準備好接受電影拍得四不像或WTF的事實,這是近年中國崛起的“隱患”,如今要想在馬來西亞院線欣賞正港的港片,雖不至一片難求,但質好的也沒多少部(就連叫好叫座的《殭屍》,也刪改了結尾部分)。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再見,純美的愛情——聽見下雨的聲音


詩人方文山執導的首部長片《聽見下雨的聲音》,選用純美愛情作主軸,配上一群年輕人勇於追夢的故事,打造出今年最感人的青春作品,值得捧場!

故事線其實有點複雜:主角阿倫(柯有倫飾)、雨婕(韓雨潔飾)、Sharon(徐若瑄飾)之間的三角戀,加上以樂(釋小龍飾)對雨婕默默付出的苦戀,四位年輕人,四個不同的世界,交織在一起,擦出的火花……就像海報文案所述:一個人可以編寫自己的劇本,但要一群人才能夠叫做青春。這幾位年輕人對一些事情的處理方式,或許觀衆不認同,但所謂青春,即貴在從錯誤中學習,一切尚可重來,尤其愛情公式更沒有對與錯。

這兩年一直看柯有倫飾演這類性格直率的年輕人,猶如長不大的孩子,如此下去恐被定型,對演員來説並非好事;女主角演殘障人士有難度,勇於接演這類角色,值得鼓掌;女神徐若瑄高齡演出大學生,不見突兀格格不入,掌管時間的使者好像遺忘了她;久違的釋小龍不耍武功,演出深情男兒,充滿了新鮮感;徐嬌角色帶有説書人的性質,負責開場、串場和結尾的旁白;還有其他一時數不盡的客串演員……縱使電影剪接略嫌生澀,但這幾位友情客串,有助轉移視線,彌補了缺陷。

說起方文山,自然會將他與周杰倫相提並論,也不知方導有心或無意,總覺得電影有不少令人見賢思齊的段落,如片末雨婕和初戀男生避雨的畫面,對應了早前所創作歌詞“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簷”。如果說周杰倫執導的電影屬於“低調的華麗”型,那麽方文山的則屬“華麗的低調”——故事純樸、少用特效,卻成功營造出華麗的效果。此外,不知是否刻意不放中文字幕,當畫面浮出行行的素顏韻腳詩,那種突來的感官衝擊,更添電影的詩意。

片末“解密”幾位角色在電影開頭的時間點之前,就已有了交集,此設定讓人感觸,更對這幾條交錯的緣分百感交集;而幕後工作人員字幕緩緩升起時,在旁定格的多張劇照,可說美如畫、美如詩。個人覺得,方文山這部長片處女作,以唯美的鏡頭帶出濃烈的詩意境,傑作也!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陰兒房第2章:陰魂守舍


2010年《陰兒房》(Insidious)上映時,爲了分享好電影,我如此介紹此片給自小做了割膽手術的友人:“這不是鬼片,不是恐怖片,這是一部親情片!”友人爲此與我進場觀賞;離場時,友人臉色鐵青,内心詛咒我祖宗十八代不知幾回。

今《陰兒房第2章:陰魂守舍》上映,我不再邀人共賞,獨樂樂入場體會這股恐懼;雖不比首集驚慄,劇本倒真符合了我那句“這是親情片!”

是的,《陰兒房第2章:陰魂守舍》(Insidious: Chapter 2)是一部親情片,只是以恐怖片類包裝。不騙你。就算你真粉膽小,擔心就算劇本沒什麽驚嚇程度,但聲效也具備相當的嚇人效果。對此,我老實人說老實話:這電影真的不嚇人、不恐怖,反之,還有點感人。

故事緊接首集。首集結尾時主角Josh“跨界”把忘記回家的兒子Dalton從陰界救回,兒子平安歸家,但Josh的軀體卻被另一陰魂佔據,Josh因此受困陰界;靈媒Elise更被假Josh掐至死,在沒有目擊證人證據不足之下,警察無法將Josh定罪。Josh一家五口,再次搬遷,這回他們折返Josh老家,嘗試過正常日子。好景不長(他們好像不曾有好日子過),Josh體内的陰魂越趨邪惡,而跟隨著陰魂進駐這間屋子的,還有數不清、不知是好是壞的亡魂……
這在首集隱藏片段出現的厲鬼,是一直糾纏Josh的亡靈,在第2章中戲份吃重
再説下去,就爆雷了……還是點到即止。可以透露的是,這集的故事,將第一集中一些莫名的情節交代清楚,讓觀衆恍然大悟,也明白Josh父愛的偉大。這集有多條故事線,也加入時空交錯的梗,卻不會令人感覺紊亂,加上刻意營造的推理情境,對真相的抽絲剝繭、層層逼進,可以說,編導賦予了易於陷入自圓其説的恐怖鬼片較高級的表現手法,使《陰兒房第2章:陰魂守舍》更像劇情片,故事扎實,影片耐看。

説到導演,這位出身於馬來西亞婆羅洲的溫子仁,除了與拍檔編劇雷·沃納爾(此君除了編,還會演,片中Elise兩位一胖一瘦的跟班,瘦的就是他)打造了幾部叫好叫座的恐怖/驚悚片,如《奪魂鋸》(Saw)、《歡迎光臨死亡小鎮》(Dead Silence)、《陰兒房》系列,自己本身執導的作品雖然不多,但有口皆碑,如剛上映不久的“恐懼惡靈”《厲陰宅》(The Conjuring),即出自他手。


驚慄片(或鬼片)除了嚇人,藉此衍生娛樂效果,很多背後都存在著編導想說的“人心比鬼魅更恐怖”的道理。若以此來做審美標準,《陰兒房》系列絕對不合格,故事少了對人心黑暗面的具體描繪,但,首集注重的JoshDalton父子情,這集甚至“凝聚”了一家三代的親情力量,《陰兒房》系列要帶出的,是家庭人員之間的緊密緣分。此外,片末在陰的靈媒Elise配上陽間的兩位驅魔弟子,也讓我聯想到那部早已遺忘的《異靈靈異2002》,同時也期待第三章的來臨。
還有人記得這部電影嗎?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貞子很忙

每一個版本,都有不同氣質的貞子
相信很多人一聽見“貞子”,自然想起當初惹得自己不寒而慄,雞皮疙瘩掉滿地的年少吧?不過,貞子留給我的印象,倒是歡樂多於恐怖,罪魁禍首就是那港片《千王之王2000》(這就是剝削電影的厲害)。原因無它,就是張家輝爲了嚇周星馳,效仿貞子從電視機爬出,結果惹得周一頓打那一幕……

貞子首次出現在大熒幕,是1998年的《七夜怪談》……等等,奇怪,怎麽不是《午夜兇鈴》?沒錯,無論《午》還是《七》,其實都是同一部電影,只是台灣用《七》,而我這傾台者,當然選用《七》,加上内容敍述凡是看過那卷詛咒VHS的人,都會在七天内(更確切地說,是168個小時)掛掉,如此這般,《七夜怪談》也比《午夜兇鈴》更貼切。扯遠了……
貞子首次出現在大熒幕,是1998年的《七夜怪談》,由松嶋菜菜子和真田廣之主演,後來推出續集《七夜怪談2:復活之路》《貞子謎咒》,前傳《貞相大白》(抱歉,我都沒看),更有好萊塢重拍版《七夜怪談西洋篇》(The Ring)和續集《刹靈》(The Ring Two)。(坊間流傳,還有一部A版的叫做《午夜胸圍》,不知是真是假……)值得一提的是,《七夜怪談西洋篇》正是憑藉《神鬼奇航》三部曲而奠定百萬導演地位的高爾·華賓斯基所執導;而《刹靈》則請到原版《七夜怪談》的導演中田秀夫遠赴西洋拍攝。這些重拍版本鬼片,除了貞子,還有伽耶子(《咒怨》)、《見鬼》等,在當時吹起一股“過洋鬼”熱潮。
當年的松嶋菜菜子和真田廣之

這幕會恐怖嗎?

那眼珠是怎麽回事?

《七夜怪談西洋版》

刹靈
沉寂了一段時日,2012年,貞子“死不瞑目”,再次被人從枯井中掘起,還以3D形式呈現——《貞子3D》。這次,貞子應該是結識了基努·尼奧·李維,為她在電子甚至網絡綫路中打開一通任意門,不再從電視機裡爬出,只要是有熒幕的家電,都可置人於死地。這種與社會步伐前進的設定,無疑能讓更多觀衆產生共鳴,尤其充斥街頭的低頭族,看了片子,或許會思考過分依賴手機或平板電腦的生活吧……
貞子重出江湖之3D……什麽啦……
對我而言,《貞子3D》的好看,就只這唯一一點。其他的,不如就當做一部笑片來看,勿需太認真——全片以深藍色調帶出陰暗的氣氛,就算住家的裝潢,也不覺一絲溫暖,讓人感覺死死的。活在如此氣氛的人,閑來無事鐵定自殺,貞子來攪局,對他們來説或許是好事;女主角鮎川最後去救回男朋友安藤時,給衆多貞子的化身逼進那超大型的廢置建築做困獸之鬥,猶如《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愛莉絲上身,英勇無比,多少個貞子來襲皆殺無赦。
貞子的造型就是如此,兩只後腿超長,整只蜘蛛醬,這造型,能接受的人還真心胸寬廣
總之,全片我只對一句對白留下深刻印象:話説一名警官了解一被害者在等公車時透過筆電看了詛咒視頻後,直直朝馬路走去,就此被一輛卡車撞斃(那畫面用膝蓋想也想到:鏡頭直拍準備赴死的角色,他從人行道朝鏡頭步步逼近,踏出馬路,走了一小段距離,寂靜無聲之下,突然從旁殺出偌大卡車加超大聲的卡車刹車聲,實在老梗。從邏輯角度來看,這種命案的發生,應該是司機中邪吧?若正常人眼見前方有人走出馬路,還不放慢速度?),冒出的一句:“最近流行帶著筆電自殺嗎?”筆電可視爲電子產品的代表,諷刺了時下年輕人對這類東西的偏執與重度上癮。

目前上映中的《貞子2:嬰靈不散》,同樣是一部“有待進步”的恐怖片範例。故事緊接《貞子3D》,話説鮎川從貞子處救出安藤後,兩人結婚,過著一段短暫幸福美滿的日子。鮎川誕下女兒的那一刻,死了,剩下父女倆,而安藤卻不甩女兒,將女兒抛棄給妹妹楓(即電影的女主角)照顧。這小女孩,繼承了媽媽的特異能力血緣,擁有預言將死之人的天賦,爲此得罪了不少人,也交不到朋友。五年過去,照顧她的阿姨,對她又愛又恨,内心很是矛盾。終於,親歷太多不尋常的死亡事件之下,楓子開始面對這塊燙手山芋為她帶來諸多不便的現實,尋求安藤孝對這一切的解答;而小女該也一直渴望獲得真正的母愛……如此這般,兩人終於達到各自追尋的目的,然而真相大白的一刻,竟是貞子復活的關鍵時刻……
貞子2:嬰靈不散,説明母愛的偉大,還有無能的爸爸
這部《貞子2:嬰靈不散》,純粹靠嚇而嚇,聲量大到足以震破眼角膜,個人卻不覺有一絲恐怖。這次,貞子乾脆不露面,連從熒幕爬出的經典鏡頭都沒有,反而是那口枯井,只要枯井出現,即帶走至少一條人命,無論身處室内或室外。這不合邏輯之設定,看了眉頭緊蹙。

如果這新·貞子系列依然繼續這般沒水準,那我還是祈求電影業者,就讓貞子在那枯井中安眠吧!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逆轉王牌


世界前進了。隨著科技進步,年輕人轉變為低頭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近還遠;網絡世界崛起,造就許多只需在電腦熒幕前,手指稍微運動,即賺進大把大把鈔票的個案。電影中常見類似“Easy Money”的情節,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年輕人,造成他們思想上的偏差,也在Y世代中掀起了孰是孰非的爭議。

電影《逆轉王牌》(Runner Runner)帶出的訊息,無非是針對Y世代,尤其是大學生或即將畢業、對未來感到茫然的一群社會新血。故事描述瑞奇(歌影雙栖的賈斯汀飾)藉網絡賭博欲賺取學費,卻不慎輸得一無所有。狗急跳墻,他隻身前往異國,尋找網絡博弈大亨伊凡·布洛克(班·艾佛列克飾),取回“公道”;布洛克看中瑞奇的勇氣與潛力,用高薪留他替自己辦事;瑞奇亦把握機會,力爭上游,財源滾滾來,還獲贈房子美女,直至FBI找上他,要他幫忙揭開布洛克的犯罪真面目……

編劇並不把瑞奇這角色塑造成電影中常見的對未來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的小伙子;他思路清晰,對網絡有一定認識,是一個充滿抱負的好青年。為賺取學費,他“鼓勵”同學網絡賭博(這點我真不知該給他讚還是搖頭);為了學習,他深入虎穴,勇於索回屬於自己的學費……渾身散發一股年輕人該有的正能量,值得學習。

然而,電影也藉同樣一個角色,述説了時下許多年輕人的缺點:面對萬惡之源——金錢等物資享受,加上女色(不管瑞奇對女主角蕾貝卡是否一見鍾情)的誘惑,管你是否天才、有多高的情商智商,總會凴恃年輕,爲這人生賭盤下注……只是,若賭注包括自身的性命,又是否願意及有信心奉陪到底?

看過賈斯汀在《社群網戰》狡詐唯利是圖的一面,在《逆轉王牌》中,面對更顯老奸巨猾的繼任蝙蝠俠,還是不經意地替他緊張,為他看似愚勇的行爲捏把冷汗……結局不算出人意表——瑞奇佈局引布洛克踏入天網,自己則抱得美人歸,帶著爲數不小的銀子,浪跡天涯——是好的結局。編導畢竟點到即止,不願扼殺Y世代出人意表的無限創意。

影片中的瑞奇,純為借鑑,我還是希望年輕人,忠於自己就好。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再見,監獄風雲——鋼鐵墳墓


我是衝著阿諾·史瓦辛格去看這部《鋼鐵墳墓》(Escape Plan)。阿諾正式復出之作《重擊防線》(The Last Stand),至今許多情節仍歷歷在目,故事雖然簡單,但“爆”出的視覺衝擊、血腥幽默,還蠻對味的;這回和席維斯·史特龍正式合作(畢竟《浴血任務·The Expendables》阿諾僅只客串)的《鋼鐵墳墓》,看了似乎少了什麽,突顯不了兩老的動作巨星魅力。

《鋼鐵墳墓》屬於監獄電影,述説雷(史特龍是主角喔)是美國國安局的監獄安管專家,而他除了設計監獄,也負責潛入監獄内,再逃出來,以此測試該監獄的安全漏洞並加以改善。某天,他接獲最新的工作,目的地是由他本身所著之監獄準則並改良的最高規格監獄“鋼鐵墳墓”;面對此高科技監獄,他破無可破,於是投降向監獄長喊出“脫困口號”,監獄長卻不明所以,反而對其施予殘暴手法……面對此困境,雷只得向獄囚艾米(阿諾)求救脫困,並找出陷害自己的幕後黑手……

有別於一般的監獄電影,主角大多都含冤入獄,然後不忿並越獄;《鋼鐵墳墓》這種安排與角色設定,挺新鮮的。史特龍與阿諾從初相識到合作的安排,都在預料中,沒有爆點,動作設計也中規中矩,不痛不癢不快,反而後來和原本的穆斯林死對頭合作無間,惺惺相惜的情誼更動人;飾演變態監獄長的吉姆·卡維佐,比兩老更搶戲,那酷似布魯斯·韋恩的相貌,配上那一身筆挺西裝,以及面對囚犯或手下的冷漠、殘暴,令人不寒而慄。

除了人類角色,監獄本身也佔了重要的地位。常聼說,機器潛藏著人性,雖然機器乃人類打造,可以彌補人類難以控管的情緒,降低人類情緒所影響的出錯率,但仍舊有其突破點,讓人趁機而入;這“鋼鐵墳墓”卻能嚴防人類造成的失誤,縱使逃獄專家雷突破了“小”密室,仍難逃更大的密室(何謂大小,在此不方便透露)。還有看似先進但有點粗糙的設計,猶如深海中的鯨魚肚子,那種氣勢,無論多麽殘暴的囚犯,待在這種地方,鐵定“早洩”,監獄長就是最好的心理扭曲之明證。


總的來說,《鋼鐵墳墓》不是不好看(尤其像我帶著一股向打不死的英雄阿諾朝聖的心態入場),只是感覺到喉不到胃,就是少了英雄的氣勢,真要找個罪魁禍首怪罪的話……該是那不知所謂的翻譯字幕囉!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Gravity)不以故事取勝——甚至可說毫無故事可言,描繪幾位太空人出任務碰上意外,然後求生的過程;全片只有兩位演員(加上幾具屍體跑龍套),而焦點完全聚焦於珊卓·布拉克身上,這位影后不負衆望,内斂地演出角色緊張、焦慮、不安、堅強等諸多情緒,也表現出蕾恩·史東博士脫離地球上太空的前因……這些設定,突顯了導演艾方索·克朗的運籌帷幄、精心策劃與佈局的功力。

在預告片中看見艾方索·克朗這名字,似曾相識,卻一時想不起有什麽代表作,經上網查詢,《烈愛風雲》(Great Expecttations)、《哈利波特·阿玆卡班的逃犯》(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皆出自其手。導演的運鏡功力,在業界有一定口碑,如《人類之子》中的長鏡頭(一鏡到底)運用,是電影課程導師常舉的例子。這次《地心引力》,開場時就是好幾分鐘的長鏡頭(所以請別遲入場);然後不時的鏡頭轉移,時而從第三人稱的視點看史東博士,時而深入史東博士的太空頭盔内,以第一人稱貼近並體會史東博士的焦慮、不安……替換過程,仍是一鏡到底。

此外,聲效也是本片重要的角色。聲音製作確實可觀,史東博士每一聲的喘氣、每一聲的呼吸,甚至每一句話語,都是戲;更別説喬治·克魯尼那把磁性的嗓音了——面對緊迫情況,仍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引導史東博士“走向正途”,更自我犧牲,隨著那老歌消失漸漸隱沒去;後來再出人意表地鼓勵身陷絕境中的她,別輕易放棄……我尤其喜歡那一幕脫離現實的幻象。

至於戲裡頭諸多的哲學隱喻,如母體與自然;人類與自然;美俄中三國之間錯綜的關係等,在此就不贅述,要說的還是,史東博士曾在地球遭遇了打擊,所以選擇寄情工作於太空,逃避現實;隨著這次災難,重返地球,片末她從水裡冒起,重新感受地心引力,宛如重生,正應驗了那句千古不變的箴言——在哪裡跌倒,就要在那裡爬起。這是《地心引力》給我最深刻的激勵。


最後要談的是電影海報中的文案——Don’t let go。電影中,若一般人碰上史東博士面對的幾番困境,肯定如文案所述,寧死不放手;可喬治·克魯尼飾演的麥特·科沃斯基,給予她的建議,卻與常理“背道而馳”——放手,而沒有說出口的背後,隱藏著給她的勸諫——對已逝去的人事物,早該放下。人,適時放下心中所苦,是一種解脫,是一種修煉,就像佛經所曰: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瘟疫


個人覺得,韓國電影製作過去十年有突飛猛進之姿,是僅次於寳萊塢和好萊塢(甚至堪比好萊塢)的電影工業。本地不時引進的韓國片,雖仍少量,但聊勝於無,就拿這部打著“韓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瘟疫災難片”的《瘟疫》來説,值得給電影發行商一個“Like”。

俗話説:災難面前,是人性的考驗。提起這類劇情片,立時想起的,是前幾年的《全境擴散》。與《瘟疫》兩相比較,各有好看之處:前者全球性的瘟疫爆發時間點,主要以描繪人性爲主,是一部觀賞之後,讓人深思幾回的片子;《瘟疫》當然也有在人性上著墨,但效果不大,更成功的是視覺感官上的震撼,還有那好幾幕刻意煽情的情節。

若不雞蛋裡挑骨頭,《瘟疫》大體來説,是及格的——故事踏實引人入勝,那與時間競賽的緊迫,還有窄小的範圍空間(僅一個市區),極具戲劇張力,加上剪接利落,還有演員的稱職表現,在在感染並牽引著觀衆情緒,渲染力十足。

主角張赫在疫情蔓延時,努力在愛情與工作(消拯人員)之間取得平衡,而先決條件,是他必須活下去;女主角秀愛則飾演研究病毒的權威醫生,爲了國家,爲了女兒的生命,她必須做出抉擇,而唯一願意為她施予援手的,竟是個陌生人(張赫);童星朴敏河把角色詮釋得令人動容,在人性幾乎泯滅之下,散發出一絲曙光。尤其最後人民與政府衝突升級的戲,她的深情呼喚,不僅“震懾”了在場人士,也令熒幕下的觀衆動容失色。

除了透過幾位主角的視角看災情,政府疾控機構裡的矛盾也是看點——當自以爲是的政客以私己之利妄下判決草菅人命,是何等的恐怖。幸好還有車仁表飾演的韓國最高領導人,眼看美國外交官不斷唆使國防部部長犧牲所有災黎,終忍無可忍與外交官厲聲叫囂。那泛紅的犀利眼神中,除了堅決,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對人民的承諾。


每次看災難片,都會想這是大自然爲了取得平衡而帶給人類的懲戒。總歸一句:要死的,終究得死;時辰未到的,總會活下來。人類在造物主眼中,形如人類眼中的螻蟻。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名偵探柯南:絕海的偵探


《名偵探柯南》原著漫畫從1994年出版迄今,尚未完結。有些讀者發現内容冗長,橋段顯露疲態,半途而廢;有者繼續窮追不捨,不知是不是真的爲了内容,還是要一窺結局究竟如何。無可否認的是,它為一群80后(甚至90后)提供了精彩刺激的兒時回憶,是品質優良的課外讀物。

《名偵探柯南》在全球累積了無數讀者,成爲日本最具商業利益的漫畫之一。柯南和劇中主要角色,像是被時間遺忘了,這段偵破不少案件的日子,他和少年偵探團成員仍念著小學一年級,如此情況,那一年的犯罪率絕對超高;再不然就是他們一直留級。這不符邏輯的處理方式,實是推理類漫畫的敗筆,故我視覺之爲科幻類——不同次元皆存在著一位名偵探柯南。又或許,這才是原創作者青山剛昌的目的——現實中躲不過歲月流逝的讀者,藉由這一冊冊的時光機器,回到過去尋回那未被社會污染瓦解的無邪童年。

1997年起,《名偵探柯南》劇場版動漫電影定時每年推出一部。第十七部《名偵探柯南:絕海的偵探》配合日本電影節,終於“正式”與本地觀衆會面,對漫迷來説,無疑是一大喜訊,意義非凡。之前的劇場版,雖可在市面上購得光碟或從網絡下載,但畢竟是小熒幕,少了眾樂樂的感覺;可以在大熒幕觀賞,加上身邊幾乎都是柯南同好,雖然彼此陌生,卻爲了同一目的而相聚,那種歡騰快意,難以言喻。

回來電影身上,《名偵探柯南:絕海的偵探》整體而言是預料中,沒什麽驚喜;它每一部都以不同主題傳授觀衆新知識(這集是日本海防隊戰艦),而這部是融合了推理和間諜元素的冒險片。片首的登場人物和高科技產品介紹,十七年來如出一轍;阿笠博士依照慣例,給少年偵探團發出冷謎語,已不陌生。唯一震撼的,該是片中戰艦引擎及滔滔波浪的音效,由電影院升級的影音系統播出,效果懾人!


無論它是否了無新意,無論它劇本是否碰上瓶頸,也無損我們這群死忠同好對它的喜愛,列入每年必看的電影名單中。衷心希望自此一年一度的日本電影節,主辦單位都會“邀請”名偵探柯南來共襄盛舉!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特攻聯盟2


猶記得《特攻聯盟》(Kick-Ass)在馬上映的情況,正如徐志摩那首描寫“巴生河”的詩,悄悄地在幾家院線上演一回,然後早早下映,好在我莫名其妙下進場了(當年也還未認識萌爆的超殺女克蘿伊·摩蕾茲)。相信是電影“宣揚”暴力(行爲上及語言上)之餘,也有諸多意識不良之鏡頭,電檢局刪無可刪,才出此下策。但,對我而言,那些所謂的意識不良,只不過是Kuso的呈現方式,是那些假道學之人沒有的認知。加上其對社會的寫實描繪——屌爆俠面具下纍積的暴力印記——雖與馬來西亞政府施行的愚民政策相悖,卻深植我心,當然了,超殺女(Hit-Girl)媚展的萌力,此片已是我片子收藏中聖典之名堂。

《特攻聯盟2》(Kick-Ass 2)延續了首集顛覆漫畫英雄電影的特色,暴力鏡頭更比以往。時間背景設定在首集三年後,故事線分成三支——屌爆俠(Kick-Ass)欲成爲真正“打得”英雄的歷練、超殺女的成長,以及臭B王(The Motherfucker)(即首集的赤霧人Red Mist)從奮青蛻變為真正邪惡反派的過程——最後匯聚而流。

近來好萊塢電影,好像掀起一股傾向於崇尚反派的潮流,《特攻聯盟2》也不例外,雖然另兩支線的故事也不錯,但我還是最喜歡臭B王那一支線。在第一集時和屌爆俠同樣傻不楞登的黑社會富二代,立志為父報仇,還“不經意”地殺了母親。臭B王成魔的橋段,實在有夠令人噴飯:以SM服飾改裝的行頭;苦練體魄卻不堪挨打,最後用錢徵召超級壞蛋的手段;欲對暗夜騷貨(Night Bitch)施暴時不舉的無奈……這惡極有限的角色,直到end credits後的隱藏片段,還在努力詮釋黑色幽默,喜感爆燈。正如他對管家所言:他就像邪惡的布魯斯·韋恩,本該正義的形象,一時顛覆過來,那種驚喜,難能可貴。

超殺女部分,大老爸(Big Daddy)以超脫常理的方式教育她,奪走了她的童真(不是童貞),要她像一般少女正常成長,始終適應不良;在班上她受盡欺侮,了她内心煎熬的,只有屌爆俠,幾番掙扎,她終於接受天賦警惡懲奸的異稟、較他人早熟的事實;報復欺侮她的同學之手段,我看了略嫌仁慈,但沒關係,年尾還有她主演的一部《魔女嘉莉》(Carrie),到時再讓她展現在校霸淩的真諦。

至於主角屌爆俠,原本抱得美人歸且退隱的他,街頭正義的嚮往戰勝了屌爆女友的欲望,更證明了他的英雄本質。他再次套上俗爆的“綠色避孕套”,且加盟了星條旗上校(Colonel Stars and Stripes)組織的正義永存聯盟,組員全都是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時,倒像團體治療。隨著臭B王獲悉綠色面罩下的真實身分,並對其父親狠下毒手,作爲復仇手段的前菜,屌爆俠終於一嘗第一集時沒機會體驗的“布魯斯·韋恩式的英雄崛起”的夙願,帶領正義永存聯盟與臭B王作了斷。


如今漫畫英雄電影大行其道,《特攻聯盟2》算是奇葩,因爲它更貼近你我的生活。至於會不會再有續集,片末一掃而過的屌爆俠3.0進階版(他在首集已是2.0版本)頭盔,還有臭B王在獄中的叔伯作伏筆。屌爆俠“升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