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2月24日 星期六

略談電影與劇集之間的關係——《一閃一閃亮星星》觀後


張萬森(屈楚蕭飾)打算向心儀已久的林北星(張佳寧飾)表白,卻因一起演唱會事故,愛人喪命,計劃破滅。他痛苦無比,然而發生了神奇的事——他竟重返悲劇發生前的夏天,回到與林北星相遇的時刻。再次重逢,張萬森雖感莫名其妙,但也決心竭盡全力守護心愛的人。

二〇二三年的台灣電影《想見你》,我看得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戲裡時空交錯的情節,讓我一個頭兩個大。當初友人告訴我得先經過劇集的“浸潤洗禮”,才能輕易進入電影的世界觀,理解戲裡的設定,我卻把這忠告當耳邊風。今回,又陷入中國電影《一閃一閃亮星星》講不清、理還亂的時空旋渦。

跟《想見你》一樣,《一閃一閃亮星星》同樣是根據熱播劇集改編的電影。我一貫在不了解故事劇情的情況下觀看,就像一張白紙,期待編導在其上描繪繽紛色彩。然而,整個觀影過程,我坐立難安,一方面期待電影能解釋所有疑團,另一方面又覺得編導無法自圓其說,糾結著是否該棄之離去,就此煎熬至散場。


對我而言,這部近兩個小時的電影,唯一賞心悅目的部分,只有前十五、二十分鐘。那是一般愛情電影描寫男女主角邂逅,明明對彼此有好感,卻因靦腆含蓄內向矜持,以此堆砌構築的曖昧,釀造甜蜜且浪漫的喜劇氛圍。直至稍後融入了平行空間、時空交錯等元素,就一整個大失控,越發混亂複雜,比大衛·林區的作品還燒腦,比諾蘭的作品更“不可理喻”。我昏頭腦漲,不需仰望星空,腦海裡已攪亂得滿天星斗。當然,既知此片編導不會有像林區和諾蘭那樣的功力,又何必對其認真計較?

放眼全球,有很多像《一閃一閃亮星星》這樣的電影,根據熱播劇集改編。有些設定為銜接劇集大結局的“真·結局”,有些則純粹趁勢賺取票房收入而攝製,無論是真人演出還是動畫,都有許多例子。印象較深的,有從港劇《學警狙擊》衍生出的《Laughing Gor》系列、《使徒行者》、《衝上雲霄》;日本動漫《進擊的巨人》、《數碼寶貝02》;美國特攝劇《金剛戰士》(Mighty Morphin Power Rangers)等。

此外,韓國有一個不成文規定,即只有在大銀幕上演出過的演員,才算是真正成功的演員。因此,許多在電視劇中表現出色、演技精湛的藝人,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能登上大銀幕。

想當年,我非常喜歡的影集《特務情人IRIS》推出電影版時,我興奮不已。這劇集以悲劇收場,而電影版的推出,意味著故事裡一對苦命鴛鴦有再續前緣的可能。結果是我想得過於美好,這電影只不過是將二十集劇集中的片段,剪輯拼湊而成的兩小時精簡版,我的心靈因此遭受二度創傷。

另外,好萊塢目前也有一種“反其道而行”,搭著電影的火熱,拍成劇集的現象,如多部《星際大戰》(Star Wars)的衍生劇、漫威MCU宇宙、神獸哥吉拉所處的怪獸宇宙(Monsterverse)等。劇集的攝製預算成本比電影低,卡司陣容不一定非得找一線大明星,主要是讓編劇一展長才、顯露身手的平台。

綜上所述,雖然有些劇集成功衍生為電影,呈現更為完整的故事世界,但無可否認的,也為不曾看過劇集的觀眾帶來困惑,不經意間提高了觀影門檻;亦有作品未能達到該有的品質,說難聽點即是“詐騙”。當然,此種操作,無非是姜太公釣魚。



2024年2月17日 星期六

機密特務:阿蓋爾


暢銷諜報小說系列作家艾莉,某天搭乘火車前往父母家尋找創作靈感途中,遭遇一群來歷不明殺手的窮追猛打,所幸出現一位素未謀面的特務艾登為其解難。艾登說艾莉的創作不知為何竟預示了一個特務組織極機密的行動事件,於是對艾莉半是強迫半是遊說下,兩人攜手前往各地解謎團,同時還得面對特務組織派遣前來追殺她的殺手。艾莉筆下的虛構世界和現實情境開始重疊,分隔兩者的界限隨著這場冒險旅程而越發模糊,身邊的夥伴是敵或友,也越加混淆……

由《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系列導演馬修·范恩帶來的全新間諜特務動作喜劇《機密特務:阿蓋爾》(Argylle),卡司陣容一字排開計有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山姆·洛克威爾、布萊恩·克雷斯頓、山繆·傑克森、亨利·卡維爾等(這是中肯的排序,絕不欺瞞),可說是超豪華、熠熠星光。當然,我是衝著導演名諱而支持,唯整體而言確有些許失望,這還是首次觀賞范恩作品後產生的全新感覺。

在我心目中,馬修·范恩堪比塔倫提諾和諾蘭,是未曾失手搞砸的導演,舊作如《金牌特務》系列(前傳《金牌特務:金士曼起源·The King’s Man》負評如潮,我卻覺得跟兩部前作不分軒輊)、《特攻聯盟》(Kick-Ass)、《星塵傳奇》(Stardust)、《雙面任務》(Layer Cake)等,我都看得眉飛色舞,歡樂無窮,尤其當中的暴力美學、不按牌理出牌的角色設定及情節設計,在在展現導演獨特的,對當下社會時事極盡嘲諷及顛覆流行文化既定印象的黑色幽默風格,震懾了多少眼球,震撼了多少心靈。因此,不難想像我對《阿蓋爾》抱著極大期望,不料是次竟踢到鐵板。

並非說電影故事情節無趣,它集冒險、間諜、歡樂、動作於一身,多場虛實交錯的動作戲,在布萊絲·達拉斯·霍華飾演的主角艾莉眼裡輪番切換,別具一番特色,加上反轉不斷的一波波高潮,當你以為故事就是你想的那樣,編導偏不如你所願,再端來一波反轉,以此顛覆你的預判。可以說,馬修·范恩的作品,不到劇終,就別定論眼中所見已是絕對。


然而,俗語一句:物極必反,《阿蓋爾》即是反面教材。馬修·范恩的鏡頭美學,起初自然令人目眩神馳,為其華麗精彩大呼過癮,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轉,樂趣驟降,劇力漸失,更顯得拖宕冗贅,尤其虛實切換這本是很好發揮的賣點,也因剪輯節奏過速,幾番下來顯得凌亂,無法專注欣賞其武打設計,實在惱火。一再反轉的情節,也令我憶起當年觀賞《神鬼奇航2:加勒比海盜》(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時的不耐,戲中人物爾虞我詐,一時盟友,下一秒即翻臉不認人,再下一幕又變為同盟;反轉過多,驚喜沒了,厭倦多了。

當然,《阿蓋爾》還是有彰顯導演一貫“顛覆”的風格,尤其對應上一部《金牌特務》系列,兩部作品裡的特務,一個是“禮儀成就不凡之人”的頂級紳士儒雅范兒,一個則主張趨近現實、融入環境,越低調則為優秀。所以,像大多特務電影如〇〇七那樣西裝筆挺風流倜儻,打起架來得心應手從容自若,異性眼中散發濃濃睪酮素氣味猶似種馬的特務形象,在《阿蓋爾》裡頭皆屬虛構。反之,現實中的特務,外表相貌甚至身材皆平凡如你我他,看似渾噩邋遢不修邊幅,幹起架來還會手忙腳亂……因此之故,電影後半部女主角“自曝其短”的禮服穿搭,亦顯得合理,不為迎合商業大片及大多人追求的審美標準而摒棄故事設定對真實的要求——這點值得讚揚!

無論如何,《機密特務:阿蓋爾》還是值得一看,尤其沒看過范恩導演作品的新觀眾,應會為戲裡的故事設定、打鬥場景、暴力美學等感到驚艷,是我過高期待,自討苦吃了。



2024年2月10日 星期六

花月殺手


二〇二三年,兩位赫赫有名的電影大師分別呈獻了他們最新的作品,一部是諾蘭導演的《奧本海默》(Oppenheimer),另一部是馬丁·史柯西斯爺爺的《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這兩部電影不僅明顯是為角逐獎項而製作,同時也是對觀眾耐性的考驗——片長都超過一八〇分鐘。今天,要分享的是《花月殺手》。

電影靈感來自大衛·格雷恩著作《花月殺手:美國連續謀殺案與FBI的崛起》,故事背景跨越一八九〇年代末至一九二〇年代,講述早期原住民奧塞奇人發現石油後,變得極為富裕。然而,這也吸引了一大群投機者湧入該地,並在美國政府授權下,實行一種“監護人”制度,規定原住民的財富需由白人監護人管理,白人因此從中獲取巨額利潤。

那期間,許多奧塞奇人死於謀殺或離奇中毒,其“人頭權”自然落入與之聯姻的白人手中。一九二三年,聯邦調查局(FBI)才應奧塞奇族人要求展開調查,這也是該局最早偵破的連環謀殺案之一。電影以李奧納多·迪卡皮歐飾演的歐內斯特視角,揭露了由他的叔叔威廉(勞勃·狄尼洛飾)策劃的一系列謀殺案,以及他們將原住民財產合法奪取的真相。

史柯西斯上一部作品《愛爾蘭人》(The Irishman),同樣以二〇〇分鐘的片長聞名,且跟《花月殺手》一樣,都是由串流平台投資製作。因此,導演可以不受一般電影片長的約束,更專注於故事的敘述,將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巨細靡遺地呈現出來。

觀眾旁觀者清,奧塞奇族人一一被殺,一目了然幕後主使就是老奸巨猾的威廉;唯受害者當局者迷,依舊苦無對策。此外,歐內斯特“臥底”的內心戲也十分精彩——對妻子莫莉的真情,及對叔叔威廉的敬畏。一邊是枕邊人,一邊是家族利益至上,且有血緣關係的惡魔化身,面對這兩難之境,他內心的糾結和痛苦,不亞於臥底黑幫太久、迷失於正義及道義界線中的警察。

電影中,每個角色性格十分鮮明。雖然節奏緩慢,卻隨著命案不斷,莫莉也正被魔掌抓著,生命正一點一滴地流失,種種對這民族籠罩著的黑暗,觀眾迫切欲知最終正義是否得以伸張,因此即使影片頗長,觀影時也不會察覺時間流逝(除非是膀胱出賣了你)。


不得不讚嘆李奧納多的出色演技,他也是電影的支柱。他飾演的歐內斯特,招牌是一直癟嘴的表情——叔叔威廉的遺傳——也因腦筋不太靈活,多次留下令人啼笑皆非的把柄,威廉甚至忍無可忍,不得不對他“家法伺候”。至於他對妻子莫莉的情感,我從螢幕中看到的演繹,表現出他確實深愛著她,卻無奈於叔叔的淫威下,聽從指示為妻子注射經已“加料”的藥物,慢性毒害她。

片末,莫莉和歐內斯特的對峙尤其精彩。作為從死神殿前重返人間的倖存者,她直面豺狼般的丈夫——這是她對歐內斯特的第一印象——詢問他到底給她注射了什麼。聽了丈夫的答案,看見他的表情,她毅然立起,頭也不回地離去,表情冷酷,實則,哀莫大於心死。

最後,電影以話劇形式呈現結局,由敘述者講述各個角色在審判後的命運。史柯西斯亦客串,親自講述莫莉人生的最後歷程。這方式似乎旨在客觀地呈現,讓觀眾根據自己心中的道德標準,衡量、評估每個角色的結局。

總括而言,《花月殺手》雖不像一般商業大片那樣節奏緊湊,為觀眾帶來極大的感官刺激,但它耐心地敘述、交待,讓演員有機會充分展示演技,整部戲的鏡頭美學亦十分出色,這是導演自信的展現。如此的賭注,我願意買賬。



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潛行


近幾個月,不時能在大銀幕看見劉德華身姿,先是聯袂梁朝偉出演去年的壓軸鉅作《金手指》,接著棄善從惡,在《潛行》里耍壞耍狠,而後還有賀歲檔電影《紅毯先生》。這期要分享中港合拍的犯罪動作片《潛行》。

故事講述一批毒品在途經香港海域時突然消失,實則是律師林陣安(劉德華飾)暗中作梗,截獲貨物,再通過暗網直播販售。香港網絡毒品調查科方警司(彭于晏飾)在上級授權和指示下,誓要搗毀這販毒集團;林陣安的得力助手修浩(林家棟飾),實際上是臥底警察,夾身於正義與情義之間,左右為難……

雖沒《金手指》兩大影帝時隔廿年再度聚首的轟動噱頭,《潛行》的卡司陣容依然引人矚目:劉德華、林家棟、彭于晏三位主演(其中彭于晏更引起不少女性觀眾尖叫爭相入場),我期盼劉德華和林家棟的演出為電影帶來驚喜。

結果事與願違……並非說他倆或其他演員不稱職,而是劇本不盡完善,特別是主角劉德華的角色設定。我理解編導聚焦於林陣安,試圖以一個非一般警匪片正派角色的視角看待事件發展的用意。林陣安在律師外衣的偽裝下,是個心狠手辣兇殘之人,同時又是家人至上主義(猶似經典黑幫片《教父》里的柯里昂),如此矛盾的性格特質,是否能引起觀眾共鳴,同情他往後的經歷及遭遇?對於編導此種嘗試,我認為值得讚賞。

只是,林陣安的人設處理上存有矛盾。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理解為他在前老闆(姜皓文飾)被抓捕且大勢已去跳樓自殺後,接任集團老闆一職,並且精通法律“玩法”,可謂隻手遮天。然而,在他婚禮的槍戰戲中,他手持機關槍大殺四方,這行為與他之前的設定相悖,事前也沒充分鋪陳他的過往,這點令人困惑不解,難以信服。


此外,電影整體節奏也拿捏不好,特別是臨近結尾,武戲文戲的交替剪輯不流暢,還歹戲拖棚;最後一幕林陣安(劉德華)慢鏡的帥氣特寫,本應莊嚴肅穆,賜予這角色極盡悲劇色彩的“下台階”,結果適得其反,惹來院廳內全場觀眾一陣爆笑,我亦為此忍俊不禁。

——十多年前劉德華在《門徒》里飾演惡人,雖然戲份不多,氣勢卻比《潛行》的林陣安更強大,僅憑幾句台詞就令觀眾感受、認知角色的性格特質,至今仍歷歷在目。

至於林家棟飾演的臥底,想來其他港產警匪片已對類似角色刻畫得幾近天花板水平,《潛行》也似未有對這角色全力發揮的打算,浪費了林家棟;男神彭于晏更不用說,盡心盡力詮釋這位盡忠職守、愛護同仁的警司,可惜後期的粵語配音,看(聽)起來不自然得非常出戲,跟其他兩位主演之間也缺乏銀幕火花,實是一大缺憾。

看完《潛行》,非常懷念另一部剛下畫不久,同樣是警匪、掃毒、臥底題材的《爆裂點》。兩者相較,後者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