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The One》周杰倫演唱會



二〇〇三年五月十七日,是我生平出席的第二場售票演唱會——第一場同樣是周杰倫的《范特西》世界巡迴演唱會,後來所有的演唱會出席記錄也都獻給了周氏。

早在《The One》馬來西亞站之前,市面上已推出《The One》世界巡迴演唱會Live CDVCD,而我這等級的周氏擁躉,自然也不“執輸”,常逛唱片行的我,一看到“新碟推薦”欄位上擺著這張CD,即二話不說買下;而比CD較遲發行的VCD,也在二〇〇二年十二月卅日那天,撐著上吐下瀉的病體堅持搭巴士到金河廣場的淘兒音樂行購買;回到家即刻拆開包裝觀賞,病情不藥而癒。

這張演唱會Live CD,其實是二〇〇二年九月台北場的演唱紀錄。內收錄二十首歌(VCD二十二首,多收錄〈半獸人〉〈爸 我回來了〉兩首),完美記錄周杰倫發行三張個人專輯以來,再一次用演唱會形式作為其在音樂事業上的成績。

用耳朵觀賞整張演唱會Live CD的話,老實說其實有點吃不消。跟近幾年的演唱會相比,《The One》很明顯地洩露出他當時的缺點,好幾首抒情歌曲每到高音時,都可聽見他的中氣不足,加上當時候的收音技術不比現在先進,雜音(觀賞者的歡呼也是噪音)多,稍微缺乏耐心的話,真的沒法聽完。此外,其中收錄的陶喆作品〈找自己〉,改編變調且走key的離譜,唱得有夠爛(後來找出原唱版本,兩相比較,周氏版本直可列入黑歷史);但撇開這幾點,作為一位只發過三張專輯的歌手來說,他這第二次巡迴的演唱會,無論舞台、格調、規模、金錢投資,試問有哪位同輩的歌手能跟他同等級?


此外,我其實在當年九月台北演唱會不久,即在唱片行購入一張中國大陸發行的《The One》演唱會VCD,其中更完全暴露了周氏忘詞的“天賦”,尤其演唱〈安靜〉時,忘詞程度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後來阿爾發音樂(那時杰威爾還沒成立)發行了這張Live CDVCD,那首〈安靜〉竟然被“正音且正詞”了,我也天真地認為早前入手的那張大陸版VCD是盜版貨,二話不說丟了。要是留存下來,至今的價值可能會飆漲,畢竟那是收錄當時的“原音”呢!

至於拿到VCD後,真正用眼睛觀賞時,心得可不一樣了。他身著帥氣銀色盔甲(馬來西亞場變成鋼鐵人裝的赤紅色),演唱序曲變奏版本〈雙截棍〉,跟聽演唱會完全不同;跟舞者同奏跳的踢踏舞,終於揭露聽〈爺爺泡的茶〉時一直有人高呼叫喊的疑惑;演唱〈鬥牛〉以後,特地安排一場籃球單挑表演賽;〈安靜〉被阿爾發做了手腳,有些鏡頭切換成遠景,不敢讓觀眾發現嘴型對不上歌詞(邪笑……);〈龍拳〉是整場演唱會令我最high的表演環節,吊鋼絲飛簷走壁一整個氣勢超磅礴;寫給蔡依林的〈你怎麼連話都說不清楚〉,是最好聽且最有新鮮感的抒情歌;跟MV同樣與麻吉劉畊宏合演的〈最後的戰役〉,令不在現場的我聽罷也不禁吶喊encore(馬來西亞場時,因不可運與槍械相似的道具通過海關,不得不改用手電筒取代機關槍,讓現場氛圍一時冷了十幾度);第一次用〈開不了口〉作最後一首歌曲,為往後無數場的演唱會奠下一種壓軸模式的基調,也是歌者與真正歌迷之間才懂的暗號。

後記:買了“正版”《The OneVCD以後,看報章娛樂新聞時,發現其實另有限量VCD版本,乃跟手持雙截棍的周杰倫模型同套發售,只是跟我缺了緣分,找了幾回,無疾而終。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水行俠



二〇一八年唯一一部DCEU作品,也是DCEU第六部電影《水行俠》(Aquaman),獲得各方讚賞,導演溫子仁並被譽為是讓DCEU系列作品翻身的“點金石匠”,我覺得這是過譽了。

並非說《水行俠》拍得不好,只是故事缺乏驚喜(看戲看太多的壞處……),劇情走向皆在意料之內,全場戲只是看亞瑟·庫瑞/水行俠如何冒險尋找自己,最終大功告成,且抱得美人歸。

將《水行俠》跟其他DCEU作品比較的話,它算是卡在中間地位,跟《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和《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這兩部單人英雄作品同調調,比群戲《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和《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好,但不比《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有深度——是的,《正義曙光》仍是本人最喜歡的DCEU作品。要是跟外界公認的DC漫畫對頭漫威MCU比較,我覺得《水行俠》就跟今年賀歲檔《黑豹》(Black Panther)沒什麼不同:前者向觀眾介紹DCEU的七海海底世界;後者則引領觀眾進入受保護的高科技非洲領域,兩者帶出的異域文化,實則是電腦特效加上無窮想像力的競逐,跟早些年的《阿凡達》(Avatar)有著異曲同工。溫子仁也承認,《水行俠》其實就是海底世界的《阿凡達》,那些個海底世界的奇珍異獸,外觀及創意堪比迪士尼幾部海底世界卡通,只是較成人風格較兇狠/猛,尤其最後一戰時臣服於亞瑟並隨他出征的三叉戟守護神,外形貌似鰲蝦又有章魚觸角,令我聯想到卡通《尖叫旅社3:怪獸假期》(Hotel Transylvania 3: Summer Vacation)中會打鼓的大章魚。

至於反派,首先要說的是對王位欲擁有實權、無後顧之憂而不斷要殺死私生子兄弟亞瑟的嫡子奧姆。他以為母親因與凡人“私通”,而被施予放逐死刑,遂將喪母之痛轉為對亞瑟的憤恨,並藉人類污染海洋之故,欲挑起兩界戰端。派屈克·威爾森以金髮造型演出奧姆,加上海底光線折射的關係,觀眾不易認出他(乍眼看去還以為是“災難片”《暮光之城·Twilight》的吸血鬼父親)。


另一位反派黑蝠鲼,編劇安排他跟父親有一場天人相隔的戲,藉此交待他對亞瑟產生不共戴天之仇的前因,亦因同屬人類關係,或較易取得觀眾同情。當然,黑蝠鲼這夥“高科技海盜”進入潛水艇濫殺無辜,即刻遭來報應,父親其實死有餘辜,情理上不該怪罪亞瑟見死不救,但他“成魔”的過程,編得合理。

較令我覺得驚喜的,反而是演員卡司,除了早前在《正義聯盟》率先“示眾”的男女主角,《水行俠》之配角可謂星光熠熠,明星氣場完全不輸給兩位主角,包括能在多部超級英雄片見其身影的威廉·達佛、可說是溫子仁御用愛將的派屈克·威爾森、一九八〇、九〇年代動作巨星杜夫·朗格、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嫚等。

簡而言之,《水行俠》並非大家說的那般非看不可不看後悔的好看程度,若純粹作為娛樂片觀賞,倒是合格。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我的打的經歷(三):電召車時代崛起

電影Baby Driver劇照,男主角Baby擁有高超駕駛技術,負責載送任務

文接前篇:



在國外打的,讓我有的比較國內外計程車司機的差異。加上自己開車上路時每每遇到交通阻塞,罪魁禍首無非是以龜速霸佔快車道的計程車,令我對我國計程車的印象只有更負面。

最後一次在本地打的,是某次旅行歸來,從機場搭捷運輾轉到離家最近的輕快鐵站時,已離午夜不遠。我向排在首輛的司機告知位於美拉華蒂花園(Taman Melawati)的住址,他答應載送;當我要求他使用國家動物園旁的路前往時,他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說我欺騙他,這明明不是美拉華蒂花園……我叫他停車,他又扮好人,說那麼夜了一定要送我到目的地。我堅持下車,剩下的路我自己走!

直至電召車服務崛起,我換了智能手機,就不再打的了。電召車服務以搭客為上,不需事前議價、不會拒載、不需看司機嘴臉、車內不會有難聞異味……任何方面都比傳統計程車爽快麻利多了。還有,計程車作為本地觀光業的前線,是遊客對我國的第一印象,卻仍使用車齡超久的車,至少外觀該保養得像樣點嘛;本身服務不周,反而怪罪政府沒善待他們,更責怪電召車司機搶其飯碗,對他們拳腳相向。這類報章上時有所聞的事件,作為一位曾有“切膚之痛”的消費者,我絕少站在計程車司機那一邊。

電影The Equalizer 2裡,主角Ribert McCall兼職電召車司機
當然,就像並非所有傳統計程車司機都是混蛋一樣,也曾遇過讓我火冒三丈的電召車司機。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召到一位印度女性開的車。從我家駛出大馬路的兩公里路,速度慢到腳踏車都比她快;出了大馬路她禮貌地道歉說要去添油,這舉止讓我心裡怒火稍微緩和。重新開車上路,速度較快了,但未達到我心中最低的標準,正引頸留意儀錶板上的速度表,說時遲那時快,她竟然一個緊急剎車,我不禁往前衝,差個幾釐米臉就跟副駕駛座包“親親”,聽她破口大罵前方車輛轉換車道,我舉目搜尋所指車輛,發現前方五百米左右的距離,左方車道的車正打著信號燈,慢慢駛過來我們所在的車道……哎喲喂呀拜託!人家距離還那麼遠,你有沒必要緊急剎車!你這不是惡人先告狀,還謀殺未遂嗎!!那一刻,我真想請她讓我來開就好。如此有驚無險地抵達目的地,下車後電召車服務APP請我替司機評分,我想起兼職此行的友人說,只要司機評分低於某個點,就會永久被電召車公司列入黑名單。所謂斷人生計等於殺人全家,我大人不計小人過,拒絕評分。

想說的是,本地大多計程車司機缺乏職業操守,為了生計不惜對搭客“大殺特殺”,要是懂得計算,與其賺取這種毀譽的蠅頭小利,不如努力一點,車開快一點,載客多一點,變通一點……這看似卑微低下的職業,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神聖的使命!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人面魚



二〇一五年,台灣電影《紅衣小女孩》上映,將當地鄉野都市傳說與親情融合,大受當地人歡迎,票房成績亮眼,被譽為是台灣鬼片的新生代代表作品。隔年初,《紅衣小女孩》在馬來西亞上映,我看了,覺得還好而已,不若同年另一部台灣鬼片《屍憶》精彩、驚悚,帶出的社會議題或訊息亦不及後者。故二〇一七年《紅衣小女孩2》上映(沒錯又在台灣掀起一波熱潮),我興趣缺缺,直至外傳《人面魚》上映在即,才找來觀賞,覺得不比首集優質。

《人面魚》我是看在女神徐若瑄的份上捧場。它像前兩部正傳般,把當地鄉野傳說融入社會題材——片首離奇的滅門血案取材自台灣真實事件——然後依然以女性視角出發,帶出親情故事;另一方面,虎爺乩身角色的設定,除了作為片中把兩組角色及故事串聯起來的橋樑,也把《人面魚》這部外傳串聯到兩部正傳中(尤其《紅衣小女孩2》最為明顯)。如此設定,在如今“宇宙觀”當道的電影產業中,除了好玩,其實頗具野心,至少把台灣當地鄉野傳說的魑魅魍魎聚在一系列電影作品中,就似好萊塢“《厲陰宅》宇宙”(The Conjuring Universe)那般。但,電影公司說《人面魚》乃“紅衣小女孩”三部曲的最終章,未來會否有後續相關聯作品仍未可知,影迷可拭目以待。

至於《人面魚》,以我之見,其實不過不失,整體品質夾在兩部正傳之間,比剪輯零碎、故事不通的第二集好;卻比首集少了驚喜。它依舊著重在母子情,我覺得這設定頗為可惜,來到第三部作品,何不嘗試涉獵另兩部前作沒有的元素及題材,讓電影具更多元素,製造更多新鮮感?(好聽是穩扎穩打;壞則少了突破的野心。)

徐若瑄模仿《魔戒》咕嚕。別惹生吃魚的人。

演員及人物設定方面,女神徐若瑄飾演的憂鬱母親,演技縱使再好再如何敬業,人物設定與前作有重複,實在扼腕;虎爺乩身的角色,建立在虎爺與魔神仔這對宿敵關係上,而虎爺乩身因喪妻之慟而自責,失去虎爺庇護,導致眾多門人在林中中邪,直至戲末方大顯神威,犧牲性命換回人間幾年的和平時光——有人評說其死法有點像《羅根》(Logan),倒是真的。飾演父母的兩位角色,都盡職地把不好演的內心戲詮釋出來,但故事銜接得不甚完美,成了小缺憾。

本片有兩支片尾,首支片尾是關於第一集許瑋甯與黃河飾演的男女主角進入那棟凶宅,我覺得這跟串聯三部曲的效用不大,因為魔神仔並非在那棟凶宅向他倆伸出“魔掌”,而由阿偉的鄰居老婆婆作為引子。故,這支片尾在“魔神仔宇宙”中簡直是畫蛇添足。至於第二集主角楊丞琳登場的第二支片尾,看戲時工作人員打開強效燈,銀幕曝光,沒法看清楚,在此不予置評。

簡而言之,《人面魚》整體不過不失,看在徐若瑄使出渾身解數發揮演技的誠意上,是應該捧場的。



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

Lakaran Jiwa Merdeka: Catatan dari Penjara Kajang



Yang Berhormat Dato' Seri Anwar Ibrahim, Presiden Parti KEADILAN Rakyat, YB Chua Tian Chang, atau lebih dikenali sebagai Tian Chua, Profesor Madya Dr. Zulkanain Abdul Rahman, Ketua UMCEDEL, tuan-tuan dan puan- puan, para hadirin sekalian, selamat sejahtera.

Saya Ma, dari Mentor Publishing, penerbit buku baru YB Tian Chua berjudul Lakaran Jiwa Merdeka: Catatan dari Penjara Kajang. Terlebih dahulunya, saya ingin berterima kasih kepada parti KEADILAN Rakyat dan UMCEDEL, kerana sudi menganjurkan majlis pelancaran buku ini. Sebelum ini, rakan-rakan sekarja kami berangan-angan untuk melancar buku ini di dalam Penjara Kajang. Ini kali pertama saya memberi ucapan dalam bahasa Melayu. Saya mohon maaf terlebih dahulu jika ada perkataan-perkataan yang kurang tepat atau bercampur dengan Bahasa Inggeris dalam ucapan seterusnya

Kandungan buku baru YB Tian Chua berkenaan dengan situasi beliau semasa dikurung di Panjara Kajang selama 30 hari pada tahun 2017. Sebagai orang awam yang mengikut undang-undang, dan tidak pernah masuk penjara, keadaan dan suasana dalam penjara yang saya bayangkan adalah seperti yang disembahkan pada tayangan wayang atau televisyen. Terutamanya beberapa filem Hong Kong atau Hollywood yang terkenal seperti Prison on Fire, filem Hong Kong yang saya menonton pada umur 7-8 tahu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The Green Mile, filem-filem Hollywood yang diadaptasi dari novella dan novel Stephen King, dan lain-lainnya, suasana dalam penjara serupa dengan Neraka – penuh dengan kes-kes kekerasan, banduan selalu dipukul oleh pegawai penjara, ataupun bergaduh sesama lain – Tetapi, semua keadaan yang saya bayangkan tidak wujud di dalam catatan YB Tian Chua. Sebaliknya, penjara yang digambarkan oleh beliau, sangat harmoni. Beliau dapat berbual-bual atau berkomunikasi dengan pegawai-pegawai bertugas dan ‘jiran-jiran’ sel. Melalui perbualan mereka yang dicatat dalam format dairi, pembaca dapat memahami fikiran dan kehidupan pekerja-pekerja atau penduduk-penduduk dalam penjara, kesukaran mereka menghadapi, dan selain-lainnya.

YB Tian Chua terdapat masa membaca yang susah mendapat semasa di luar penjara. Saya amat bercuriga mengenainya. Mengikuti gambaran beliau, suasana penjara nampaknya seakan Homestay atau low-cost hotel untuk bercuti. Nampaknya penjara memang tempat yang sesuai untuk bercuti. Jika kami menghadapai tekanan dalam kerja atau kehidupan, jom mari masuk penjara untuk bercuti. Haha…

Lakaran Jiwa Merdeka ialah buku yang senang dibaca. Walaupun senang dibaca, pembaca masih dapat memikir berpasal beberapa soalan falsafah melalui buku ini, seperti makna ‘kebebasan’. Adakah seseorang mempunyai kebebasan yang sepenuhnya walaupun dia tidak dipenjara atau dikurung di mana-mana tempat? Adakah pekerjaan, kehidupan – yang paling penting, keinginan seseorang – akan menghadkan minda seseorang dan menjadi dia lebih serupa sebagai banduan daripada banduan sebenar? Sila sokong Lakaran Jiwa Merdeka, dan boleh didapati di luar dewan ini dengan harga istimewa hari ini.

Sekian, terima kasih.


Link Pembelian: https://goo.gl/rQNpW7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羅賓漢崛起



感覺上,《羅賓漢》就像歐洲版的《西遊記》,雖重拍頻率沒有後者那麼氾濫,仍時不時會有新影視作品面市。距上一部同名電影相隔八年,《羅賓漢崛起》(Robin Hood)再以不同的視角觀點,道出這位俠盜“成魔”的過程。

印象中,《羅賓漢崛起》的羅賓漢,是那麼多部同類電影中年齡最輕的。這也難怪,否則台譯片名不會有“崛起”這字眼,就是要說明羅賓漢如何“走上歧途”嘛。故事敘述家底豐厚的羅賓漢,被召入軍隊參與十字軍東征後,回到家鄉的他原想與愛人瑪麗安就此共享下半生,沒想到家國早已衰敗,瑪麗安也以為自己從軍時客死異鄉,轉嫁他人;羅賓漢面對這人生巨變之際,碰上在戰場上倖存的敵人小約翰,小約翰為報恩羅賓漢且復仇羅賓漢家鄉的統帥,阻止羅賓漢輕生之餘,且遊說他替為暴政所苦的人民“做一些事”,對抗暴虐腐敗,重建和諧家園。於是,小約翰成了羅賓漢的授業師傅,兩人專幹劫富濟貧的“勾當”,也因此引來暴君的通緝追殺令……

老實說,《羅賓漢崛起》有點沉悶,故事情節流俗,看了大略十五分鐘,即可猜到結尾——雖然大眾都知曉羅賓漢最終會“成魔”,而《羅賓漢崛起》亦毫無驚喜地朝著所謂的“宿命”發展——他可說是如今好萊塢電影當道的蒙面超級英雄,或是動用私刑的前輩,隱匿身份除暴安良,加上雙重身份的設定,在在令人想起蝙蝠俠……這樣一說,倒跟《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有七八分相似:與愛人離別、在外“學成歸來”(說的是武藝)、蒙面俠客等;兩對師徒之間最大區別是,羅賓漢與師傅小約翰的關係,是從敵對至攜手抗敵,跟布魯斯和忍者大師的反目成仇不同。


除此之外,片中唯一較讓我留意的是服裝造型設計。倒不是設計得有多好看,搭配得多麼精準符合年代,只是發現片中人的衣著,似乎都很現代化,比如羅賓漢的外套,更像是羽絨風衣;反派常披的外衣,也和類似現實中時髦“踢死兔”的改良版。不知是我孤陋寡聞或造型設計師真有此“除舊迎新”的目的,但也不失為讓電影跟上時尚風潮的一種表現。

其他的,就有點匱乏。動作設計普通,人物性格塑造得不過不失——雖然傑米·福克斯一如以往地好戲,但也沒法提升多少觀影情緒,更遑論主角泰隆·艾格頓空有一身靚麗外形——剪輯尚算流暢,劇情不見精彩,連結局也算是一種反高潮,讓人有“啊?壞人就這樣死了?電影就這樣結束了?”之訝異。

總的來說,《羅賓漢崛起》只是部打著“家喻戶曉的俠盜之起源”名堂的動作片,缺乏高潮,精彩不足,散場後輕易遺忘。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



近來不再主動看電影預告片,就算一些必看的宇宙觀系列電影預告,皆盡量能免則免,一來是擔心預告暴雷(畢竟戲看多了,對劇情的發展猜測八九不離十),二則直接進場看正片,能迎來更直接的驚喜(或驚嚇)。故,這部《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就在毫無事前準備下,進場觀賞。

劇情述說由五位強勢姐姐撫養長大的主角李狂龍,想要交女朋友,都因為過不了五位姐姐那關而沒法談成戀愛;五位姐姐把這小弟照顧得無微不至視為己任,包括不讓他受情傷,此舉讓李狂龍欲擺脫她們的決心更強烈,恰好學校轉來一位樂於助人的轉學生小夢,李狂龍遂設計請她協助,而五位姐姐就像預想中的,沒那麼輕易放手……

我是抱著觀賞校園輕鬆喜劇的心態來面對《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結果對充斥不合情理邏輯不通的橋段,比如在校園內投擲炸彈、動用武器(弓箭),甚至發生爆炸學生被炸得灰頭土臉(不至於衣不蔽體體無完膚),對此學校師生都似乎見慣不怪,也沒驚動警察,就跟漫畫《天上天下》一樣;有些笑梗更堪比王晶的低俗喜劇般下三濫,完全笑不出……開始時對這種設定不自在,後來看開了轉換心態,對其過於認真就是我輸了,就此熬過這一小時半的電影。


這樣的觀影經驗,不舒服嘛確實有點,但也不至於到憤怒大嚷退票的地步,原因就在至少能一邊觀影一遍吐槽,藉此“消磨”時光。此外,那位不斷刻意被人遺忘、想要露臉卻不斷慘遭攝影師(或導演)“割愛”的反派,也因其神秘感,莫名地替電影加了少許的分;電影不斷在耍冷笑話,難得這位神秘反派能帶出真正喜感——雖然不多。至於男女主角彼此之間從冤家到友情繼而進化至愛情,再經歷誤會反目成仇到言歸於好的過程,都流俗到輕易猜測出來;還有,小夢樂於助人的個性,對上李狂龍及麻吉的“求助宣言”,竟然輕易相信他人,簡直是貶低本身的智商……

另外,男性觀眾較關注的五位姐姐,各有各不同性格,呆萌嗆辣御宅性感霸氣,本該可以在她們身上大做文章,可惜礙於篇幅受限,沒法深刻刻畫,角色塑造得扁平,除了以姐代母職讓觀眾較易憑想像理解其內心戲的大姐(謝金燕飾),其他無奈淪為無關痛癢的配角。

總的來說,《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真的不能以一般理性思維來對待,畢竟改編自輕小說,只求歡樂,不求邏輯,亦可能只有當地人(台灣)能理解其中的梗,看得津津有味。本地觀眾嘛,只能說願者上釣(吊)。



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

我的打的經歷(二):在外國的文化衝擊


法國電影《Taxi》


二〇〇八年京奧期間,與友人到台灣自助遊。在九份過了一夜,下一站目的地是野柳。原本的計劃是:從九份打客運到瑞芳火車站,再轉搭到野柳。天空下著毛毛細雨,我們抵達瑞芳火車站時,心想從此處打的前往野柳,三人合湊車資應該不貴,所謂“花錢買時間”,要是抵達野柳後仍是灰蒙蒙的氣候,乾脆放棄女皇頭趁早轉玩其他地方。向遊伴提出此議,大夥附議,我們到路邊招車。

彈指間就招到了。我們以馬來西亞打的習慣,打開副駕駛座車門問價。司機說照表收費,告訴我們一個大概,還得視交通狀況而或有起落。總之就是——一切照著計費表。我們在路邊討論、計算了一陣子,期間我瞄到司機似有難色,直至我們上了車。

路上,司機對我們坦誠,他正要下班回家,但看到我們招手,只好停下;也想趁我們討論之際一走了之,卻擔心我們舉報他拒載而留下。我們心裡邊讃這位司機真有職業操守的同時,也向他說明我國一切由計程車司機說了算的文化。他嘖嘖稱奇,不知是為乘客抱不平還是羨慕身處我國的同業。

幾年後再到台北,機緣之下包下了一輛七人座計程車進行一日遊。這位司機除了開車,還肩負起導遊、攝影師、領隊等多重身份,依承諾帶我們去說好的景點,替我們做導覽、講解該地的歷史事跡,還略盡地主之誼,午餐由他買單;晚餐後又買了一支當地釀產米酒請我們品嘗……看他如此花費,一天到底能賺多少?

電影《Collateral》劇照

期間我們問他:幹嘛不守在台北市就好?如此招客還開這大老遠的路,不辛苦麼?他回說台北競爭激烈,他需要變通,接這種一日遊或幾天幾夜遊的客以維持生計;雖然客源多時每天僅睡四五個小時,但開車是他興趣,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何來辛苦……自此,每到台北,我都預先知會他行程,請他負責機場接送。

出差香港時亦有一番體驗。話說那次在一商場前苦候多時仍不見一輛計程車,正納悶怎麼不像馬來西亞,只要是購物商場或輕快鐵站,不管人流多或少,總有一大落計程車排著隊等……好不容易迎來一輛,上了車我問司機:“頭先廣場咁多客仔,點解不喺度排隊?”他回說:“咁等咪搵唔到食?”我建議他載客時放慢車速,就可收取更多車資。他:“靚仔,我開快一點努力載更多客,就算每位客人車資少也比慢慢開一整天沒載幾個客的錢來得多啊!我們香港人會算的吖!”

聽他說“開快”,我才回神發現車速驚人,蜿蜒而上的斜坡還飆到時速九十;我朝車窗外一看,不禁傻眼——車旁小巴也不遑多讓,兩輛車就這樣緊貼著彼此競速……

本地計程車司機,這該有的觀念,你們曉得嗎?

(待續……)

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無敵破壞王2:網路大暴走



我非常喜歡《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除了它是一部敘述反派角色不想當反派的反英雄劇情,出現在裡頭的舊時代電玩,都是我熟悉(有些只曉角色,不懂出自哪部作品)的,帶給我無數情懷,成了我對之念念不忘的錨。當聽見續集《無敵破壞王2:網路大暴走》(Ralph Breaks the Internet)即將上映的消息,雖然振奮,但仍有點忐忑,憂心破壞王擺脫不了“續集電影比首集來得遜”之列,故也就不敢太期待。

結果事實證明,這些擔憂都是多餘的——《網路大暴走》比首集來得出色,且是精彩翻倍的續集電影!

《網路大暴走》敘述破壞王和雲妮露(公主)經歷了首集的冒險,成了好朋友,六年來過著愜意無憂的生活,直至某日雲妮露所屬的賽車電玩《甜蜜衝刺》機台方向盤壞了,工廠也不再生產零件,為了阻止《甜蜜衝刺》被拔掉電源插頭的命運,破壞王於是夥同雲妮露勇闖網路世界,只為了獲得在eBay購物平台上出售的機台方向盤……兩人首次闖蕩網路世界的冒險故事由此展開。

我不得不佩服《網路大暴走》幕後團隊的創意,他們竟可將我認知中的網路世界,透過無窮想像力及無限大創意,呈現出一個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令我大飽眼福。其中有些角色與設定,透過印象與現實比較,果真貼切,如其中的搜索引擎(擬人化成知識淵博的學者形象),破壞王和雲妮露對其只發出一聲聲母,他即會搶著詢問是否尋找什麼什麼,就跟現實中搜索引擎一樣,一輸入幾個拼寫,即自動出現幾種選項,減除使用者的麻煩。另一令人會心一笑的設定,就是那個“彈出點擊廣告”的系統,化成一位令人感覺有點嫌惡的人,在街上叫喚,待有心人士上釣;就跟網路上常會彈出令人厭煩的廣告一樣(有時還帶著病毒)。此外,它還帶出網路霸凌、酸民留言不需負責、“對它認真你就輸了”等種種這虛擬世界時有所聞的情形,也算是給觀眾一場寓教於樂的教育。

看著這些將電子科技簡單的01,轉化成複雜萬千立體世界的創意,我聯想到有著同樣將網路立體化的另一好萊塢鉅作《駭客任務》(The Matrix),其中角色或功能的比喻,兩相比較下來,《網路大暴走》是更適合讓大眾理解的(這不在講廢話嗎?)。現代天天對著手機或電腦的小朋友輕易明瞭之外,也能讓一般電腦網路使用者更投入;要是看不懂的,也該是對電腦或網路不熟悉或抗拒的觀眾吧!


除了網路世界蔚為奇觀,《網路大暴走》真正的主題,其實是友情。破壞王與雲妮露的六年情誼,經歷《甜蜜衝刺》這一波危機,也讓雲妮露對友情及生活產生了質疑:該不該依據破壞王的希望,回到《甜蜜衝刺》中已熟悉周而復始毫無挑戰性的競賽生活?還是待在充滿無限挑戰,甚至危險重重的網路賽車遊戲《致命關頭》中?——平時有玩電玩的觀眾應能理解網路連線遊戲與單機電玩的區別——若選擇後者,則等於背叛破壞王的友誼;選擇前者則跟自己的心意過不去。兩害相權取其輕,《網路大暴走》最終讓觀眾上了一堂寶貴的人生課:友情不該長久約束著你,真正的友誼應該允許你、支持你在人生路上發光發熱,縱使沒法朝同一目標前進,也會給予無限支持,為彼此加油打氣!這才是真正的友誼!

《網路大暴走》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將過去幾部迪士尼卡通中的十四位公主角色齊聚一堂,還盡可能找回原版的配音員替其配音;也在此片或顛覆或融合了眾公主以往帶給觀眾的既有印象,讓觀眾不禁莞爾。另外一大忠於原著配音員的驚喜,當屬《星際異攻隊2》(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中的格魯特——其實只需用回馮·迪索的音檔即可——只能說迪士尼利用網路平台取悅觀眾的做法,非常合適。

總括而言,《無敵破壞王2:網路大暴走》是我心中年度第二部最佳動畫電影(第一部是《犬之島·Isle of Dogs》),以上提出的幾點,加上可媲美年中上映的《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的彩蛋數量,是將所有年齡層級的觀眾一網打盡的商業策略,卻不會令人厭倦,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