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犯罪現場



有嘗試創作的人都知道,要創作一部劇本不容易,要創作推理/懸疑劇本更非易事。故,有時不禁佩服香港電影人,能在短時間內製作出一部又一部警匪或懸疑片——雖沒法做到全面品質保證,但幾乎都能釋出應有的懸疑氛圍,有些還能延伸出人性思考省悟的深度,若再招攬得到那“所剩無幾”的如古天樂、張家輝等實力派演員,擁有一定票房收益的基本盤,該作品等於是穩賺,或至少達到損益平衡了。

日前看了(又是)古生主演的《犯罪現場》。老實說我蠻欣賞這部電影,尤其懸疑氛圍營造得頗為成功,從戲開頭便一直吸引觀眾好奇,挑戰觀眾智力,邊看邊揣測兇手是誰,加上戲內被冠上殺害同黨嫌疑而不斷從警方圍捕中驚險脫逃的型男古天樂,都將觀眾的心懸吊著,直至真兇身份揭曉。

此片是透過兩位角色的視角來引導觀眾進入核心,一是古天樂飾演的犯罪頭子汪新元,另一位則是有損警務人員形象的探員林法樑(張繼聰飾)。先說林法樑,他基本上就是性格充滿缺陷的普通人,身為執法人員,卻欠大耳窿一屁股債,身不由己到得在執勤時分跑去替大耳窿辦事還債;但他欠債竟是為了給一屋子的流浪貓餵食,為喵星人搞得自己狼狽不堪,值不值?真的只有當事人知道是甘或苦。在職場方面,他也算是奇葩,曾做出一些英雄事跡而讓同事對其讚賞不已,可也逐漸失去人生方向,對工作少了堅持與熱忱,直至碰上這起汪新元涉嫌謀殺同黨的案件。


張繼聰將林法樑這種所謂“邊緣偵探”的角色,詮釋得恰如其分,也許是演員外形上已輕易令人遺忘,所以縱使是主角,但觀眾仍忽略他,就像姜皓文飾演的上司警官般,對他的建議、存在都毫無興趣(當然也有其他原因)。但也就是這樣不具特色的存在,才是最強的“滲透者”,是最有破案潛能的人選。

至於古天樂飾演的汪新元,《犯罪現場》明顯還是將他設定為第一主角,包括假定他為分贓不均而殺害同黨的嫌犯之劇情設定,要他邊逃邊挖掘真相;跟林法樑幾次的“欲擒故縱”,與熒幕舊情侶宣萱的“再續前緣”,都令觀眾覺得汪新元鐵定是被冤枉的!但,因為早前在打劫時他真的狠心殺害警方臥底,這筆罪債始終抵不過觀眾對其的熱愛,他必須死(所以《捍衛任務·John Wick》裡的愛狗殺手,最終命運可想而知)!古天樂的氣場魅力,替汪新元複雜的個性增色不少,也成功將內心戲演出來。


至於其他配角,宣萱的角色是一大賣點,也是給汪新元一個救贖的機會;姜皓文、安志杰、譚耀文、薛凱琪、李燦琛、麥長青等人,也扮演好配角該有的身份(唯或許看慣安志杰演奸角,看戲時內心認定他必定牽涉其中),而最易被人忽略的,該是飾演鳥類專家的劉心悠。穿起正裝戴上眼鏡的她,完全失去靚麗光芒。這部戲像是在盡力掩藏演員的出色氣場,避免他們鋒芒畢露。

總括而言,如果你不介意看古天樂再死一次,《犯罪現場》是值得一看(這什麼結尾!)。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小丑



首先要提醒正打算入場觀賞《小丑》(Joker)的看倌,萬萬別抱著期待DC漫畫裡蝙蝠俠死對頭小丑如何成為高譚市的犯罪之王、邪惡之神起源故事的心態;《小丑》僅借用DC漫畫的設定,來反映現實(這點評論褒貶不一)。不被DC這大字招牌捆縛著心靈,或較能挖掘此片樂趣。

我確實喜歡這部《小丑》。雖然劇情節奏有點緩慢,但似乎有種魔力,讓人眼看銀幕上亞瑟·佛萊克(主角小丑未成魔前的名字)的病態(或正常?)越久,越讓人深陷其中,思考當下的現實社會,竟產生感同身受。佛萊克是一齣悲劇人生的代言,他出身卑賤,住在貧民區一公寓單位內,與母親相依為命,從事一份小丑工作,卻因患有罕見的精神疾病,遭同事及路人投以異樣眼光;加之經濟不景、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他可謂跌入谷底永無爬升之日。唯一令他人生懷有希望的,是從電視脫口秀節目中帶給他的稀薄光輝,勉強撐著他欲投入喜劇劇場的夢想。

這算是黑色電影(Film Noir)吧我想。其中幾幕讓我從中看到人性較為光明的一面,且為之激動不已,包括巴士上佛萊克逗弄前座小孩卻給小孩家長斥責後,控制不住病態的大笑;當該家長看了佛萊克遞出的病癥說明卡,還能尷尬地表示歉意,讓我感到這座城市,仍殘存一縷人性的溫暖——道歉是極盡之勇;另一場景是,小丑佛萊克殘殺一位舊同事以後,竟放另一位舊同事離開,從他口中道出的一句:“你是唯一善待我的人”,佛萊克畢竟還有絲毫理性,恩怨分明。這兩幕最令我印象深刻。

至於針對坊間網民爭辯到底哪位演員最能駕馭小丑這角色之說,我認為,首先就不該有這種比較……《小丑》不是動作電影,就如首段所述,它也非DC漫畫中小丑的起源故事。以我心目中最棒版本的小丑——《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來說,他身份神秘得令人著迷,他操控人性的手段令人畏懼,他戰鬥力及挨打能耐令人佩服,他令人捉摸不透,他不愧為犯罪之神;但小丑佛萊克,跟前者根本不同設定,電影的調性亦不盡相同,如果未來真有蝙蝠俠,小丑應該也沒法與之搏鬥,因為年齡差距。故,這種比較可謂無稽。


有者預測瓦昆·菲尼克斯會憑此角獲得各頒獎典禮的影帝寶座幾率倍增,這點毋庸置疑;但若說這是又一部有資格入圍各電影獎項甚至獲獎的DC改編電影,我則不認同。還得強調:這不算“改編”,是“借用”。小丑、高譚市、韋恩家族、布魯斯成了孤兒的遭遇等,都是過去幾部蝙蝠俠電影中耳熟能詳的名字及橋段,也是令漫畫迷感到溫馨且激動的致敬彩蛋;真要跟某部作品產生相連的話,我倒覺得《小丑》更多是經典老片《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的承襲。《計程車司機》由勞勃·狄·尼洛主演,同樣描述活在都市中有點反社會的邊緣人的壓迫故事;勞勃·狄·尼洛在《小丑》中扮演電視脫口秀節目主持人,似有一種情感的延伸。兩者唯一差別在於,計程車司機最終成了英雄,小丑則終究抵不過漫畫大神的宿命,成魔。

總而言之,《小丑》在群眾間掀起熱議,大家為之說出自己的觀感,對劇情中何者為真實何者乃想像,爭論不休。(友人說最終他被關在精神病院中,足以證明戲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幻想,是夢一場;其實佛萊克是DC漫畫鐵粉,幻想自己是小丑,與蝙蝠俠差點成為兄弟……這說法太恐怖,我承受不來。)無論如何,這些爭論令票房攀升,同是事實,小丑只需在暗中大笑,看著他這原本的悲劇,轉變為金錢回酬率高的喜劇。

哈—哈—哈—哈—哈—哈—哈……何需那麼認真?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雙魂



看了約十五分鐘,不禁納悶:鬼不非得要陰聲細氣地對人說“我係奶奶吖——”那般;鬼戲也不一定要色調調得死鬼醬暗(不排除或許電影院放映機久未維修導致暗上加暗的可能),才能提升恐怖氛圍,這戲如此下去不僅勞神,還傷眼。

《雙魂》是馬來西亞及香港聯合製作,由馬來西亞導演李勇昌執導,卡司多是香港演員,如衛詩雅、吳耀漢、林德信(林子祥之子)等,也有新加坡籍中國演員戚玉武。故事起源於一個布娃娃,序章即向觀眾敘述吳耀漢飾演的賭鬼父親,將小男孩喜愛的布娃娃丟進浴室中的瓷水缸,小男孩應該不曉司馬光是誰,站在水缸口處,彎身進缸內嘗試撈起布娃娃,結果如何?是否就此失足跌落水缸中溺斃?不得而知,在觀眾腦海中置留下懸念。

緊接序幕的場景,已轉換到十多年後,衛詩雅飾演的主角宥心,隨著母親回到組屋的住家單位,正巧碰上鄰居鬼上身,法師正給他驅魔,往後就是一切莫名其妙說恐怖又不覺恐怖說有意思又似毫無意義的事在發生,包括宥心在組屋內看到的幢幢鬼影,在公司內遭遇的鬼童,似乎都跟往後父親與同事的慘死有關……看至此,已開始嫌故事節奏遲緩,也覺導演使用太多無謂的嚇梗充時間,歹戲拖棚。

或許編導嘗試將鬼戲與希區考克的《驚魂記》(Psycho)橋段結合,藉以向經典致敬,卻眼高手低,達不到要求。戲末向觀眾說明了真相,但之前花那麼大篇幅鋪陳的伏筆及線索,更加顯得可有可無支離破碎;這樣的轉折雖有令人恍然之效,但若將之與之前的線索對比,能不能接受,真得看各人——我是有種被擺了一道、浪費時間的感覺。

演員方面,因為整部電影實在太暗,表演得如何,不方便置評,但幾位資深演員基本上都能應付自如。尤其吳耀漢,出場時間雖少,但那種賭鬼見錢眼開不理妻女的表現,配著組屋的場景設置,讓我不禁懷念起幾年前《殭屍》的高格調驚慄氛圍。導演李勇昌雖曾創作出多部叫好叫座的電影劇本如《大日子》《辣死你媽2.0》等,但執導的電影卻始終原地踏步,實是消耗支持者給予的信心。再不慎選電影題材設法突破本身瓶頸,這條路愈發坎坷。

總的來說,《雙魂》作為一部鬼片,雖有作弊之嫌,但劇本創作方面也算是勇氣可嘉;若以一部驚悚片看待,它離合格還有好一大段距離。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藍波:最後一滴血



趁《藍波:最後一滴血》(Rambo: Last Blood)上映前,重溫過去四集前作,才訝異於對首三集(一九八〇年代作品)毫無印象,僅對二〇〇八年的第四集《第一滴血4》(Rambo)記憶猶新。而據傳是《藍波》系列最終集的《最後一滴血》,無論是故事張力、人物情感刻畫、動作設計等,都是五集裡最好的一部。

故事接續十一年前《第一滴血4》的結尾,藍波暫時放下自我逃避,離開亞洲回到美國鄉下故鄉生活。十一年後,他已是一位少女加柏列心中比親生父親更親的“叔叔”,一家三口在這小鎮外過著無欲無求、無憂無慮的生活,直至加柏列收到親生父親在墨西哥的消息,不顧母親反對堅持獨自跨境前往尋找生父,卻不幸碰上當地毒販集團將其拐帶逼良為娼;藍波於是再次使出渾身解數拯救加柏列……

《最後一滴血》是非常明顯的三幕劇結構。開始時交代了藍波的戰後精神創傷,雖有好轉,卻仍不喜多人場合,甚至自掘地底隧道,在地底下方能安枕入眠。故,他讓加柏列邀請一眾年輕朋友前來他的“地盤”開趴,證明了他的情況再往癒合方向(這說法也只是站在多數人角度的想法)跨出一大步;也明白表示加柏列成了藍波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第二幕發生在墨西哥——加柏列被擄,藍波隻身前往欲勘察、談判、救援,結果慘遭圍毆,幸運地留下半條命,也幸運地獲得隱伏在當地的前記者施援。後來他好不容易救出加柏列,加柏列卻已返魂乏術,在歸途中孤身走向小徑末端的空地……這幕確實給我帶來超大震撼,卻也為第三幕藍波最終的戰役吹起了號角,奏起殺戮之歌。


失去重要的一切,猶如內心被掏空的藍波,設置好地下隧道的機關後,再前往墨西哥“叫囂”,回家靜待毒販同夥前來尋仇,也正式開啟為他們準備的前往地獄之復仇大門。這最終戰役的設計,極盡精彩,只見藍波使用越共的作戰方式,神出鬼沒打游擊,分而逐一破之,敵人一個個臨死前的慘叫哀嚎,一幕幕的斷肢噴血,藍波每一鏡頭的冰冷眼神,都令人提心吊膽,當然也有因散發正義及公義而毫無道德障礙理所當然的血脈賁張。

藍波手刃最後一個仇人後(這幕超暴力也超浪漫),拖著殘軀癱進手扶搖椅,眼望西山落日,感覺是無活著目的的老人,此時電影幕後工作人員表開始釋出,銀幕上也打著一幀幀過去四集的精彩劇照,這呈現方式簡直催人熱淚,似乎隨著藍波/史特龍走過青春年華,踏步中年老成,最終卻成了連掌上明珠也守護不了的無力老人;這似乎是他死前對一生精彩的回顧。正當觀眾大感唏噓之際,最最動人的一幕呈現出來——藍波最終挺身站起,跨上馬背,離開。他(電影)畢竟散發正能量警點群眾,別輕易尋死,生命中還有諸多美好待發掘,而活著是第一支開啟未來的鑰匙。

《藍波:最後一滴血》片名看似是系列作的最後一部,但它激發人們對生命的重視,單憑這點,足以使電影加分爆表。《藍波:最後一滴血》是系列裡最整體最好的一部,這點毋庸置疑!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當人“鯊宰”——《絕鯊47:猛鯊出籠》



仍對《深海鯊機》(47 Meters Down)的觀影體驗餘悸猶存,唯還憨憨跑去看這齣與前作毫無關聯的續作《絕鯊47:猛鯊出籠》(47 Meters Down: Uncaged)。《絕鯊47》敘述四名女孩潛入水底遺跡探險,卻是誤闖已進化的“夜魔巨鯊”(幽漫威盲俠夜魔俠一默)棲息地,她們必須在有限的氧氣庫存下,從這複雜幽閉的水底迷宮逃出生天。

電影令人坐立難安,不是因為驚悚,而是平淡乏味,觀影時內心不斷掙扎,到底該立刻離場,還是忍耐下來,或許之後會有驚人轉折?結果,還真只有前半小時的戲勉強能看!

電影以主角米婭跌入學校泳池的慢動作鏡頭揭開序幕,逐步鋪展她不擅交際、內向腼腆的個性,也逐一介紹同父異母的姐姐莎薩、莎薩的兩位姐妹淘登場。簡單交代兩姐妹不大親密的交情後,便進入消費青春胴體及虐殺慘叫(在水底仍能聽見尖叫聲)的主戲;當然,電影希望透過兩姐妹排除難關,解除彼此之間的隔閡,帶出姐妹情深的意義,可是故事劇本的先天缺陷,又有前幾個月題材相似、叫好賣座的《鱷魔》(Crawl)得以做比較,更覺《絕鯊47》的不堪。電影結局的設定,本可利用米婭與學校太妹之間的恩怨糾葛,大膽做出諷刺意味十足、力挽狂瀾的負面結局——《深海鯊機》結尾就很大膽地試探觀眾忍耐的極限了啊——可編導卻不敢踏出那一步,始終將重點聚焦於兩姐妹的情分上,錯失良機。


搜索資料時才發現,《絕鯊47》跟《深海鯊機》都由同一位導演約翰尼斯·羅勃茲執導。他近年皆以執導驚悚片為主,如《只殺陌生人》(The Strangers: Prey at Night)、《鬼門開》(The Other Side of the Door)等,我都未曾觀賞,不知好壞。但覺得導演若真想尋求突破,該嘗試其他題材或類型的電影。

此外,《絕鯊47》也打著兩位星二代的名字做宣傳賣點:奧斯卡影帝傑米·福克斯之女科琳·福克斯,及動作巨星席維斯·史特龍的次女西絲汀·史特龍。尤其後者,除了展示玲瓏浮突好身材,也在這部電影處女作中“身負重任”,是導致一夥人陷入危機的始作俑者。

總括而言,《絕鯊47》當觀眾“鯊宰”(傻仔),願者上釣。



2019年10月2日 星期三

安娜



法籍名導盧·貝鬆自不叫座(我卻覺得不錯)的科幻片《星際特工瓦雷諾:千星之城》(Vale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後,用兩年時間沉澱,再次重返熟悉題材,打造出又一位超殺的女刺客角色——《安娜》(Anna)。

故事描述一性感刺客穿梭於以男性為主的兩國國家維安部隊之間,將他們耍得團團轉(或被他們耍得團團轉),藉此抬升女權主義意識。從預告中,電影似乎充滿精彩的打鬥場景,但看了影片,發現與預想中的有些微出入,可以說那是“預告騙”;又或者是先入為主地抱著像看《捍衛任務》(John Wick)那般,每一刻鐘一小殺,卅分鐘一大殺的連串殺戮爽片,《安娜》並非那樣。

它就像盧·貝鬆以往幾部動作電影般,有著歐洲電影的內斂風格,敘事節奏稍緩,讓人仔細品味,感受戲中角色內心對真正自由的渴望,一同糾結,百感交集,再配上好萊塢式精彩絕倫的動作呈現——預告中的餐廳近身肉搏戰及槍戰是戲肉,在電影裡篇幅更長——能如此將歐美電影風格完美地融為一體,盧·貝鬆是業界中少數能有此功力的人。

此外,《安娜》有一點非常考驗觀眾,就是時空跳躍得非常頻密,觀眾必須全程留意每一幕當下時間段的前後次序,否則會給搞得莫名奇妙。當然,這是編導刻意利用如此結構來轉移觀眾對幾段較沉悶拖沓的劇情之注意力,但也一顯編導及剪輯的大膽嘗試。


演員方面,飾演主角安娜的超模莎夏·露絲,乃首次在電影中擔正挑大樑(上一部電影處女作是在《星際特工瓦雷諾:千星之城》飾演配角),演技雖沒有A咖巨星那般自然,但配合戲中角色,這點表情上的不自在,正正契合了作為雙面甚至三面間諜角色的氣質。其他比主角名氣響亮的配角如海倫·米蘭、路克·伊凡斯、席尼·墨菲等,都曾在好萊塢電影中得見身影的資深演員。安娜處在這三人之間,似敵非友,爾虞我詐,加上前段提及的時空交錯,讓觀眾感受這電影的優點。

總得來說,《安娜》雖仍有許多不合情理或沒說明白之處,但只要別挑這些細節毛病,它會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動作電影,也能帶出角色(不只主角安娜,連配角也是)五味雜陳的內心戲,這點足為此戲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