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6月25日 星期日

FUBAR


阿諾·施瓦辛格是我的偶像。小時候看《魔鬼終結者2》(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時,他那本應邪惡卻被設定成做善舉的終結者角色深深震撼了我(第一集他是從未來回到現在企圖刺殺人類領袖的反派機械人)。自那時起,我就對他崇拜有加,每當在報章娛樂版中看到戲院放映時間表有他新作,都會懇求父母帶我去看;電視若播放他主演的作品,無論多暴力,廣告多頻密,亦會準時守在熒幕前——況且在那年代,我們從未知曉付費電視頻道提供的無廣告體驗。

所以,當得知阿諾演繹生涯中主演的首部電視劇《FUBAR》即將上架Netflix——這也是他自疫情前的電影《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Terminator: Dark Fate)之後再展雄姿之作——自然引頸期盼。老實說,像他這般年過半百的銀幕硬漢,如今每推出一部新作,影迷都該珍而視之,不知道那是否會是他的息影之作。

FUBAR》這片名讓我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追完劇,這詞只在最後一集最後一句台詞出現,可見其重要性。上網查詢,才了解這是美國軍隊中流傳的俚語:“Fxxked Up Beyond All Recognition”的簡寫,意指“糟糕到無法挽救”。劇中阿諾飾演的CIA探員路克和他的家人在劇終時的遭遇,確實FUBAR,影集會不會有第二季,有的話這一家人又會如何改善情況,就看萬能的編劇如何“力挽狂瀾”了。

這部動作喜劇除了有令人嘆為觀止、目不暇給的動作場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家人”的主題。與那拍了十集、喊“Family”喊到濫的飆車電影系列不同,《FUBAR》主要聚焦於路克和女兒愛瑪之間的父女情。因職務關係,路克成了一個失敗的丈夫和父親。本以為等到退休後,能全身心地彌補與前妻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但政府卻強迫他“延畢”,命令他協助完成最後一項任務。而讓他大感驚訝的是,其中一個隊員,竟是女兒愛瑪。


父女倆在出任務期間相見,才知道彼此背負了無數謊言,只為維護對方在彼此心中和其他家人心中的形象。兩人因職責多次出生入死,從最初的不滿、埋怨,逐漸理解對方的苦衷,冰釋前嫌。尤其愛瑪曾因為父親對母親的傷害而懷有深深怨氣,直到自己無意中重蹈父親走過的歷程,終於理解父親為了國家而做出的犧牲,以及不斷辜負家人而產生的內心煎熬。

總括而言,《FUBAR》通過路克及愛瑪父女之間的情感糾葛,探討了一個人對家庭、職責和犧牲。對我這阿諾老粉來說,阿諾的劇集處女作是合格的,劇情不會太燒腦複雜,解除危機的過程緊湊中帶著歡樂,看得十分療癒開心。

接著必看的,同樣是Netflix出品的紀錄片《阿諾施瓦辛格:人生三部曲》(Arnold),詳述這位好萊塢動作巨星從奧地利健美圈起步,闖蕩美國進軍娛樂圈,再轉戰政壇擔任加州州長的精彩人生。



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鬼出櫃


美國通俗文學大師史蒂芬·金創作了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除了擅長恐怖類型,奇幻、科幻、犯罪、青春、少年冒險等故事類型,他都能駕馭自如。打開網絡電影數據庫IMDb,改編或受其原創故事啟發的影視作品多不勝數,然而其中素質的良莠不齊,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蕭山克監獄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初代”《魔女嘉莉》(Carrie)、新版的《》(It)等經典作,都廣受讚譽,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至於《黑塔》(The Dark Tower)、《科技浩劫》(Cell)、影集版《迷霧驚魂》(The Mist)等作,則造成觀眾及書迷的嚴重精神創傷,被批得一文不值。

所以,對於這次改編自他短篇小說的電影《鬼出櫃》(The Boogeyman),我雖然對原作者崇拜有加,仍不會期望過高。

《鬼出櫃》講述高中生莎蒂和妹妹沙耶爾,兩人長時間一直深陷喪母之痛。這段時間裡,她們也無法從身為心理治療師的父親威爾身上獲得任何安慰。某天,一位絕望的病人來找威爾求治療,無意間帶來了超現實而可怕的魔咒,連串超乎常理的事件發生在兩位女生身上,也逐漸吞噬這個已經破碎的家庭。

《鬼出櫃》並非將原作故事直接搬上大銀幕如此簡單,而是以原著結尾為起點,創作出一部類似續作的故事。片中為這一家人引來邪魔的那位病患,正是原作的悲劇主角。他“傳承”邪魔的手法,讓我聯想到幾部經典驚悚片,如《七夜怪談》、《靈病》(It Follows)等。《鬼出櫃》與這些影片不同之處在於,邪魔的纏擾並沒完全離開原本的附身者,當他傳遞給下一個“接班人”後,自身亦無法全身而退,因瘋狂崩潰而步上悲慘的人生結局。


戲越看到後面,我越對父親威爾的膽小怯懦越感憤怒,跟女兒莎蒂氣他的理由一樣,這懦夫一直以失去妻子為藉口,逃避與兩個女兒共同面對、共同承擔,也抗拒一起去另一位同行那兒接受心理治療。兩姐妹唯有憑靠自己來解決問題,無論是心理上的困擾,還是靈異的糾纏。特別是姐姐莎蒂,不僅要奔走各處解謎尋求解決方案,還要保護妹妹,因為可以守護她們的成年人比她們更不靠譜。

整體而言,《鬼出櫃》表現平平,驚嚇程度一般,懸疑氛圍的營造尚可,沒給我帶來寒毛直豎頭皮發麻的驚懼。至於結局的處理方式,在刻意調暗光線且令人壓抑的視覺設計下,最終給人帶來一絲希望之光,重燃這一家人面對未來的信心——觀眾遁入電影院避走現實,接獲一個好結局的故事,也是一部出色的驚悚片必備的基本要素。

《鬼出櫃》雖無法列入我心中史蒂芬·金作品改編或受啟發的頂級作品之列,但喜好驚悚片的觀眾,相信仍可從中獲得樂趣。

註:原著短篇小說〈櫃魔〉收錄於《有時候,他們會回來



2023年6月17日 星期六

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


時至今日,距離史上第一部電影面世已過百年。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及資訊爆炸,要創造令人讚歎的新鮮故事,似乎越來越難,加上大多電影公司或製作人都遵循“給我同一套,但要不一樣”的安全牌遊戲規則,要看到高概念電影,說是奢求絕不為過。

窮則變,變則通,近年,電影在故事上的創造反而“開倒車”,“懷舊”成了商業電影的一個熱門趨勢,無論是經典重拍,抑或取材自經典電玩或桌遊重編故事,皆可勾起那個年代觀眾的懷舊情結,同時吸引新世代觀眾追隨,一舉多得。

《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The Super Mario Bros. Movie)即是一例。它講述水管工瑪利歐和路易吉兄弟倆為了維修紐約市大規模地下水管爆裂事故,不料卻被神秘管道吸入穿越至異世界。瑪利歐被傳送到蘑菇王國,路易吉則被傳送到由烏龜大王庫巴掌控的“暗黑之國”。瑪利歐無故成了蘑菇王國民眾及碧姬公主眼中的救世主,需在短時間內提升戰鬥力,也要計劃如何拯救兄弟。

跟多數孩童向的動畫片一樣,《瑪利歐》故事簡潔明瞭,劇情全在意料中,只是角色人設顯得相對平淡。若跟同樣走懷舊風的迪士尼《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比較,優劣立判,雖然二者主題都在探討“魯蛇得以出人頭地”,但《瑪利歐》明顯平庸、遜色不少。


然而,它畢竟是遊戲公司任天堂最知名的旗艦形象,加上另一位吉祥物咚奇剛做配角(非客串性質);劇情也融合了《超級瑪利歐兄弟3》《超級瑪利歐賽車》等經典遊戲元素,節奏明快,猶似手持操縱桿時需有的準確俐落,懂的玩家觀眾絕對倍感親切,在飛快移動的畫面中尋找似曾相識的電玩彩蛋,藉此提升觀影樂趣。

如前文所述,“懷舊”已成一種趨勢。截至目前,大多數觀眾對此受落及認可,無需過度關注少數人的批評。此作毋庸置疑取得向新世代觀眾介紹水管工瑪利歐之績效,兼能提升遊戲銷量,製片公司只要將重心擺在籌備製作續集上,下次執行時改進當改之處即可。

總的來說,《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是部表現不過不失的懷舊動畫片,對其不必抱有過大期望,相信就此能發現電影還不錯。



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塔爾


通常,有兩種電影是我很難再翻出重看的。一是爛到不行(除非十多年後爛到成為邪典級別則再考慮),二是題材沉重得讓我難以招架、訊息量龐大到我只想退避,而且超長片,若不知死活要重溫,必定做足心理準備,才敢挑戰。《塔爾》(Tár)是後者的典型例子。

《塔爾》講述德國知名管弦樂團的首席女性指揮家莉迪亞·塔爾的故事。電影一開始,正處於事業巔峰的塔爾準備舉辦新書發表會,也將指揮備受期待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她無法預料到的是,接下來幾個星期,她的人生將會分崩離析……

起初,我以為《塔爾》是根據真人實事改編,帶著認識一位著名指揮家傳記電影的心情觀賞,結果越看越感到不對勁。當戲演至塔爾事業漸走下坡(並非急轉直下)時,還期待她如何谷底反彈,帶出勵志元素。最終,塔爾從音樂界的神壇地位跌落,輾轉去到第三世界國家,憑藉唯一懂得的才藝謀生。雖然不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但我認為它和科恩兄弟的經典作《冰雪暴》(Fargo)一樣,戲里的故事情節看似離奇,卻跟現實十分相似。

《塔爾》是凱特·布蘭琪將演技發揮到極致的作品。雖然知道那是表演,但感覺她完全跟角色融為一體,無論是指揮家的身份,還是卸下冷酷專業的面具後展現出內心微妙溫暖的一面;從一開始的鋒芒畢露,到逐漸墜落谷底的頹廢落魄,單單欣賞她的演技,已經令人大呼過癮。

電影序幕塔爾接受采訪的場景,主持人提出一個值得大家共同思考的問題:是否應該因為創作者個人的道德問題,而全盤否定他們在藝術上的表現?作為音樂領域的頂級人物,塔爾冷靜地否定這種過於偏激和無謂的抵制,她認為這樣只會對自己造成損失。我蠻認同她的觀點。


這類話題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影視圈較近的案例就有《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導演詹姆斯·岡恩,以及在DC宇宙中飾演閃電俠的伊莎·米勒,還有一些較早的例子,如伍迪·艾倫和羅曼·波蘭斯基等。他們為電影做出不可否認的貢獻,但如果將他們的私人行為做道德審判,是否就可抹殺他們的創作?

更值得思考的是,誰有資格去批判他們?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黑暗面,只是作為公眾人物,一旦犯下不雅或所謂“政治不正確”的行為,就會被媒體無情地放大,成為群眾的娛樂來源。在這資訊快速傳播、網絡高度發達的時代,人也很快就遺忘,除了那些受到傷害的當事人,其他關卿何事者會迅速尋找下一個目標,進行下一輪道德審判。如此不斷重複,只要自己不是主角,就可毫無限制、高高在上地加以批判。

也許我們可用《捍衛任務》(John Wick)中的一句名言來說服自己:“唯有規矩讓我們與動物不同。”(There are rules, they are the only things that separate us from the animals.)然而,規矩和道德的界限在哪,每個人內心的標準不盡相同。殺人放火或性侵肯定不可饒恕,但對更輕微的行為,又該如何評判,憑著什麽評判?這是個大哉問。在《塔爾》中,她所“犯”的罪,我認為至少她是表現真實的自己,而非偽裝。而她的藝術造詣和成就都憑著努力和實力獲取的,沒有作假。

總的來說,《塔爾》是一部訊息量龐大的電影,適合深入討論。前提是你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克服它稍嫌緩慢的節奏。



2023年6月5日 星期一

殭屍偵探


分享一部二〇二〇年出品的韓劇——《殭屍偵探》。這部劇集故事描述一個復活的殭屍化身為一名偵探,在人類社會中奮力求存,並尋找自己身世之謎的旅程。

故事從兩條線分別開始:失去前世記憶的殭屍(崔振赫飾)在垃圾場醒來,為了在人類社會生存,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練習說話,並善用跑步機練習走路,甚至跑步(倡導多運動意識,連殭屍都可以如此有毅力,身為人類的你我,可見連殭屍都不如!),使自己看起來與活人無異。他陰錯陽差下頂替了私家偵探金武英的身份,藉著經營偵探事務所之便,尋找生前的身世。另一邊廂,充滿正義感的時事節目編導孔善智(朴柱炫飾),不懈地追查“聖誕老人誘拐案”的真兇,卻屢次受挫。原本沒任何關係的兩個人,在命運安排下,開始在彼此的生活軌道上交錯。

近幾年來,殭屍題材已成為繼漫改超級英雄之後,最流行的影視作品類型。通常與殭屍相關的作品,都跟“恐怖”“驚悚”“血腥”畫上等號,《殭屍偵探》卻是個例外。雖然也帶有“恐怖”“驚悚”“血腥”元素,但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幽默搞笑及調侃,是一部適合闔家觀賞的黑色喜劇。

就以前兩集為例,當介紹主角殭屍登場時,他如何能夠融入人類社會並保守自己非人類的秘密,通過內心OS的方式,讓觀眾了解他無法自如操控身體的苦惱,明明想快速奔跑,卻苦於僵硬的關節不給力;明明想開口說出人話,卻只能發出含混不清咿咿吖吖的聲音。他對牛腸火鍋的執念,促使他堅持不懈地練習做人。我最忍俊不禁的,是有一場他為了混入新開張的牛腸火鍋店大快朵頤,不惜放下身段,跟舞蹈員組團跳殭屍舞的戲,實在令人哭笑不得。種種朝人類“進化”的過程,調侃(兼致敬)了以往眾多殭屍片的設定,同時也嘗試反轉人們對殭屍的固有印象,使觀眾喜歡上這逗趣且帥氣的殭屍異類。

老實說,擁有生前記憶、內心溫暖的殭屍設定,《殭屍偵探》並非首創。歐美電影如《活人甡吃》(Shaun of the Dead)、《殭屍哪有這麽帥》(Warm Bodies)都是代表作,韓國方面在二〇一九年也有《搶錢大屍殺》電影。《殭屍偵探》欲脫穎而出,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我認為其中的偵探元素起了關鍵作用。


盡管整部劇集的喜劇成份佔據了近八成,但余下嚴肅的部分,都在推動著情節發展。例如,關於主角殭屍的生前身世、職業、死因及兇手的身份,在偵探/推理故事中的“whodunnit”和動機,都令人信服。對於主角如何復活成殭屍,也有合理解釋。此外,在前幾集不時以背景出現的新聞片段,在最後幾集竟與主角的身世密切相關,讓人恍然大悟之余,也不禁佩服編劇埋下伏筆的巧思。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偵探事業競爭對手,世界之王徵信社的兩位活寶——社長李成祿和唯一的下屬王偉,為這劇集增添了許多精彩笑果。若你擔心劇集會過長且拖沓,大可放心,這部劇只有十二集(相比一般韓劇的十六集更簡短),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個段落,逐一敘述這位殭屍從對人類的恐懼,逐漸建立對人類的信任,到最後揭曉他前世身份的過程。觀眾可以在歡笑中觀賞。

總體而言,《殭屍偵探》雖然還未達到神劇的水準,但故事情節依然引人入勝。它將懸疑、偵查、幽默,以及少許驚悚元素相融合,呈現出一部探討勇氣、友誼和正義的劇集,給觀眾帶來愉悅的煲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