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星際異攻隊


漫威影業系列電影能獲得如此成就,我想,其中一大原因在於它的“反英雄”。2008年作爲首炮的《鋼鐵人》(Iron Man),就是憑著“反英雄”吸引了觀衆注意;接下來的幾部,則恢復了純粹的英雄主義模式,僅靠故事取勝(原本滿心期待《鋼鐵人》續集能再次完美呈現“反英雄”,卻敗興而歸,第三集還來個“反反派”?)之餘,也靠觀衆的“漫威情意結”,賺得缽滿盆滿。

遲至這部《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終於再次等到了它的“反英雄”。它顛覆觀衆對英雄的先入爲主,還替漫威多元卻原本沉重的題材,注入幽默風趣的元素,這點尤其關鍵。


說到“反英雄”,《星際異攻隊》這幾個拯救宇宙不被壞人統治(或誰知道他們要幹嘛)的英雄,出身完全比不上復仇者聯盟成員,卻更能發揮那種天生B咖亦有用的勵志效果——星爵是遭外星人劫走的孤兒;葛摩菈大半生替養父做非己意願的勾當;德雷克斯乃監獄要犯;還有火箭和格魯特,都是“不三不四”的物種。要是神盾局知道未來或許得和這群烏合之衆合作,相信祇有擁有搖滾精神的史塔克毅然接受。


此外,自《復仇者聯盟》以來,迪士尼獲得此系列的發行權,尺度都限於闔家觀賞,如此這般,像我這種好暴力的觀衆,總覺得少了什麽——動作戲設計不能太暴力,否則有教壞小孩之慮;打打殺殺卻沒有血漿,少了真實感。可這部《星際異攻隊》,可以看見那位樹人取敵生命猶如探囊取物,畫面意識超暴力;還有星爵首次被抓入獄,在囚室透明玻璃前朝警衛做出的侮辱動作,竟然沒遭刪減,對迪士尼這等突破感到訝異之餘,實在大快人心!




最後要說的是,這六年内(影片内的時間就不止了),漫威每一位超級英雄的手下敗將,其實都非泛泛之輩,實力非凡。要是他們肯放下小我,通力合作,征服宇宙又豈非難事?難就難在齊心合力,這是他們欠缺的(當初復仇者聯盟亦是)。而《星際異攻隊》裡的宇宙萬惡薩諾斯,仍以一人之姿出現在他的霸王椅上,遲遲不出手的原因,除了未集齊傳説中的六顆元素寶石,莫非計劃著與洛基進行雙城奇謀?真是令人期待……



題外話:電影中最感好奇的,是星爵的生父到底是誰。有者說是美國隊長(如星爵的媽媽所說,他父親是顆閃耀的星星,小星爵也遺傳了他爸替無辜者及弱者出氣的正義感),可是,小星爵望著(其實沒正眼望著,他轉頭了!)母親離世時,年份設定在1988年,而當時的他看樣子最多嘛12歲,算到來,1970年代,美國隊長仍是一管冰柱,如何破精?

在《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片尾現身的收集者,還以為戲份會多,沒想到純粹過客

預告中的配樂,非常好聽;整部電影充斥著80年代滿滿的懷舊氣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