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波士糖仔


說馬來西亞中文電影一直原地踏步不求進步,這論點有點偏激。我是從十幾年前《四人夜話》(上網一直找不到資料,不確定片名是否正確,四位導演導的四部鬼片短片湊成一套長片,其中有何宇恒的作品)開始留意(接觸)馬來西亞中文電影,往後每年偶爾會支持兩三部感興趣的(包括從國外紅回來的蔡明亮作品),有些還不錯,有些真的讓人看了幾乎吐血嘔電。今天要分享的這齣《波士糖仔》,算是比“不錯”要好的作品。

還是要從本片主角(同時任電影監製)林德榮談起,這位某電台的一哥,由“分身”角色阿炳躥紅,開拍劇集後,二〇一〇年起,平均每年接演一部電影——《大日子Woo Hoo!》《天天好天》之後,我就對本地華語電影主題相似而有點無奈,不再熱心(不到血的地步)支持。這齣《波士糖仔》,林大膽尋求突破,不再打什麼溫情牌,以“反毒”為題,這在本地中文電影算非常新鮮。

《波士糖仔》有教育意義;劇本不錯;演員有發揮空間,幾位角色設計都很到位——林德榮飾演的波士、童星蘇偉曜飾演的糖仔、趙潔瑩飾演的余麗君,三人之間的親情、友情描繪得有血有淚,對低收入的貧民生活也描繪得很真實;波士本身是個“道友”,那種毒癮來襲即可跟魔鬼交換靈魂的毫無招架之力,以及為了家人而跟毒癮拉鋸的掙扎,林都演得非常好。小演員方面,有幾幕演得太過煽情,對著鏡頭邊哭邊自言自語的心聲透露,是編導的刻意為之吧。

不得不提的是趙潔瑩。這位據說是第一次擔任電影女主角的歌手,在戲裡面“忽男忽女,陰陽兼備”的特質,是波士糖仔兩父子的貴人。沒有她的話,波士不會浪子回頭,糖仔也完成不了亡母的遺願——協助“失憶”的父親“回家”。“協助失憶的父親回家”,多麼有詩意,患癌早逝的母親不向兒子坦白,留下這譬喻的語句,當日後糖仔道出他早就知道父親的“失憶症”、母親“去外國療養”的真相時,更能渲染情緒,形成強大的催淚效果;至於另一位我很欣賞的藝人葉朝明,整套電影四五場戲,都是被人爆頭、挨揍,帶來另類的喜感(咦?)。

當然,電影也有瑕疵,如前段提及的煽情,又如好幾敘述波士天人交戰的場景。我沒犯過毒癮,但知道毒癮來時確實痛苦異常——看波士涕淚縱橫就可想像箇中滋味——然後隔日白天波士又好像沒事地跟余麗君繼續做上頭交待的差事,到晚上又重複天人交戰的戲碼,這不可能吧(至少我看歐洲電影《遇見街貓BOB·A Street Cat Named Bob》形容的戒毒並沒這麼簡單,可以白天正常晚上犯癮)?是剪接出錯還是編導大膽為推進情節而使用冰箱理論“糊弄”觀眾?此外,余麗君的線人身份,我是覺得處理得很突然,除非電影前段已開始鋪陳而我看漏了;而“最終BOSS”太子對著小孩道出的“英雄/海洛因論”,雖有編導要帶出的含義,但用講的呈現出來,反而淪為說教了。

總括而言,撇除掉一些破綻,《波士糖仔》是很不錯,故事前後連貫,單這點就值得嘉獎。它沒犯上一些中文電影的通病:打著“華人就該支持中文電影”的宣傳口號,結果捧場時臉青青地出來——連基本故事都敘述不好。《波士糖仔》,有突破,有用心,值得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