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醫者熱血心,抗疫還持續——《中國醫生》


新冠肺炎疫情於去年初爆發以來,短時間內擴散至全球,馬來西亞更歷史性地啟動行動管制令。那當下,筆者即在等著有人抓緊時機,將這影響全人類生活的主題拍成電影。撇除一些已流傳於市上的低成本製作或紀錄片,《中國醫生》肯定是截至目前為止投資額最高的作品——強國出品,必屬高大尚,誰與爭鋒?

《中國醫生》是劉偉強導演繼二〇一九年《中國機長》後,再執下導演身份的作品,演員陣容也幾乎是褪下機組人員制服,直接套上醫護服飾,換個身份、口音,就繼續“卡麥拉”——這當然是玩笑話,角色個性絕非說切換就切換那般簡易,而且演的是專業醫護人員,一舉手一投足,如替病患插管的姿態,也得複習多遍。戲中飾演醫護人員者如張涵予、袁泉、朱亞文等,都將醫者在緊迫萬分、爭分奪秒之際當下判斷做決定的專業態度,詮釋得盡致淋漓;遭遇挫敗時,情緒一來起內鬨,更令人無措。想深一層,要是連作為最後一道防線的他們都放棄,我們戰勝疫病的希望何在?


《中國醫生》的導與演,皆是恰當人選,尤其劉偉強掌控大場面的功力,透過《建軍大業》已有目共睹,加上與眾演員在《中國機長》培養的默契仍在,縱使“趕工”,還能保持一定水準。當然,劇本同樣是關鍵,既然取名“中國醫生”,焦點擺在這群醫護人員上是合理的,雖難免穿插醫院外頭的人性百態,比例還是拿捏得恰好;醫院內的人事物,比如醫療人員的情緒崩潰,為同僚及病患加油打氣等場景,都拍得令人動容。筆者對編劇這方面的取捨,頗為讚賞。

只是,電影也有它受限之處,像現實中抗疫之路依舊看不見盡頭,感覺電影無法設計出合適的結尾,竟用一支MV般煽情的跑馬燈替代,突兀異常。此外,作為一部改編真實事件的作品,也少了一些“黑暗面”的描述,如不幸感染的醫生都順利復原,甚至完全沒提“疫情吹哨人”李醫生等,無論背後是否有沒所謂的國家壓力存在,電影“隱惡揚善”的意圖確實十分明顯。

若能排除掉“捧強國大腳”之觀念,《中國醫生》還是耐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