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身邊有八成的人猛彈這部最新的詹姆士·龐德電影《007惡魔四伏》(Spectre),說什麼劇情冗長啦、沉悶異常啦、毫無高潮起伏等。我想,這該是非戰之罪,畢竟今年實在太多出色的諜報電影,如《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麻辣賤諜》(Spy)、《紳士密令》(The Man from U.N.C.L.E),還有一部打團隊仗的《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Rogue Nation)。論熱鬧,全比《惡魔四伏》高歡笑;論顛覆、意想不到,《麻辣賤諜》是代表;論動作設計,單單《失控國度》開場時阿湯哥的搏命演出,足以完爆。
但,作為諜報片代表系列的情報員007,真的那麼差嗎?個人覺得倒沒有大多人說的那麼不堪,原因且聽我道來。
詹姆士·龐德,這位家喻戶曉的風流種馬,早成為諜報影壇一種奢華的影視享受——風流倜儻、一百二十分鐘片長內總會跟more than one的美女溫存;一杯搖勻、不攪拌的Dry Martini;殺人自救於無形的高端小道具;好幾輛現實中只能觀賞不敢奢望的超跑……沒錯,確實老套,但難不成觀眾要看他自我降格,像街頭混混般一邊耍嘴皮子一邊打群架?還是要他飢不擇食選個胖妹帶上床(絕無鄙視胖子之意)?穿著得體是他的習慣,跟美女交媾是他的宿命,他的既定形象真的顛覆不了。
況且,我亦覺得丹尼爾·克雷格版的007電影,每部都有突破,或許太隱晦,觀眾難以察覺。《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龐德從神蛻變為人,有血有肉也會愛上人;《007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是繼首任龐德史恩·康納萊演的頭二部007電影之後,相隔五十幾年來,再一部與上一部劇情相連得較緊密的作品;《007空降危機》(Skyfall),M夫人的死亡,M大叔的接替。至於這部《惡魔四伏》嘛,龐德願意留最終BOSS活口,不就是最明顯的突破嗎?看他前幾部,連M夫人都一直懇求他放下屠刀,他哪次有聽進耳?
演員方面,最喜歡的除了丹尼爾·克雷格(從《皇家夜總會》開始,便特別喜歡他賦予龐德那種有點流氓、絕對不羈的帥氣),非飾演反派布洛菲德的克里斯多夫·華茲莫屬。從預告看得見的猶抱琵琶半遮面搞神秘,加上帶點俏皮韻味的旁白腔調,直至正片中第一次出場時僅見背影的排場,折磨龐德時幽默風趣的氣場,簡直讓我欲罷不能。這位說是前幾集反派背後的操縱者,最後雖然以很白癡的方式敗下陣來,但也代表他只適合獻計,得由下面的人去執行(那個Drax the Destroyer在火車上差點就讓龐德升天,就差點……)。他一出馬,經驗不足,功敗垂成,這是他萬萬沒想到的失策。
當然,不滿意之處還是有的,就如始終貶低女性地位,還以為曾在《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Ghost Protocol)飾演殺手的蕾雅·瑟杜,在片中的角色會更多“動作”,結果大失所望,成了弱女子一名,唯一亮眼的地方,就是睡一覺起床時身上莫名換了套性感睡衣。這“陽盛陰衰”的設定,《失控國度》早就拋棄了,君不知片中女主角蕾貝卡·弗格森憑性感火辣且身手了得的雙面間諜角色俘虜了多少觀眾的心?
只能說,007電影被本身早早奠下的高格調品味束縛,而觀眾的觀影品味則高了(還是觀察力退步了?),不再滿足於少之又少、隱晦不明的劇情突破。它就像周杰倫的音樂一樣,出道時衝得太前衛,當步伐慢下來時,所有人便視為停滯不前,鄙視它、唾罵它,忘了“保持水準也是一種進步”之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