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這八〇後而言,曾經風光的香港電影,是我成長的良伴,尤其一九九〇年代,武俠、功夫、警匪、殭屍、喜劇諸多題材片種,可謂百花齊放,豐富了我多少的青春期。唯邁入廿一世紀後,一些政治因素使然,香港電影逐漸滑下坡,雖偶出佳作,然而再也回不到早年的巔峰時期。難得上映一部集結七位香港名導的七部短片之作《七人樂隊》,理所當然購票支持。
這部集結作品,分別是洪金寶〈練功〉、許鞍華〈校長〉、譚家明〈別夜〉、袁和平〈回歸〉、杜琪峰〈遍地黃金〉、林嶺東〈迷路〉,和徐克〈深度對話〉。各篇呈現編導本身擅長的技藝或風格之余,也再現了香港民眾的情感,更可視其為這小地方從一九五〇年代發展至今的社會縮影。
因篇幅受限(每部片長僅十、二十分鐘左右),編導沒法做太多鋪墊,為觀眾建立完整的,代入角色情感的橋樑,以致有些作品無法留下深刻印象,就如〈校長〉;又或如〈別夜〉般隱喻性鏡頭語言過頻,我領悟力有限,加上地域、文化方面也有些微差異,沒法體會戲裡人物的內心糾結,看得似懂非懂。相比之下,描述爺孫倆親情的〈回歸〉、敘述香港經歷經濟風暴和疫情期間,仍為生計拼搏,在在體現香港人堅毅個性的〈遍地黃金〉,還有比較巷弄街景今昔風貌的〈迷路〉,則最易理解。
“打頭陣”的〈練功〉,初看時感覺普通,然而細思回想,確可詮釋為反映香港功夫片的起落:上個世紀的武打影星,出道前日日咬牙苦熬,慢慢練就一身功夫底子,日後方有機會在戲里耍出讓人目眩神迷的真功夫;隨著特效技術的進步,如今多數功夫片或武俠片,演員在鏡頭前,只需擺一擺看似帥氣的姿勢,揮幾記花拳,踢幾下繡腿,藉著電腦特效,即成為武藝高強的真英雄。雖說是保證了演員安全的工作環境,但也犧牲了拳拳到肉的快意。
末篇〈深度對話〉最耐人尋味。以對白進行的情節看似無厘頭,又似珠璣智語;看得莫名其妙,卻為其中的矛盾、荒誕逗得樂開懷,趣味十足。當然,此作的弦外之音,每個人理解不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