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

刺激1995

 

自由是什麼?關於自由,各人理解不盡相同,但相信總會以監獄作為例子,說關在牢籠裡的囚徒,肯定失去自由;自由等同於能隨時到處行動……改編自史蒂芬·金一九八二年中篇小說〈麗泰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收錄於《四季奇譚·Different Seasons》一書)的《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電影明明一九九四年面世,天知道台譯片名為何偏叫“一九九五”——是那麼多部闡述自由的影視作品中,最為人津津樂道且歷久不衰的經典。

故事敘述銀行家安迪被誣控殺害妻子和情夫,判以無期徒刑。初入蕭山克監獄的安迪,過了一段新囚必經歷的非人生活,最終咬牙堅持了下來,還結識了獄中專從事囚友間交易的囚犯瑞德。打通瑞德這一關卡後,安迪開始運用自己的財經知識,幫典獄長洗錢,幫獄卒報稅,身份地位逐漸提升,與初時的菜鳥境況不可同日而語。他在獄中度過二十多載歲月,期間看盡腐敗與邪惡,也看著眾多囚友逐漸習慣牢籠生活,對恢復自由身不再抱持希望,然而安迪心中對自由的嚮往不曾幻滅,他正暗中進行著一場史無前例的越獄計劃……

如果你是因為“恐怖大師”的名諱,抱著觀賞一部驚悚片的心態來觀賞這部電影,肯定大失所望。《刺激1995》不是金大師筆下著名的驚悚或鬼怪故事,而是一篇敘述“希望”的勵志故事。我們看了太多監獄電影,也許為了戲劇效果,劇作家會把監獄描繪得恐怖且黑暗,縱使真有誇張成分,試想一個原本從事文職的人,突然被判入獄,更何況是坐冤獄,那種有冤難伸、有苦難辨的處境,仍是非常嚇人。安迪等新囚入監報到的首晚,有個胖子崩潰失聲痛哭,最終遭獄卒打至重傷不治,下場雖可憐,卻得以解脫。安迪的冷靜自持與胖子歇斯底里,形成強烈對比,不僅讓作為主觀說書人角色的瑞德訝異,也在觀眾心中留下安迪強烈意志的印象。

往後種種事情,在在見證了主角的大無畏精神與超人般的忍耐力,當中不乏最重要的元素——智慧。他多次堅拒“姐妹”的強暴,縱使最後被打至重傷,仍使力頑抗。有次被迫替他們口交前,他冷靜地“以理服眾”,說絕對會咬斷他們的子孫根。戲裡的對白潤飾精簡了,印象中原著小說的場景,更能體現角色寧死不屈的個性,也為這表面上手無縛雞之力的男人,得以創造日後的蕭山克傳奇,提升了信服力。


除了安迪用二十多年時間做的“偷天換日”戲碼,瑞德的戲份也頗吃重。他代表觀眾視角,透視並了解安迪這主角。此外,他在戲中的“體制化理論”,也讓人省思。監獄利用嚴苛的規條來約束囚犯,尤其重刑犯,更必須使用非人道方式來管教。那些在獄中待了多年的囚徒,久而久之自然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即融入了體制生活。故有位囚犯老來重獲自由後,無所適從,最後選擇自縊。瑞德每十年申請一次假釋皆遭駁回,在戲末終於通過,甫出外頭世界,能看出他的不自在、他潛伏在內心深處的恐慌。有句對白印象至深——“我在獄中每次上廁所都需獲得批准,如今可以自行上廁所,卻沒法尿出來。”完全表現他對享獲自由的無措。好在安迪曾告訴他,會在某處等他重聚,如此給了瑞德一股能量,不惜犯下假釋條例,前往追尋安迪留下的線索。看著兩人得以重逢,心裡的快意與安慰,無法自已。

此外,瑞德作為觀眾的代入角色,卻不像華生之於福爾摩斯那般,像個白癡或笨蛋級人物。瑞德替觀眾“視察”安迪之際,也體現了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學,是個有“料”有知識的人。他在戲末選擇生或死的掙扎,觀眾也能“身歷其境”般,在心裡做拉鋸戰,最後戲中角色的抉擇,也是編導給觀眾在現實中持續往前的激勵。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導演法蘭克·德拉邦。這導演可說是最能把金大師筆下作品影視化得最成功的影視工作者。除了《刺激1995》,他執導的另兩部《綠色奇蹟》(The Green Mile)和《迷霧驚魂》(The Mist),同樣改編自金大師的著作,忠於原著的同時,又能添加本身的一些思想進去戲中,處理得恰如其分,成品亦有口皆碑。

總括而言,《刺激1995》雖是廿六年前的作品,帶出的中心思想卻歷久彌新,永不過時。看著電影,你會覺得,有些人是甘於融入體制,過著缺乏思想、隨波逐流的生活;有些則不甘受任何拘束,窮盡畢生打破任何形式的束縛,自主生活。忙著生,或忙著死,兩種方式,沒有對錯,端看當事人本身的個性,及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