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少在院線上映的紀錄片類型,無論其內容和題材針對何人何事,都能吸引特定群眾。藉著無遠弗屆的網絡之便,串流平台成了推廣這類作品的主要渠道。以當今串流平台龍頭Netflix為例,今年推出的諸多紀錄片作品,有幾部正好是我感興趣的:《American Manhunt: The Boston Marathon Bombing》《Arnold》《Beckham》以及《Sly》。除了回顧當年震驚全球的“波士頓馬拉松炸彈恐襲”,其他三部都是紅極一時的名人傳記,也都是我成長時期關注的公眾人物。
與其他三部剪輯成三或四集篇幅的作品相比,描述動作巨星史泰龍生平的《Sly》(“Sly”乃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的簡稱),片長僅一小時半,以其事業為起點,精簡生動地敘述了他傳奇的一生。採訪對象除了史泰龍本人,還包括他的胞弟、著名的暴力美學電影人昆汀·塔倫提諾、同期競爭對手大隻佬阿諾,以及其他幾位媒體記者或演藝圈相關人士。通過這些口述記錄,為觀眾呈現一幅生動精彩的巨星人生畫卷。
“從來沒人成功將三個系列作品打造成賣座巨片,史泰龍是首例。”這句印象深刻的讚譽,指的是《洛基》(Rocky)、《第一滴血》(First Blood;即約翰·藍波系列)以及《浴血任務》(The Expendables)系列。三個系列中,我最喜歡《浴血任務》,因為其動作設計和血腥尺度更符合當下的審美標準,且有多位動作巨星參演。正如紀錄片裡形容的,這是動作片名人堂傑作,觀眾會更樂意支持。
至於拳擊系列作《洛基》,我迄今仍無緣一睹其風采,只看過外傳《金牌拳手》(Creed)系列;《第一滴血》也是等到二〇〇八年的第四集,才真正以懂得欣賞電影的眼光與藍波邂逅;並在二〇一九年最終集之前,才回頭完整觀賞整個系列。除了第一、四和五集較合我心意,第二第三集則非我所好。
此外,《Sly》還提到史泰龍對電影的一貫主張:絕不讓主角輕易死去。他堅信觀眾購票觀影,是為了暫時逃離現實壓力,透過電影尋求希望。如果讓英雄角色領便當,等於向觀眾銷售絕望。聽君一席話,我確實能夠體會他的用心,尤其隨著年歲增長,越發感受到時光飛逝,更加珍惜觀影的機會,希望每次看戲都能遇到好故事,有一個美好結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