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金牌拳手3

 

席維斯·史特龍的經典拳擊片《洛基》(Rocky)系列,從一九七六年的第一集一直延續至二〇〇六年的第六集《洛基:勇者無懼》(Rocky Balboa),橫跨三十年。可見,洛基這虛構角色為美國民眾帶來不少勵志元素,傳奇因此得以延續不輟。這號傳奇人物的旅程並不止歇於《勇者無懼》一片,二〇一五年的《金牌拳手》(Creed)中他“退而不休”,以教練身份將拳擊技藝傳承給後輩。

作為衍申作的《金牌拳手》,以《洛基》電影中的拳王阿波羅·克德之子阿丹尼斯·克德為主角,講述他為追求拳擊夢想,請來知名拳王洛基擔任教練,一老一少因緣交際,彼此相互依靠成長的故事。

過去兩集《金牌拳手》中,阿丹尼斯面對眾人的質疑,人們認為他只是因為父親的名氣才能站在拳擊舞台上。然而,他用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卓越表現回擊這些質疑;當民眾承認他配得起克德的姓氏時,他也陷入驕傲和自滿的危險境地。麥可B喬丹(非NBA公牛隊傳奇球星)成功詮釋了這位拳王私生子的多面向。

來到第三集《金牌拳手3》(Creed III),喬丹不僅飾演同一位角色,還親自執導這部電影,將之作為他的導演處女作。他邀請了最近名聲大噪的強納森·梅爾斯飾演兒時朋友達米安,把漫威粉絲眼中的齊爾蒙格對戰征服者康的戲,搬到擂台上,讓觀眾大飽眼福。達米安過去曾是拳擊天才,因犯刑被判牢囚多年,終於出獄後,一心想證明自己值得重返拳擊擂台。

電影中,功成名就的克德已退居幕後,成為拳館老闆兼經紀人,栽培新秀。達米安的突然現身,起初以為只是久未聯繫的兒時玩伴兼死黨前來敘舊,然而隨著劇情推進,不時穿插二人的童年回憶,觀眾發現達米安當初是為了義氣被捕,而克德則膽怯地逃亡,並從他不曾聯絡、未曾提及達米安的情況來看,可以理解為何達米安如此憤怒,甚至不認同克德懦弱的行為。


《金牌拳手3》兩位主角,我覺得達米安較令人產生共情。尤其在梅爾斯的詮釋下,不僅從表情、眼神,還能透過日常的體能訓練,以及在擂台上的表現,將他的憤怒和拳擊才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觀眾完全感受到支撐著他走到現今的氣場。特別是在最後的打擂高潮戲中,梅爾斯那雙似乎對一切無感、透露凡事憑靠雙拳解決的眼神,令人心寒的同時,也感到心碎,心碎於他過去的遭遇,迫使他在囚籠中虛度光陰。

至於喬丹初執導筒的表現如何?憑心而論,我認為前兩集的《金牌拳手》整體平庸,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沒有《洛基》那種情感的因素(太久以前看過,忘記劇情了),縱使有席維斯·史特龍的加持,但跟我心中No.1的拳擊電影《震撼擂台》(Southpaw)相較,《金牌拳手》確實少了引人入勝之勢。來到第三集,也許是因為在電影院觀賞(前兩集都在家中客廳),觀影體驗有所提升,視覺效果和環繞聲效亦完美呈現拳拳到肉的揮擊、防護,使我更容易投入,加上兩位演員的出色表現,及劇本對兄弟情十分到位的浪漫描繪,《金牌拳手3》勝於前兩集,值得一看。



2023年3月18日 星期六

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


近年發現日本動漫電影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電影院會安排好幾場粉絲特映場次,附帶限量版周邊商品的頗高票價,反應卻頂好。從不聞不問、舉不出的例子,到只聞不問如《鬼滅之刃》《海賊王》等,對漫粉的如癡如狂,我不明所以。直至這部《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我“撲”了兩張粉絲特映會入場券,同妻入場。

這部由原著漫畫作者井上雄彥親自撰寫劇本並執導的作品,自去年杪於日本上映以來,透過無遠弗屆的網絡,即感受到一股叫好叫座、蠢蠢欲動預備跨洋西渡的籃球熱浪;今年初台灣上映,更是激起身邊一眾友人對《灌籃高手》的情懷,迫不及待它快快登馬。我們參與粉絲特映會,全場爆滿,觀影全程大家默契十足,該笑的地方笑,該靜的場景鴉雀無聲,大夥反應一致,這體驗可謂特殊。

電影以漫畫中的壓軸比賽——湘北對陣山王工業——為主軸,唯主角不再是紅頭櫻木花道,而是以最強後衛宮城良田的視角,帶觀眾一覽這場看似實力懸殊的精彩對決過程,也回溯了良田的童年時期,看他在成長期間有過什麼經歷。

原著漫畫並未對良田的身世背景多加著墨,他與讀者之間始終有一段距離及想像空間。隨著這部電影,我們終於得知良田的過去,代入他的內心,體會已逝兄長對他的影響、對母親矛盾的愛、與隊友(尤其是三井壽)之間難以言明的關係……他比賽時為何戴著兩個運動手環,以及籃球帶給他內心平靜及人生目標,都細膩地娓娓道來。

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是獨自在社區籃球場無聊練習運球的良田跟三井相遇時。當時未成為不良少年的三井,主動跟良田切磋,勾起良田與哥哥在籃球場的汗水回憶;後來不良少年三井糾眾圍毆良田時,良田不要命般地攻擊三井,那舉動似多了層意義——是想揍醒當年拉了迷茫中的自己一把的人。至於三井如何浪子回頭,成為湘北重要的勝利五人組,都在漫畫中解說。


此外,接近劇末的比賽高潮戲,編導刻意“消音”,兩支隊伍得分雖在瞬息之間,卻有種放慢、讓人將細節一覽無遺的神奇體驗。櫻木投進致勝球前對“死對頭”流川楓碎碎唸些什麼,相信一些年輕觀眾會感到好奇,然懂的人會在心裡道出“左手只是輔助”,或如我小時候看的創藝出版翻譯的“加上左手剛剛好”,大家知道賽果若何,仍會為那一刻感動得喜極而泣。

總括而言,《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從劇本、畫風、分鏡設計、節奏掌控及剪輯(尤其比賽期間和良田回憶的時空交錯)、動作呈現、聲效等,都屬高水準。尤其片頭設計,從人物素描到上色,再轉移到比賽場地中央的圈圈,讓人眼前一亮。唯一較可惜的,應該就是流川楓成了隱形人。

——還有,我有點理解動漫電影狂粉的心情了。



2023年3月11日 星期六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熱


經歷過差強人意的第四階段,MCU給人感覺面臨一段瓶頸,縱使打開多元宇宙設定,還是沒法做出明顯突破(唯一一部我喜歡的《永恆族·Eternals》,口碑也是最低最慘)。為此,作為第五階段首作的《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熱》(Ant-Man and the Wasp: Quantumania),對漫威極其重要,而且繼薩諾斯之後的宇宙最強反派征服者康,也在此作登場,更令全球觀眾翹首以盼。

故事講述蟻人史考特和黃蜂女荷普、荷普的父母皮姆博士、珍妮,以及史考特的女兒凱西一家五口,在凱西的科學實驗下,誤入神秘宇宙量子領域,展開一場超越想像的精采冒險……

整個味如嚼蠟的視聽體驗,劇本是大問題。尤其幾位靈魂角色,都刻畫得似乎靈魂出竅,如被困於量子領域多時的珍妮,在此片中不斷阻止大夥研究量子領域,但上集她脫困回到現實世界後,不也投入、支持協助家人對該領域的研究麼?難道突然老人癡呆?

此外,反派征服者康,毫無“前輩”薩諾斯的氣勢,危機感不足,連異世界裡對其大感畏懼的原住民,也只透過口述形容,完全沒給人見識他的殘暴手段。戲末的終極大戰,凱西成了反抗軍的精神領袖(編劇硬掰得莫名其妙),全民對康予以反擊,康竟顯露不知所措的表情,這……這是觀眾意想中的大魔王嗎?不必集結復仇者,僅憑蟻人之力就能戰勝的康,弱爆了。


還有,全片幾近九成五的篇幅,演員都在綠幕前表演,後製的電腦特效雖說是為觀眾腦補、完整了微小卻恢弘異世界的想像,於我仍隔了一大段距離,整體太虛幻,加上劇本的硬傷,難以投入。

演員方面,最多戲份的保羅·路德,演出在意料中,沒太大突破驚喜,成功詮釋角色欲過的相安無事、平凡無奇的家庭生活。其他家人則如同紙片人般單薄,尤其片名打著的黃蜂女,更是隱形人。最可惜的是飾演征服者康的強納森·梅爾斯。我最近看過他另兩部作品《決戰38度線》(Devotion)和《金牌拳手3》(Creed III),每次登場都能讓人感受到情緒收放自如的戲魂;《量子狂熱》簡直等同暴殄天物。

最最最致命,讓原本已經不狂熱的《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熱》返魂乏術的,是除掉史考特的搭檔賤嘴路易斯。我想要是有他加持,電影至少還能回溫。



2023年3月4日 星期六

想見你


電影《想見你》就跟多數愛情片一樣,第一幕拍得十分用心,浪漫氛圍營造出色,且充滿青春氣息,將觀眾牽引回到青澀歲月之時。縱使跟銀幕上男女主角的經歷並非百分百相同,但人人的校園回憶及初嘗情竇初開的甜蜜滋味皆相差不遠,相信總能勾起些許情懷。看著許光漢飾演的李子維和柯佳嬿飾演的黃雨萱初逢於奶茶店,襯著伍佰演唱的抒情搖滾〈Last Dance〉,那一時的定格畫面,是最美好的時光。

唯進入第二幕起,劇情開始燒腦了。每個時空穿越的故事,規則理論不盡相同,編導需盡早讓觀眾清楚了解所套用的法則,就跟推理劇拋出線索供觀眾解謎以示公平的原理一樣;如諾蘭《天能》(Tenet)裡複述多次的“發生過的已經發生”,縱使“玩”得再亂,觀眾仍能以此為依據,細思慢想,理出頭緒,理解過後,頓生趣味。

《想見你》或許是受限於篇幅,抑或剪輯凌亂,我無法看出、理出時空穿越(或靈魂入駐他人軀殼)的規則,只曉得乃藉助伍佰的〈Last Dance〉啟動穿越時空的魔法能量——跟《不能說的·秘密》裡彈奏指定樂曲、《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男主角神奇的封閉空間一樣——卻不明瞭為何時而生效時而無效,電影未給出明確解答。

加上後半段李子維、王詮勝、黃雨萱、陳韻如四角男對男、女對女的靈魂交錯,越感混淆。我自覺看戲時理解能力不錯,對釐清時空穿越的戲碼頗有自信,然則看至劇終,僅留下“比《天能》更亂”的印象。

向友人分享觀後心得時,方知曉有影集版。友人嘗試一一為我解惑,如為何四位要角非得“鎖定”那棟工地建築;為何男女主角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時,面臨死亡的人不一樣;甚至不少對白背後都跟影集劇情有所關聯,這類只有劇迷才懂的彩蛋……不聽還好,越聽越亂,最終迎來一句:“你去看影集就知道了!”


電影版算是影集版番外篇,角色之間的情感鋪墊、行為動機及“穿越規則”,皆在影集中說明,然而我想,把電影跟影集劃分,讓未看影集版的觀眾只看電影亦能輕易投入,如此處理不更好嗎?如漫威影視宇宙MCU,除了無人不知的電影,也有多部劇集,兩者之間雖有聯動,但故事連貫性不大,就算錯過亦不影響對某部電影的觀感(《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除外,需看過影集《汪達幻視·WandaVision》才能明瞭人物遭遇及動機)。

另一種例子則是過去幾年香港TVB曾流行一時的,因劇集佳評如潮,於是另開拍電影版作為影集的真正結局,或外傳等衍伸作,如《使徒行者》和《Laughing Gor》系列,電影都屬於獨立、完整的故事。

說回《想見你》,也許主創用意乃希望觀眾去觀賞影集,為此再衝流量或再造話題。但總結而言,電影並不合我口味。尤其戲裡上海那段場景及角色,刪掉亦無損故事推進,畫蛇添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