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震撼擂台


今天要認真分享的,是一部近期難得真正好看的“半商業”電影——《震撼擂台》(Southpaw)。

《震撼擂台》,未上映戲外先轟動,因為傑克·葛倫霍。我錯過他去年的《獨家腥聞》(Nightcrawler),但知道他為了電影減磅,瘦得整個皮包骨,如今這部《震撼擂台》,他不僅增磅,還練至一名拳擊手該有的身材體魄,如此這般複製十年前克里斯丁·貝爾的精神(從《黑暗時刻·The Machinist》至《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可謂當今麵筋人也。這種精神,確是讓我佩服,加上羨慕,羨慕演員能有為了電影而專人訓練鍛煉身裁、控制飲食等片酬以外的福利;但同時也擔心他會不會身體無法負荷,造成後患?這般思考,不得不買票入場支持了,當做先替演員攢一小筆未來的醫療費……

說回電影,故事敘述一名接近老大不小拳擊手的一小段人生。電影開頭,告訴觀眾比利·霍普是個憑耐打、愈打愈勇、以耐力著稱的拳王。在擂台上,他看似憑自己的能力取得每一場勝利,但其實非常依賴妻子莫琳在觀眾席上的支持;擂台下,他更是任由愛妻“擺佈”,財務管理、打擂的一切,包括選擇對手,都需交由莫琳過目,以確保他不會有嚴重的生命危險……直至在一場宴會上,一個新晉拳王的挑釁,莫琳成了槍下亡魂,比利的生活就此失序。樹倒猢猻散,比利所擁有的一切,都如過眼雲煙般消失,包括獨生女,也因為福利局的涉入,判比利喪失撫養資格,要他重新獲得身為監護人該有的一切義務、資格,才能“贖”回父親的身份。

如果你看過導演安東尼·法奎上一部作品《私刑教育》(The Equalizer),該是對電影前半部的慢節奏如坐針氈,恨不得離場;《震撼擂台》形容“比利從天堂墜落地獄”的前半部,也是如此。但是,我總提倡一句“耐心是一種美德”,看電影亦如此,《私刑教育》下半部以暴制暴的快感,看過的觀眾會了解;《震撼擂台》同樣如此。當比利以復仇者身份站上擂台,以弱勢挑戰那位面目可憎的新晉拳王時,觀眾如我除了內心激動,亦祈禱編劇別在比賽結束時讓比利落敗,用“他輸了,但盡力了”來教育觀眾堅持到底的重要。比賽結果如何?我不劇透,你自行入場。

我要特別強調的是,比利掉入人生最低谷之後、踏入擂台前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之醒覺過程,這是《震撼擂台》最重要的戲肉!當他一切,包括車子房子都沒了,身邊朋友走的走、散的散,一顯人性的弱點,但編導同時也不忘保留人性最後留守的善——唯獨一個曾經收過比利贈送手錶做禮物的保鏢(還是司機?),縱使當初比利純粹以老闆對下屬的獎勵形式贈送,可是這個配角,在比利最落魄時,敢敢伸出援手,加上之前還被比利以槍指著頭,可見若沒有他,就沒有日後重見光明的比利。

還有影帝佛瑞斯·惠特克飾演的拳館老闆堤克,後來成了比利的教練,讓他重返擂台。兩位前拳擊手,從初次相遇至成為師徒關係的過程,有笑有淚,其中不乏做人的道理。比利到拳館是為了覓職,堤克竟要他從清潔工作做起,比利憤而離去;隔天,比利歸來,說願意做清潔工作,二人開始了友善的交集——比利願意放下身段,從低做起,開始他日後反彈的轉捩點。至於堤克,首先他勇於給一個陌生人機會,縱使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比利比他年輕力壯),但他憑藉自己曾經身為拳擊手的經驗,默默地指導比利,並鼓勵比利參與一場慈善拳擊賽,給予比利救贖的機會,自己亦獲益良多(不是金錢上的,是精神上的)。談至此,不禁想到予他人一個翻身的機會,何等重要?片中兒童福利局負責比利女兒案子的監護人亦如是,從首次跟比利見面時不歡而散,到後來支持他、鼓勵他,看到他的努力更喜極而泣。

人生來就孤獨,而且得來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得到後也不會維持永久。老天最公平的一點,就是對所有人都不公平,但祂從不斷人後路,碰上的一切難關,盡量視作一種考驗,跨過了,生命依舊。《震撼擂台》給我的領悟,就是這道理很俗、很簡單的道理,加上比利姓氏(Hope,希望)的一語雙關,更能發揮激勵指數。懂得這人生道理的,是能力;做得到的,則是境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