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


也許受疫情影響,感覺過去三年的暑期檔商業大片,都有足夠映期,每個兩三週才上映一部,讓觀眾有時間看完。今年或是為了趕在美國編劇工會及演員工會大罷工前,各個趕著排期上映,加上其他亞洲國家的電影也在同一時期卡位,縱使是重度影癡,也被迫做出取捨——這部《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Mission: Imposibble – Dead Reckoning Part One),不只不能放棄,且是眾多暑期檔大作裡最渴望觀賞的,甚至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作《奧本海默》(Oppenheimer)更期待。

過去六部的《不可能的任務》,除了吳宇森執導的第二集個人特色過於濃烈且跟整個宇宙觀連接不到,其他五部我都非常喜歡,尤其有蕾貝卡·弗格森參演的第五、第六集《失控國度》(Rogue Nation)和《全面瓦解》(Fallout),是整個系列的巔峰之作。恰好這兩部都由克里斯多夫·麥奎利編導,而且編劇及拍攝過程波折重重(可自行搜索了解精彩程度不輸電影的幕後秘辛),也展現麥奎利的卓越才華。

所以,“背對背”拍攝一剪為二的《致命起算》,單單“祭出”麥奎利—克魯斯搭檔的名堂,相信會吸引如我這般的鐵粉,看他們這次又會耍什麼花樣,挑戰哪種動作特技極限,最重要的,是伊森·漢特一夥人又要抗衡哪個更強大的敵人,拯救世界。

每一集《不可能的任務》,敵人的動機,都會是推展劇情的關鍵;而漢特一夥人出任務肯定阻撓重重的過程,也一樣是把戲劇張力不斷推高的必要。此次的敵人,跟以往的人類/實體不一樣,是沒有形體的人工智能(就命名為“實體”),正式進入《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故事裡AI天網覺醒前的危機——此時,各國國家防衛部門的希望得到它、操控它,以此成為全球能力最強大的一國;唯有漢特持反對意見,認為世上沒有任何人類有資格及能力獨攬如此大權,甚至抵擋得了大權在握的誘惑,最終肯定帶來更糟糕的後果,唯有消滅它,才是最好的辦法。為此,漢特成了世界公敵,不只國家政府通緝他,連實體也視之為巨大威脅,挑選過去跟漢特舊恨的代理人蓋布瑞去消滅他。


《致命起算》的劇本雖早在二〇一九或二〇二〇年之間即完成,然而放在今天面世,竟跟現實裡數碼科技的發展趨勢有所連接。看著電影時,實體的強大功能、各角色對其的態度——有者打算親近它、利用它;有者對其遠超出人類所能掌控的功能感到威脅,欲毀之——都與如今大家對文字、圖像及影視創作被AI軟體分擔的熱議相呼應。電影雖以動作片包裝,但我看到的核心就是人力及AI的角逐,包括電影裡實體對敵人漢特和其他人類的反應,無論是先發奪人,或是採取後發先至的行動,都是在它的預判中;而漢特一夥人的反擊又是否預判了實體的預判,看起來似乎落於下風,可憑著本身(人類)的隨機應變臨場發揮,又得以跟它鏖戰……每一幕無論是透過對話帶出訊息的文戲,或看得血脈賁張、屏氣凝神的動作戲,都會讓人思考,這就是《致命起算》其中好看的地方。

《致命清算》整體是誠意滿滿、製作精良的上乘之作,但我始終無法像喜歡第五、六集那般的程度。並非因故事未完結,或有其他嚴重缺失,而是它把我非常喜歡的角色帶向不幸結局。這角色因新角色葛莉絲(海莉·艾特沃飾)而犧牲,要不是葛莉絲一直不聽勸、搞破壞、拒絕配合,就不會有這樣的結局,也是我無法喜歡上這重要女角色的原因。只是,這部畢竟是第一章,而且序幕就玩過詐死伎倆,我希望這是漢特團隊的故技重施;但看最終列車上漢特跟蓋布瑞的對決時,漢特的反應又不像,搞得我內心糾結,越發期待明年的第二章。

總的來說,《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延續了這系列不斷突破極限的“傳統”同時,編導也成功帶出一則令人深思的好故事,藉著編、導、剪等的功夫,無論是節奏掌控、鏡頭調度,還有湯姆·克魯斯的搏命演出,是一部上佳的動作劇情片……唯,我還是為那角色之死耿耿於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