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星際異攻隊


漫威影業系列電影能獲得如此成就,我想,其中一大原因在於它的“反英雄”。2008年作爲首炮的《鋼鐵人》(Iron Man),就是憑著“反英雄”吸引了觀衆注意;接下來的幾部,則恢復了純粹的英雄主義模式,僅靠故事取勝(原本滿心期待《鋼鐵人》續集能再次完美呈現“反英雄”,卻敗興而歸,第三集還來個“反反派”?)之餘,也靠觀衆的“漫威情意結”,賺得缽滿盆滿。

遲至這部《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終於再次等到了它的“反英雄”。它顛覆觀衆對英雄的先入爲主,還替漫威多元卻原本沉重的題材,注入幽默風趣的元素,這點尤其關鍵。


說到“反英雄”,《星際異攻隊》這幾個拯救宇宙不被壞人統治(或誰知道他們要幹嘛)的英雄,出身完全比不上復仇者聯盟成員,卻更能發揮那種天生B咖亦有用的勵志效果——星爵是遭外星人劫走的孤兒;葛摩菈大半生替養父做非己意願的勾當;德雷克斯乃監獄要犯;還有火箭和格魯特,都是“不三不四”的物種。要是神盾局知道未來或許得和這群烏合之衆合作,相信祇有擁有搖滾精神的史塔克毅然接受。


此外,自《復仇者聯盟》以來,迪士尼獲得此系列的發行權,尺度都限於闔家觀賞,如此這般,像我這種好暴力的觀衆,總覺得少了什麽——動作戲設計不能太暴力,否則有教壞小孩之慮;打打殺殺卻沒有血漿,少了真實感。可這部《星際異攻隊》,可以看見那位樹人取敵生命猶如探囊取物,畫面意識超暴力;還有星爵首次被抓入獄,在囚室透明玻璃前朝警衛做出的侮辱動作,竟然沒遭刪減,對迪士尼這等突破感到訝異之餘,實在大快人心!




最後要說的是,這六年内(影片内的時間就不止了),漫威每一位超級英雄的手下敗將,其實都非泛泛之輩,實力非凡。要是他們肯放下小我,通力合作,征服宇宙又豈非難事?難就難在齊心合力,這是他們欠缺的(當初復仇者聯盟亦是)。而《星際異攻隊》裡的宇宙萬惡薩諾斯,仍以一人之姿出現在他的霸王椅上,遲遲不出手的原因,除了未集齊傳説中的六顆元素寶石,莫非計劃著與洛基進行雙城奇謀?真是令人期待……



題外話:電影中最感好奇的,是星爵的生父到底是誰。有者說是美國隊長(如星爵的媽媽所說,他父親是顆閃耀的星星,小星爵也遺傳了他爸替無辜者及弱者出氣的正義感),可是,小星爵望著(其實沒正眼望著,他轉頭了!)母親離世時,年份設定在1988年,而當時的他看樣子最多嘛12歲,算到來,1970年代,美國隊長仍是一管冰柱,如何破精?

在《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片尾現身的收集者,還以為戲份會多,沒想到純粹過客

預告中的配樂,非常好聽;整部電影充斥著80年代滿滿的懷舊氣息。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墨西哥三部曲(殺手悲歌、英雄不流淚、英雄不回頭)


台灣著名影評人但唐謨在《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一書中,將Cult movie譯作“靠片”,也替它下了一個大略的定議:“一部片屬不屬於Cult movie,決定權一定是來自電影觀衆(而不是來自電影内容或類型)”;我非專業於剖析電影,純粹喜歡看電影,觀賞後寫下文章分享,如果碰巧遇上對該電影的同好,即可大聊特聊……在此,給各位看官介紹一部非常好玩的電影系列。

根據殺手聯盟的非正式統計,殺手隸屬於“外貌協會”旗下成員。若要成爲一名職業殺手,先決條件乃其貌不揚,長得不會太英俊或太抱歉,將容易讓人留下印象、暴露身分的幾率、風險降至最低,必須低調得幾近無存在感。

這種相貌,説是殺手你也未必相信

“墨西哥首部曲”《殺手悲歌》(El Mariachi)中的殺手,就如上段所述。此片在當時(1992年)可能是一部非主流電影——主角非帥哥美女,打醬油的更像是隨處可見的路人;加上誇張兼蠢到不行的動作設計,鏡頭剪接也沒有一氣呵成的流暢,錯漏連連,以千禧年後的觀影眼光來審視,它是連B級動作片都不如的動作片。可令人跌破眼鏡的是,電影卻獲得多項國際電影獎項及提名。

熒幕中,看著那位流浪至一座小鎮、充滿抱負、未來理想的吉他手,經歷一場黑幫之間的刺殺行動後,發現自己除了吉他造詣一流,開槍殺人的潛力也非九流;而電影製作的背後,也充滿了不可思議。導演羅勃·羅里葛玆,以極低成本攝製此片,而真正令人咋舌的,是他去醫藥中心當某藥物試驗的“白老鼠”,才賺來一部分拍攝資金。如此犧牲,換來電影的熱賣以及本身一鳴驚人的聲譽,是他對電影夢想堅持的回饋。

《殺手悲歌》創造的影壇奇蹟,讓羅里葛玆滋生將這部不甚完美的電影重拍或另啓續集之意,而這次有了電影公司大方投資,卡司方面也吸引幾位較有“商業電影臉孔”的演員。於是,1995年的二部曲《英雄不流淚》(Desperado),邀來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演吉他殺手,女主角是性感的莎瑪·海雅克,而原本在首部曲中飾演吉他殺手的卡洛斯·加拉多,竟肯“退居”成打醬油角色,也真佩服導演說服演員的功力……


比起首部曲,《英雄不流淚》故事結構完整多了,節奏也更流暢。劇情銜接第一集,述説吉他手雖成功替愛人復仇,但他決定繼續搗毀造成一切悲劇的罪魁禍首——毒品,而首要目標,就是當地的大毒梟。透過這位吉他手的視角,讓人更深入窺視這座被犯罪集團獨裁、美麗熱情卻危險的城鎮(基本上和現實中我們所了解的墨西哥沒兩樣,不知是電影劇情成了當地毒梟統治政策的靈感,抑或永遠消滅不了的罪案成了編劇的創作泉源)。

右邊那位就是首部曲中飾演吉他殺手的卡洛斯 · 加拉多

二部曲最特別之處,仍屬“導演”。看見幾乎每部所執導的作品都會成爲靠片的鬼才昆丁·塔倫提諾在片中客串且講了一串冷笑話,是一大驚喜;而導演羅里葛玆不知有心或無意,不甩一般續集故事需與前集故事完整連貫這一套,“胡亂”編劇,有好幾幕讓人看得一知半解,左思右想仍不得要領,一時成了電影同好之間討論不休的話題。無可否認的是,就是這不按牌理出牌的“玩笑”,無限放大整部影片KUSO感之餘,也成了我心目中靠片片選之一(須知,每人心中的“靠”,定義不盡相同)。

至於與二部曲時隔八年才推出的三部曲《英雄不回頭》(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當時羅里葛玆在業界已經享有一定名聲,自然能夠號召更多明星(有些更是當今的A咖演員)——除了原有的男女主角(莎瑪·海雅克已成了客串性質),還加入了強尼·戴普、米基·洛克、伊娃·曼德絲等。只不過,對我個人而言,卡司壯大了,卻少了前兩集的“玩興”。相信劇本是原因:吉他殺手戲份與強尼·戴普飾演的密探“瓜分”,導致前者猶如看板人物,少了靈魂;又嫌後者的怪咖設定到喉不到肺,不夠過癮。




雖然這系列有虎頭蛇尾之嫌,羅勃·羅里葛玆至今依然不停地將本身好玩的生活態度投射於作品中,提供觀衆無限的娛樂享受。這是他對影視娛樂業一大貢獻

PS:外加羅勃·羅里葛玆目前較有特色的片單:

- 《小鬼大間諜》(Spy Kids)系列



- 《萬惡城市》(Sin City)(第二集就快上映了,但本地觀衆恐怕又得透過特殊管道一覽)



- 《立體小奇兵:鯊魚男孩岩漿女孩》(The Adventures of Sharkboy and Lavagirl in 3-D



- 《異星戰場》(Planet Terror)(個人極力推薦這部向B級恐怖片致敬之作,當初在美國更與昆丁·塔倫提諾的《不死殺陣》{Death Proof}以“刑房”Grindhouse的名號雙連放映



- 《絕煞刀鋒》(Machete)系列



從中更發現,這導演似乎有雙重人格,以血腥暴力的B級片成名,但又可拍出闔家觀賞的科幻片,真是鬼才!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Trans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裡有一幕主角蓋德有感而發,勸服屢遭美國政府背棄的柯博文別因此對人類產生絕望,世上是還有好人的。我想,這沒錯,善與惡就像電影中的博派與狂派,少了任何一方,世界定崩坏

飾演主角馬克華柏格基本上是延續了他在《熊麻吉》裡頭的角色:一位長不大的老小孩,專注於機器研究,日常起居得由女兒來照顧。他有別於人們對科學家的既定形象,是個可以將蛋白質粉當正餐吃的肌肉型男;而與他形象對立的另一位科學家(史丹利圖奇飾),剛出場時相貌可憎,爲了科學忘了初衷,直至後來省悟,成了博派的盟友。此角設定鮮明,尤其最後的大戰,靠他緩和了很多緊綳的氣氛,是我最喜歡的人類角色。


電影可以拍到第四集,特效技術越趨完美,可惜給一些硬掰的情節壞了“雅興”,如最後的香港大決戰,“新·狂派”明明成了槍砲無法毀滅、無重力轉變的可變形分子,可是忽然間全部退化,給博派砰砰幾下成了廢鐵;還有柯博文,莫名其妙就有了飛行功能,躍上宇宙……莫非是編劇覺得原本的設定不好,臨時更換而忘了提醒後製單位修改


這集點出的人性弱點,比之前的系列更甚,尤以“狡兔死,走狗烹”最明顯,戲裡戲外亦如是。《絕跡重生》設在第三集“芝加哥事件”四年之後,當初幫助人類擊退狂派的博派,如今卻成了大國政府獵殺的標靶;而電影沒讓觀衆看見的,是山姆魏瓦奇(三部曲男主角)的落魄遭遇,兩次的出生入死亦無阻初戀女友甩了他,可見時下大多年輕人的愛情觀有多麽兒戲;就連大黃蜂也狠心棄他而去。麥可貝導演在電影開場不久的老戲院一幕,調侃了自己一番(續集和重啓電影泛濫),但這“棄用”山姆的商業機關算盡,才是諷刺人性“送舊迎新”的神來一筆。


總而言之,《絕跡重生》的故事是稍微比前三集來得強,整體更恢宏史詩,只是,科幻災難故事的老調重彈,電影結束的霎那,觀衆累了眼球,脹著膀胱,想深一層,那匱缺的新意,是有點“顯”。

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