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


隨著迪士尼收購幾家電影公司,當初漫威因財務危機而售到各處的漫畫人物影視改編權也逐一歸巢,漫威影業得以重設未來的劇本發展,循序漸進地帶出更多角色。然而,好幾位角色(尤其X戰警)都曾有本身的電影,要讓他們再在發展了十多年的MCU中登場,唯有藉著“多重宇宙”之概念。去年杪《蜘蛛人:無家日》(Spider-Man: No Way Home)打開多重宇宙,搞了“三代同堂”大事件之後,二〇二二年MCU電影首炮《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繼續“玩”這概念,且比《無家日》玩得盡興。

《奇異博士2》邀來陶比·麥奎爾版《蜘蛛人》三部曲導演山姆·雷米執導,也是雷米繼二〇〇七年《蜘蛛人3》(Spider-Man 3)後,再次接下漫威的導演筒。隨著漫威影業對旗下影視作品不再諸多限制,明顯看出第四階段作品題材更多元,雖未到百無禁忌的程度,但一些受爭議的社會議題也融入其中;此外,導演個人風格亦得以提升,就如雷米在此片灌入擅長的恐怖元素(無獨有偶,兩部《奇異博士》皆由以拍攝恐怖片而聞名的導演執導【前作導演史考特·戴瑞克森代表作有《凶兆·Sinister》《惡魔刑事錄·Deliver Us from Evil》等】)。觀眾在享受多重宇宙這新鮮概念時,還不時受驚嚇,可謂觀賞MCU作品的新體驗(馬來西亞戲院明顯“河蟹”了一些暴力或血腥場景,無奈)。

特效在漫威超英雄電影中“戲”份吃重,《奇異博士2》亦少不了。裡頭的CGI處理算合格,雖有幾幕有點假(如奇異博士在天台埋葬“自己”的那場戲),但對觀感影響不大,若缺乏這科技,編導的想像絕對無從發揮。

本片的最大驚喜,相信許多人首選是中段光明會的出場,其中又以“姍姍來遲”的X教授為甚,對此我不置可否。我最驚喜的,是在戲裡客串披薩球小販的布魯斯·坎貝爾。坎貝爾跟導演雷米的交情匪淺,《鬼玩人》(Evil Dead)系列揚升了二人名氣,隨著近年掀起的懷舊風潮,雷米在《奇異博士2》中致敬了本身的經典作,坎貝爾再次“艾許上身”,身體不受控自我摧殘,笑點及情懷滿分(緋紅女巫的黑魔法書,我一度以為也是向《鬼玩人》致敬)。


雷米的執導功力毋庸置疑,尤其掌控節奏方面,如此容易令觀眾混亂的故事,卻能在二小時內說完,不見長篇大論或冗贅。我認為唯一的小缺陷,是MCU電影首次跟劇集聯動關係密切,以致某些未看劇集《汪達幻視》(WandaVision)的觀眾(如我)對此片大魔頭緋紅女巫過去的經歷大惑不解——汪達何時多了一對雙胞胎孩子?過去電影和劇集雖相互關聯,但剪接得恰好,劇集裡提及的故事,未必出現於電影中(或成為電影故事主線)。

《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是MCU未來朝向更多魔法系元素發展的動向,我則偏好早期描述美國隊長、神盾局那類風格較寫實的劇情走向,對這部作品的觀感,只覺不過不失。



2022年5月21日 星期六

再一頓索尼反英雄快餐——《魔比斯》


前些年索尼影業娛樂開發索尼影業蜘蛛人宇宙(Sony Spider-Man Universe, SSU),打頭陣的《猛毒》(Venom)票房表現不俗,於是再接再厲,陸續宣佈《猛毒2:血蜘蛛》(Venom: Let There Be Carnage)、《魔比斯》(Morbius)和《獵人克拉文》(Kraven the Hunter)電影計劃,欲藉這些反英雄角色在超英雄類型片市場中分一杯羹。

二〇一二年《蜘蛛人:驚奇再起》(The Amazing Spider-Man)面世時,索尼已計劃打造此蜘蛛人宇宙,唯後來種種因素,計劃暫且擱置,直至《猛毒》的成功,方再次重燃。兩集《猛毒》無論是主配角的個性塑造、劇本深度等,都缺乏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MCU)那般,在滿滿的娛樂體驗中摻入讓人省思的社會議題,就連為人所唾棄的DC擴展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 DCEU)作品,這方面都勝於SSU作品。但吊詭的是,SSU電影在票房回收上,卻是負評越多,票房則越高,蔚為奇蹟。

自網絡普及後,商業大片上映前,大多會發佈首波評價,供觀眾參考。近作《魔比斯》的評價是我有史以來見過最不堪的,唯SSU奇蹟依舊上演。如今超級英雄電影已成為商業大片其中一主流片種,群眾才不鳥專業評論,凡此類型片寧殺錯不放過。我不禁在想,如此市場需求是否造就無數粗製濫造之作?


我乃在片子選擇有限之下,購票觀賞《魔比斯》。也許不抱有期待,覺得《魔比斯》比兩集《猛毒》好——傑瑞德·雷托已盡心盡力將主角麥可·魔比斯博士演好,無論是為尋求本身殘疾解藥的癲狂,或是從有時限的變身恢復意識後,驚見自己犯下恐怖行徑理性的悔恨,兩者之間的矛盾及掙扎,皆在演員詮釋下表露無疑。我認為電影水準無法去到中上程度,皆因節奏一直在趕,編導剪輯似乎不想耗篇幅在描寫魔比斯和非親生兄弟米洛之間的情感糾葛,遑論其他角色,雖不影響劇情,但也因此少了電影靈魂,就像閉著眼睛坐過山車,那種快意及刺激感,快速得來,亦輕易消失。

總的來說,《魔比斯》就跟兩集《猛毒》一樣是種超英雄類型電影的“快餐”,索尼亦似乎沒想提升SSU的創意及深度,只求滿足“觀眾需求”,畢竟票房數字足以證明他們此方法有效,SSU奇蹟確實跌破許多人的眼鏡。



2022年5月14日 星期六

東京之惡


偶爾會好奇黑幫或黑社會的運作方式,年幼時更為不少香港影視作品如《古惑仔》系列、杜琪峰多部黑幫或殺手作品等著迷,男人為兄弟兩肋插刀,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義氣為先的描述,看得我熱血奔騰;當然,亦明瞭這類作品為了娛樂效果,添加了幾許浪漫色彩,與現實或有所出入。《東京之惡》(Tokyo Vice)內容題材是我感興趣的,加上麥可·曼恩執導首集——曼恩多部電影如《烈火悍將》(Heat)、《落日殺神》(Collateral)、《邁阿密風雲》(Miami Vice)等,都對黑幫或江湖人物的內心多有著墨——更不可錯過。

此劇改編自駐日美國記者傑克·阿德爾斯坦的回憶錄,將觀眾帶回一九九〇年代初的東京都,隨著剛考入報社的主角阿德爾斯坦之視角,一窺隱藏於該繁榮都市光鮮表層底下,大多人不忍卒賭卻又真實無比的所謂“黑暗面”。作為菜鳥記者,阿德爾斯坦可謂初生之犢不畏虎,憑著揭露社會真相的使命感,無視報社主管的阻止(當然有其他主管支持),繼續深挖幾樁警方早已宣佈結案的命案,因此接觸到警視廳掃黑組的幾位探員,藉著彼此職責之便,相互幫忙,各取所需;隨著建立了這道人脈,阿德爾斯坦有機會越加深入了解黑幫運作,遊走於黑白兩道之間,看透雙方在社會安寧及實質利益之間取得平衡的遊戲規則。

阿德爾斯坦代表了普通人視角,白道(警察)則視黑幫即邪惡的“偏見”,兩者從外往內一覽幫派份子的生活;此外,觀眾亦透過新任黑道首領佐藤,由內至外剖析、感受江湖人物的心理層面。大眾對黑社會的既定印象,無非是逞兇鬥狠、心狠手辣之徒,佐藤表面上亦如是,然而隨著經歷好幾個挑戰(機遇),像是為守護老大初嘗殺人滋味,或是面對幫派體制制約時,兇悍外表下,依然會驚慌失措、膽怯(反而是局外人阿德爾斯坦仍不知曉黑道不擇手段的恐怖行徑,一副沒在怕過的樣子);面對心儀對象時,也存有一顆溫柔的心。


至於警察方面,也像《無間道》描繪那般,除了跟黑社會鬥智鬥勇,還得小心應付敵方安插於警隊內的線人。其中好幾場描述記者—警察—黑社會三者間相互較勁、若虛若實的資訊戰戲碼,動作場景雖不多,仍營造出如箭在弦上、蓄勢待發,不知最終鹿死誰手的緊張感。

《東京之惡》卡司陣容可謂星光熠熠,除了主角安索·艾格特,也邀來多位著名日本演員參與,渡邊謙、菊地凜子都不時能在好萊塢商業大片中見其身影,而當年憑藉《海猿》爆紅的伊藤英明,近年也曾在好萊塢動作片《奪命守門人》(The Doorman)飾演反派。就算由不大熟悉的演員擔任要角,如飾演佐藤的笠松將,亦不影響觀感,反而增強了“素人”的真實感之錯覺,使人更輕易融入戲裡情境——當然,這都跟演員演技有關。

《東京之惡》絕對值得推薦,唯一缺陷是,首季尾聲故事並未完結,在半天吊狀態下“未完待續”,不只吊人癮,簡直逼人吊頸!



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

凝弒


亞洲各國的鬼片,泰國出品的是其中之佼佼者,《鬼影》《這個高中沒有鬼》《淒厲人妻》《鬼4虐》《鬼亂5》等作品,除了超高水準的驚嚇,其中幾部亦摻雜笑梗,達致真正的“驚笑”效果。久未在戲院看泰國鬼片,便二話不說購票入場支持《凝弒》。

電影敘述單親母親小儒在藝術家父親過世後,繼承了兩幅毀損的女子畫像,於是找來藝術品修復師提姆修復,以便轉售籌得醫治女兒眼疾的費用。修復過程中,小儒開始惡夢連連,產生幻覺;女兒也出現一些異常行為,一樁樁無法解釋的神秘事件不斷上演,似乎畫作中的模特兒想要“顯靈”……

電影前半,驚悚及懸疑氛圍都營造得不錯,小儒老家那幢獨棟豪宅、宅內各房門後的幽閉、外頭長期下著的豪雨、周圍蔥鬱的林木,還有獨立畫室裡兩幅就連我這等藝術白癡看了亦覺得構圖詭異的畫作,配著電影的暗沉色調,在在使人湧起不祥預感。尤其鏡頭偶爾透過患有眼疾的女兒,一片朦朧視角,跟小儒神經緊繃下所看到或經歷的,無論是幻覺或是真實,兩者相互交替,驚慄感十足。尼坤飾演的提姆登場之初,似乎稍微降低這股黑暗面,然而沒過多久,那針對母女倆的危機感再度浮現,且越加嚴重,嚴重到失控的地步。

說到“失控”,正如字面上的意義。電影看到後來,隨著掩藏在畫作底下的真相揭開,則越不知編導到底想呈現的,是寫實的推理驚悚片,抑或有怪力亂神作祟的鬼片。可不是嗎?電影前部小儒及女兒的遭遇,都是科學無法解釋的神奇事件,可到後來卻把整個謎團解釋得像是人為操作。


無可否認,《凝弒》帶出藝術家為了呈現極致的作品,不惜使用極端手段,營造人性慾望的場景,繼而藉著畫筆將那一剎保留下來;創作過程中,縱使模特兒性命垂危,藝術家亦無動於衷,對藝術的要求超越人命,如此扭曲的理念,使人不寒而慄。然而畫作裡模特兒雖在臨終前才了悟畫家的狠心,但我感覺不出她的怨恨會致使她變成能力強大的詛咒,所以內心傾向於認為,整齣電影看似怨靈作祟的神秘事件,其實是現實中人類所為,編導對這點沒交待清楚(還是其實都是小儒母女倆的幻象?)。

加之,犯人處心積慮精心佈局(這點看不出來),無非是為了畫作中的女子模特兒復仇,陰陽相隔的兩人,關係明確交待清楚,只是後來犯人的真面目揭曉,繼而迎來“邪不勝正”的逆轉時,卻不見怨靈施予援手,在在證實過去種種乃人為事件;如此不僅整體劇情充滿矛盾,連帶小儒女兒在故事裡的作用也完全崩毀,浪費了。

難道說,對這些漏洞,觀眾得做好像電影說的“只要視而不見,它就無法傷害你”之心理建設?《凝弒》,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