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MV觀——布拉格廣場/蔡依林 feat. 周杰倫 & 余晉


曾經分享過,聽歌時分幾遍來聽並感受的步驟——第一遍邊聽邊看歌詞本;第二遍閉上眼睛想像詞中文字的畫面;第三遍則細聽其中的配樂編曲。

這首〈布拉格廣場〉,是當初雙J戀八卦正夯時的一首代表作,亦是我個人繼〈海盜〉之後,最喜歡的蔡依林演唱的歌曲。官方MV未公開時,戴著耳機聽這首歌簡直是高級享受。

Jay起始的説唱部分,接著到小孩聲音余晉的rap,才輪到主角開聲的副歌,順序分配雖説會有喧賓奪主之嫌,但我簡直愛瘋了,反正曲子由Jay操刀,當做是Jay的傑作也無妨。

此外,副歌之後的過門音樂,由幾段風格迥異充滿異國風情的樂曲拼凑而成,繽紛奪目,精彩萬分。我尤其喜歡最後一段的副歌三重唱,三把嗓子各有各精彩,誰都無法搶奪彼此的鋒頭,呈現出來的和諧,確實難得。截至目前爲止,這種三重唱歌曲,較吸引我的屬《Running Man》三子金鍾國feat. Gary & Haha的〈Words I Want to Say to You〉。可惜這首沒拍MV

談到MV,〈布拉格廣場〉文字如此優美,曲子如此動聽,可惜MV卻拍不出預期中的唯美。肖像權、音樂公司之間的利益關係,MV少了有份演唱的Jay,就像海洋少了海浪,失色不少。雖説還有個小孩在鏡頭前,但不知是否演唱者本人。

MV剪接不流暢,蔡依林演唱部分與音樂對嘴的“接縫”,打理得還好;至於最經典的副歌後過門,則是拖這支MV後脚的敗筆——動作與音樂的呈現完全勾不上邊,好像你有你演奏,我有我游戲,無法融會貫通。不知是否作曲人太前衛,MV導演追不上……

總之,〈布拉格廣場〉確實是一首非常耐聽的歌曲,只不過MV沒啥特色,亦不確定是否在歌名中的布拉格取景拍攝(感覺像是搭景借鏡而已);要說真正的布拉格背景,下回分享〈妳聽得到〉。


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


久聞徐靜蕾演而優則導,我卻連她一部執導的作品都未看過,深感慚愧;這次終入場觀賞她這部《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愛情片,沒非常特別,卻異常好看(至少感動到我),全片在東歐異地取景拍攝,還有成功引起一股淡淡的愛情韻味,值回票價。

初看電影海報,以四個年輕演員爲主,一個都不認識。而且若不細看海報字體超小的導演欄,亦會錯過“徐靜蕾導演”的字樣,將它列入那種如今汎濫的YA電影,就此錯過……還好沒有。

故事敘述兩段跨時代的愛情,場景是東歐捷克首都布拉格:當代的時間點,敘述金天因奶奶過世,加上給未婚夫放鴿子臨時毀婚約,陷入人生谷底的她,毅然決定到布拉格這個奶奶曾經待過的地方生活,並選修了一門短期課程。療傷期間,她列出必做的幾樣事項,逐一實踐,期間認識了長居當地的大提琴手彭澤陽,兩人自然而然地墜入情網。

從這一代年輕人的口中,牽引出另一段發生在上世紀二戰期間的愛情故事——金天的奶奶蘭心年輕時(徐靜蕾飾),因戰爭導致她滯留布拉格,爲了賺取生活費,她到一家診療所打工,因而結識了妻子生死未卜的醫生,兩人自然而然地墜入情網。兩段時空交錯的愛情,加上另一段金天、澤陽兩個友人的點綴,譜出的這部《有》片,若不仔細留意,或許會摸不著頭緒,造成混淆。

我個人覺得上個世紀的那段戀情,較刻骨銘心。談及此,又要引出那句“最美的愛情 回憶裡待續”了。先不論二人無疾而終的戀情,跨國戀(醫生是洋人)就足以營造出唯美的氛圍,而且兩人幾乎携手連理共赴中國前一刻,醫生才接到妻子未亡的喜訊(還是噩耗?),苦了蘭心還得强顔歡笑替他開心。從金天口中知道,奶奶回國之後終生未嫁,此番癡情,該是現代大多數人缺乏的美德。

片名《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的由來,則是二人愛得情濃蜜意時,醫生向蘭心承諾過的話語:若二人失散,記得回到某雕像前的廣場重逢。五六十載過去,醫生等到的,卻是摯愛的孫女——金天。我最喜歡一老一少邂逅的這幕,徐導用時間停格、跳躍,再倒敘的剪輯手法,渲染觀衆如我的訝異情緒,繼而恍然大悟,扼腕嘆惜。

相比之下,發生在當代的愛情故事,就嫌有點不夠深刻,就離不開誰是誰非、爭取放棄、上一代人的自以爲是導致下一代人的苦痛等戲碼,看了無關痛癢,反而更能烘托上世紀那段不因時空差異而消磨殆盡的偉大戀情。

現在商業片雖然離不開愛情,但藉由科幻、動作、驚悚等元素來包裝的,難免會轉移觀衆注意力;似這種純脆述説愛情的劇情片,少拍少有。你看電影院上映這部戲的時間,僅短短兩個星期,對於觀衆遭寵壞的眼球以及無“爆”(爆破、爆衫、爆頭等)不歡的要求,嗚呼哀哉!


2015年2月21日 星期六

時光聲色迴廊:伴我成長的電影,有些經典,有些不——駭客任務


1999年的《駭客任務》(The Matrix),如今已有十六年之遙。網絡上找得到的影評及觀後感文章,發現有從不同視角帶入——科幻、動作、哲學、愛情,甚至宗教學説都有;其中的“子彈時間”,最爲人津津樂道,諸多電影都惡搞這一幕——如今看來致敬成分居多——連中國目前正夯的《報告老板》製作團隊,都將它重新詮釋,感動萬分(請自行上優管查找視頻)。所以,要説《駭客任務》已成影史經典,應該不爲過。

既然關於《駭》片的“學説”文章已多至目不暇給的量,在此並不想再丟多一篇進去獻醜,純粹分享這部電影與我的故事。

記得第一次接觸《駭客任務》,是在親戚家。當時我十四十五歲,年假期間隨著哥哥到該親戚家“hae”,也不知爲何該親戚不在,整間屋子就只我們兄弟倆,無所事事之下,哥哥隨手翻找電視機旁的光碟,然後翻出功夫皇帝李連傑破天荒演歹角的《致命武器4》(Lethal Weapon 4)盜版VCD(有點懷念那時的兩片裝高科技產品,有些長片還得三片裝),意思意思問了我要不要看,我微微點頭,他就開始扭開電視,調至連接光碟播放器的頻道,打開光碟播放機,放入光碟,關上,Play鍵,影片開始……看著看著,我很愛悃,這戲無聊到沒有人有。可看在哥哥要看的份上,我硬硬撐著眼皮,有看沒進腦地觀賞下去,其實心裡正祈禱影片快快結束,讓我脫離這睡夢的侵擾。

過了一陣子,哥哥轉過頭來,對著我:“你還要看嗎?我看到要睡了……”哈,原來我們深有同感,還一直爲了對方撐著。

於是,哥哥從座椅上起身,彈出了那片“催眠光碟”,再從光碟叢中翻找其他電影。而結果選中的,就是讓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看戲看到頭痛的《駭客任務》。

這光碟雖是盜版,但畫質清晰、音質也OK,還有中文字幕翻譯。我相信,也就是這中文字幕,讓我當時的小小心靈受了些微創傷,因爲我有看沒有懂,對它的哲學理念完全摸不著頭腦。如果沒翻譯字幕,我還可專心於它酷炫的動作設計上;但就是有字幕,而我屬於思考型的人,不得不思考内容所要表達的東西(那時候,我尚未知道盜版光碟的字幕翻譯,或許會詞不達意,錯誤連篇)。就這樣,《駭客任務》是我下定決心要再重看的一部電影。只是,重看也不是一時三刻之後的事,我明瞭,日後待我長大一點,讀書多一點,懂的道理多一點,那才是重看並嘗試理解的時機。


念學院時,距離《駭客任務》二及三部曲上映的時間已不遠。直至那時候,我才兌現我的諾言,重看首部曲(當時狠下心,不計正版DVD的超高售價而入手)。看這一遍,我對劇情的理解,幾乎有九成。這給我帶來的成就感,或許就是讓我愛上電影的其中一原因——當終於看懂一部電影時,那種興奮莫名、那種自傲,是非筆墨所能形容、非口述所能體會的。


後來上映的《駭客任務:重裝上陣》(The Matrix Reloaded)和《駭客任務完結篇:最後戰役》(The Matrix Revolutions),我沒到電影院觀賞,而是後來又收藏了正版光碟,在家私嘗(我就是喜歡獨樂樂)。不看還好,一看我又開始頭痛了。這鷄蛋糕鬼才兄弟導演檔,好不容易明白了首部曲的意義,現在又來搞出這雙倍的理解難度……我與《駭客任務》的緣分,就這樣結了,而且沒完沒了,因每次重看,看懂了某部分,可後來再看,之前看懂的部分又顯得自圓其説,似乎不對。莫非,它要帶出的真正訊息,就如電影中救世主尼歐被預言會不斷重生的輪迴那樣?

********

這張頹廢模樣,帥死人

現在來説說演員:衆多演員當中,我只認識基努·李維,他的成名作《捍衛戰警》(Speed)於我也有一段成長歲月的故事。如今看他最新的作品《捍衛任務》(John Wick),才知道張學友那首歌名的真正意義——不老的傳説。

客觀來説,基努·李維的作品不一定好看,有些甚至到爛的程度,演技也不見精湛,但他就是有一種魔力,會吸引我這種低調宅男,尤其最近他滿臉絡腮鬍,坐在公園凳子上吃三明治的憂鬱帥;在地鐵讓座給婦孺的紳士帥,雖與電影作品沒關係,但我相信,就是這種低調精神,讓觀衆願意花錢入場看他“假”的一面,那面剃了鬍子,帥氣得讓人尖叫的英雄氣質。

********

劇集《漢尼拔》主要演員合照

至於飾演莫斐斯的勞倫斯·費許朋,老實説我對他戲内的角色不曾有好感,近來看他在劇集《漢尼拔》(Hannibal)中,無意地吃下一餐餐的人肉美食,還對主角的厨藝讚不絕口,我真心發笑——活該!

沒什麽的,純粹不爽他那種好像看透世事的死魚眼(好像人身攻擊了喔??)不過我超喜歡他在《全境擴散》(Contagion)中的角色(所以不是針對人,而是針對角色)。

********


崔妮蒂,尼歐的摯愛,於第三部曲中與尼歐携手駕駛飛船勇闖電子世界中樞,不幸墜毀,慘遭鐵刺刺身而亡。每看到這一幕,我的心就碎滿一地。當進入母體時,她一身的亮黑色皮衣套裝,炫目無比,襯上一頭伏貼的短髮,還有墨鏡,散發出一股非一般的中性美;對尼歐的信任,對他的癡情,更散發一種女性美。崔妮蒂是救世主背後的女英雄,是啓動錫安人民最後幸免於滅亡的始作俑者,亦是引領尼歐從無知迷茫回到正軌的溫暖懷抱。

飾演崔妮蒂的凱麗·安·摩斯,除了《駭客任務》,其他電影卻僅淪爲配角,完全無法突顯她獨有的魅力。《恐怖社區》(Disturbia)、《沉默之丘2:啓示錄》(Silent Hill: Revelation)、《龐貝》(Pompeii)這幾部商業電影,都可見到她的倩影,可又有多少《駭》迷認得出她?

********


《駭客任務》的華卓斯基兄弟導演檔,執導作品不多,《駭》三部曲之後的有《駭速快手》(Speed Racer)、《雲圖:穿越過去未來》(Cloud Atlas,與湯姆·提克威合導)以及最近上映中的《朱比特崛起》(Jupiter Ascending)。我對他們執導的電影,感覺不過不失,反而更欣賞他倆監製的《V怪客》(V For Vendetta)和《忍者刺客》(Ninja Assassin)。

作品以外八卦的話,非屬原本的華卓斯基兄弟(Wachowski Brothers)改爲華卓斯基導演檔(The Wachowskis)了。沒錯,哥哥賴瑞已轉性爲姐姐拉娜,這種轉變,於他倆身心上的壓力與勇於剋服的毅力,該比電影製作來得更勵志。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伴郎友沒友


曾幾何時,坊間新興流傳著一句詞匯——Bromance,在“Romance”前加個“B”,表示男生與男生之間“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兄弟情。電影文化中,相信這“跨越”男女友情的情誼,早有先例;若論從21世紀起始的電影角色,不得不提《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中的兩位半身人,還有卸下鋼鐵人身份在18世紀末倫敦行動的大偵探。這幾部超賣座的商業片,真正讓我瞭解描述友情的再進化,會比冤家異性戀的“穩重”要好看。

正式進入正題前,請允許我略微贅言,分享以下前幾年突然間一拍多部、題材接近的電影——《愛情藥不藥》(Love & Other Drugs)、《飯飯之交》(No String Attached)和《FWB好友萬萬睡》(Friend With Benefits)。描述的都是男女主角企圖將性愛與愛情區分,直到爽到某個階段了,他倆心裡的理性漸漸被感性征服,發現已經愛上彼此,卻因“道德觀念”及原則作祟,不敢接受彼此爲情人,然後鬧出欲拒還迎的通俗戲碼……電影的最後,離不開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教育觀衆可適時反轉傳統觀念,向動物的繁衍方式取經,先有性,後有愛,或許對某些人來説,結合以後的生活會更美滿。

這種描述兩性熱辣話題的電影光碟,市面上並不難找,縱使國情保守,但男女性愛乃“正常”且“自然”的,就算電影院禁映,之後亦無阻光碟的發行。對於基情,則無法那麽開明了。雖沒特意進行市調,但有時聽説一些口碑不錯的,想要找來觀賞,也得從國外進口。

回到正題——Bromance,這部《伴郎友沒友》(The Wedding Ringer),算是描述這情誼題材電影的上乘作品,加上主角吉米的奇職怪業——伴郎出租公司,對現今社會來説似乎是必需品,獲得觀眾矚目。電影題材新穎,沒有刻意説教,雖然有些超賤超兒童不宜的對白與橋段,卻能升華這部電影的養分。

《伴郎友沒友》劇情頗簡單,道格即將迎娶新娘,但此刻讓他最困擾的,莫過於找不到伴郎(還要七位醬多),機緣巧合之下,他尋至吉米的伴郎出租公司(這家公司好像見不得人,地點神秘得可以),兩人達成商業合作協議,生意結束,不拖不欠。

就是這點“商業合作協議”,讓我覺得《伴郎友沒友》跟前幾段所述的“性·愛區分”相似,當爽到一定程度時,愛情無法自拔;當兩位孤獨(或宅)的男人碰在一起談生意時,彼此付出的那種“真誠”,會否超越理性,拾得真正的情誼?片中有交待吉米創業的靈感來源——他向在場人士致辭時,盡說些新郎的好話,就算主角是卑鄙小人、無惡不作的壞人,只要他的一番話能讓大衆獲得快樂,他就是快樂的。而且他不只接婚宴案子,還接喪禮,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大衆聽見想聽見的話語。

由此可見,吉米的出發點是帶出大衆的歡笑,惟工作久了,人會開始迷茫,忘了初衷,而遇見道格,是冥冥中自有一股力量牽引他回到最初,給他一記當頭棒喝,兩人從此真正地稱兄道弟。

至於道格,一生以宅男造型示人的小胖子,難得受到絕美艷麗的未婚妻青睞,還決定嫁給他做終生伴侶,自然不想錯過這天外飛來的艷福。於是新娘要什麽,他都盡量給予,包括臨時假掰出伴郎吉米的化名——刮鬍刀與體香劑的結合——職業、性向等,笑點層出不窮。最終他醒悟如此强求得來的幸福,於人於己都不能算是真幸福,遂忍痛割愛,“投入吉米的懷抱”,失去愛情,覓得友情,這就是人生。

總的來説,《伴郎友沒友》看似一般的輕鬆胡鬧喜劇,但其中隱含的深意,卻是一般喜劇無法達到的;當然,也得看觀衆領悟得了與否。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MV觀——I Gotta Feeling/The Black Eyed Peas


進入話題之前,先説説我聽音樂的品味。

真正認識流行樂,是在小學時候“跟風”,即哥哥聽什麽,我就聽什麽。當時主要接觸華語流行樂,香港樂壇四大天王、台灣當紅不老傳説的林志穎……初上中學,則跨界聽英文歌,幾支偶像男孩團體的芭樂歌,琅琅上口;直至周天王推出第二張專輯《范特西》,我才又回到中文流行樂的懷抱,但也並不代表沒接觸其他國家的音樂、歌手、樂團,比如説這支The Black Eyed Peas


説到團體,我其實比較中意柔中帶剛,或剛中帶柔的聲樂,好比說南拳媽媽,初代由四位男生組成,次代加入了Lara,才真正符合團名“南拳媽媽”剛中帶柔的詮釋;BEP同樣由三男一女組成(我認識他們時是如此,據説更早期只有三位男成員,Fergie後來加入),曲風主要是電音音樂,非常適合派對DJ用組曲,跟我享受孤獨的行事作風完全不相干……如此風馬牛不相及,爲何又會愛上他們?這有一段故事——


想當年二十歲,剛畢業第一份工作在某餐廳厨房做學徒,頭手平日隨口哼一兩句不成曲調的旋律,聽了蠻奇怪;某日,聽見餐廳正播放一首歌,副歌部分正是頭手平日最愛哼唱的部分,一問之下,得知正是BEP演唱的〈Don’t Phunk With My Heart〉,之後其實也沒放在心上,直至後來聽見他們的一曲〈Where is the Love〉,才真正讓我“開竅”,迷上他們的音樂(尤其Fergie的歌喉……好啦,我就認了,還有她的火辣身材)。所以,那時候我除了聽台灣(代表周杰倫)、香港(代表藍奕邦)、新加坡(代表黃義達)、馬來西亞(代表曹格)的流行樂,也跟西洋流行樂未脫節,就是會聽BEP的電子舞曲(那時還未接觸Taylor Swift的天籟之音)。

説回這首〈I Gotta Feeling〉,收錄在他們2009年推出的《The E.N.D》專輯中,是我認爲整張專輯最好聽最耐聽的曲子。尤其星期五,上班前聽一遍,整個心情活潑開朗起來,就等著下班後去瘋狂放鬆。而專輯名稱中的“E.N.D”,則代表Energy Never Dies之意,並非結束。

琅琅上口的歌詞,開頭一直重複的那句“I gotta feeling, that tonight’s gonna be a good night”,聽了爽到不行,等著high翻天而已。MV配合歌詞意境,也突顯BEP玩咖本色,成員從容裝扮,男的帥氣,女的火辣,然後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泡妞,扭腰擺臀暢飲,好不痛快!老實説,MV裡呈現的這種放縱,已超越我肉身能夠接受的程度,但思想上我明白這些群聚在一起的縱欲歡樂,是正常的。人們爲了生活奮鬥五天,周末前的夜晚,適當放縱,暫離束縛,才是生活的真諦。


至於MV末尾,看到一些派友醉得路也走不穩,直接倒在人行道上不省人事,就有點無言。總歸那句:玩歸玩,也該有個限度,尤其要保障自身安全,一身衣不蔽體的裝扮,毫無意識地任人家“撿屍”,實在危險。好孩子就當做是反面教材吧!

無論MV中有多少不良意識,都不能否認〈I Gotta Feeling〉確實是一首好聽的芭樂舞曲。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媒人幫


逢年過節跟家人親友到電影院觀賞賀歲片,成了大多人年度例行公事。不過,賀嵗檔期的電影院,人潮洶湧,有時甚至一票難求。看電影真的得在電影院嗎?2011年我國某私營電視台推出一部賀嵗檔電視電影《媒人幫》,不需花費(電影票、出門費用),如果不嫌插播的資訊廣告擾人,絕對能獲得等同買票入場觀賞電影的享受。

《媒人幫》雖是應節片,内容卻與過節只有丁點關係。述說四對有情人,從原本的普通朋友/陌生人發展成戀人的過程。情節有淚有笑,雖沒想像中有多大驚喜,但勝在一切從簡,非常貼切在一個鄉下地方發生的小故事,而且得以直搗曾經或正陷入愛情中無法自拔的男女共有的經驗或回憶;還有順耳的道地腔對白,難怪當年獲得大衆一致好口碑。

電影聚焦於辛偉廉和蔡佩璇飾演的主角身上。一個是受村民誤解爲色狼的孤僻草民,另一個則剛從城市調到故鄉任教的老師。後者除了教師身份,還必須趕在三十天限期内替前者找到有情人,以解開自己身上的“媒人咒”,殊不知前者早對她一見鍾情。與蔡珂立跟林靜苗這對冤家一樣,“緣分可遇不可求”的愛情模式,在這對戀人身上催生的化學效應,雖沒有海枯石爛的激情,卻帶有淡淡的初戀暖意。

至於另外兩對(影后楊雁雁配李洺中,以及謝佳見跟Mayjune),則敘述“説不出口的愛”:兩個人感覺對了,就能夠略過向對方告白的過程,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地走在一起嗎?每個人的要求不同,個人覺得其中一方還是開口求證較保險,難保對方只當你是兄弟或姐妹淘,可就尷尬了……

《媒人幫》卡司算是馬來西亞電視圈裡的一線級人馬,尤其幾位新聞主播願意放下平日爲了職業需求的嚴肅身段,友情客串,讓觀衆見識見識卸下機械表情、説話字正腔圓以後的玩興演技。而片頭片尾兩度出場的前電台DJ葉朝明,導演刻意安排他從收音機“跨界”電視機,將當年他化“聲”且深入民心的“泰葉仔”以真實身份出場,一臉呆樣、語末的“kap kap”聲、聽見警笛即喊“mata來了mata來了”趕緊閃人的逗趣模樣,是我至今對這部電影印象深刻的錨。

《媒人幫》的一炮而紅,讓該電視台接著兩年皆推出賀嵗檔電視電影,主題也涉獵廣泛,但過多的置入性行銷產品,還有被資訊廣告打亂了電影的拍子、節奏,導致這系列每況愈下,可謂不值。要重振這股賀歲電視電影風潮,商業計算或電影節奏行雲流水的取捨,絕對是一門學問。

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神鬼大盜


强尼·戴普只要演怪咖角色,就算電影的故事有瑕疵、劇本再如何爛,影片依然大賣;若是飾演正經角色,就算故事多麽有深度有廣義,票房回收始終不盡人意——去年《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就讓他成了票房毒藥的“保證”。這樣論斷雖對當事人不公,但就是有這種莫名定律將他定型,無關演技問題。

從《神鬼大盜》(Mortdecai)的宣傳海報及預告片,看見强尼·戴普角色造型正經,“突破”他以往形象,單憑這點就足以吸引我的好奇心。他飾演一位看似富有,其實面臨破產危機的傳奇畫商摩迪凱,傳奇在於他致富於黑白兩道之間;從電影中正在進行的故事片段,難以對他全面的人格下定論,總覺得他仍有不爲人知的一面未表現出來,否則保羅·巴特尼飾演的管家兼保鏢約克不會對他死心塌地、衷心似狗……

故事並非三言兩語能夠道盡,其中牽涉的人事物頗爲廣大,剪不斷理還亂,但或許能從“公”與“私”兩方面介入:於公,摩迪凱的舊同學——瑪特蘭警長(伊旺·麥奎格飾)——要求他協助警方調查一起因名畫失竊造成的謀殺案。論黑市通路與名氣,瑪特蘭瞭解摩迪凱的長處,利用他做橋梁,當收事半功倍之效;而摩迪凱爲了償還龐大債務,唯有“意思意思”地接納這建議,隨著抽絲剝繭,全球黑市畫商皆覬覦這幅消失的名畫而不惜要他性命(或命根子),摩迪凱才真明白事態的嚴重,方卯足全力調查。

於私,則描述摩迪凱與妻子喬安娜(葛妮絲·派特洛飾)之間感情的耍花槍。摩迪凱爲了保住私藏名畫不被喬安娜拿去拍賣兌換現金來支撐窘迫的經濟狀況,遂留了八字鬍,企圖以此突顯男人自尊,讓喬安娜“臣服”。兩人你來我往的唇槍舌戰,當中充滿性暗示的對白,加上有追求喬安娜前科的瑪特蘭介入,形成三角混戰,到頭來才發現,“”組合最後贏家,只有憑理性操弄二男於股掌的喬安娜。當然,亦可說摩迪凱才是大贏家——雖然這份調查工作的回酬極少,但亦得以付清他纍積下來的債務,還留住了摯愛,保住了鬍子,兩夫妻在浴缸内你儂我儂,羡煞第三者,男人的最痛快,莫過於此。

不得不説的是,演技、身材、相貌皆不俗的保羅·巴特尼,好像只有配角命,就算接演主角的電影,也無法讓他大紅大紫。他在片中飾演的約克,是我最喜歡的角色——衷心、不計較、萬事皆由我獨撐,還有最最最羡慕的,莫過於豐富的性經驗(呵呵……)。看他執行任務、攸關生死期間,還能與相關人士或無關人士躲在陰暗角落胡搞瞎搞,完事後繼續執行任務。這,我稱之爲專業!

事後,聽見很多人將《神鬼大盜》評爲爛片,我不予置評,但看戲當下,被許多笑果引爆笑穴,或許是因此轉移了我的注意力,散場後只覺此片雖然不是强尼·戴普的上佳之作,但也不需奢求什麽了。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鳥人


藝術電影的成功,在於讓一小衆人能夠感受到它的美,對它的内容深有同感,對它的真理理解至深……《鳥人》(Birdman)就是這類電影。但,它又不像一般擁有超濃厚藝術氛圍、讓人聞之怯步的同類電影,因爲它主題講的是當今電影走勢的反省——演技重要,還是商業價值重要?

故事圍繞在米高·基頓飾演的主角,他曾經成名於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如今卻成了過氣紅星,蝸居在一家百老匯劇場内,想要靠一部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劇本翻身。舞台劇正要預演,原本的演員卻意外受傷,於是集製作、編導演一身的他,緊急找來一位難搞的演員來頂替,造成這電影高潮的衝突,也隨之展開……

《鳥人》要讓觀衆自省的是,如今充斥爆破、特效等後期製作的好萊塢商業作品,是否爲電影創作路途的最佳方式?演員的演技純屬陪襯?真的只需要一套上頭盔、面罩,就能當紅不讓一輩子?電影的支架——劇本,是否隨便寫一寫,然後加入一大堆特效,就能讓觀衆回味無窮?這真是電影健康的營銷手法?

《鳥人》的主角,同樣面對這種困擾。當他獨處時,他聽見心裡那把沙啞的“魔音”(米高·基頓曾經飾演蝙蝠俠,而沙啞的嗓子亦是布魯斯·韋恩與蝙蝠俠身份的區分方式,用在此頗玩味),一直説服他放下演技爲重的尊嚴,回主流影圈去繼續掘金。這幾幕内心矛盾的獨角戲,似幻似真,我特別鍾愛,尤其看他施展特異功能飛翔時的逍遙,回頭竟遭計程車司機追討乘車費,更能感受衆人皆醉我獨醒(或反過來看,是逃避現實)的孤苦悲凄。

而主角身邊的人事物——女兒的叛逆、麻煩製造機男演員的自我、追夢的女演員、夾縫求存的公關(經紀人)、自以爲是的劇評家……仿如演藝圈子的浮社會,一幕幕的針鋒相對、一句句刺激人心的對白(我想挖出你的眼睛,再把我的雙眸放入你的頭顱内,以你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這句對白感覺超浪漫),簡直比真實生活更真實、更殘酷。還有全片跟隨角色身邊繞的長鏡頭、隨處可聞的爵士鼓樂、不時發出時鐘秒針的滴答聲,更能帶出主角内心的煎熬。最終他決定爲藝術獻身,沒祭出生命,卻送了鼻子,不懂是臨尾一刻的退縮,還是真的純屬巧合,結果在醫院變回了昔日的超級英雄(必須用酷似超級英雄人物面罩的紗布覆蓋著傷口,而且再次獲得群衆矚目);結局時女兒步入病房不見他蹤影,開放式結局引人遐思

《鳥人》是部奇片。以我半吊子的觀影功力,自然無法深入分析,但還是建議各位趁戲還上映時,買票支持,錯過可惜。


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MV觀——雨下一整晚/周杰倫


上回説到“中西合璧”,這次分享這首〈雨下一整晚〉,同樣是周方拍檔(周杰倫&方文山)中西合璧的代表作。

MV未出前,這首歌首先吸引我的是歌詞。方文山中國風填詞的文字造詣,無需贅言,而且這首可謂再次突破——它首段主歌描寫的是現代我們身邊耳熟能詳的景物,副歌部分則穿插了中國風(比較有距離感,但唸來唯美不已)文字接續,次段副歌再以全中國風歌詞帶入,讓我有如踏入時光隧道的感覺,古今交錯。

編曲方面亦然。前半首(首段主歌及副歌),演繹歌聲底下,聽見悠悠吉他撥奏聲,配合歌詞意境,感覺些微醉意;首段副歌之後的結束,即以華樂二胡接續伴奏,節奏也較爲强勁,原本平靜的心湖,給打出了一波波的漣漪,思緒有了起伏。這種編曲方式,稍微玩轉了一般人們對中西音樂代表的印象——一般人都覺得西方音樂都較搖滾,而華樂則偏於抒情(當然,要搖滾亦可,但較少)。

MV方面,自然沿襲了歌詞、編曲的原意,故事敘述一段交錯的無緣。前半首部分,主角Darren是個攝影師,前往一場婚禮,在會場發現一幅懸挂在壁上的畫。這時剛好進入次段主歌的過門旋律,上演了一幕幕的時空交迭——吉他成了琵琶、禮服成了旗袍……一切都成了復古的中式。

這時才開始了故事重點:上一輩子的Darren,是家照相館的學徒(同樣與攝影有關),愛上了一位前來拍攝獨照的女子,兩人亦自然地發展出感情——Darren對她產生的是戀情,但從女子的眉頭深鎖,我們知道她身上一定有不爲人知的苦衷。果不其然,最後她同一位男人前來照合照,而剛在外買了一支手鐲準備送給愛人的Darren,看到眼前這一幕時,忍著悲慟躲在相機後布帷底下哭泣;而鏡頭内靚麗動人的女人,雖同樣痛徹心扉,但不能表現出來,只好以手掩嘴,僅露出苦痛參雜的雙眸。

回到當代,Darren剛“體驗”完畫中故事,轉頭瞧見上輩子無緣在一起的女主角,觀衆才剛希望這輩子兩人終能再續前緣時,女子身旁卻出現上輩子的丈夫……Déjà vu的男女主角,只得對彼此微笑點頭致意,Darren向對方按一按快門,就此錯身而過。

事後我則在想,女子身旁那位已有一定年紀的男人,該不會是女子的父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