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玩美女人


撇開《玩美女人》Volver語言上的“刺耳”;演員方面只認識潘妮洛普·克魯兹,其他都是生面孔;也不談導演佩卓·阿莫多瓦在影評人眼中的至高地位與名氣他的作品,我每看一部即忘一部,除了這部比較通俗,沒那麽文藝得難以吸收)。單單以劇情評論的話,這部電影有很多玩味的地方,以及人性内省的地方。

《玩美女人》乃集大類型成者,融合了驚悚、推理、亂倫、鬼魂等諸多元素。才剛要對影片類型下定論,冷不防又冒出一種元素,令人驚喜交加;且隨著逐漸錯綜複雜的劇情進展,心情猶如坐過山車般,直至最終真相大白,一解心中疑惑。

女人,是美麗的生物。雖然體力不比男性,但内心堅韌的程度,男性望塵莫及,是上天替兩性維持公平的安排。《玩美女人》中的女性,都潛藏著不爲人知的秘密,而這份秘密,讓她們個個充滿吸引力及魅力。尤其潘妮洛普·克魯兹,已經美若天仙,加上刻畫出所飾演角色萊曼内心掩藏的秘密,還有導演不少“煞有介事”的“俯瞰特寫”,實是讓人癲狂。

更玩味的是,萊曼達爲了保護女兒所犯下的罪愆,早有“遺傳先例”:她的母親當年也因男人出軌,放火將奸夫婬婦一舉殺害,然後隱居在年邁的親戚家中。要有多大的決心,才能割捨年紀方小的親生女兒?又要有多狠心,才能永遠地與親生女兒斷絕見面?女性的魅力,在此散發,一覽無遺。

而萊曼達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可以説是造就母親狠下心腸的關鍵。萊曼達與女兒寶拉,兩人除了母女關係,亦是姐妹——萊曼達遭父親侵犯並懷下寶拉——可見她面對寶拉時的心情有多矛盾。最終,母愛戰勝恐懼所帶來的黑暗,義無反顧地為寶拉弑父的後果善後。

至於其他女性角色,像畢生致力於尋找母親下落的癌症患者奧古斯汀娜、萊曼達的妹妹索爾等,都各有故事。只要繼續觀賞,就會發現編導埋下的無盡瑰寶,就更加喜愛這部意想不到的《玩美女人》!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捍衛任務


説真的,很久沒看基努·李維持槍耍狠耍威武了。上一部如此這般形象的,還得追溯至2008年《正義悍將》(Street King);去年自導自演的《太極俠》(Man of Tai Chi),雖然時空背景設在當代,但宗旨在於宣揚中華武術,就算黑幫也少握槍。於是,《捍衛任務》(John Wick)可謂滋潤了我對基哥現代動作戲的飢渴!

這部在馬來西亞起先遭禁映後來又順利上映的片子,無論内容遭多少利剪“修飾”,亦無損我觀影的興致。(我可是在台灣觀賞一刀未剪版的,呵哈哈……)話説回來,當初本地禁映,原因有二:很暴力(我看了覺得還好,至少沒想像中血腥,血漿噴灑的量有控制)及主角爲了狗狗復仇。前者肯定逃不了電檢,但後者,只能説是宗教因素,都説宗教及政治絕對會限制藝術發展。如今能夠“重見天日”,是否等於電檢局尺度的開通?見仁見智也,我不予置評。

説回電影,從頭至尾真的給我帶來渾身熱血。它有點相似於不久前上映的《私刑教育》(The Equalizer),主題都是宣揚復仇的快感。主角約翰·維克是個退役殺手,摯愛妻子臨終前送他一隻小狗,希望幫助他度過人生低潮期;而一位黑幫老大的兒子有眼不識泰山,不只入屋搶了約翰·維克的古董車,還殺了他唯一的人生希望——那隻小狗。此舉終逼迫約翰·維克重出江湖,誓要向這位二世祖討回公道,而黑幫老大爲了保住獨子性命,竟想先下手爲強,高價懸賞約翰·維克人頭,於是,江湖中頓時風起雲湧、颳起血雨風暴……

内容看似江湖片,的確沒錯,編導也刻意拍成猶如一部武俠片那樣,只不過片中沒人懂功夫,轉而用槍支解決私人恩怨。幾幕約翰·維克以少搏多的場景,動作設計尤其獨特,渾身怨氣讓他見人殺人,見佛殺佛,子彈齊飛,對敵人至少買一送一(一槍擊頭,再補一槍在脖子,讓對方返魂乏術),以爲就此血漿噴發,可只灑出一片血霧,更像是三國時期張翼德傳承下來的潑墨血畫。約翰·維克縱使并非什麽正派人物,但在基努·李維帥氣的表現下,足以讓觀衆忘了何謂道德,但至少抱持“盜亦有道”,那位賤小子搶車殺狗錯在先,如今後果得自行承擔!

除了約翰·維克角色對是非黑白分明的鮮明個性,《捍衛任務》還有一項非常吸引人的“圖騰”——那家殺手旅店。它就像龍門客棧,專讓江湖中人借宿休憩,而旅店就和它的地理位置一樣,保持中立。就算住宿者彼此有恩怨,亦不得在旅館内開打。一旦有人壞了規矩,即會遭褫奪此俱樂部會員資格(被殺手聯盟成員殺害)。

除了基努·李維,電影也網羅了幾位來頭不小的演員——威廉·達佛飾演約翰·維克的同行,表面上收受了黑幫老大的雇傭金,刺殺約翰·維克,實則是在暗中保護他,最終下場讓人嗟嘆;安卓恩·帕利奇飾演爲了金錢罔顧道義的殺手,讓人見識壞了旅店規矩的下場;還有那位演黑幫老大的,就是憑瑞典版《龍紋身的女孩》系列紅至好萊塢的瑞典影星麥克·恩奎斯特。幾位演員層次分明的演技,讓觀衆更難從這場江湖中抽離。

總而言之,《捍衛任務》可説是年度壓軸的動作電影,而且也是愛狗人士必看的爽片!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歡迎光靈


Leon曰:“鬼不一定要陰聲細氣地‘我是奶奶呀’那樣説話。”(周星馳電影《回魂夜》)的確,鬼分很多種,那些冤死的、陰魂不散要報仇的,可以統稱爲“惡靈”;至於那些死了仍不自知的孤魂,經我研究多年(所謂“研究”,就是多看鬼片、恐怖片、驚慄片),殺傷力似乎微乎其微,有些甚至非常可愛,萌感十足。

這部《歡迎光靈》(Halfway)中的陰魂,屬於後者。膽小的客官勿需擔心可怖,因它較偏向於黑色喜劇,加上主題圍繞在親情上,笑中帶淚,感動十足;亦不像一般鬼片那樣拍得陰森恐怖、暗暗一片的,這部電影大多場景都在白天陽光洗禮下,那隻鬼也不見驚嚇,而是讓人第一眼看了會噴飯的中年大叔。

劇情述説主角史戴夫剛與妻子鬧離婚,感情工作皆不順利,於是搬到一家豪華宅邸,想要一洗頹勢,重新人生。入伙第一天,他在地下儲藏室挖出一台古舊收音機,插電開機時遭觸電,醒來之後即發現一位渾身濕漉漉,看似剛洗完澡出來、身上僅披著一條毛巾的“流浪漢”,宣稱自己才是這間屋子的主人。史戴夫發現,似乎只有自己看得見眼前這位不速之客,經過一番查證,發現對方就是不知因意外死亡或刻意自殺的前屋主西奧。史戴夫堅持不撤離這所豪宅,而那隻開心鬼西奧,也不願離開人間。一人一鬼經過無數天的大鬥法,史戴夫終於瞭解,西奧堅持駐足在此,一切都有隱情……

《歡迎光靈》全片場景僅設在那所豪宅範圍内,編導卻沒有因爲場景遭局限而無法大展身手,反而利用狹小的空間,呈現出一段涕淚縱橫的人鬼情未了的故事。編導營造的輕鬆氛圍,行雲流水,不見刻意——史戴夫爲了留下人證報警,西奧還非常配合地擺pose讓他攝下;史戴夫請驅鬼大師前來驅鬼,結果西奧大方在他面前秀身,驅鬼大師卻毫無反應,氣得史戴夫即刻對神棍下逐客令;西奧利用只能控制電的能力,午夜時分打開立體音響系統播放搖滾樂,讓史戴夫以擾鄰爲由蹲了一個晚上的牢房……種種笑點,都可讓人笑得欲罷不能。

影片後半部,確切來説,從一個神秘女生出場開始,便逐漸轉了基調,從原本笑聲不斷的輕鬆氣氛漸變爲親情感人戲碼。不過,並不表示笑點就此停擺,不到影片結束,幽默的對白、看似不合理又很合理的人物行爲,引起不時蹦出來的笑果,尤其壓軸戲“家裡進賊”,那位愛之深、情之切的混小子的出場,更讓歡笑聲飆到頂點。

影片最後,史戴夫替西奧解了生前的遺憾,西奧就此離開人間,上天堂或下地獄去也。史戴夫面對空屋,卻一時感到無限寂寞,畢竟西奧讓他短暫地體驗原始人的生活(無法使用電能,他選擇在屋外搭帳篷用小型煤氣爐竈烹飪),無形中也讓他在最需要人陪伴時,以“天降鬼魂”之姿,給予史戴夫機會幫助自己的同時,也助他度過人生的低潮。一人一鬼,從冤家至彼此產生感情,如此芭樂,亦始終擺脫不了人性的描寫。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天使謀殺疑雲


如果以商業角度來評析這部電影(就像片中出資聘請主角導演拍攝電影的電影公司高層人員),《天使謀殺疑雲》(The Face of An Angel)絕對不合格,且會氣死人;明明有那麽好的題材(謀殺,而且是美若天仙的少艾謀殺案件),還有那麽好的卡司,偏偏導演要搞什麽藝術氣質,擯棄觀衆想看的血腥暴力,轉而注焦在死者/凶手的心理、人性等方面,有夠愚蠢。

偏偏,以上這段,即是大多數現代人的弊病,而商業電影爲迎合觀衆口味,以及盈利以養活更多的創作者,非主流藝術創作,很難與符合商業利益的作品相抗衡,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若常年觀賞商業電影,真的不會導致觀衆審美疲勞嗎?《天使謀殺疑雲》可説是對現代電影/觀衆及報章媒體/讀者的諷刺,還有赤裸裸的批判。

劇情述説導演湯馬斯特地前往異國發生命案的地點,尋找創作靈感泉源,原本電影公司期待他能拍攝一部驚悚類型商業作品,可隨著他越深入地挖掘,才發現衆人“要求”的,已不再是真相(理),反而是希望嫌犯美若天仙的相貌從而帶來的勁爆消息(大家都希望如此美貌的女孩若是狠心的殺手,是多麽地勁爆,如果那是真相的話)。於是,湯馬斯盡量秉持著客觀心態,想要一探嫌犯以及受害者的内心,構思的劇本也因此逐漸脫離出資者想要的趨向,此舉令他的事業開始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

世界病了,大家可説是媒體報憂不報喜的關係,可有沒想過,又是誰讓媒體多偏向於這類報導手法?所謂有需求才有供應,媒體也僅是“順應”讀者的口味,才能讓報社/新聞社存活。試問,有多少位媒體人,尤其採訪記者,剛入行時衷心希望能夠永遠寫出屬於自己風格、完全揭發真相的報導,然後因爲上面施加的壓力而轉態?我雖非從事媒體,但這道問題的答案,大家也該心知肚明……在埋怨國家媒體無法公開真相、不實報導前,可否先捫心自問,導致媒體墮落的始作俑者是誰?

《天使謀殺疑雲》的結尾,算是悲喜交融——湯馬斯因堅持己見,導演一職遭撤換,但他也因爲堅持,帶著一位他心目中的天使同遊異地,欣賞異國美景之餘,還完成了他心内所願的劇本。雖然不知劇本能否順利拍成電影,但他當下的滿足與無憾,是他最好的報償。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雲端仇人


進入主題前,先讓我約略介紹預告片中提及的《後窗》(Rear Window),這部1954年的片子,由驚悚大師希區考克(史蒂芬·金是小説界的驚悚大師)執導,在當時可謂是一部顛覆道德觀(主角因傷長時間窩在家,無所事事而偷窺對面人家,因而陷入一樁謀殺案)的影片。

説到“偷窺”,相信是讓人覺得既期待又充滿罪惡感的行爲。有多少人能抗拒“偷窺”?尤其對象是平時難以接近甚至接觸的偶像明星?只能説,如果犯罪是一門藝術,那如何偷窺而不爲人知,亦是一種釋放藝術天分的行爲……

《雲端仇人》(Open Windows)説的,是一則關於當代偷窺的驚悚故事。網絡資訊發達的廿一世紀,一旦裸照(或不雅照片)PO上雲端,要毀了一個人的聲譽,又有幾難(恰好切合最近珍妮佛·勞倫斯的娛樂八卦新聞)?影片故事其實很簡單,描述一位B級片女王吉兒粉絲官網的管理人尼克,原本正打算參加與偶像共餐的活動,哪知筆電這時遭駭客侵入,並指示尼克“侵犯”吉兒的隱私;起先尼克還因爲得以獲得獨家消息而興奮,可是隨著對方的得寸進尺,導致尼克不得不展開逃亡行動之後,尼克才真正意識到,這位不知名的駭客正打算危害吉兒,且將尼克淪爲代罪羔羊。於是,尼克唯有亦步亦趨,見機行事,試圖拯救偶像之餘,也要一洗自己的冤屈……

故事看似簡單,難就難在整體的氛圍營造。影片所有鏡頭皆剪接於尼克筆電熒幕上的視窗,而視窗所拍攝的,正好是設在其他場景的攝像鏡頭,如手機、筆電、隱藏式攝像機等。雖然類似的驚悚元素,早在幾年前的《鷹眼》(Eagle Eye)見識過,但《雲端仇人》的幕後操控者,是活生生的人類,帶來的緊張感,就與前者不一樣了。

此外,編導也向經典恐怖電影《準午前十時》(Village of the Damned)致敬:B級片女王吉兒所拍攝的新片,正是《準》片的基調;還有尼克逃亡途中,筆電“彈”出來的“法郎三駭客”,未示真面目前的科幻造型,也有《準》片中惡魔小孩的調調。這種集致敬、驚悚、社會問題,還有緊凑節奏中自然揮發的幽默對白,加上出乎觀衆意料、峰回路轉的結局,皆讓電影更好看。可惜的是,我不明白罪犯抓了吉兒,將那些假視頻放上網路之後,目的似乎達成了,可是用意何在……只能説我無法瞭解罪犯的思想。

演員方面,較常在電視圈發展的娃娃臉·佛羅多——伊萊亞·伍德獨挑大樑,飾演主角尼克,將那種任人宰割的壓抑、企圖逃離的角色,演得恰好;B級片女王吉兒則由相貌與梅根·福克絲有些相似的前A片女星莎夏·葛蕾飾演,影片中吉兒的角色,似乎與現實中的她相呼應,厭倦了只能在垃圾影片中發光發熱,久久無法突破的事業框架,而且衆人的焦點始終聚焦於她胸前的一對“閃亮車頭燈”(重點是,我從不認爲這類恐怖片、虐殺片,甚至A片,屬於垃圾電影)。

總而言之,《雲端仇人》又是我在2014台北金馬影展中,得以增長見聞的一部好電影!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過於寂靜的喧囂


當沉溺於商業片的環境之下,偶爾看一部非主流作品,那種替精神帶來的震撼、衝擊,是語言所無法形容的。就像陰差陽錯、機緣巧合之下看了這部《過於寂靜的喧囂》(The Tribe),當時的感受真是一時無以描繪,且留存至今。

因在台北金馬影展期間赴台,沒做事前準備之下,隨便選了一部限制級電影(我偏愛選限制級),就是這部《過於寂靜的喧囂》。開場時,影片打出“以手語爲對白媒介,且無旁白、無字幕”字樣,加上沒有配樂,讓這電影散發出一種莫名恐怖的力量。

在看不懂手語的前提下,劇情也大多是個人胡亂揣度,盡量將之前後串連而成,雖不知是否有遺漏或錯誤,但該八九不離十了吧,我想……述説一個傻不愣登的小子(主角)轉學至一所寄宿學校,首天就混進校園中的幫派;夜晚時分,他們在一位生活技能導師的“穿針引線”下,男的做龜公,女的則做鷄;平日則讓年齡較小的學弟在火車上偷竊詐騙。這看似頹廢的“學園”生活,隨著主角愛上了其中一個女生,毀了這群“部落”的生活作息,企圖將他趕出這圈子,而到了高潮。爲了愛,他豁出一切,不惜以殺戮的方式結束這場人生鬧劇……

可以這麽説,電影以多場的長鏡頭串聯,加上無配樂,完全現場收音的方式,只讓觀衆聽見模糊的背景音效。也因爲如此,一些場面,我真無法瞭解到底是怎麽拍的:女生墮胎的場景;主角遭幾位太保壓在洗臉槽前,然後首領用一支酒瓶往他頭部砸下,立時鮮血四溢;還有堪稱經典的最後一幕——主角從容不迫地爬上宿舍樓層,以抽屜櫃往酣睡中的太保成員頭部砸下,結束這場看似荒謬,實則真實的南柯一夢(宿舍雖然四人或雙人同房,但因爲都是聾啞人士,櫃子砸下時發出懾人的“咂碰—咂碰”聲,並未驚醒室友)。

在這頹廢、與正常生活相悖的環境中,我感受到這異於常人的人生表徵底下,其實與正常人沒兩樣——聾啞人士也是正常人,也會有愛產生。主角對女生的欽慕之情,產生於他首次付錢嫖她。在那真實又令人臉紅心跳到不可思議的“送進—拔出—送進—拔出”循環過程中,一種超越物質交易的情感,降落於二人身上。只是,主角選擇跟隨它;女生則爲了前途而逃避(發現懷了身孕,墮胎後出國離開),才造成日後無法挽回的悲劇。

看了《過於寂靜的喧囂》,才真正體會到,電影題材真的沒有界限,就看你敢不敢突破那道門、那道框框;當然,好萊塢商業片爲了顧及票房及大衆觀影尺度,對這種類型題材盡量避而遠之,而我有幸,能在此影展一窺究竟,確確實實讓我上了一堂電影課。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星際效應


曾幾何時,將克里斯多夫·諾蘭奉爲當代英語電影之神,凡執導的作品,不容錯過。與《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時隔兩年,這次諾蘭帶來《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再次讓信眾折服於他的影視魔術中。

一般好萊塢商業大片,上映前皆會大肆宣傳,尤其電影説些什麽、劇情簡介,好吸引觀衆入場;而諾蘭可説是大相徑庭,對劇情保密到家,拍攝時也不會讓狗仔拍到會造成劇透的相片,甚至連預告片公開後,影迷仍不清楚《星際效應》到底述説關於什麽。這就是諾蘭作品能永遠吸引觀衆的原因——激起大衆的好奇心;就像華語樂壇的周杰倫,每張新專輯都會有所突破,如此讓樂迷期待,永葆新鮮。

故,接下來的此篇文章,將會有所劇透,若未觀賞電影的看官,建議點到即止,趕緊開溜爲上策,否則會剝奪看官對《星際效應》的驚喜。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諾蘭電影的特色,任何東西——包括故事走向、角色行爲等——都要切合現實,符合邏輯。他謝絕一切超現實的故事,就連漫畫改編的《黑暗騎士》(蝙蝠俠),都可讓他化成寫實的劇情電影;監製的《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也盡量減少天馬行空的描繪,更貼近人性。回來這部《星際效應》,内容述説的世界末日,源頭在於植物病源,造成糧食短缺,人類因此瀕臨滅絕(總比外太空飛來超大隕石撞擊地球導致滅絕容易信服)。

地球漸漸地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於是有科學家嘗試前往外太空,到另一個星系尋找適合居住的星球。這種科幻題材故事,好萊塢是拍到濫了,只是因爲是諾蘭,觀衆永遠不擔心他會隨波逐流,而他向觀衆呈獻的成果,讓人滿意。主角登陸的第一顆星球,由一片僅及於膝的海水覆蓋,卻定時有超級大浪的來襲。這場景在IMAX攝影機加持下,拍得驚天動地,而當他們回到太空梭上時,留守太空梭的宇航員竟然老了廿餘年。這一幕真有夠震撼——觀衆還來不及替在該星球上犧牲的科學家感嘆,這廂就得接受時光催人的真理……

至於其他種種震懾人心及眼球的場景,在此就不贅述了。諾蘭的說故事技巧、掌鏡技術,有口皆碑。幾幕關於親情的描繪,足以大動人心,尤其主角與女兒之間的親情描繪——兩人分別時,女兒無法諒解父親的“狠心”,鬧得不歡而散;重遇時,對父親而言,只過了三四年,但眼前的女兒已經是一位老太婆了……題外話:如果看官選擇看下午四五點的場次,散場時華燈初上,該更能體會那種時間不留人的感觸。

演員方面,幾位奧斯卡、金球獎影帝影后或曾入圍的卡司,已讓人期待,在諾蘭的協調下,讓《星際效應》更可觀——馬修·麥康納、安·海瑟威、潔西卡·崔絲坦等,最讓人驚喜的,莫過於麥特·戴蒙的客串,而且角色有別於他以往的英雄氣質,也算是一種突破。還有麥肯基·佛伊這位童星,相信日後會是網絡搜索最頻繁的名字。

《星際效應》片長近三小時,諾蘭得在這段時間敘述一則感人肺腑的故事之餘,還得解釋許多關於物理、時間等科學論術,絕非易事。不得否認的是,諾蘭勇於突破的野心,以及堅持説好故事的決心,都是讓他成爲一位好導演的原始動力!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懼場


2005年的《四人夜話》,馬來西亞中文電影得以展現讓人期待的一片春天,可是十年過去,似乎仍每推出一部即呼籲衆人(尤其華人)入場支持的口號,熱心支持卻發現素質良莠不齊——就像前陣子看了一部由編劇出身所執導的作品,實在慘不忍睹,不敢恭維……所以,雖然決定要支持這部《懼場》,卻不敢寄予過高期望。

主觀地説,電影開幕時打出的文案,向觀衆坦誠電影是在完全無劇本、無NG之下完成的這一步棋,是導演大膽下的賭注。這一著棋,或許甚少人在意,但對於像我這類大多時候以故事來決定電影好壞的人,難保不會轉移注意力,專注在觀察是否有相悖於文案的破綻。結果……過後再談。

很明顯,《懼場》試驗成分居多,製作組及演員確實有交出誠意,而導演也算是有才智,知道這類無劇本、避免NG的戲最適合舞台劇演出,於是打造了一場劇中劇中劇的舞台劇;演員在舞台上演戲,能夠自然表露即時反應,這一點值得鼓勵、讚揚!尤其楊雁雁,那種當下釋放出來的情緒與演技,足以渲染至台下觀衆(甚至銀幕前的),這是電影難以製造,屬於舞台劇獨有的真實。

……

可是,作爲一部驚悚、推理類型的電影,故事的合理及邏輯很重要,導演僅只憑著一個故事概念,讓演員自行發揮,這點雖是更大膽的投注,卻同時成了整部電影的最大敗筆!影片不合理之處,在此細數道來:

一、台上的演員,每次定時“犧牲”的時段,是在劇組特地“跳電”的最黑暗時段。第一位死去的老牌演員,明顯是遭同樣身處台上的凶手,用匕首對準心臟位置刺殺。試問,當時伸手不見五指,影片至結尾亦沒說從頭至尾一直潛伏在舞台上的凶手有什麽可以在暗中辨認方位的器材道具,即是說凶手跟無辜人士一樣,黑暗中完全看不見,又如何準確無誤地刺殺、犯罪?

二、某些時候,死者是遭位處觀衆席後的狙擊手開槍擊殺。我能接受狙擊手槍上安裝夜視瞄準器,但不能接受他們能一百巴仙擊中籠子内的獵物——萬一子彈遭鐵籠阻擋彈開怎辦?而且有一位獵物還是在籠中籠的雙層保護下,作爲狙擊手(或最强的刺客),第一要務是尋找能順利完成目的的潛藏地點;二是確保狙擊目標不受干擾,能順利一擊中的。這點道理都不懂,何謂專業?而且還説是整個暗殺集團?這説不過去!

三、有一幕,某受害者是遭繩子吊上高處,然後墜下身亡。這鏡頭若沒有NG,尚可接受,只是若說其他演員全程一路演下去,沒有中斷,打死我都不信;

四、劇中有一幕,述説停電時,後台負責控制演員、舞台和觀衆的三個壞蛋聚在一起,發生内訌,時段不短,至少也有五分鐘。這段長時間的黑暗,觀衆就這樣耐心坐在席位上?受困於籠中的演員也就這樣靜靜地待著,沒有嘗試求生的行動,任人魚肉?

五、某個屍體,還有呼吸,讓我以爲是凶手詐死,誤導觀衆;同樣,演員應該不知道後台發生了什麽事,可是卻能夠説出“三個壞蛋死了兩個”的對白?靠夭!

六、電影次打“你猜到凶手是誰嗎?”其實,觀察入微的觀衆很容易就猜到——某個帥哥憑著他不自然的消滅凶器的行爲,暴露了身份……還有另一位凶手更厲害,死了一段時間,還能回魂説出dying message,實在有夠扯!

本片故事弱爆是事實,那個殺手集團老大爲了讓某個好人在全國觀衆面前“進化”爲殺人犯,不惜冒死進入舞台,犧牲小我。這是什麽樣的故事??有這種思維的人,如何領導一整個殺手集團?若是我加入了由這種領導人領軍的暗殺集團,我寧願切腹自盡,當作是對自己有眼無珠的懲罰!!



總而言之,故事是本片最大的敗筆。只是,行話有説:演戲的人是瘋子,看戲的人是傻子。導演這種方式,應能掀起坊間話題,讓這齣《懼場》至少能傳唱一時。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安娜貝爾


《安娜貝爾》(Annabelle)能讓衆人引頸期盼,可能是《厲陰宅》(The Conjuring)於人頭皮發麻的恐怖情意結作祟,甘冒被嚇的風險也要支持。

目前,人人都要瞭解某某角色的起源,超級英雄片如此,就連鬼片也仿效。這部描寫《厲》全片大部分時間只在玻璃鎮魔箱内閃爍著若有所思的大眼睛,那隻玩偶的外傳獨立電影,是否承襲了《厲》的驚嚇程度,見仁見智。

我個人最訝異的,莫過於劇情的“返樸歸真”。就像《厲》片中交代過的并依時推算,《安娜貝爾》故事背景設在1967年,而這洋娃娃著魔的原因,是邪教份子召喚出來的惡魔,以其爲渠道,在人間搞破壞。目的看似欲奪取小女娃的靈魂,實則聲東擊西,真正對象是那位最終願意作出犧牲的母親。然後切入產後憂鬱懷疑論、神父插手、魔高一丈……不算跌宕起伏,而且中段出場起先看似路人,然後漸漸與這家人越混越熟的角色,都能簡易揣測結局——不是母親身亡,就是這位鄰居犧牲小我以成全一家三口的完整。

老實説,觀衆的觀影趨向,影響了恐怖片的拍攝手法。《厲》及《陰兒房》(Insidious)系列,是在充斥血腥暴力重口味元素的驚慄片中,以清淡口味、極端詭異氣氛營造突圍的奇葩典範;《安娜貝爾》欲再突破,難度極高,尤其驚嚇點,與前者相較之下,少之又少。導演在配樂上沿襲了《厲》片導演溫子仁(此片監製)慣用的聲效,且試圖複製他擅長的氛圍營造效果,卻差强人意。當然,這不能全歸咎於導演,畢竟有《厲》片珠玉在前,《安娜貝爾》真的吃了不少悶虧。

説真的,我更想看見安娜貝爾玩偶像《靈異入侵》(Child’s Play)系列鬼娃恰吉那樣,行動自如,拿著刀子走動,嚇死人不償命;但,安娜貝爾乃真實存在,以真人實事爲藍本再創作的電影,不可太天馬行空、超現實;觀衆寧願什麽鬼都看不到,也不願劇情失真。

不得不説,現實中安娜貝爾真身娃娃,外形毫不懾人,卻潛藏著危險力量;如果本片製片溫子仁沒有先見之明,選用一個外形優雅帶有詭異氣息的娃娃替代,相信電影會更沒看頭,或完全沒有開拍的預算。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Northmen: A Viking Saga


10月份上映的電影有點難以捉摸,充滿期待入場的,最終敗興而歸;反而隨興買票入場的,或許沒有到很好的程度,卻獲得意外驚喜。這部《Northmen: A Viking Saga》,就屬於後者。

關於維京人題材的電影,除了最近紅透半邊天的《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有印象的是許久以前的《征服者》(Pathfinder)。《征服者》裡的維京人,是壞蛋,是要前往征服當時遍佈印第安部落的美洲,而帶領土著部落反抗這群跨洋海盜的,是自小受印第安人撫養長大的維京人。它沒有華麗的鏡頭、打鬥場面,有的就是血腥殘暴的殺戮,加上好像紅不起來的二線壯男卡爾·厄本衣不蔽體的造型,看了真爽!

這部《Northmen: A Viking Saga》,也不知道是哪國製作(歐洲國家或澳洲?),就這樣“空降”本地電影院,預告也沒啥吸引之處。可是,也許製作人員沒有票房壓力,讓導演隨興發揮,結果……蠻不錯看的。它故事極簡,幾位船員(看他們的服飾裝扮,第一印象會覺得是海盜)遭遇强風駭浪,乘船翻覆,漂流至一大陸。這批人原來是維京國的叛徒,因反叛失敗而流亡海外,沒想到仍不受大海歡迎,將之驅逐回陸地。這群“壞人”一上岸,即碰見另一國家的士兵,雙方二話不説,劍出鞘,恩怨了,還讓他們額外俘虜了一個公主,於是挾持著公主,企圖向國王要贖金,好重整旗鼓,回國再戰。沒想到,國王派遣手下兩位進行拯救任務的將領,卻有私心,想要殺了公主,然後篡位(不知什麽道理)……這讓當事人完全出乎意料的情節,自然發展出很好看的故事。

也可以這麽説,《Northmen: A Viking Saga》是一部歌頌兄弟情的電影。正邪雙方都對身邊兄弟及戰友,有著濃厚的感情。正派那方(原本是國家叛徒,來到這片土地就成了正派,真諷刺……),尤以主角與一位下人的兄弟情最動人。兩人不時因意見不合的唇槍舌戰,隨時擦槍走火,直至最終背水一戰的合作,煞是感人;還有後來加入的武僧,身負向導重任,領著這群法外之徒脫離國王追捕的同時,亦是進行著對自己本身的救贖。

至於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公主,正以爲她會約定俗成的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對主角產生情愫,結果不落俗套,避免了兩雙潤唇貼在一起的鏡頭。她屬於知性美人,第一眼不見閃耀光芒,亦不做性感裝扮,隨著劇情發展,角色散發出的勇氣、憐憫心,自然懾人。

值得贊揚的是,電影壓軸戲的背水之戰——幸存下來的少數維京人,與追捕而來的凶殘將領,在大石前的草原對決。這場戲雖然沒什麽華麗的動作設計,倒拍得緊張刺激,尤其外形顧人怨的反派,最終不敵正義的帥氣,含恨而終那一刻,實在大快人心。

電影結尾留下的伏筆,似乎暗示著會有續集,我個人覺得,反正電影拍得不錯,只要避免受好萊塢影響太深,有續集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