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夜魔俠(影集)


漫威影業宇宙(MCU)不局限於電影作品,過去兩年更涉足小銀幕,而繼《神盾局特工》(Agents of S.H.I.E.L.D)和《卡特探員》(Agent Carter)之後,MCU正式向觀衆推介另一位新英雄——《夜魔俠》(Daredevil)。

一些觀衆對夜魔俠並非全然陌生。早在《鋼鐵人》(Iron Man)面世以前,如今的蝙蝠俠(説的是班·艾佛列克)亦曾飾演這位盲俠。2003年的《夜魔俠》電影,剛推出時評語是不是像如今口耳相傳的一面喝倒彩,我不知道;畢竟現在電影特效技術發達,幾可亂真,以目前的眼光、水準來看十幾年前的作品,確實無感(甚至反感)。但當時這部因題材黑暗而在馬來西亞禁映的漫威電影,給我感覺並不亞於《X戰警》(X-Men)系列(或許是因禁映而替它不值而產生的錯覺)。反而後來順利上映的番外篇《幻影殺手》(Elektra),才是真正的差勁(雖然珍妮佛·加納的好身材曲線一覽無遺)。

回到正題。《夜魔俠》劇集比電影版精彩,毋庸置疑。一來不受限於電影篇幅長度,能從容並完整交待故事、角色人物性格形成的前因後果;二來在網絡平台Netflix首播,無需受限電視台尺度,得以將這犯罪城市的殘酷、血腥畫面提升,可説是MCU作品中暴力的佼佼者——正合我口味,多加幾個讚。

故事設定在紐約事件(電影《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洛基一打六事件)後,發生於地獄廚房(名稱來由請搜索維基百科理解)的私刑者都市傳奇。第一集的開場,即交待主角麥修·梅鐸因意外導致全身感官異於常人(除了眼睛瞎掉),於是他從殘障人士進化爲打擊犯罪的私刑者,而這毅力來自於對這培育他的家園的熱愛——他不愿看著這城淪爲犯罪溫床,不恥大聲嚷嚷以建設爲目的而破壞的貪婪、可惡罪犯,一手遮天。

《夜魔俠》中每個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性格立體,而且内心幾乎充滿苦痛——有苦痛就救贖,結果造成衝突,繼而形成一則好故事。猶記得第一集,一幕麥修向牧師的告解對白,聽得牧師目瞪口呆,說他這樣不算是告解,這場戲可説是一股文藝高潮戲——沒有動作畫面,純粹讓角色用漸趨澎湃的語氣娓娓告解即將要做的事。更甭説後來環環相扣,風雨欲來的鋪梗,真的會讓人不曉時間過,一集結束繼續追看。

此外,《夜魔俠》對反派人物威爾森·費斯克(官方說他就是原著中的大反派Kingpin,可劇中角色從沒如此稱呼,只有一位報社記者做犯罪研究時,將犯罪集團最高層的神秘人物以撲克牌的國王{King}代替並用圖釘釘著{Pin},以此譬喻)的描繪,也不落俗套,甚至讓人不覺得他是壞人,只是與麥修理念不同,才導致雙方的水火不容。威爾森的邪惡,源自於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父權主義造就他唯我獨尊的鳥樣,但在心儀對象面前,他又恢復童年時期説話帶點口吃的窘境;談生意時,則自然散發一股邪惡氣息,加上唯一信任的左右手詹姆士·韋斯利在旁“煽風點火”,這組合讓手下敬畏有加。別看威爾森體型笨重、敏捷度零,戰鬥力絕不輸於忍術加拳擊手訓練型的夜魔俠。有一幕述説俄羅斯幫兄弟掌門人的弟弟打斷他與佳人有約,他理智全失,活生生地用車門夾斷這白目的頭顱,凶殘指數破表。

至於有權人士的道德淪陷,也是本劇另一看點。整座地獄廚房幾乎成了諾蘭鏡頭中初期的高譚,一大堆黑警,一大堆替死鬼,正義難以伸張,就連麥修亦曾一度產生放棄的念頭。但,就如我深信的,善與惡必須互存,雖然惡勢力將天秤往下壓的時間較多,但劇集結尾卻是善的再次起步之時。劇集確認會有第二季,威爾森也沒死亡,這股善惡之爭,絕不會因爲一方一時的敗陣,而不再有交結。

總的來説,《夜魔俠》以劇集形式重啓,是好事;故事好,且對MCU復仇者聯盟/神盾局以外的凡人生活有了初步的涉獵,讓MCU整體不再以打外星族或怪獸或地球毀滅危機那樣疲勞。俗語説,平凡是福,這也算是一種表現。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歌喉讚2


2012年的《歌喉讚》(Pitch Perfect),是等到後來電視台播映時才看,同時也是因爲得到第二集確認拍攝的消息,以做“補償”。這第二集檔期跟另一部零負評巨片《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撞檔,我幾經掙扎,仍選擇先看《歌喉讚2》,無非是爲了安娜·坎卓克。

回想第一集,對故事情節印象已模糊,記得的只有安娜·坎卓克飾演的大學新生貝卡,在女生共用澡堂中隨口哼唱,繼而被美聲合唱團硬逼入團,從此開啓了這一群女力組合的課外活動旅程……還有驚爲天人的杯子歌,那首以簡單隨興取勝,不嘩衆取寵的演唱,相信是讓《歌喉讚2》再次啓動的一大因素。

這集述説美聲合唱團團員也已來到畢業前時期,正巧在一場大場面演唱中發生露點意外,名譽受損;而渴望踏入流行樂製作圈的貝卡,也正悄悄地在唱片公司實習。爲了挽回合唱團的聲譽,她們決定參與A Capella世界錦標賽,而貝卡夾在公與私之間,似有分心疑慮,而她的抉擇是……

影片照例以歌取勝,不是朗朗上口的芭樂歌曲,就是讓人耳目一新的電子舞風(而且全憑人聲哼唱,更顯艱難)。電影中有一組長勝冠軍團體DSM,其兩位代表人物不自覺地散發一股令人不爽的傲氣——王者風範,在於仁者無敵,DSM的結局,是預料中事,但那位男隊長的饒舌功力,不禁將之與痞子阿姆聯想在一起。

至於這群小妮子之間的感情糾葛,身爲男性的我同樣深受感觸,可見其描寫的並非僅在於針對女性。個人夢想、姐妹(兄弟)情誼,兩者如何做抉擇,確實考驗人心。雖知魚與熊掌,無法兼得,必須放棄其一,才能從殘酷人生中汲取經驗——這點貝卡卻幸運地迎來一個好結局,編劇從開場便悄悄地鋪排好貝卡個人碰上的“十字路口”,讓觀衆替她左右爲難的立場漸感著急,最終這些鋪梗,卻是讓一切走向圓滿的絕妙“巧合”。從貝卡進入錄音室實習、新加入對創作有天份的美聲菜鳥,到A Capella業界不能使用原創歌曲的規定(聽到這規定時,我真感困惑及詫異)……透露了那麽多情節,聰明人該能串接其中關聯。只能説“上帝要水就有水”,一切順其自然,人生便少了一些悔恨。

相比起第一集,《歌喉讚2》確實缺乏令我驚艷的元素,雖然兩位評論員(伊莉莎白·班克絲兼任本片導演)多了許多去到開黃腔尺度的幽默嘴賤對白;雖然每一首歌曲依然有其貼近該情節段落的搭配;或許這就是大多續集電影相同的缺憾吧?

總的來説,《歌喉讚2》雖有不盡完美的地方,仍值得推薦入場——想看好故事的觀衆,不會失望;若是像我那般想看美女的,除了安娜·坎卓克,還有另一位上個十年我對她印象深刻的美女:飾演克蘿伊的布蘭妮·史諾(她另一部歌舞電影《髮膠明星夢·Hairspray》,也是經典)


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七龍珠Z劇場版:復活的F


近幾年,越來越常看到電影院引進一些經典漫畫的劇場版,比如《名偵探柯南》《頭文字D》《火影忍者》等,至少能夠吸引一些跟隨這些作品成長的有一定歲數人士的支持;而目前正上映的《七龍珠Z劇場版:復活的F》,則輪到我放下矜持,乖乖付錢購票。

暫且不説電影。我是看《七龍珠》漫畫長大的,而漫畫就只有《七龍珠》這三個字,後來那個“Z”以及更後來的“GT”是何意思?我也懶得上網搜查,原因無他,我心目中的“七龍珠”,就是漫畫版本的《七龍珠》——好比向我提及蒙面超人,腦海中浮現的是BlackBlack RX一代;説起奧特曼,印象就只有Ace——曾經嘗試看過動畫版,那超越超級緩慢的節奏,讓我耐不住性子放棄(《灌籃高手》動畫如是),也就對它的幾部劇場版興趣缺缺,不曾主動挖來觀賞。

這部《復活的F》,可說是讓我一時興起的轉態吧。

那所謂“F”,根據内容定義,肯定代表的是反派弗利沙(Frieza)。影片中,這在漫畫中先是與孫悟空於那美克星上惡戰至死,後來復活成半機械體,隨父親前往地球企圖報仇,未下手卻慘遭從未來時空穿越回來的特南克斯化身超級賽亞人以利劍斬至十八碌後用氣功消滅的宇宙大魔王,在地獄中度過一段難挨的恥辱歲月,終於憑藉手下尋獲龍珠向龍神許願而“再次”復活,並誓言要打倒孫悟空(毀滅地球在於其次)。

結果,九十分鐘左右的片長,兩人惡鬥的戲佔了大半,其他角色如孫悟飯、克林、比克、天津飯、布馬、龜仙人,甚至官方海報中與悟空佔了上半部的達爾,都屬於路人角色。不過,劇情空泛卻讓人看得過癮,尤其打鬥場面,雖沒有拳拳到肉的真實感,但這種超越超級賽亞人(好像是五度進化了,連頭髮都變藍色)VS. 進化進化再進化的非人類之戰鬥,比武俠描寫有過之而無不及,誇張得來又比一些中國製作的爛特效踏實。反正是凑熱鬧,跟它認真的話,還有何觀影樂趣?

説回F,如此這般觀賞,確實還能代表其他事項,如片中地球人對外星人入侵產生的恐懼(Fear);其中角色散發的速度與激情(Fast & Furious,抱歉我借用《玩命關頭》原片名);原著作者鳥山明大師的無限幻想(Fantasy);還有觀衆樂在其中的歡樂(Fun……有些東西,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反而會愈釀愈醇,適時取出來與忠實粉絲或老朋友分享當年。這是《七龍珠》書裡書外的一種魔力。

PS:電影第一幕,畫面是一個美滿和諧的地方,一大堆與《七龍珠》畫風不符的天使在草坪上歡唱歌舞,我還以爲進錯放映廳,待後來才知道這是“囚禁”弗利沙的地獄原貌,真是對作者的創意發想無言以對……

又,最近正夯超級英雄電影,觀衆買賬的其中一點就是能在電影中一泄毀滅欲望,如城市慘遭破壞。這在《七龍珠》中平常不過,而且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破壞容易,建設也不難——只要集齊龍珠許願,一切恢復如常,這是多麽作弊的方式!要是漫威(或DC)跟《七龍珠》統合爲同一宇宙觀,超級英雄對陣超級賽亞人,單單幻想,足以讓我血脈賁張囉——《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中的戰鬥場面不就是參考《七龍珠》風格麽?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第44個孩子


我沒有歷史天分,很多史實常識,都是透過電影惡補,無論會否因應劇情而加鹽添醋炒作,若感興趣的,反正還會再上網或購書解惑。這是一些以歷史來架構劇情的電影於我的附帶好處。

這部《第44個孩子》(Child 44),故事背景設在上個世紀史達林從政壇下臺不久的蘇聯(如今蘇聯也已瓦解,分裂成多個獨立國)。當時政府仍嚴厲捕抓“反清復明”之黨,遣派秘密警察潛伏在市民間,一旦產生懷疑,不經審判,寧可殺錯不愿錯過,雖是戰後,但人民皆活在恐懼中。主角李奧是衷心愛國的秘密警察,從孤兒成長的他,比同儕保有一分悲憫之心。雖然説出的話語、舉手投足之間,都帶著一種孤傲、冷漠,但在這充滿冷情的社會,李奧的善確實帶來一股溫熱。

而一起明顯的孩童兇殺案,因官方“沒有犯罪的天堂”思維,將之以意外結案,讓受害者的父親(同時也是李奧的摯友)悲痛欲絕。人性造成的衝突就此漸漸升級——李奧遭政治迫害、妻子猶似對他不忠、善成了他的弱點、對連環孩童命案的糾結……都在適中的節奏中,娓娓道來。氛圍營造、剪輯的流暢,還有特意調暗的色調(不知真是如此還是電影播映機老舊),讓人坐立難安之餘,亦希望主角最終有個好下場(影史上這些角色往往是以死解脫)。

李奧跟妻子蕾莎性格上的轉變,是本片的焦點,同時也是兩人命運的轉捩點。前者從意氣風發到落魄潦倒,再憑著一股“小强”精神重整旗鼓,公然挑戰官方威信,湯姆·哈迪卸下蝙蝠俠反派班恩的面罩,替角色注入非比尋常的冷硬風格,還有字正腔圓的英語,一顯好戲;歐蜜·瑞佩斯飾演的蕾莎,從因恐懼而對丈夫產生的不信任,到兩人相互扶持,有難同當,支持李奧破解謎案,還合力解決陰險小人。而劇終前謀殺專案小組的成立,也是如今這北方大國迎來真正和平社會的起始;李奧堅持己見與上司談條件的自信,意猶未盡。

最近正夯小説改編電影的趨勢,《第44個孩子》亦是。老實説,這類讓編劇省卻一半功夫的作品,成果劣多於優,這部是屬於優秀的部分,值得支持。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MV觀——黑色靜態/Gary楊瑞代feat. Lara梁心頤


因爲周杰倫的關係,我知道Gary楊瑞代這音樂人。他是周杰倫從第一張專輯合作至今的“御用”錄音師,業界稱他爲周氏最信任的耳朵。他曾是第一代南拳媽媽成員,後來“再次”退居幕後,在團體中負責作曲爲多,偶爾獻聲featuring,尤其南拳媽媽《決鬥吧哈》專輯中的一首〈I’m So Crazy〉,是我個人最愛(可惜官方沒拍MV)。

而甜嗓Lara梁心頤,雖比Gary晚出道,加入第二代南拳媽媽的她,即憑著清甜嗓子獨唱的那首〈What Can I Do〉(收錄於第二張專輯《2號餐》)驚艷華語流行樂壇。只是,他們的才華、光芒,總被替他們護航的周氏,無意地以萬丈光輝掩蓋得幾乎無法閃亮(我不懂台灣當地如何,但馬來西亞簡直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唱片沒被引進,電台也聽不見,雖然偶有一兩首南拳媽媽的歌,但完全聽不見Gary擁有個人特色的嗓音……或許僅能透過他跟周氏合唱的幾首歌曲如〈流浪詩人〉〈愛的飛行日記〉〈我要夏天〉等聽見)。

在此要分享的這首〈黑色靜態〉,收錄在Gary2012年發行的第二張個人專輯《I’m Not A Gentleman》中,是首初聽沒什麽感覺,但只要在夜闌人靜之時(或剛經歷人生低潮期,尤其是失戀),戴上耳機,仔細品味,就會很有療愈效果。主歌的鋼琴配著吉他伴奏,然後吉他淡出,Gary低沉又有點沙啞的嗓音“進駐”,合著“再後面一點”的Lara……娓娓唱出歌詞中的情境、心情;來到副歌,Lara反客爲主,“我可以忘記 你的聲音 也忘記 你的甜蜜 如果沒有你何必留下回憶……”整首歌宣泄、抒發感情,卻沒有一般芭樂歌曲那樣朗朗上口,成爲每一個人的主題曲那種像是罐頭包裝、老少咸宜的格調;情感是私密的,這首歌如是。它不會適合每一個人,但只要感覺對了,就能屬於這小衆的主題曲……若以電影來做比喻,就是靠片(Cult Movie),或能否稱它爲Cult Song

MV我個人也還蠻喜歡的,跟歌詞、曲風挺搭配——沒有大製作微電影那般嘩衆取寵,僅在攝影棚中拍攝;沒有故事呈獻,只有兩位歌手的對嘴、表演。MV看似簡單,可是我相信只要是對攝影有一定知識的觀衆看了,該會讚賞MV導演的掌鏡技術。我本人是略懂,卻對寥寥幾幕的剪接充滿了FU,偏於暗色調的採光、整體呈現,還有幾幕將鏡頭左右分割兩半的風景照,〈黑色靜態〉,異常適合。

相比起首張專輯《給妳的情書》的“探水溫”,《I’m Not A Gentleman》流行元素更少了,初聽時(或者無法靜下心來品嘗時,跟閲讀村上春樹作品一樣)會有點難吸收、接受。或許Gary是那種默默耕耘的音樂人,低調卻對自己的創作充滿信心,這張第二張專輯,無形地散發著一種孤傲——要說我愛屋及烏也好,我就是喜歡做出這種音樂的Gary,喜歡這張專輯。


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


首先要承認的是,我既對漫威漫畫多不勝數的宇宙觀完全不了,也沒想要刻意去惡補。對漫威英雄人物的概念,只透過電影來認識。所以,這篇文章既不是影評,更不是會將那些超級英雄角色分析得頭頭是道的入門文章,純屬個人觀後感。若有得罪,非吾所願,乃你的事。

説真的,漫威影業宇宙觀(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MCU)來到第十一部電影作品,專業影評人真的不能以一般觀影標準來賞析,這會對該部甚至往後的作品不公。而且來到第二階段,MCU不僅局限於電影作品,還有劇集(《神盾局特工·Agents of SHIELD》《卡特探員·Agent Carter》和《夜魔俠·Daredevil》)介入,更有傳一些封面註明“MCU”的漫畫,也與影視作品相連接的。若真要解析MCU如此龐大的時間軸及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絕對是艱巨繁重的作業,甚至可以編出一本書。故此,若以單一作品來評論好壞,實有欠公允……

還是回到電影《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上,話題扯太遠不好。

電影的精彩程度,以及以假亂真到不行的特效,不需我再馬後炮。若看倌依然要嫌它角色太多,劇情不夠集中,降低觀影樂趣的話,只能說你沒做好功課、鷄蛋裡挑骨頭、自鑽牛角尖、固步自封——那些角色的性格刻畫,都在個人電影中一一交待了。所以,抱著追連續劇的心態觀賞這部片準沒錯。

那六位老成員,也就屬鷹眼比較有戲演,上集洛基大鬧曼哈頓時慘遭敵方控制心靈,大半影片都以反派身份示人;這回作爲再次鬧分裂的復仇者成員的凝聚力量,也可算是編導喬斯·威登對他的補償。

至於從原本敵對立場至後來跟復仇者合夥保衛地球的雙胞胎兄妹快銀和緋紅女巫,較有話題性的該是前者。去年的《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快銀耍帥劫獄那一幕可謂影史經典,至今仍歷歷在目,《奧》片中的快銀要超越他,難度頗高。值得讚賞的是電影呈現出來的快銀,別有一番風格——説話怪里怪氣的强調、多跑幾步即體力不繼的“缺點”,都讓這角色散發一股喜感。而他“代替”鷹眼的犧牲,可説是影片中驚爆指數最高的一環。快銀是否會重返MCU,誰也説不準,有看《神盾局特工》的,也知道尼克·福瑞利用預防復仇者成員死亡的外星生物科技讓考森探員死而復生,這次會不會施加在快銀身上?還是會顧忌復活者產生的後遺症而放棄?不懂……

漫威電影作品的成功,其一賣點在於反派。這回的奧創,可説史塔克好心做壞事所誕下的產品,保衛與毀滅,傻傻分不清;從剛冒出來的驚懼可怖,越到後來的喜感,有點重蹈洛基“好弱的神”的調調。這人工智能顯現的人性,立體異常,替他配音的詹姆斯·史派德以及負責聲效的團隊居功不少,加上與他一體雙面的新成員幻視,兩人從性格到字字珠璣的對白,確是撐起《奧》片的基石。

稍微提下去年四月的神盾局淪陷日(《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Captain America: Winter Soldier》中發生的事件),若沒追《神》劇的觀衆,會感覺“攀附”於神盾局内藉以茁壯的九頭蛇,在電影中好像很簡易地被瓦解,實則不然。這也會造成觀影上小小的情感差距。

總而言之,《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對不同人會有各別的好惡,但還是推薦入場觀賞,商業元素毋庸置疑,但既然能作爲親友之間閑聊的話題,何苦浪費這好機會?而漫威“發揚光大”的片尾,這次是宇宙猿人(誤)薩諾斯套上很酷炫的手套,説終於要親自出馬。我内心一萬個不屑,想他遲至今日才出手,肯定會倒大霉。附帶一句:我始終最愛瑪麗亞·希爾!!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時光聲色迴廊:伴我成長的電影,有些經典,有些不——性喜劇


從前從前,有個傻不愣登的四眼小子,認爲性與愛無法分開,必須先要有愛,才能“進階”到性,繼而繁衍後代……傳宗接代是“性愛”的目的。當時這傻小子認定未婚交配是罪大惡極,誓要守住處子之身,婚後才來談性。

嘻嘻,在這速食年代聽來好像天方夜譚,讓人笑掉大牙,但當時那傻小子真的信以爲真,對喜歡的女孩不會產生性幻想,因覺得這是對對方該有的基本尊重;性幻想對象大多是那些電影中出現的金髮碧眼的女生,或是電玩中衣著火辣的女性角色(尤其《快打旋風·Street Fighter》的春麗),還有一些帶點色色成分的漫畫裡的人物(現在成年後重看,雖沒什麽,但在當時卻能讓發育時期的少年血脈賁張)。

稍微長大之後,傻小子看的電影更多了,其中包括亞洲家庭教育比較忌諱觸及的性題材。有幾部算是他對性產生好奇的“啓蒙”作品,如《美國派》(American Pie)、韓國電影《色即是空》等性喜劇,都說性是愛情之後順其自然發生的事情,必須循序漸進,無法捷足先登(除非青少年好奇,才能以一夜情“試水溫”,但之後就沒什麽了,還可以正常過活)。至於其他的,都是那種在恐怖/虐殺電影中露出性意識器官的居多,或許正因如此,性對傻小子來説,是暴力且神聖的,沒事的話最好敬而遠之。

好萊塢經典性喜劇《美國派》

韓國電影《色即是空》

產生性與愛/靈與肉或許能分開的質疑,是脫離學涯之後。當時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厨房中做學徒,同事都沒受多少教育,説的話三句不離女人經,哪桌客人漂亮、哪桌客人裙子很短、哪位客人胸前偉大、哪位同事玲瓏浮凸……對“初出茅廬”的少年來説,真的聽得面紅耳赤,但久而久之,也習慣了。爲了要跟同事搭上話題,不“入鄉隨俗”真的非明智之舉,但心裡還留有那最後一道防線,比如說某同事號召同事一同去某星級酒店召妓當做見識這等事我就真的退避三舍。


******


廢話説了一大堆,來聊電影……

20102011這兩年間,就有三部題材相似的電影面市——《愛情藥不藥》(Love & Other Drugs)、《飯飯之交》(No Strings Attached)和《好友萬萬睡》(Friends With Benefits)。都是描述一男一女原本想要維持在炮友的階段,後來情不自禁彼此產生愛意,要停止這種感情的進階已經來不及了,當然也不算是悲劇,就以有情人終成眷屬大團圓結局。


這三部電影,我最愛的是《愛情藥不藥》。原因除了男女主角都是我欣賞的演員——傑克·格倫霍和安·海瑟薇,還有就是導演愛德華·史威克(《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血鑽石·Blood Diamond》)的名號。當然,後來看了三部,這部是唯一有女生露點戲的(也算是重點),片中安·海瑟薇爲了劇情需要,在鏡頭前寬衣解帶露出豐滿雙乳,秀出秀色可餐的粉色乳頭(不止一幕喔),她的犧牲替這部電影在我心中加分不少。此外,相比起另兩部,《愛》片也是唯一一部在劇情中具備滿滿的勵志意義。這改編自非小説類書籍的作品,内容提及了當年全球第一款壯陽藥物——輝瑞製藥有限公司(Pfizer Inc.)生產的威而鋼(俗稱偉哥)——崛起的過程,男主角作爲該公司的業務員,從默默無聞跟其他業務員搶業務,直至出人頭地,讓威而鋼紅遍全球,一路走來始終不易,除了要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力,還要有多少分的好運,只有當事人知曉。期間他“冒充”實習醫生跟在某醫療權威身邊,遇上年紀輕輕的帕金森氏病患女主角,兩人一見鍾情(肉欲上的),在床上、地板上、飯桌上……打得火熱,還拍下黑白錄影帶留念(唯美異常且浪漫得可以),後來男主角發現已對女方產生愛意進而所求關係的升級,女主角卻病情產生的自卑擔心毀了男主角的人生,就在這種苦情的戲碼下,雙方還是走在一起……電影就此打住,後續發展並沒透露,但過程所獲,才是人生的精彩。


******



《好友萬萬睡》也不錯看,雖沒有露點戲,但勝在男的帥、女的靚(賈斯汀是三部片男主角裡身材最fit的一位,不吝秀出八塊肌)。劇情還是跟《愛》片一樣,面臨感情挫折的男女主角,碰上彼此,只性愛、不動情,一旦發覺產生感情即停止炮友關係,後來始終“紙包不住火”,玩出情來了,然後對彼此的食言鬧脾氣,再來個大和解,劇終。

《好》片主要以紐約客與洛杉磯兩個美國大城的文化差異爲推進劇情的加速器,還有充斥全片的流行文化,如GQ雜誌的“强制”置入行銷、快閃族文化,應該能較吸引年輕一代的觀衆。我最欣賞的是片尾主要工作人員表的構思,以手指在鏡頭前搓搓揉揉指指點點,變幻無窮,看得好開心。


******



至於《飯飯之交》,個人覺得是三部最弱的(重看時甚至沒耐心看完),劇情和《好》片沒啥兩樣,也玩不出什麽花樣,加上男女主角在鏡頭前產生的火花不足(艾希頓·庫奇搭配娜塔莉·波曼)……男主角還好,娜塔莉·波曼嘛,就覺得她不大適合接演這類角色,一些較具知性美的角色才適合她(胸部太小也是原因)

所以,《飯》片我就不多説了,請看倌自行觀賞。


******


回到現實中,其實個人覺得性跟食物一樣,明明是生理上自然的需求,可是就有人會覺得有罪惡感,順從意識行動的話會愧疚,這是不是“病”?我也不敢妄下斷論,免得有心人針對此網路霸凌,以致我要自盡來謝罪。

不過説真的,要試驗靈與肉是否能分開,我還是躍躍欲試呢!

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舊文重貼——好友萬萬睡


日前,為工作遠赴鄰國獅城逗留一二日,偶得數小時空閒,於是前往當地電影院,並選擇了這部《好友萬萬睡》(Friends With Benefits)來觀摩,一來殺時間,二來當作見識見識異國電影院風情。

《好友萬萬睡》目前在我國的上映日仍遙遙無期,不過就算能夠上映,命運也當會像同是在今年上映的同類《飯飯之交》(No Strings Attached)和《愛情藥不藥》(Love and Other Drugs)一樣,遭電檢局開刀、過濾之後,方可見客。《好友萬萬睡》又是一部以純性愛爲主干的愛情喜劇,劇情述説獵人頭的女主角挖了男主角從洛杉磯到紐約工作,然後說好只做給對方甜頭的朋友(英文片名直譯),後來發現彼此是真愛……熟悉這類愛情喜劇模式的觀衆,在乎的已不是電影結果,而是過程中的觀影樂趣。於是,編劇的考驗因應而生。

《好友萬萬睡》沒有《愛情藥不藥》那麽重口味,後者除了讓觀衆一享“色”效,還提出較深晦的人生哲理及寓意,讓觀衆思考;前者除了訴説男女主角雙方各自的愛情陰影,也提到上一代的情史,雖點到即止,也已令觀衆明瞭他們對愛情的懼怕源始。此外,從片頭交錯的剪輯手法將兩人被甩的遭遇兜在一起,還有做愛時對兩性差異的對白以及床上的笑點,都是本片的可看之處。

在選角上,近來轉戰影壇的賈斯汀以及還算是生面孔的辣妹蜜拉·庫妮絲擔綱男女主角。前者早在一流行樂團作主唱之時,就已是我個人的心頭好;後者則在《麥斯·潘恩》(Max Payne)中於我深刻印象。

這類電影的公式,在影片前半部分,嬉鬧成份居多,如泉湧般的笑點,逐漸提升觀影情緒。除了男女主角的床笫之歡,幾位配角也令影片歡樂氛圍驟升,如男主角的體育版編輯同事,就成功演出自信滿滿、幽默風趣的同性戀者。此外,地域文化的差異,也為電影造就出不少笑料,如紐約客的粗暴直率,給了來自洛杉磯的男主角一個措手不及。另外,編劇也將起源于紐約曼哈頓的快閃族文化加入戲中,一幕女主角帶領男主角在時代廣場前共舞,不僅成功説服男主角願意留下成爲自己的獵物,同時亦造就日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重要橋段。至於之後由種種誤會導致男女雙方關係緊綳,以及再后的和好如初,在此不用贅述。

影片結束時,字幕緩緩升起,我仍待在位子上,欣賞銀幕上由手指帶出的影片工作者名單,無非是爲了享受九元新幣的票價,不願速速離場,卻發現電影院内幾乎還留有半數以上的觀衆等著字幕結束,與我國觀衆每當字幕一升起即閃人的文化不同。《好友萬萬睡》中,沒有露點戲,最大尺度乃背部全裸露出八月十五,也完好播映出來,不會像我國的多部電影,莫名被剪得七零八落、慘不忍睹。我不敢說電影完全沒遭刪減,但是就算有刪,手法也極爲高明,因爲完全銜接得,不顯突兀、拙劣。經此比較,馬來西亞電影票價確實是世界公認的便宜,同時也成功驗證便宜沒好貨。電檢局爲了所謂合乎國情等理由,對一部藝術創作作此侮辱,那影片級別制度要來干嘛?


完稿於2011109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失孤


有人説,一個國家無論發展得多麽進步,光鮮靚麗的表面下,始終存在一些不爲人知的黑暗。而政府、人民對這類事物,明明知道它存在於周邊,卻鮮少觸及、取締,甚至刻意否定,因它是破壞國家文明社會的絆脚石,承認它的存在,即表示社會“有病態”,不合格。

《失孤》是一則反映現實社會這種“黑暗面”的故事——人口拐帶、人口販賣。

故事取材自真人實事,話説中國大陸的一個父親,耗費幾乎十五年的時光,騎著摩托車(期間當然有修理過、更換過),尋找被拐帶時年僅二三歲大的兒子……單看故事簡介,就知道《失孤》或許是部催淚片,早有心理準備不易流淚。

其實,催淚指數還好而已。編導似乎沒什麽“野心”要藉此題材大煽特煽(情),卻透過鏡頭帶出存在於這惡世界的善。沒錯,人口販子拐帶小孩是事實,但主角雷澤寬在這十幾年的尋親過程中,面對的好人好事,都記錄在他隨身携帶的小本子。每次他一拿出那本殘破的本子,用原子筆將遇見的善人善舉“記錄在案”,對我是有點催淚的——尤其碰上梁家輝客串的高速公路交警,對雷開恩的法外情,還有施予的小惠,不能否定這等小善在炎涼社態中所綻放的萬丈光芒。編導盡可能地以客觀的視角,娓娓道來這附於社會已久的毒瘤,猶如戲裡呈現的,只要每個人多一分留意,或許能多一分失蹤孤兒獲救的機會。

善與惡,是對立的,缺一不可。又或者説,沒有惡的存在,哪能體現善的美好?於是人販子攀附著冷眼旁觀者的“無心”,逃離法網;而同樣遍及各地的善心人士,則等同於世界的法眼。還有,編導也有意無意地帶出“緣”這非三言兩語無法解釋的詞匯——吳君如飾演的人販子被抓,手頭上的嬰兒被救回,另一邊廂苦等已久的母親,還是撐不下去,跳河自盡……又像雷本身的際遇,專往人口最多的地方跑,遇到“同道中人”,也會盡己綿力幫忙,當做自己的救贖;他則將母親、妻子留在家裡,只要一天找不到兒子,他就不敢歸家,不敢看見她們的失望之情。雷說這句話時,真的感受到那種痛心疾首,是她們的希望讓他產生恐懼,甚至帶來絕望。

劉德華完全將這位“自我放逐”的倔强下民演繹得淋漓盡致,星光全失。而途中與他邂逅的孤兒曾帥(井柏然飾),兩人似乎替彼此填補了失去一角的心。雷將他視作自己的兒子;而曾也在他身上覓得一種患難之交的感覺。曾與親生父母有緣終聚,雷在旁悲喜交集的慟哭,悲是替自己的不公感覺不忿;喜是獻給曾與父母的團圓。這短暫的夥伴/父子關係就此終結,雷也繼續孤獨的尋親之旅……

電影在此畫上句點。《失孤》的句點,恰到好處,藉以反映現實中人販子這門買賣的殘酷、悲戚;而我這外人心裡卻有種疑惑:何必那麽執著?生多一個,不就好了嗎?當然,作爲人父/人母的惜兒之心,我終究未曾體會,無法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