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茨厰街女王


本地製作的中文電影,因受政府諸多限制,加上好萊塢及香港電影的“圍剿”,縱使編、導鬼才衆多,仍難以突破。近幾年雖然本地中文電影有股崛起之勢,尤其賀嵗檔上映的,甚至可和香港幾部應節而拍的作品在票房數字上相抗衡。

捧場《茨厰街女王》的當下,就像一貫對待其他本地作品般不抱任何期望,純粹“久久支持一兩部本地製作”的心態;也就因爲沒期望,反而看到一些驚喜。“明星當(黑社會)老大”這題材,感覺新鮮,尤其走性感路線的女明星當老大,更讓人覺得high翻,請來吳天瑜飾演這角色,魔鬼身材配上全片爲其精心設計的服裝,雖説挨了電檢局數刀,但整體影響也該不大吧我想。全片從頭至尾讓觀衆眼睛吃冰淇淋的雪白大腿,絕對是這位義氣堂老大的殺手鐧也!


但是,幾位配角更比主角搶鏡——“小咖”李承運,毒舌得來奉“識時務者爲俊傑”爲做人原則,看似貪生怕死,其實足智多謀,是余安身旁最會扮豬吃老虎的得力助手;以林靜苗爲首的女子保鏢團GPS,外形讓觀衆留下驚嚇的深刻印象;就連濃妝艷抹的反派傻豹,三栖藝人辛偉廉亦將這外表瘋瘋癲癲内心極度渴望獲得家人肯定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甚至整部電影就只有他充分發揮精湛演技,尤其片末懊悔痛哭一幕,可惜煙熏妝將演員原本的眯眯眼搞得僅剩一條縫,不細想還真不知他全身抽搐是因爲真哭還是笑場。配角的當道,可惜了吳天瑜立刻降至“花瓶主角”,散場後甚至記不住癡情的男主角陳漢瑋。




散場後,不禁將《茨厰街女王》與香港電影《72家租客》聯想做比較,同為為保衛一條街而努力奮鬥的故事。但前者就少了後者的“勁”,幾幕本該將茨厰街人潮洶湧的鏡頭,僅呈現小貓兩三只的尷尬畫面,可惜矣!還有不時穿插的一些本地人才懂的政治笑話,卻毫無笑果,只得苦笑。


《茨厰街女王》背後的意義,似乎是呼籲全體民衆留意這條吉隆坡草創時期的主要街道。爲了所謂國家經濟,毗鄰的蘇丹街鐵定剷除,幾幢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也遭摧滅,雖然它現今已經被改造得不三不四,但是,《茨厰街女王》的面世,至少還會保留早期在當地“搵食”的居民的記憶,讓此印記歷久彌新!


最後,不得不提片中的一對職業殺手——KK和李欣怡,身處江湖藉公談情,共譜“殺手的童話”,個人認爲是這部電影最浪漫且溫馨感人的小插曲,角色也大有後續發展、獨立成篇的可能,就看製作人願不願意續寫前緣了。



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樂高玩電影


小時候,雖然羡慕同學可以擁有自己的樂高玩具,而且還是有主題的,但一旦去到他們的家,他們不吝从桶中倒出衆多的“機件”,讓我自行發揮時,我卻無法砌出自己憑空想象、想要的成果。總的來說,我不是玩樂高長大的孩子;自然而然的,長大後創造力也不比那些孩子來的豐富……真是如此嗎?呵呵……

這部《樂高玩電影》(The Lego Movie),乍聼排在賀嵗檔上映,嗤之以鼻了一陣子,心想這些“方塊世界”,縱使搬出DC漫畫英雄人物出來搞個大雜燴,還能有什麽作爲?國外公映後卻好評不斷,不禁激起了我的好奇心,遂決定放下面子身段,將兒童時期幾乎被其殆盡的尊嚴暫且擱下,入場一窺究竟。結果證明,電影品質與外國公映的票房成正比!


這其實是一部冒險故事。述説平凡無奇的小小工程師艾米特,莫名其妙捲入一場拯救世界的遠征隊,更被認爲是The One。從一開始的抗拒,終至接受這亂掰的預言的過程中,艾米特也找到自己的與衆不同之處,與遠征隊員攜手同心,排除萬難,誓要拯救這即將被“商業總裁”摧毀的樂高世界……


這部電影探討“創意”,談“天生我材必有用”。艾米特是個奉公守法,照足説明書過著開心且一成不變的生活(悄悄地說,馬來西亞政府若看見這種國民,肯定高興得無法睡覺)。當生活開始脫序,他一時接受不來,看見來自另一世界的溫斯黛擁有神奇“一秒憑空製造物體”的能力,雖然對她“不按牌理出牌”無窮的創造力羡慕不已,但同時也感到自卑,更阿Q的說——照著説明指示過活才是王道,藉此自我安慰。老實說,看見艾米特如此,竟覺身有同感,還是要回到小時候,欽羡同學或朋友的樂高玩具,就會有此感受。


動畫是讓編導賣弄想象力的平台,《樂高玩電影》正體現出編導的無限想象力。除了幾乎歸於華納影業旗下的DC漫畫英雄人物如蝙蝠俠、超人、神力女超人等,還籠絡了其他耳熟能詳的人物,如甘道夫、忍者龜,甚至NBA球星大白鯊奧尼爾;至於一些無法獲得版權的人物,乾脆另外塑造出一個外形相似的“翻版角色”,就像鋼鬍佬,是海盜王子與變形金剛科博文的合體。有了這幾位性格鮮明的角色,劇情更添色彩,還有意想不到且令人噴飯的劇情發展與幽默對白,同時彌足了電影所追求的“史詩”性質。


更玩味的是,電影最終的反高潮——艾米特離開樂高世界,去到真實世界——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個小孩趁父親不留意時,想象力爆炸,偷玩父親珍藏的樂高。於是,“戲裡戲外”成了因果之緣。商業總裁其實就是小孩心中父親的化身,他要用強力膠永久定住樂高世界,也就此失去了樂高原有的創意發想的意義;艾米特則是小孩的角色扮演——每一個小孩都會想象自己是英雄,視拯救世界為己任。不過,這小孩比我更厲害,他不屑將自己比做蝙蝠俠啊超人等即有的英雄人物,而是從零出發,激發了艾米特這位平民英雄。


至於配音部分,《樂高玩電影》請來了多位巨星聲演,如摩根·費里曼、連恩·尼遜、伊麗莎白·班克斯等,至於主角艾米特的配音,則是近來在《百萬精先生》Delivery Man和《雲端情人》(her中都可瞧見的克里斯·帕拉特。此君多是飾演配角,卻會不經意中吸引觀衆眼球,這次可説是他首次演主角(雖然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也證明了他的觀衆緣日漸升高,今年另一部漫威電影《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將會是他正是擔正的暑期檔重頭片。


總而言之,如果你像我一樣有個先入爲主、覺得《樂高玩電影》是給小屁孩看的的觀念,請棄之,你會發現《樂高玩電影》可為你帶來臻至身心靈的歡樂,這就是樂高延續至今大人小孩皆適宜、童叟無欺的原因。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雲端情人


“這麽近,卻那麽遠”,如今在這“智能世界”,人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或許只能用這句話來形容。

個人以爲,人類終究存在著惰性,而那些極懶惰的人,“負負得正”,才會研究並製造讓生活更方便的事物,原意是利己,誤打誤撞下卻成利他,甚至成爲社會前進的功臣。可是,電子產品日漸先進發達,人工智能看來勢在必行,是好是壞?有待商榷。詹姆士·卡麥倫導演所執導的經典科幻電影《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就是一部讓我印象極深,且娛樂性十足,兼且探討這問題的作品——人工智能終究自立發展出“人性”,意圖毀滅人類,統治世界。而這部《雲端情人》(her),雖然沒有緊張刺激且懸疑的娛樂調子,但同樣探討人類未來的危機,拍來緊扣人心。

故事場景設定在近未來的洛杉磯,心思細膩又感情豐富的主人翁西奧多·托姆利(喬昆·菲尼克斯飾)買到一套全新研發的智慧軟體,使用後發現,這部軟體的功能,是當今世界最充滿人性的,他日漸沉迷於“她”(莎曼珊,由史嘉蕾·喬韓森聲演),原本孤獨、終日苦悶的日子,也因爲她而充滿了歡樂,漸漸地,他們發展出“人與電腦”超尋常的關係,最終是否會有個好結局?


站在宅男的角度思考,《雲端情人》是我看過這類型(或一些表面上非此類型,但潛在意識明顯如《殭屍哪有這麽帥,Warm Bodies》)電影,描寫得最貼近現實、最感人肺腑的作品。雖然曉得人類是群居生物,但不能否認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的產生,人際關係的維持,也是一門學問,於是,就有一些“自視清高”的人,或不諳與人溝通之道,進而對人群恐慌,遠離人群;這些人大多在科技產品的虛擬世界中尋得自我,因爲抱著無須負責任的心態,所說的話、所敲打的字,甚至所進行的性交(通常僅限於眼觀耳聞,無法親密接觸),可以隨心所欲,造就這些“電腦奇才、人際空白”的怪咖。


戲裡頭描寫的西奧,並非天生怪咖,他曾經有過婚姻(妻子由美版《龍紋身的女孩》魯尼·瑪拉飾演);婚姻破裂之後,才成爲這“孤獨奇俠”;編導為他安置的工作,也充滿了滿滿的諷刺——如今手寫信件日漸式微,西奧上班的公司,就是替全球人類“寫”信,只需口述,電腦就會輸入手寫字體,完成後列印郵寄即可。更諷刺的是,這些充滿愛與熱誠的書信,竟由像西奧這類怪咖所著,你說他不善交際,卻可撰出一篇篇溫馨感人的書信體,更獲得出版商青睞出版。

影片中魯尼·瑪拉超級清秀

西奧與莎曼珊彼此相戀後,生活更充實。而莎曼珊不愧為超級人工智能,不僅精神上懂得取悅主人,更嘗試找個實體(女人)來與西奧性交。這幕看似好笑,但我的感覺就和當時的西奧一樣——恐怖!

奧利維亞·魏爾德也在影片中客串

影片較爲輕鬆的地方,是西奧平日在家的消遣,那位遊戲中的外星小孩——矮矮胖胖、出口成髒,毒舌至極,原來竟是導演史派克·瓊斯親自配音。導演史派克可謂電影業界内的傳奇人物,身兼多職的他,鬼點子多多、視角獨特,是好萊塢業内人人看好的年輕鬼才導演之一。

外星小孩進化圖

影片最後,莎曼珊主動終結主機,與另一哲人智能前往“空無之地”,修行去也,留下多位為“她”(它)癡迷的宅男宅女。西奧多回復以往的生活,經歷這短暫的真愛後,終於拓寬視角,了解人與人之間還是必須存在並維持的某種關係,與鄰居(艾美·亞當絲飾)會否有更進一步的發展,留待觀衆自行想象。

金獎影后艾美·亞當絲飾演鄰居一角,與西奧多有發展空間



題外話:附上這張影片在紐約首映禮的照片,中門大開的艾美·亞當絲;或替莎曼珊配音的史嘉蕾·喬韓森,你選哪個?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家國與暴力三部曲之三:《暴力效應》


小鎮餐廳老闆Tom StallViggo Mortensen飾)是個溫和善良的好男人,妻子EdieMaria Bello飾)則是精明幹練、衝勁十足的律師。兩人育有一男一女,一家四口生活安詳而愉悅。某天晚上,Tom在餐廳裡制伏了兩名持械歹徒,成了小鎮風雲人物;全國新聞網的大肆報導,引來了往日的仇家,打算了結當年的所有恩怨。Stall一家人之間原本和諧美滿的關係,隨著Tom不欲人知的神秘過去漸漸浮上檯面,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是《暴力效應》(A History of Violence)簡單但不平凡的故事,電影抛出一個問題:當家庭面對瓦解危機時,你嘗試理性地對入侵者講理不果,是否只能用暴力解決?

看了這電影多遍,自然對主角Tom不爲人知的過去與努力維持當下家庭的摩擦產生的内心掙扎感到吸引——尤以Viggo Mortensen主演,更添角色魅力。但片中兒子Jack的遭遇與轉變,也適合討論。


Jack原本在學校是個好好學生,甚至被霸淩也忍氣吞聲,僅以幾句“你贏你贏”來避免事情惡化。這是很好的教育題材——沒到必要,盡量避免使用暴力,暴力也並非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直至父親因自衛槍殺歹徒,而這種暴力手段不僅不受法律對付,更讓他成了鎮上的英雄,Jack開始反思,面對同學的無盡羞辱與霸淩,自己是否也有“以暴制暴”的權力?當他“反撲”時,老實說,身爲觀衆的我,也有一種快意,但此校園暴力行爲並沒有美好收場,換來的是Jack被停學一段時日,被毆入院的同學父母決定控告Jack以傷害罪(不過,相信那位同學以後也不敢再惹Jack了吧)……所以,Jack發現自己回手的結果與父親對人施予暴力的結果天差地遠,内心自然無法平衡,遂與父親惡言相向,造就之後第一次弑人的快意與悔恨。

兒子Jack(左)在校面對同學霸淩仍選擇不還手

回到Tom身上,他忘卻前身十惡不作、心狠手辣的Joey身分,洗心革面,以Tom的身分重啓新的人生,單單這等描述,已經非常令人嚮往兼羡慕。試問,有多少人能這般浪子回頭?更別説身分對調這等“瑣碎”事,在馬來西亞簡直是不可能(還是說我們這種良民不懂此“程序”非常簡易?)。再加上Edie對他的影響、雙方對彼此的愛意,也是他蛻變的推進器。於是,Tom這一角色,於我是個神話般的敬仰對象。

Tom與Edie在小鎮上可謂模範夫婦

當昔日“合夥人”Carl FogartyEd Harris飾)找上門,他仍不當一回事,甚至記不起Joey的往事(也可以說,這謊言就連自己也開始相信了);可當家庭成員生命受威脅時,他開始反擊——第一次對陣Carl“豪華轎車三人組”,身手仍有點生澀;第二次是他隻身前往黑幫老大(也是他親生兄弟)Richie CusackWilliam Hurt客串)處和平商談不果,乾脆狠心瓦解整支幫派,免除後患。那支持著他的,除了舊日的利落身手與狠勁,也有身上背負著家庭第一的信念與魄力。此外,從他的角色塑造上,可見他極注重家庭觀念,當面對抉擇的兩難(妻女或兄弟),他於是轉向善與惡的抉擇,手刃兄長(況且先動手的還是Richie呢)。

Ed Harris飾演的Carl,左眼的殘疾是昔日Tom留下的恥辱

豪華轎車三人組

内心天人交戰的,不僅是TomEdie同樣有苦自知——心愛的丈夫突然化身為眼神犀利、殺人不眨眼的魔,且用的還是化名;女怕嫁錯郎,苦了自己不打緊,兒女到底跟誰姓才是重要……兩人樓梯間的“暴力相向”,Edie先是拒絕,後來任其搗入,那種撕裂心房的堅決,那種苦痛,臉部表情表露無遺。這是我第一次發自内心讚賞Maria Bello的演技。

Richie作爲黑幫頭目(其實只是某堂堂主而已),瘋狂中有點蠢

TomJoeyRichie正式成爲過去式後,開始揣測,Tom該如何面對妻女?妻女會否重新接受他?風暴雖過,一切看似仍不穩定,雖想Stall一家有個大團圓結局,但每個人心内早已播下芥蒂的種子,不易化解。導演也非等閒之輩,讓小女Sarah主動替父親擺上晚餐餐盤,Jack繼而為他遞上一菜肴,兒女踏出了第一與第二步,徒留兩位成人淚眼相視,眼中盡是愧歉與無窮愛意。電影如此結束,令人回味無窮——還是小孩子的世界較單純,大人始終想太多。

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家國與暴力三部曲之二:《決戰時刻》


上一篇文章説到一群愛國壯士秉持著“有國才有家”的理念,不惜以生命保家衛國,殉身沙場;今天分享的這部電影《決戰時刻》(The Patriot),繼續探討何謂“愛國”。

“國”“家”國家,先有國,后有家,這是中文字彙中的奧秘。影片開頭,就以主人翁Benjamin的獨白來告訴觀衆,“I have long feared that my sins would return to visit me, and the cost is more than I can bear.”(我一直擔心曾經的罪愆回來探望我,並且超過我所能承受的。)Benjamin這位曾經叱吒一時的國家戰士,如今是一個帶著七個子女的鰥夫,他定居在水一方,自給自足,並且定時納稅。看似無憂無慮的生活,因爲英軍的侵略,軍官政府等人決定徵兵保衛國家,而Benjamin大兒子與二兒子又繼承了父親的奮鬥血液與愛國精神,恨不得能夠親赴戰場,為國捐軀……爲此,Benjamin嘗試想出兩全其美的方法——即可讓國家安穩度過危機,又不讓家庭破裂——在公投會議上拿親人做擋箭牌想要規勸軍官免戰的舉措,不被採納之餘,就連兒子也不了解他,看不起他。就這樣,老大Gabriel從軍去了;戰爭爆發,兩年不停歇,Benjamin一家雖處於偏遠地帶,但無情戰火始終蔓延而至,擾其清夢……故事在此正式進入高潮。


英美兩軍的描述上,英軍佔盡優勢。他們是一個國家,有著經驗豐富且常勝的統帥指揮作戰,將美國這支雜牌新力軍打得體無完膚。1770年代的戰爭,不像現在有著高科技武器的加持,士兵僅有手上的長槍,至多加枝刺刀,長槍子彈得一顆一顆的填補,照著長官的喝令,有秩序地排陣,與敵面對面,不是殺敵,就是被殺,猶如機械。這是如今戰場上難得體現的紳士風度,英美雙方皆如此。


就像有一幕,Benjamin帶領的遊擊軍,搶了英軍統帥Charles Cornwallis的私人日記、衣物,還有兩只大丹狗;英軍在William Tavington隊長的埋伏下,將遊擊軍殺得體無完膚,幾乎瓦解,更活抓了幾位遊擊軍做俘虜。Benjamin一馬當先,使計與Charles做交易並救人。BenjaminCharles單獨對峙之時,不難發現兩人的紳士品格,尤以後者更甚,很難將其視爲影片的反派。更甚者,Benjamin用稻草人換回同胞的自由後,Charles對之咬牙切齒,也很難對Benjamin的所作所爲大感讚賞。


既然英軍統帥(及麾下小兵)無法是壞人,那麽,大魔頭的重任就落在William隊長身上了。這位面目可憎、心腸冷若蛇蠍的硬漢子,首次與Benjamin碰面,兩人便結下梁子——William槍殺Benjamin次子。當時,Benjamin一家人正幫助美英雙方的傷兵,William到來,作爲美軍傳信兵的Gabriel露餡,William即下令俘虜Gabriel回去施予死刑,並令英軍槍殺在場的傷殘美軍;爲了救兄長,次子Thomas推撞抓著Gabriel的英軍,結果換來一粒“蓮子羹”,命喪當場。正因爲如此,Benjamin帶著復仇之火“重出江湖”,看他採行的第一步,就是衝入已淪爲火場的屋子,取出藏在鐵盒已久的戰斧、獵槍,帶著另兩位男孩跑入樹林,搶救人質。這一幕煞是好看,Benjamin每射出一槍、揮出一斧的眼神中,除了復仇的憤恨,還有救子心切的父愛。這以寡敵眾的小戰役,也造就日後英軍人人訛傳的“鬼”。

Jason Isaacs飾演的William隊長,是片中作爲歹角的代表

飾演BenjaminMel Gibson,戲外生活不大檢點,在《決戰時刻》中扮演這種大好人,判若兩人,演技之精湛,有口皆碑,是不爭的事實。影片最令我感到唏噓的,不是戰爭的殘酷,或其帶來的生靈塗炭,而是Heath Ledger這位早逝的演技派。看他飾演的Gabriel,凴恃年輕想要有一番作爲的自信;為國家不惜違背父命的叛逆;面對愛情又化爲一身的傻愣登,簡直變色龍上身。這位爲了影視業奉獻精神奉獻生命的男人,將永遠活在影迷心中。





至於《決戰時刻》的導演——Roland Emmerich,已邁入票房億万名導之行列,曾執導的作品有《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酷斯拉》(Godzilla)、《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2012》等,一字排開,都是嚇死人不償命的大製作。《決戰時刻》特效鏡頭雖不比這些所列作品多,但個人覺得,這部片中導演要帶出的訊息,卻是最顯眼的。畢竟在如此“樸素”的鏡頭前,觀衆自然無暇分心去享受那些以假亂真的特效,完全深陷並聚焦於這場“戰爭與和平”,内心深處也在掙扎,爲了國家,願不願意放棄家庭的溫暖……

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家國與暴力三部曲之一:《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


好萊塢電影的技術冠絕全球,無論多麽天馬行空的想象,都可憑藉電腦與攝影機的搭配呈現出來,而且要有多逼真就有多逼真。只是,若只懂得炫耀科技,忽略了電影的脊柱——故事,那麽技術也僅淪爲嚼之無味的雞肋。2007年上映的《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300),是一部真正讓我由眼球震撼至心靈的作品,不僅因爲雖改編自繪本小説卻不失精彩的扎實故事,還有導演懂得巧妙運用科技,完美結合出一部熱血沸騰、驚心動魄的史“實”巨片。


溫泉關戰役,史上以寡搏衆的著名史詩戰役,是《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的故事主幹,敍述斯巴達國王Leonidas率領斯巴達300壯士,及一群由農夫、鐵匠等湊合而成的聯軍,抵禦Xerses所率領近十萬人的波斯大軍。結果,斯巴達勇士壯烈犧牲,聯合軍隊非亡則撤,雖阻擋不了波斯大軍的進擊,也緩下他們進攻的步伐,為日後反擊備足充裕時間……


這段在《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中美國將領口述給勝元將軍的故事,雖只寥寥數句,親自體驗(觀影)後,才曉戰況有多慘烈。影片開頭,敍述了Leonidas成王之前的磨煉歷程(也是斯巴達男人一生悲壯的始末):只有健康的嬰兒才能生存,“不合格”的即被抛下懸崖,自生自滅。成長至一定年齡,便得離開父母,獨個兒在野外奮力求存。如此這般,才造就出日後對任何事物無懼無畏的斯巴達男人。影片雖“凸顯”雄性崇拜主義,但也不忘頌揚女性,就如波斯使者前往斯巴達勸降時,Leonidas本考慮不戰而降的可行性,卻因使者對斯巴達皇后出言不遜,Leonidas憤而將其踢入深坑,以此啓動了與波斯勢不兩立的齒輪。“Because only Spartan women give birth to real men.(只有斯巴達的女人,才能生育出真正的男人。)——Gorgo皇后這句對白,在陽剛味十足的片中,突顯了女性淩駕於男性之上!


戰爭這等牽涉到舉國人民生命福祉的大事,Leonidas貴為一國之君,也不敢妄下決定,需得到祭師的首肯。這些住在崖頂之人,不僅相貌醜陋,内心同樣污穢不堪,藉祭祀之名,享用處女肉身。導演藉助這幾位敗類,順其自然地讓一位明顯嗑了藥駭得起勁的少女獻出粉色乳頭,當下,熒幕前所有男性觀衆都成了與祭師平等的低劣動物;緊接著,才給Leonidas違抗旨意,假借巡邏之名,實際上準備開戰的壯烈精神,給拉到現實。


説穿了,Leonidas的出兵,仍是皇后的鼓勵。男人們在沙場上獻出血與生命之際,她在祖國也不忘努力不懈地説服議會,要求國會通過派兵出征,更在眾議員眼前手刃叛徒TheronTheron蠢到隨身攜帶鑄有Xerxes頭像的金幣,在譴責聲浪下毀譽而亡;另一邊廂,一位叛徒順勢而起,“指點”久攻不下溫泉關的Xerxes一條明路,狙擊300壯士……我喜歡這一幕鏡頭的銜接。


說回戰場,不僅捧紅了當時仍算小咖的Gerard Butler和年輕萬磁王Michael Fassbender。更爲驚艷的是,巴西籍演員Rodrigo Santoro飾演一身妖媚的波斯神人,全身效果都是電腦做出來的。不僅如此,演員全程在綠幕前演戲,所有背景都是電腦的傑作。值得一提的是,斯巴達壯士首次迎敵的一幕長達一分鐘多的長鏡頭戲(一鏡到底),堪稱經典,足以成爲導演Zack Snyder暴力美學的代表作鏡頭。




略談Zack Snyder,首部處女長片,是重拍殭屍之父George A. Romero的《活人生吃》(Dawn of the Dead, 2004),接下來就是這部替他奠定視覺系商業片大導美譽的《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然後陸續呈現四部叫好叫座的作品,包括去年的DC漫畫改編巨製《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目前,全球觀衆正對他執導的DC漫畫改編第二彈《Batman vs. Superman》(暫名)引頸企盼。


總的來說,《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除了帶給觀衆一場華麗的視覺饗宴,滿足一些嗜血觀衆的欲望,無形中也替觀衆上了一堂有血有淚有男尊有女權還有千萬別做愚蠢叛徒的古希臘歷史課,可謂寓教於樂。電影結尾,斯巴達壯士唯一的幸存者Dilios回到故土,成了這段歷史的傳話者,同時帶動更多希臘國家派出軍隊,一舉抵禦波斯軍。這腥風血雨的後續發展,即將在《300壯士:帝國崛起》(300Rise of an Empire)中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