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危城


上週分享《使徒行者》,替起《掃毒》的導演陳木勝;這次則分享這齣由他執導的新作《危城》,同樣由古天樂主演,另有彭于晏、劉青雲等卡司……

正式進入本文主題前,略聊導演陳木勝的電影作品。對我而言,“陳木勝”這名號,總帶點尷尬,不是說他執導的電影不好,只是不到位。幾部較新的如《掃毒》《新少林寺》《全城戒備》等,演員陣容以及製作,好得無可挑剔,在當年與其他港產片比較,可謂A級製作。只是,它向觀眾點出故事重點的方式,每每成為致命傷——直接用對白念出。於此,對陳木勝電影,我總不抱太高期望。

《危城》要帶出的訊息,主要是人對善與惡的執念。故事述說劉青雲飾演的楊克難,是普城的保衛團團長(類似執法單位的首領);在那動蕩年代,城內的軍隊,都被調派至戰區保家衛國——打的是內戰,不知何謂“保家衛國”。與此同時,少帥曹少璘(古天樂飾)“一馬當先”,隻身抵達普城,按捺不住內心嗜血的暴戾,濫殺了三條人命,被楊克難等人制伏,待隔日處決。他們不知的是,曹少璘乃軍閥曹瑛之子,曹瑛武功高強的手下張亦(吳京飾)趕來普城欲救人,與楊克難僵持不下,遂撂下狠話說隔日一早若不放人,則下令屠城。接下來的約十八小時,成了普城百姓一生最難熬的時光,是該支持楊克難的正義凜然而壯烈犧牲,或放下公道苟且偷生?

單看簡介,是吸引的。尤其那至關重要的“十八小時”,期間發生的事情,每位角色的抉擇,更是成為主導故事走向的關鍵。可惜,電影就敗在無法處理好這一環。編劇自然不放過利用此限定時間“大做文章”,如百姓先是支持楊克難,後經貪圖富貴榮華的富賈遊說,以及曹瑛另外幾位大將略過張亦嘗試劫獄的小插曲,轉而煽情地跪求楊克難“擱下執念”,立地成佛……只是,或許“十八小時”太久,我完全感受不到他們將死的憂慮,而這期間浪費掉的一位角色,就是廖啟智。這位安插在“十八小時”中受富賈說服要勸說楊克難放行曹少璘的棋子,最終良心發現選擇守護楊克難而戰死,成了烈士……唯有這幕,才勉強帶出幾分感性的氣息,卻仍少了人命關天的迫在眉睫。

至於電影好看之處,則首推動作設計了。由洪金寶擔任的武術導演,每一位有武戲的角色,都各有各的擅長動作與武器。就連武術動作最少的古天樂,邊使用隨身的金槍殺人,還可邊閃避近身的拳來腳踢,煞是奇觀。而電影開場,即讓彭于晏耍帥耍了一輪“猴戲”,確有點睛之效。唯,經過本地電檢局的“第四度創作”,許多臨門一殺動作不到位,予人感覺到喉不到肺,只有吊癮的怒火中燒。


演員與角色方面,劉青雲、古天樂、彭于晏等,都是公認的戲精,演出預料之中,無可挑剔。予我更大懾服力的,反而是吳京飾演的張亦。他跟彭于晏飾演的馬鋒,本是同個鏢局的師兄弟,卻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張亦是為了活命,寧可當人走狗,只想日後榮華富貴;馬鋒則寧選擇逍遙窮活,不過違背良心的日子。兩人的最後一戰,前者為職責,後者為公義,最終是張亦敵不過對師弟的舊日情懷,敗下陣來。吳京的演繹,從第一次出場震懾百姓的霸道狗相(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黎明),到後來對師弟流露出的關懷,轉變極大,亦是編劇要帶出的邪不勝正、天理自在訊息。

總的來說,《危城》就像前段所述,屬於陳木勝作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少點希望進場,則會獲得更多。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使徒行者


TVB劇集衍伸的電影,素質可不能全說爛,至少《Laughing Gor之變節》,或許因為作為連續劇《學警狙擊》的前傳,編劇可不受限的自由創作,發揮角色的過往經歷,故在我心中,仍是好看的;至於《Laughing Gor之潛罪犯》,開首與劇集《潛行狙擊》的結局根本不連戲,看得我很不舒暢,電影結局的安排更形同火上澆油,“正一谷鬼氣”。至於其他的如《十月初五的月光》《衝上雲霄》等,找來的卡司皆A咖,但我不敢恭維,直至這部《使徒行者》。

先承認,我並未看過劇集版《使徒行者》,僅略微聽過它的“傳聞”(某電台DJ分享那些正夯的劇集時,說到單聽聲音就能想像出她激動得七情上面),加上個人的消息來源“放話”說,這是他久違港劇以來,唯一一部欣賞的劇集。本人亦好警匪類型題材,而香港製作拍攝的警匪片,至今全球沒有一個國家的電影能超越它,凡此種種的因素,吸引了我。

於焉,經歷了一場近兩小時的觀影噩夢。

片子開頭,我就想離場——話說佘詩曼飾演的阿釘,騎著機車遭幾位戴頭盔的路人甲追殺,一臉浮誇的演技,加上後來Q Sir(吳鎮宇飾)開著計程車的帥氣漂移登場,電腦製作的場景假到沒有人有——直令我想哭。兩人的關係與互動,簡直是“談談情,說說案”,很“電視劇”。而隨著主角張家輝與古天樂遲來的登場,前述的兩位即刻退讓成了路人角色,可有可無,更可悲的是,在電影中段一場莫名其妙的圍剿行動中退場,就這樣沒了下文,好樣的!

後來聽消息來源指稱,《使徒行者》最好玩之處,在於“尋找/猜測誰是臥底”的過程。張家輝和古天樂的登場,一開始確實給了劇集觀眾一個假想的希望——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臥底BlackJack。說是“假想”,因為隨著故事的進展,電影重點根本就不在找臥底,而是圍繞這兩人之間的“情與義,值千金,刀山去地獄去,有何憾”的兄弟情打轉——驀然憶起二〇一三年的《掃毒》,同樣由張、古,外加劉青雲主演,兩位已經義氣過了,還來?

只能說,《使徒行者》故事情節根本無法自圓其說,漏洞百出,比如何者膽敢圍剿警隊臥底的安全屋?又如何知道安全屋機密地點?(消息來源稱:劇集裡警隊就一直遭神秘駭客侵入電腦系統挖掘臥底身份——那就乾脆停止臥底行動啊,直至升級到可以防止駭客侵略的防蟲軟體啊蠢!)阿釘作為一個臥底警察,為何好像不懂一點的防身術?可最後生死關頭,又像給逼入絕境時來個潛意識大覺醒,甩槍通子彈擊斃壞人;(消息來源稱:劇集裡頭,她原本就不是警隊人員,算是那種類似狗仔隊的情報科文員——哦,可是電影《跟蹤》徐子珊飾演的豬女,也會防身術的喔!)電影把古天樂形容為一個擁有賭徒個性的駭客,因為不滿張家輝“坐大”,於是駭入警隊電腦系統,知曉了BlackJack這臥底代號,並假扮成他來和張家輝一較高下——試問,這是什麼邏輯?乾脆說他膚色過黑,看不過眼張家輝的白靚好了……

總的來說,無論電影卡司有多A級,上天入地到各地取景,或請來劇集中最火紅的覃歡喜(許紹雄飾)“復活”客串,擺出難以捉摸的“淫淫”笑臉,《使徒行者》再強也只能虜獲劇集鐵粉的心。就像消息來源說的:簡直是打著“使徒行者”標籤,說著另一則故事!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鬼關燈


一兩年前,社群網站上有個“cult片”同好專頁,每天凌晨分享一部靈異短片,其中就有這齣此篇要分享的《鬼關燈》(Lights Out)導演大衛·桑德伯格所執導的多部作品,當中最夯的,即榮獲短片比賽獎項的原初《鬼關燈》。

終於,長片出了,電影公司亦請來原創始祖桑德伯格負責執導,加上當紅不讓的“鬼王”溫子仁製片,《鬼關燈》未映先轟動,是繼一個月前《厲陰宅2》(The Conjuring 2)之後,最有看頭、最值得期待的靈異片。

比較之短片《鬼關燈》,長片《鬼關燈》自有一則較完整的故事,敘述邪靈出現的緣起。它(生前原名戴安娜,是“她”)的生前,是一場悲劇——因患怪病,遭醫學家囚禁做研究做得太超過而喪命,怨魂不散依附在當時唯一的朋友蘇菲(瑪莉亞·貝蘿飾)心靈思想中,只要蘇菲活著,它就不會消亡;而蘇菲不時對著戴安娜說話的行為,看在外人眼裡則是精神病症狀的自言自語,繼而要她吃精神藥……戴安娜“顯靈”殺戮的目的,是為了不讓他人強迫“宿主”蘇菲吃藥,“蘇菲恢復理智,戴安娜則不復存在”。而,蘇菲的一對孩子,為了挽救母親的健康,成了戴安娜欲殺害的目標……

(以上所述是臨將片末時大白的真相,如魔術戲法般,預先知道就少了驚喜,我在此公之於眾,實是罪大惡極!)

《鬼關燈》故事大致上合情合理,而且恐怖氛圍營造得好,觀眾驚魂未定,於不合理之處也一時想不起來。我尤其讚賞片中打燈的技術,以及剪接手法,那怨靈隨著燈起燈熄的剎那,一時出現,一時消失,“猶抱琵琶半遮面”,比起它劇終前在地下室的完整現形,更有想像空間,引人“遐思”(嚇死)。

除了上乘的驚嚇成績,有好幾幕的情節設計都令人莞爾,比如女主角蕾貝嘉的男友,遭怨靈追殺時,臨危之際憑著電子產品如手機、遙控鑰匙開汽車鎖即扭開大燈照射的科技,惹來訕笑——人在極度精神緊繃之下,幽默感易凌駕於理性之上,一個把持不住,就會歇斯底里。

總而言之,《鬼關燈》中鬼出現的原因,可算是同類型電影中的創新奇想,加上此片原有的概念,值得推薦!


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神鬼認證:傑森包恩


我曾提過,首次“接觸”傑森·包恩,是於電影系列第四集《神鬼認證4》(The Bourne Legacy)。這部屬於外傳性質的作品,包恩只被眾人口中提及,有點類似傳奇人物或神一般的存在(反過來說,就是燙手山芋),每個人——尤其政府反恐部門——對他都恨得咬牙切齒,彷彿此人一現身,就會毀了他們安逸的生活與生存飯碗……

隨著最新續集《神鬼認證:傑森包恩》(Jason Bourne)上映在即,我也首次從第一集開始進入《神鬼認證》的世界觀,從新“認證”傑森·包恩。只是,首集(The Bourne Identity)予我印象極差,異常沉悶,結尾更給我感覺“就醬?沒了?”——雖然經歷《神鬼認證4》更突兀的結尾,始終接受不來正傳亦如此;《神鬼認證2:神鬼疑雲》(The Bourne Supremacy),有點進步,卻依然考驗著我無窮盡的耐性;直至《神鬼認證:最後通牒》(The Bourne Ultimatum),才真正地引起我對包恩這角色的——愛。

《傑森包恩》是跳脫出原著小說作者羅勃·陸德倫的故事框架以外,屬於電影編劇的原創作品。它的故事背景架構於首三部曲,敘述《最後通牒》事件九年之後,自我放逐的包恩,經歷過愛人死亡的傷痛,整個人外形顯得頹廢又性感,過著浪跡天涯的日子。直至他不屑與之槓上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又再惹出事端,要滅他的口,他於是再憤怒地反擊……只能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CIA總學不乖,惹上不該惹的人。

傑森·包恩確實無奈,隨便走在街上都會給有心人相中,覺得他是陰謀論中的主要嫌疑人,欲殺之免其後患。對於這些政府高官,尤其抱著以保家衛國之名而草菅人命的官僚,電影諷刺意味尤甚。

比起前三集(我就略過《神鬼認證4》吧),《傑森包恩》可謂更上一層樓,無論角色性格的塑造、陰謀的計中計橋段、近身搏鬥的動作設計、飆車追逐與槍戰的掌鏡能力,以及音樂與剪輯,都能滿足觀眾尋求刺激爽快的慾望。其中在希臘取景的戲,隨著群眾示威抗議與鎮暴隊伍起的衝突,包恩等人混在其中亡命追逐,可見事前幕後準備功夫之專業與完善;還有劇終前賭城街頭的“速度與激情”,反派開著一款飛虎隊鐵皮貨卡,見車撞車,配合音效與剪輯的天衣無縫,腎上腺素的分泌直迫《玩命關頭》系列,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總而言之,《神鬼認證》系列至今看來,是越拍越好,此等精神謂為可貴;而傑森·包恩終於“正名”,直接以其名作為電影原名,更彰顯此角色神一般的地位。在我心中,這堪比另一位出自小說家李·查德之手、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浪人神探——傑克·李奇。


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

厲陰宅2


記得當年《厲陰宅》(The Conjuring)引起友人超大好評,我卻無緣進電影院捧場。再後來,我對友人隨堂測驗:《厲陰宅》故事內容說些什麼?不懂是否潛意識刻意遺忘,他們都把劇情跟同一位導演的作品《陰兒房》(Insidious)系列混淆。這對溫子仁導演不懂是不敬,或說明溫導遭定型的情況?

其實,個人以為,兩者最相似之處,無非是敘述溫馨的親情故事。

沒錯,人家看鬼,我則關注於親情發展。《厲陰宅2》內含兩則親情故事,一是主角華倫夫妻之間的愛;另外則是英國某鎮一小屋內的單親媽媽以及四個兒女。這一家五口的二女兒珍娜,遭惡靈騷擾,搞得一家人沒覺好睡,有屋住不得。這事件上了媒體且獲得教會的關注留意,但有者認為這是那一家人為了獲得政府福利而設的惡作劇、騙局,於是教會說服華倫夫婦先前往測試真偽。與此同時,擁有通靈體魄的妻子羅琳斷續收到丈夫艾德客死異鄉的預兆……

相比起首集,此集規模更宏大,也更具野心,無論是驚嚇梗、氛圍營造、音效設計,以及最重要的剪接,都可見證製作團隊的用心。而此集最有創意的構想是——“鬼外有鬼”,當大家以為那位一直干擾小女孩的老先生就是大魔頭,抽絲剝繭之後,竟只是為了鋪陳羅琳夢中化身修女之惡魔正式登場的前戲,就此令電影與眾不同。

《厲陰宅2》充滿了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卻因編劇預先替兩個角色——羅琳與珍娜——置入的夢遊梗,如夢似幻,真偽難辨,卻又理所當然。那些不按常理發生的情節,如小女孩透過夢境穿越至現實中的密室,比起厲鬼現身,更為人驚歎。除了夢境,媒體的涉入也產生猶如實境節目般的氛圍,刺激著腎上腺素的分泌。

《厲陰宅2》與其他同類電影最大不同之處是,它擁有一個快樂結局,且維持至劇終。溫導不採如今大多恐怖片那樣來個厲鬼復活的最後一嚇,降低本身身段。而隨著電影幕後工作者名單一同放送的真實魔鬼錄音片段,也讓觀眾回味無窮。

只能說,唯有溫子仁能超越溫子仁。又有誰記得那部因本傳賣座而拍得很“不入流”的外傳《安娜貝爾》(Annab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