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靖選二〇一六十大好片(不分先後次序)


一年即將結束,又到了遴選出個人心目中年度十大好片的時候。事先說明,本人自動過濾掉續集電影,所以《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厲陰宅2》(The Conjuring 2)、《神鬼認證:傑森包恩》(Jason Bourne)、《神隱任務:永不回頭》(Jack Reacher: Never Go Back)等,雖然非常喜歡,卻不在此片單。

還有就是年初上映的《大賣空》(The Big Short)、《驚爆焦點》(Spotlight)、《八惡人》(The Hateful Eight)等片,IMDb上屬於二〇一五年作品,亦不列入。此外,這所謂的“十大好片”,都是本人看過的,因為沒看過的電影實在太多,難保沒有遺珠。

不啰嗦,即刻進入正題——


                    惡棍英雄:死侍(Deadpool
導  演:Tim Miller
主  演:Ryan Reynolds, Morena Baccarin, T.J. Miller
入選原因:當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已近氾濫且品管不良,《惡棍英雄:死侍》成功帶出全新的元素,突破了這類型電影的既定模式,也讓觀眾看到超級英雄電影還有新花樣可耍。


                                     動物方城市(Zootopia
導  演:Byron Howard, Rich Moore, Jared Bush
配  音:Ginnifer Goodwin, Jason Bateman, Idris Elba
入選原因:這卡通的教育意義豐富,除了告訴小朋友有夢想就去追求之外,還教誨何謂朋友、夥伴的真正定義。這些說教,透過推理冒險、尋找壞人的情節讓小朋友潛移默化地吸收,加上擬人化的一整個動物世界,“富創意”一詞實難形容之,該是“充滿了詩意”。


                     樹大招風
導  演: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
主  演:任賢齊、陳小春、林家棟
入選原因:“把靈魂賣給人民幣”,導致港產片式微。本片雖是合拍片,但把故事背景設在香港主權移交在即的一九九七年,三段故事、三位主角,甚至三個導演各自執導各自的片段,透過剪輯合成(剪接的功力可見一斑);故事還“適可而止”地諷刺揶揄了中國大陸高官收受賄賂的嘴臉,讓本片多了一分港產片“自由言論”的味道。


                    假會徵信社(The Nice Guys
導  演:Shane Black
主  演:Russell Crowe, Ryan Gosling, Angourie Rice
入選原因:首先是導演的個人風格及聲譽,就讓我期待此片(雖然在《鋼鐵人3·Iron Man 3》跌了一跤)。那類黑色幽默、那個復古年代、那種預料不到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的劇情轉折,都是《假會徵信社》精彩的元素與原因。


                  鬼關燈(Lights Out
導  演:David F. Sandberg
主  演:Teresa Palmer, Gabriel Bateman, Maria Bello
入選原因:跟超級英雄類型電影一樣,好萊塢的鬼片已到沒有題材拍的尷尬處境,於是這齣從短片延伸而成的長片,劇情雖不見得非常好,但勝在氛圍掌控得宜,緊湊之餘挾帶讓人會心一笑的惡搞“小插曲”,嚇人得來也放鬆心情,實在過癮。


                                     絕地7騎士(The Magnificent Seven
導  演:Antoine Fuqua
主  演:Denzel Washington, Chris Pratt, Ethan Hawke
入選原因:因為創意枯竭,好萊塢近年除了續集電影,重拍經典也是他們延續創作及求存的法門,只是經過多部經典重拍,雖然票房回收嚇嚇叫,可對好些影迷而言,這些作品不啻為“經典的崩壞”。但這齣改編自日本《七武士》及好萊塢《豪勇七蛟龍》的第三版本,揪出藏於前作忽略的細節縫隙中之魔鬼,成功填補空缺,並加入吸引現代觀眾的元素(動作槍戰戲、俊男美女、各膚色的演員),就算時空背景依舊定在牛仔時代,仍揮灑出爽快的俠義情操!誰說重拍始終超越不了經典?


                  會計師(The Accountant
導  演:Gavin O’Connor
主  演:Ben Affleck, Anna Kendrick, J.K. Simmons
入選原因:有一種看電影時的心態,叫做“耐心”。這齣片正是考驗觀眾耐心,用現在與過去時空穿插的方式,介紹患有自閉症的主角,如何成為專業會計師;更甚者,他還是一個會拿槍的會計師。電影不到最後一刻,觀眾都不懂真正的敵人是哪位、主角跟反派又如何一解恩怨……


                  歡樂好聲音(Sing
導  演:Christophe Lourdelet, Garth Jennings
配音:Matthew McConaughey, Reese Witherspoon, Seth MacFarlane
入選原因:本片跟《動物方城市》一樣,是一齣動物擬人化的卡通。或許是年齡漸長的關係,片中幾位主角遇到的人生難關,我都經歷過,甚至是當下正面對的考驗。大多人的認知是,金錢從來不是夢想的第一考量,但片中劇場老闆無尾熊的夢想,就是找錢來維續這窮途潦倒、門可羅雀的人生支柱。這卡通至少敢敢地說出“金錢有多重要”的真相,不過分鼓吹“金錢是萬惡之源”。


                  你的名字
導  演:新海誠
配  音:神木隆之介、上白石萌音、長澤雅美
入選原因:有一種魔力,叫做被遺忘的青春,以及沒能力掌握的——時間。雖然邊看《你的名字》,邊覺得故事跟其他如《觸不到的戀人》《不能說的秘密》等片相似,但久久看一次這種題材的作品,就能暫時回到十幾年前的少年時光。加上精美的手繪畫風和感人的音樂選曲,票房收益的數字足以見證觀眾有多買賬。


                    擺渡人
導  演:張嘉佳
主  演:梁朝偉、金城武、Angelababy
入選原因:梁朝偉金城武有多少年沒演喜劇了?看他們的喜劇細胞再現,就值回票價,加上用“情緣”包裝,道出的人生哲理一籮筐,還有向許多梁朝偉金城武曾演過的,王家衛執導過的,及其他經典電影的致敬梗,哥看的不單只是故事,而是緬懷一種時間流逝而幾乎淡忘的觀影情感。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誠意滿滿,可惜“衰收尾”——《死亡筆記本:決戰新世界》


改編自日本漫畫的真人版電影,近年來量可媲美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那般——氾濫成災。量是多了,質卻不見得維持在好的程度。二〇〇六年分前後篇上映的《死亡筆記本》,十年後重看,依然看得興致高昂。劇本結構扎實,人物關係緊密,我尤其欣賞其以警匪片的寫實元素,與死神超能力的奇幻元素相結合,帶出緊湊又細數人性的故事,可謂經典。

後來,二〇〇八年推出的外傳電影《L:最終的23日》……大失所望,不提也罷。

與本傳故事時隔十年,《死亡筆記本:決戰新世界》上映。對我來說,有喜有憂。喜的是有好戲可看;憂的還不是擔心製作組不懂見好就收,為錢崩壞經典。


電影的開始,就讓觀眾覺得製作組誠意十足,而且野心勃勃:遠赴歐美國家取景的序幕,表示死亡筆記本正式衝出日本本國(雖然十年前有外國特務登場,不過他們是前往日本),來自陰界的筆記本,也能因應不同國籍的持有人而變更說明文字。緊接著的正式開場,筆記持有人在熙來攘往的東京街頭恃著“眼睛”,隨意殺人以取樂,以及“死亡筆記本總部特別小組”調查員的介入、戴著詭異面具登場的龍崎,都替電影加分不少。此外,人間同時存在六本死亡筆記本的情境下,更添各立場不同、目的不一者為奪之所產生的刺激感。

這集的主角除了代表正義的L之正統繼承人龍崎,也有繼承前作夜神月“零犯罪世界”的夢想、取罪犯生命絕不手軟的“新·奇樂”紫苑,還有“死亡筆記本總部特別小組”幹員三島,故事圍繞在三人身上展開。而跟前作一樣,當觀眾覺得一直要集齊六本死亡筆記本的紫苑絕對是反派,結果看到後來,會覺得他的立場正好在灰色地帶;而作為忠派的龍崎及三島,亦不見得就是完全的好。個人覺得,編劇在這三人的性格上下的功夫,值得讚賞。


當然,《決戰新世界》也有缺陷。其中一個最令我接受不來的,就是龍崎戰勝新奇樂的手法,竟然“抄襲”前作——前者明明敗在紫苑的共犯(在此不劇透是誰)的筆記本下,結果最終用回L那招,置之死地而後生,反敗為勝。當然,編劇也沒就此偷懶,電影並非就此結束,還有較後“真正的新奇樂”登場的轉折,企圖帶給觀眾一個更大的驚喜(訝),買不買賬,見仁見智。還有就是,後來的人物關係太亂了,處理得有點牽強附會;以及L和夜神月的繼承者,竟自稱是兩人各別的“正統DNA”,莫名其妙,夜神月更是“為了延續自己的遺志,以防萬一,於是秘密留下DNA”,用說的就以為電影可以多了點科幻元素……


總的來說,《決戰新世界》整體不過不失,有高潮起伏的鬥智鬥勇,亦有不合理的情節讓人頓時抽離,尤其三人“團聚”的“假結尾”,突然的煽情戲碼,與全片格格不入。但是,還是能夠感覺製作組的用心,尤其特地替三位主角拍了三集前傳短篇——《死亡筆記本NEW GENERATION》,其中又以第二集龍崎篇最好,且與電影劇情緊密銜接,不妨一看做熱身。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難爽的爽片——《決戰異世界:弒血之戰》


個人認為,《決戰異世界》(Underworld)系列無法列入“經典名作堂”,雖說能夠“打”到第五集《決戰異世界:弒血之戰》(Underworld: Blood Wars),觀眾喜愛程度可見一斑,但整體——尤其故事方面——而言,它實非佼佼者。進電影院看《弒血之戰》以前,我稍微備足功課,重溫過去四集,故斗膽在此“妄言”。

相比起另一部電玩改編、同樣長拍長有、一直打到莫名其妙一直打到天昏地暗的《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系列,我仍比較喜歡《決戰異世界》。畢竟後者首三部曲看得出編導及製片方的籌劃痕跡(誠意):第二集承接首集的故事情節,打另一位更強的吸血鬼長老;第三集以前傳性質把觀眾引領回遠古時空,一窺本是同根生的吸血鬼(蝙蝠)與狼族(狼)為何太急著相煎——至少比《惡靈古堡》系列每一集無意識地打,打完之後下一集又不明所以地打來得好——至於第四集,才亂掰車大炮,且多以打鬥場面充斥片長,始露出“向錢看”的狐狸尾巴……

說回最新這齣《弒血之戰》,同樣用動作戲來彌補空泛的劇情,加上女主角凱特·貝琴薩已“年芳”四十三(我這樣數落人家實在冒犯),一個近鏡即讓觀眾對其濃妝下掩藏不住的歲月痕跡感到心寒——偏偏不止一個近鏡頭,導演真是揭人瘡疤,比我更可惡——編劇於是另安排一位性感女郎來“補鍋”,轉移觀眾注意力——此手法更令我心寒。


至於故事嘛,依然聚焦於吸血鬼與狼族之間剪不斷、理還亂,錯綜複雜的相弒關係,而且雙方都急於獵捕女主角莎倫娜,以問出終極目標——她的混血(種)女兒之下落。於是,莎倫娜在為了保護女兒而狠心斬斷親情的狀況下,展現愈戰愈勇的母愛,加上編劇自圓其說的死而復生戲碼,其戰鬥力陡升數級,再次成為雙方享有一時和平的救世主……還有最終的決戰,當狼族攻入吸血鬼最後的堡壘,從內打破墻壁讓陽光照射進來殺死敵人之際,來自北方的“白種”吸血鬼竟可不懼日光地殺到救援,好像也沒說明為什麼突然對日光免疫,有夠假掰。

至於近期現實中正夯的話題,無非是婚姻平權法案事件,《弒血之戰》中兩支種族之間的衝突矛盾,確有譬喻之用:先是雙方的外表——吸血鬼之典雅、狼族之粗獷,與現實中同性戀狼、熊等類型相似——再者莎倫娜(吸血鬼)與愛人麥可(狼族)破除種族藩籬而“通婚”,遭遇兩派族人追殺的情節,可謂體現社會的翻版……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同存於一個世界上,何苦相迫?

總的來說,《弒血之戰》可歸類於爽片沒錯,卻難以讓人盡情投入、投其所爽;好萊塢始終學不會“見好即收”的道理。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很好的反面教材——《沖天火》


曾執導過經典《監獄風雲》系列的林嶺東,自二〇〇七年跟杜琪峯、徐克以“三人接力”方式合導了《鐵三角》之後,“消失”了一段時日,直至去年重出江湖,帶來《迷城》。坊間評語褒貶不一,我則非常喜歡,覺得是久違了的,一顯港式暴力元素的影片。所以這齣宣傳異常低調的《沖天火》一上映,就衝著導演去捧場。

結果是,大失所望——並非俗語說的“希望越大,則失望越深”,而是整部電影真的不知要帶出什麼訊息,就一句話:“不知所謂”。

故事不知所謂,角色刻畫平板,他們之間的關係牽強附會……一大堆不合情理的劇情,導致整部電影支離破碎,可謂是導演拍來“獻醜”的。

先說與片名無關,卻是“吸引”各角色聚合起來,猶如磁石的重要物品——超能幹細胞(拜託,名稱有夠俗爛、毫無創意,倒不如稱謂“APTX5340”好了)。這作為能醫治百病,未正式公開的藥方,竟然只用一本手寫的筆記本記錄,讓每個人你爭我奪,非常兒戲。而為了說明這藥物的功效,編劇——也即是導演本身,一兼多職——刻意“祭”出兩位台灣角色家家及小珍(分別由張孝全和郭采潔飾演),卻沒法兼顧角色的內心刻畫,兩位就像路人甲般毫無意義地跑龍套,更上演一場無意義的街頭尋親記,讓妹妹尋找不知去向的哥哥,在香港街頭哭得稀里嘩啦天可憐見,最後卻“肯定地”回到台灣家鄉,與在香港成為通緝犯仍優哉游哉一路順暢返回台灣的哥哥團聚……真是無言。此外,兩兄妹與看似重要,其實一點都不重要的角色潘子文之相遇,至情投意合,簡直莫名其妙。

(本地吉隆坡區的公映版,全片粵語配音,就連兩位台灣演員在台灣當地與路人甲乙丙說的對白,全變成粵語;為何無法像當時《迷城》公映時那樣,不同國籍的角色,配回原本的方言?)


至於顏值最高的吳彥祖,角色雖有點深度,依然無法挽救劇本的先天不足。作為超能幹細胞醫療組總部“天空一號”的保安主管,知道老闆的陰謀——對方也知道他已經知道自己的陰謀——之後,下班回家時仍像以往那樣,毫無危險意識——吳彥祖你忘了你在《竊聽風雲》中是怎樣死去的麼——還有他跟張靜初的關係、張靜初的尋死原因,都沒有一個讓觀眾信服的說明,有夠糟糕……

而最受不了的是,為了迎合片名《沖天火》——不然有誤導觀眾之嫌——片尾來個火燒摩天樓戲碼。那棟百層高樓是電腦CGI繪製,火燒大樓斷裂成兩段坍塌同樣是CGI繪製,卻粗製濫造。更可笑的是,大樓聘請的保安員,各個愚笨至極,只能說反派最終以失敗收場,並非邪不勝正,而是自己太愚蠢,遇人不淑、用人不當——吳彥祖背叛他;他聘請的貼身保鏢大狼,空有一臉狠樣,執行任務卻沒有一次成功,就連追殺眼前成一直線、非“之”字形逃跑的目標人物,射了幾百發子彈,仍無法擊中目標,你就知道他活在世上是浪費氧氣。

要吐槽的點實在多不勝數,不勝枚舉,難以盡述……總的來說,此片別抱太大希望去看待,或許還能一窺它的美好……或乾脆略過就好。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閱讀好還是看戲好


幾年前,在書上讀到一句話:某人問幾位小孩,孫悟空長什麼樣子?結果這些小孩回答:張衛健!林志穎!郭富城!葉問(因為甄子丹)!這些演員都演過孫悟空,小孩看戲看多了,自然把孫悟空和他們聯想在一起,卻沒法自行想像孫悟空是隻怎麼樣的猴子。

活在這個年代,到底多閱讀好,還是多看戲好?對我,兩者不可缺。

我喜歡閱讀,但若沒戲可看,生活會崩塌,容易落淚,情緒零碎。

多閱讀對小孩腦開發有幫助,能激發少年更多創意,樂齡人士則可以此維護腦力智力,這些都有根有據;但是看戲?尤其是電視,沉迷了,容易導致腦筋早死,亦有科學依據。

友人子韓說過一句至理名言:“閱讀是自己的想像空間,看戲是他人(導演)的想像空間。”

閱讀,作者提供場景,用文字塑造人物,而這些人物長什麼樣子、場景更細緻的部分,都由讀者自行發揮想像,把僅有的文字形塑成他人瞧不見,只有自己看得見的實體,讓一整個更鮮明,讓“文字躍然於紙上”。讀者的想像,雖建立於始創者(作者)賜予的基礎上,卻非僅限於此,只要想像力天馬行空,就可以超越文字呈現出來的宇宙,塑造另一個更精彩迷人的世界。

至於用畫面呈現的戲、電影,觀眾看到的,是出自於畫面掌權者(導演)心中的想像空間,觀眾少了發揮想像的樂趣(有些甚至不想思考、懶惰想像)。當然,只要電影附帶很多的轟炸、飆車、槍戰、性吸引力等場景,大多觀眾就會買賬,但有些聰明的導演希望能激起觀眾的想像力,讓電影有些別的,能打動觀眾的一些東西,掌控電影氛圍,就是這些導演的“小伎倆”。拿鬼片《厲陰宅》(The Conjuring)為例,片中的鬼,很多時候都沒有出現,至多只是作為傳媒的娃娃定格在那裡,或只有鬼影,配合音效,觀眾覺得下一幕鬼就會出現了、娃娃會動了,結果……沒有,自己嚇自己——想像力作祟;再拿二〇一四年版的好萊塢《哥吉拉》(Godzilla)舉例,那隻神獸在整部電影中僅出場11分鐘左右(全片123分鐘),而每一次出場,導演都刻意“模糊”牠,或只拍出一隻腳,或是透過電視新聞的一小段畫面釋出,讓觀眾自行揣摩、想像,撩起觀眾的好奇慾望,直至最後一幕,才暴露出牠的全貌,觀眾對牠的期待提升至情緒最緊繃時,終能釋放,滿足了,電影也獲得好口碑。這都是聰明的導演;說簡單卻不易拿捏的手法。


經典鬼片《回魂夜》有句對白:“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任何知識都重要,想像力能讓不可能的變成可能!”於是,電影中的主角Leon,替那群烏合之眾保全人員開設了一堂表面上為“了解何為鬼”“膽量訓練營”,實則“想像力之重要”的課,訓導他們,一般人平時害怕某事物,是因為缺乏想像力,加上自小接受的資訊,大人總說鬼是可怖的,就跟認為屎是污穢的一樣。“就算這屎不臭,你一樣會瞧不起它;鬼沒欺近身咬你,你一樣會害怕。如果我們能反轉這觀念,就行了……我們要擺脫傳統的觀念。”而體現在電影的下半部,很多角色的真正死因,是嚇死——平時缺乏想像力的訓練,無法想像鬼出現時的情景,一旦見鬼時,沒法抓緊理性信念,原本就很弱的想像力一下大爆發,身體承受不起腦袋的刺激,就此一命嗚呼。

所以我認為,閱讀固然重要,但也不妨多看電影,一邊靠閱讀訓練頭腦的創意開發,一邊靠電影參考他人的創意,兩相平衡,融會貫通,水到渠成。讓想像力激發你的潛能,預先訓練做好(見鬼的)準備,讓生活充滿更多(嚇死人)的樂趣!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重點不在破處——《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不知是否國情不同,李安最新這齣《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在本地口碑並不很理想;我看了,覺得延續了李安過去幾部作品的風格,畫面、節奏、主題(據說很多人看不懂;一百個人看就有一百種解讀),都很李安。

故事述說戰爭期間,大兵比利·林恩英勇拯救班長的行動,被一台戰地記者遺漏現場的錄影機攝下,於是一夕之間,林恩所屬的連隊,成了美國全民英雄。他們回國休息的兩個星期,被迫巡迴,通告滿檔,林恩出席這些活動之餘,也獲悉他們在國民心中真正的定義……

入場前,友人對我說了一句玩笑式的電影簡介:這是又一則關於美國隊長的故事。比利·林恩和史蒂夫·羅傑斯,兩人最相似之處,除了同為美國大兵,該同樣是處男吧?“破處”這話題,在片中提及了好幾次,對於林恩,好像真如人生大事般舉足輕重。他在體育館內跟啦啦隊隊員有了親密接觸(接吻),馬來西亞公映版本不知有無刪減,林恩是否成功破處,沒法證明……這不是重點!回到林恩與羅傑斯,兩人入伍的原因,不盡相同。羅傑斯是純粹的愛國之心,就算體能完全不符,仍想方設法為國家出一分力;林恩嘛,則是避免被控向他人施暴,“躲”入軍中。兩者最終同樣一夕成名,而名氣也只不過是過眼雲煙,一瞬則散……


活在現今,人是健忘的;生活空虛,需要信仰,缺乏信仰的,得藉偶像崇拜來撐持。林恩的布拉沃連隊,憑著一段影片成為全民佳話,林恩更是其中主角。他碰上的每一個人,大多都是盲目地、眼神迷茫空洞地,把他當神那般看待,尋求他的庇佑,企圖吸納他的明星光環替生活注入元氣。這當然包括那位啦啦隊隊員法森,她該是把林恩當做幸運符,或一枚偶像圖騰,兩人雖激發出一時的情慾火花,卻不會長相廝守,僅供她日後炫耀、緬懷。只是,仍有看他們不爽的少數人,比如舞台上林恩近身的舞者、球場的草皮管理員、舞台幕後工作人員等,都把他們當普通人對待——沒有任何特權,有些出於對工作的態度,有些則是出於嫉妒——甚至跟他們擦槍走火。

林恩是凡人,他若是英雄,無法滿足實踐家人對他的期望,會是施予他的諷刺命運。他連留在國內、不再去當兵的理由都幾乎沒有。留下,永生必然過個小鎮鎮民永無出頭日的生活,就算有例外,但幾率微乎其微。軍隊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支柱,戰友比他的家人更像家人;殲敵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非敵死,則我亡——他們得在戰場中隨機應變,而這場沒有槍林彈雨的足球賽事中場演出,對他來說,亦無異於戰場。對球迷而言,這是球賽的中場餘興節目;對布拉沃而言,也僅是不會受皮外傷的“中場”戰事,他們的戰爭仍沒到“終場”。


戲的最終,我看到的是,本該作為主角的林恩(以及布拉沃連隊),都成了大眾消費,或剝削的一份子。當他認清了眾生相,以及膚淺的遊戲規則,選擇隨戰友離開美國,選擇脫離這種膚淺的輪迴。相較起來,破不破處,似乎不再重要。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奇異博士》專題以外


MCU作品,我都二刷以上,原因不外是喜歡其中的故事,加上每看一遍總會有不同的感受、體悟,樂此不疲,百試不厭,唯這齣《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二刷的原因,則是看第一遍時真的看不明白……不是它艱澀難懂,而是我尚欠哲學思考的領悟能力,一時無法理解。

第一遍時,《奇異博士》對魔法界天馬行空的想像解說,完全與《全面啟動》(Inception)、《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等同樣天馬行空卻用物理、夢境等科學理論加以佐證且深植於我腦海中而成的理性根源,相互對衝、抗衡,於是,散場時,我頭痛欲裂,對其中某些場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為此失眠了幾夜。而二刷時,便抱著片中一句對白:“忘掉你所以為的一切”之心態,把內心所想、所懂的一切歸零,一一接受它。見效嗎?還好……

在此,我就不說電影好不好看、故事精彩不精彩了,反正好萊塢商業片的劇本模式,懂的人大致都看出了端倪,也不是秘密。我只分享其中能激起我情緒的幾件事。


第一是——手。

好幾年前,有一齣由三部短片合而為一的電影《愛神》(Eros),其中一篇由王家衛執導的〈手〉,透過鏡頭放大了這人體中最常使用的部位。因為習以為常,就像呼吸一樣,很難引起人們注意,甚至忽略,對其的存在理所當然。《奇異博士》中的史傳奇醫生(還是博士?),是個有點心高氣傲、自負卻醫術一流的神經外科醫生,尤其雙手,更是他引以為傲的“器具”。從戲一開始的取出腦中子彈的一幕,就可看出他的“穩”。於是,當他發生車禍時,還特地以慢鏡頭“放大”雙手如何摧毀,以致他日後無所不用其極、幾近於偏執地嘗試各種醫學實驗理論,都要醫好他的雙手。最終,他去到了那所卡瑪泰姬“魔法學院”,除了救治手術後傷痕滿佈、神經線未痊癒而不自覺顫抖的雙手,也是他學習放下自身所學的科學理性之一部分。

這期間所學,無論是“宇宙只是萬物一隅”之哲學學說、類似電玩遊戲《傳送門》(Portal)的概念及笑梗等,都易於讓觀眾接受。至於後來的他們發現古一為取得世界和平(或平衡)而不時從大魔王那裡攝取魔力,讓自己長生不老的,就像“非常時期就得使用非常手段”,擯棄老土的非黑即白二元是非對立,遊走於灰色地帶,這種行事作風卻造就出性格質樸的弟子魔多踏上不歸途,其實也是一種啟示——有些人真的過於執著,吃虧的也總是自己。不過話說,從他的名字,我就猜到他會是日後的壞人,魔多魔多,不就是《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中末日火山的所在地、中土世界的邪惡大本營麼?


******


好,扯遠了……我想來聊一下飾演古一的蒂妲·史雲頓,她是連接漫威與DC魔法系故事題材的“跨界”演員。

在當今漫威暫時領先漫畫改編電影的風潮中,DC其實也有幾齣品質不錯的單篇作品,除了人人皆知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我心目中還有另兩部可與漫威相抗衡,甚至超越後者的作品——《守護者》(Watchmen)和《康斯坦汀:驅魔神探》(Constantine)。《康》一片中,除了帥爆的基努·李維飾演主角的星光光環之外,還有一位當時不甚起眼,日後卻為人津津樂道的人物——不,不是西亞·李畢福——蒂妲·史雲頓。她當年飾演的墮落天使加百列,中性的裝扮,亦正亦邪,用語言疑惑了男主角康斯坦汀,最終莫名其妙遭他揮了一拳,終於能夠體會“痛”的感覺……

我要說的是,作為MCU向觀眾介紹魔法系的首作《奇異博士》,與DC漫畫中同樣是魔法系的代表作Hellblazer——也就是《康斯坦汀》,都有蒂妲·史雲頓的參與,而且飾演的都是關鍵人物,這可以說是給她這位藝人的一大肯定、一大榮耀!


******


至於第三項,則是導演史考特·德瑞克森。

這位之前憑幾部鬼片/恐怖片打響知名度的導演,著名作品有《惡魔刑事錄》(Deliver Us from Evil)、《凶兆》(Sinister)、《驅魔》(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等——也拍過不怎麼樣的重拍版《當地球停止轉動》(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小弟看鬼片當喝咖啡,他的幾部鬼作,可不像只靠驚嚇取勝卻缺乏好故事撐腰結果過目即忘的鬼片,而是具備驚嚇度、堅實的故事、嘗試突破前作的創意發想之作。

漫威聘請擅長執導各色風格電影的導演,也可證明本身不斷挑戰新嘗試的膽量。故,其中有一幕說史傳奇心臟遭刺傷之後,打開“傳送門”到他之前上班的醫院中,大喊同事克莉絲汀進入手術室替他急救,而他靈體出竅,一邊跟另一個靈體出竅的傢伙在陰界打架,一邊以鬼魂之姿跨進陽界指導克莉絲汀如何做如何做,讓導演發揮擅長的靈異風格,嚇壞(笑)不少觀眾。這,該可列入他的代表作履歷表吧我想……


******


最後的最後,麥德·米克山(漢尼拔)怎麼那麼弱?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我面無表情,可是我很溫柔——《會計師》


戲前看了幾篇關於《會計師》(The Accountant)的影評,幾乎每一位都提到“木口木面”的班·艾佛列克因為戲中角色的個性,非常適合他的“無演技”,終於看見他好戲的一面,加上劇本成熟,可謂是從影以來的個人代表作……這些影評,不知是否藉明讃以暗貶,無論如何我都看過不理,只管衝著安娜·坎卓克入場。

說到班·艾弗列克,說真的我覺得他確是一位優秀的、演而優則導的藝人,執導過好評如潮的《失蹤人口》(Gone Baby Gone)、《竊盜城》(The Town)以及《亞果出任務》(Argo);以演員身份參與且大賣的電影,亦有《控制》(Gone Girl)、《世界末日》(Armageddon)、《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等……這樣想來,他確實沒有一部能夠直接讓觀眾印象深刻的電影演繹代表作——《控制》戲後幾乎所有觀眾都把焦點放在女主角羅莎蒙·派克身上;《世界末日》流傳至今的是史密斯飛船樂團所唱的主題曲;《心靈捕手》則向世人說明他跟麥特·戴蒙私下的好關係,以及兩人的編劇能力……所以,《會計師》的適時出現,可謂替班·艾弗列克緩解了他在《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中飾演蝙蝠俠/布魯斯·班納評價兩極的壓力。

說回電影,它算是那種“壞人惹到神級人物主角,主角於是利用自己的能力,殲滅壞人,替自己或正義正名”電影類型,相似的電影就有《捍衛任務》(John Wick)、《私刑教育》(The Equalizer),以及仍在上映的《神隱任務:永不回頭》(Jack Reacher: Never Go Back)。只是,身為一位會計師,為何海報上的班·艾弗列克會手執狙擊步槍?這則成了此片最吸引觀眾好奇心並願意買票入場的賣點!


片中一一交待班·艾弗列克飾演的克里斯汀·沃夫為何會具備神技——他患有自閉症,而作為軍官的父親不因此而讓孩子接受特殊教育,反而強迫他自幼面對現實的殘酷,凡事據理力爭,甚至用拳頭也在所不惜,永不妥協;且教導他們兄弟倆各種防身、攻擊技能、武術,甚至射擊。於是,世人眼中,沃夫是一位再平凡不過、做事一板一眼,數學、邏輯思考及專注力特強,又善良的會計師;而在江湖中,他可是披著一層神秘面紗的傳奇人物。就像那位警官說的:他是可以替黑道洗錢,又能夠全身而退的會計師。

電影用時空跳躍的方式,穿插地向觀眾交待沃夫的童年及當下所經歷的一切,無論是時間點、人物個性形成的前因後果,前後連貫,沒有跳tone。兄弟倆失散的原因,弟弟布雷克斯(強·柏恩瑟飾)對其的怨恨,都有明確說明。兩兄弟不明所以的鬩墻,至最終的解決方式,在那種以生命相搏的高壓情況下,竟然釋出溫馨的感覺,在在顯示編劇的功力;當然,套句各影評人的話:導演蓋文·歐康諾的功力亦掩不可抹,尤其針對兄弟情的描繪、呈現手法,頗有前作《勇者無敵》(Warrior)之風範——兄弟之間嘴巴說不攏的嫌隙,唯有用拳頭來解決。

總的來說,《會計師》確是最近一齣難得的好片。而且,相信它會讓家有特殊兒童需照顧的人充滿希望,覺得特殊兒童未來也可以(值得)過一個正常的人生,至少能夠在有生之年自力更生。故,不妨推薦此片給有需要的人,以示鼓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