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二〇一五年十部值得珍藏的電影(排名無分先後)

歡送二〇一五年離去之際,作為半調子的影癡,俗氣地免不了學人家細數年度十大電影。而身在馬來西亞此不算好,也不算壞的國家——好在於電影票價便宜,在台灣看一部首輪電影的價錢,可在馬來西亞看二點五部;壞的,嘛就是很多戲無法上映(尤其非商業電影),加上電檢局的好意刪剪,連許多電影精華也跟著刪掉還自以為是——以我每星期平均進電影院看兩部電影的數據,始終老話一句:看過的電影很多,沒看過的電影,更多!故,於此列出十大值得珍藏的電影,主觀成分居多,僅與看倌分享,不滿意的可留言交流,但請毋網絡霸凌。

一、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導演馬修·范恩是業界公認截至目前未出錯的導演,憑藉犀利的視覺風格,以及漫畫式的暴力美學,暴力卻不血腥,給觀眾捎來一部超級好看的間諜電影。背景設定於〇〇七家鄉英格蘭,但處處美國風情,你絕對想不到它下一幕會如何,繼而驚喜重重。

二、成人世界(Chappie


導演尼爾·布隆坎普上一部作品《極樂世界》(Elysium)雖然有點差強人意,但這部《成人世界》再次令他“找回手感”。機器人查皮被賦予了人性,卻遭恐怖分子拐去撫養“成人”,只是,差皮並未因此而成為令國家社會甚至治安官頭疼的問題,反而憑著一身的“純真”,感化恐怖分子,令他們改邪歸正。只是,真正的壞人,卻在政府部門裡頭……

三、踏血尋梅


年度重頭港片,卡司大咖雖只有郭富城、譚耀文、邵美琪,但撐起全片的,卻是幾位新人——叫得出名字的只有白只。以一宗少女分屍案,道出社會陰暗面,以及人性。但,活在這社會濕冷一方的人,卻不見得沉淪到底,他們有屬於自己生活的一套,苟活下去,也唯有跨過這道墻,方能覓得前方的光明。

四、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很視覺系、很瘋狂!一片黃沙滾滾的荒原,幾輛表面上很破爛,實際功能卻比賓士還要好的“鐵系”座駕,全片僅有幾句對白的男主角湯姆·哈迪,獨臂女俠芙莉歐莎(莎莉·賽隆飾),一句“我活著,我死去,我復活”的“咒語”,最最最印象深刻的,是那位存在主義吉他手。

五、麻辣賤諜(Spy


這篇要推薦的第二部特務電影。同樣以超越想像取勝,胖妹變特務,我還接受得來,但素來以硬漢形象在影壇吃糊的傑森·史塔森破除形象時,那才叫做精彩。我依舊記得他末尾那一句:“我要開遊艇去義大利。”殊不知他只身在一座湖泊中……真是笑死。

六、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Rogue Nation


第三部特務電影。片首阿湯哥的玩命演出,就知道他老而彌堅的誠意;這電影很商業沒錯,但商業得很高端,劇本尤其出色,沒有破綻,加上男女主角戲份的平衡,是《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最為成功的一部。

七、屍憶


此文中唯一的鬼片。會選《屍憶》,或許有人覺得驚訝。論今年的台灣鬼片,大家會推薦的,應該就是《紅衣小女孩》吧?問題是,《紅》片馬來西亞至今未上映,我何來觀賞?但請別小看《屍憶》,本人對鬼片/驚慄片要求很高,能讓我瞧得起的,終究不會劇情空泛、嚇果低人一等。

八、怒火邊界(Sicario


回想當初,差一點就錯過了這部電影,看過大感心有餘悸。此片預告,都讓人誤以為以女主角艾蜜莉·布朗特為主要角色,後來卻一轉,艾蜜莉反而代表了觀眾的“引介人”,一窺真正主角要做的事情——復仇。那位主角平時(在其他電影)長的很抱歉,可這次實在有型到沒有人有。說的是班尼西歐·岱·托羅。

九、腥紅山莊(Crimson Peak


先聲明,《腥紅山莊》才不是鬼片。它是有鬼的愛情故事。當然,愛情之餘,述說的還是正義與邪惡;雖然鬼不見得有多恐怖,但血腥畫面還蠻驚心動魄,看得很爽的。湯姆“洛基”希德斯頓主演這部復古且華麗的哥德式驚悚片,能不讓人心動麼?

十、怪物(Victor Frankenstein


故事內容能令人思考的怪物電影,並不局限於怪物造型的吸睛,就值得讚揚了。改編自經典文學作品,這回主要敘述科學怪人之父維多·弗蘭肯斯坦的瘋狂,以及跟助理伊果之間的友誼。少了奇幻,多了人性思維,只是凡人眼下,維多不就是怪物化身?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STAR WARS:原力覺醒,與其過去六部曲


喬治·盧卡斯的《星際大戰》(Star Wars)系列,對某些觀眾來說,經典之處不在於電影本身——最近挖六部曲系列來看,說電影經典,實在難以說服自己——而是周邊商品,以及隨著時間的流逝,造就出的復古情懷,就像最近正夯的懷舊電影風潮讓《我的少女時代》成了流行文化下的產物。在一九七〇、八〇年代,盧卡斯能想出那麼多古靈精怪、造型奇特的各色人種、物種,絕對高評價;若來到現在,網絡科技早讓人們見慣不怪。

與本傳第三部曲《絕地大反攻》(Return of the Jedi)故事相連接的最新這部第七部曲《原力覺醒》(The Force Awakens),未上映先轟動,畢竟時隔卅二年,本傳故事中的角色早已人老珠黃,加上導演人選J. J. 亞伯拉罕曾經重啟《星際爭霸戰》(Star Trek)——兩部系列在太空電影史上等同如“超人大戰蝙蝠俠”,銀幕上各有各精彩,銀幕下則是鐵粉捍衛的堅持——會否拍爛,還是超越《星際爭霸戰》重啟版,都是亞伯拉罕壓力的阿米巴原蟲。

《原力覺醒》千呼萬喚始出來,不僅觀眾癡狂,連專業影評也大力吹捧——只是不知為何還是有人白目到劇透——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以本人這與原力無緣的普通戲迷客觀來說,《原力覺醒》不比二〇〇九年的《星際爭霸戰》。或許有人要抓狂了,問:啥米?為何?且聽我道來:

人說,沒看過就裝懂,在那裡大放厥詞假(雞)掰,偽君子真小人也。於是,看《原力覺醒》前,嘗試了解STAR WARS電影的一切(至於漫畫、動畫,抱歉了,實在沒時間),包括故事、世界觀設定、角色、主題,尤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帶有古希臘悲劇式的父子情。我依據系列的發行年份來看,即先看本傳三部曲,再看前傳三部曲。本傳年代久遠,我嘗試以當年的觀影角度欣賞,角色設定、人物造型,確有其驚歎之處,只是敘事手法真的無法激起熱情,《曙光乍現》(A New Hope)還可以,《帝國大反擊》(The Empire Strikes Back)和《絕地大反擊》,是意志力的磨難;前傳首部曲《威脅潛伏》(The Phantom Manace),發行於一九九九年,敘事手法較當代,加上有最強老爸連恩·尼遜和神盾局局長山謬·傑克森參與一角,故事也勉強算有高潮起伏,讓我感覺搞不好前傳會比本傳來得好,結果第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Attack of the Clones)和第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Revenge of the Sith)直接毀了我對其的一片期望。至此,我揣度大眾會被此系列感染的原因,並非在於故事。而以看過之前六部曲的心境看《原力覺醒》,無論故事、動作設計、鏡頭設計、剪接,都比過去的六部好上何止十倍,可是卻不像影評、大眾說的那樣,好到不行。此乃其一。

而若撇開過去系列作的觀影包袱,以對STAR WARS世界觀不了解的白癡心態入場,又是否會覺得電影好看?答案是否定的。就拿二〇〇九年《星際爭霸戰》來舉例,本人不曾看過過去十部的舊作(比STAR WARS六部曲更屌),但《星際爭霸戰》卻讓我看得眉飛色舞,對其中的設定也不覺得突兀,人物之間的關係,雖不是很明白,但不會對劇情進展羈絆;《原力覺醒》則不然,一開始那位跟奧斯卡·伊薩克飾演的飛行師波·戴姆倫交換情報,轉交盧克·飛行者隱身所在地圖的神秘老者之身份,就連看過六部曲的我也毫無頭緒;黑武士達斯·維德以下的子嗣,剪不斷、理還亂,隔代遺傳的黑暗面,實在好笑;韓·索羅(哈里遜·福特飾)和武技獸丘巴卡的出場,也就只有看過本傳的觀眾才會起滿雞皮疙瘩;最扯的是,女主角芮的身份,以及她跟盧克面對面的結局,簡直莫名其妙。只能說,《原力覺醒》留下太多懸念、迷思,不理觀眾的求知慾,可說是迪士尼特麼的牟利手段,逼迫觀眾買賬接下來的九部曲,甚至十二部曲。此為其二。

其三,也只能當做是本人個人無法接受,即無論哪個星球,都可讓該類似人類的物種生存,不見《星際效應》(Interstellar)、《阿凡達》(Avatar)那樣,去到某星球揭下面罩前,需確認該星球的空氣指數適合人體(物體)生存。於此,與其將STAR WARS歸類為科幻電影,不如歸為奇幻電影更適合。

當然,《原力覺醒》還是有其可觀之處,就如芮這角色。今年的商業大片,可謂秉持男女平等觀念,幾部耐看賣座的大作,都形塑出成功的女性角色,如《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的刀足女、《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的芙莉歐莎指揮官、《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Rogue Nation)的伊爾莎等。故,《原力覺醒》的芮,是賣座保障。有謂:“女人的吸引力,在於散發的神秘”,芮的身世,編劇假掰到底,讓觀眾自行發揮想像,不到幾部曲之後揭秘,誓不罷休。


此外,叛逃的白兵芬恩也是戲肉,代表魯蛇也能崛起的意義。尤其他為了芮,執起原本只能讓絕地武士使用的光劍,大殺四方,甚至用之以抵禦“好弱的新·黑武士”凱羅忍,讓我看得拍案叫絕!算是編導摒棄絕地武士原則的表現,也是絕地武士精神正式滅亡的象征——說來,絕地武士實在沒鬼用,只懂光說不練,難怪安納金和這位凱羅忍會受不住黑暗誘惑。

回到現實來,《原力覺醒》真有那麼好看,甚至讓人三刷、四刷、五刷的原力麼?對鐵粉來說,或許有,但就好比當初《玩命關頭7》(Furious 7)那樣,大多觀眾為了迎合身邊人,個個患有保羅·沃克症候群,個個成了保羅·沃克的忠實影迷,也造就電影的好口碑。這種熱潮,跟《我的少女時代》那種懷舊熱或許相似,但原動力不盡相同。《玩7》是人云亦云;《我》則是切合八〇、九〇後曾經經歷過片中年代的觀眾,藉以渲染成一時的情緒暴漲。如今熱潮已過,對前者的印象還存有多少?是保羅·沃克那對不自然的眼神還是跟其他集搞混的飆車場景?對後者,至少還有片中那些如今找不回來的,那個年代獨有的小物件。

《原力覺醒》的熱潮,是盲目跟隨的延續,還是種年代的印記?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剩者為王


我沒抱任何期望去看《剩者為王》——這是重點。

當女主角盛如曦卡在公司底層一觸即通閘時,彭于晏飾演的馬賽適時出現替她解圍那一刻,腦海中立時騰出《愛情限時簽》(The Proposal)這電影,雖然明知將兩部戲做比較是不公平的,可觀影過程中,就是無法徹底抹滅後者的潛伏。

兩部電影的主題相差無幾,就是事業得意,情場空白,年近三四旬的女強人,尋找愛情的故事。《愛》片很好,透過一大堆笑梗,讓觀眾歡樂度過近一百分鐘的片長,笑完之後還有感人肺腑觸動人心的愛情箴言,加上珊卓·布拉克與萊恩·雷諾斯的可人,電影成績中上;《剩者為王》雖然不乏俊男美女(論到美女,我比較希望由徐若瑄飾演女主角),但當“談婚論嫁”轉移到東方華人觀念來時,就好比死亡那麼沉重、嚴肅,且或許是新編導(小說家落落;電影改編自他原著小說)的關係,冷場處處,也就只有一幕一男一女因航班延誤同宿一房時,苦撐眼皮劃界為限聊通宵,起來悔恨彼此“禽獸不如”,壓抑慾望。(冷笑話:女的明明渴望男的可以做禽獸卻不敢說出口,男的卻始終保持紳士風度不逾矩,女的於是在心中罵他。)

通常遇到這種尷尬情形,我會嘗試轉移焦點,忽略主題,但此片實在沒啥看點,要說唯二的,就只有一幕母女倆堵在車陣中,為了女兒的餘生幸福拌嘴爭吵,母親憤而下車,上了隔壁計程車,搖下車窗繼續吵……此時,我支持身為女兒單身的堅決——單身非變態,幸福急不來,除非當事人恨嫁,否則寧可孤獨終老,不可拿幸福玩笑。

第二個看點,是金士杰飾演的如曦父親,私底下約談與女兒以結婚為前提戀愛的醫生,接近四分鐘的長鏡頭,聚焦在金士杰臉上,感性道出他身為人父的渴望、對女兒的關懷、作為男人的立場……如此深情獨白,對資深舞台劇演員的他來說,小菜一碟,卻是《剩》全片最能渲染情緒的一幕;還有進入廚房下手炒菜,也令我聯想起心目中可謂經典華語電影的《四個廚師一圍菜》,入得廚房,出得廳堂,絕品好男人也!

至於兩位主角,枯等舒淇《刺客聶隱娘》,卻等來這部,雖是盡力演繹盛如曦面對家人、愛情、年齡的無奈與掙扎,於我始終解癮不得;彭于晏戲中角色也無法讓他好好發揮演技,對獵艷為目的的觀眾來說確實吸睛,但內涵甚至不及金士杰的角色,淪為跑龍套。

總而言之,我沒抱期望、腦袋空空地入場,離場時也沒裝載多少東西,渾渾噩噩,異常空虛,卻是二〇一五年首次如此的觀影經驗。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踏血尋梅


好看的港片,實在不多,加上本地片商引進的策略,稍微缺乏商業元素,少有能與本地觀眾在電影院相見。故,這部獲獎、提名無數的《踏血尋梅》,進場前僅知它乃“非一般推理電影”,衝著金馬影帝郭富城的面子,也要入場支持。

《踏血尋梅》說的,是中下階級升斗小民的生活寫照。九七回歸之後,大陸與香港的轉變過程,深深影響著兩岸人民的心態與生活。東莞人王佳梅,“移民”至香港,與母親及姐姐同住,因水土不服,適應不了香港的生活環境,加上夢想能夠踏上星途而應征模特兒,誤打誤撞之下卻成了應召女郎。她表面上是無可無不可,內心則深受其害而不自知,也是讓劇中各個人物走向彼此的關鍵。

王佳梅內心的茫然、無助、不安,只能透過網絡面對陌生人(丁子聰)才得以傾訴。而兩人首次見面,丁子聰即聽話地將王佳梅殺害,讓她上天堂,脫離人間苦海……之後丁則若無其事地前往警局自首。在臧警探(郭富城飾)面前,侃侃而談他分屍的過程時,不時發出的吟哦類似豬啼,兼且眼神的不對焦,猶如癲癇發作,未知其心態是否正常之下,更讓觀眾感到驚懼、窒息。飾演丁子聰的白只,憑此角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實至名歸。

片名“踏血尋梅”,看了電影,覺得跟電影敘述手法相似十足。電影以多段的時空跳躍,引出這則已不是懸案的真實事件,讓觀眾邊了解事件全貌,邊思考事件為何而發生。電影先演“尋梅”,述說王佳梅失蹤記;而後來的“解謎過程”,則是“踏血”由來(丁子聰在廁所分屍時,腳趿塑料拖鞋,踏在血灘上,抬腳抽起時仿佛聽得見塑料鞋底脫離黏膩血漿的聲響)。而梅花象征快樂、幸福、和平,若順著片名來解讀,又似乎代表王佳梅內心的嚮往,踏過這段生命遭扼殺的血路,便能尋獲內心的一股和平,以及快樂幸福。

除了描寫人性,以我愚見,《踏血尋梅》或許道出兩岸人民的心態。從時事新聞觀察,似乎是大陸人欲融於香港。回歸五十年的“緩衝期”政策,雖對香港人民造成一定的難安,但隨著時間過去,就像電影中描述的,郭富城從容查案時保留自拍照、譚耀文看似不專業的煙不離手、邵美琪不時對電話另一頭的傭人下達命令,三人在專業之下的雍容自得,從那些小動作,得以看出內心帶著絲絲不安——而這幾位“地頭蛇”(香港人),相比起王佳梅及其家人(中國大陸人),那股韌性與生活態度,是後者一時無法比擬的(王佳梅的母親始終融入了香港生活)。

《踏血尋梅》確實是好電影,唯馬來西亞上映之時,遭不人道的電檢局多刀,那一幕毀屍滅跡的戲肉,僅寥寥幾幕,實為可惜……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聖誕妖怪:坎卜斯


喜慶節日看應節電影,表面上大家看得歡樂融融,其實無聊透頂——大家為了顧全面子,不好意思點破!電影公司/編導若把喜慶變得步步驚心,絕對是一大噱頭。配合聖誕節將至,《聖誕妖怪:坎卜斯》(Krampus)很適時地上映,嚇一嚇那些自作賤的觀眾,之後再餘悸猶存地歡度節日。

於我,則純粹是想知道,當聖誕老人因肥胖而導致心肌梗塞,無法駕著由麋鹿群拉頭的飛天雪橇外出送禮時,會有哪位“死對頭”頂替其職務而入場觀賞。

戲開頭,就深得我心。那一幕幕配合電影幕前幕後工作人員字幕切換的慢動作場景(很像《守護者·Watchmen》),細數人類喜慶前的醜陋——百貨商場的跳樓價拍賣、人群你爭我奪猶如打仗般的購物態度,還有藉助孩子行為的反映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坎卜斯正式登場的前奏,也是全片最貼近生活、讓觀眾得以思考的重點。

接著,鏡頭切換至介紹主人翁一家五口,從每位家庭成員對白中發現,他們正等著親戚前來共度聖誕,只是他們的神色,不見得是真心歡迎。直至一聲門鈴聲響,“兇手”駕到,果真個個凶神惡煞、腦滿腸肥、人頭豬腦、自我自負自私。主人翁小男孩麥斯最終控制不住脾氣而發火,我最能感同身受——這明明是活受罪!至此,衝突升級,而麥斯也不知不覺地點燃了一個難忘聖誕的星火。

接下來,電影正式進入戲肉。市區謎樣的斷電、暴雪驟臨、家門前突然出現的雪人,這一家庭成員,有的感到懷疑,覺得事有蹊蹺,開始警戒;有的則覺得沒啥大不了、不關己事,甚至對主人家興師問罪,覺得主人家破壞了他們的節慶。這一家人之間的衝突逐漸升溫時,出現了第一個受害者。電影正式進入那些虐殺片最會玩的“一個一個輪流死”手法,活者也邊求存,邊抽絲剝繭的推理,試圖理出一個頭緒。這時的《聖誕妖怪:坎卜斯》,很史蒂芬·金,只是嫌它不夠血腥,尤其白雪皚皚中,只要加上一片,或一坨,或一攤的猩紅,刺激觀眾視覺,更能增添詭異氛圍,可惜了……

角色逐個死亡的過程,無需在此贅述,但這期間值得一提的,倒是用動畫呈現的“坎卜斯來源”,不再是史蒂芬·金的風格,倒有提姆·波頓的黑色幽默,替電影注入了一波小高潮。

個人對《聖誕妖怪:坎卜斯》最不喜歡的部分,則是末尾的安排——於此就不劇透了——先是突然想罵它個臭頭,浪費觀眾的錢欺騙觀眾感情;再後來又覺得此安排確實可怖,尤其針對小孩而言,簡直是要抑制,或乾脆扼殺他們的想像力,要他們無論有多不爽、不如意,或對方有多不人道,也不可對血濃於水的親人下如此毒咒……又或者,下咒之後,絕對不能反悔,就算最終只會剩你一個生存下來。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逆戰》——血濃於水的救贖


香港警匪動作導演說多不多,說少亦不少。若論名氣,能夠動用到國際政府“給面子”配合拍戲的,寥寥可數,包括杜棋峯、陳木勝、林超賢等。杜導慣以深沉内斂的氛圍帶出劇情的緊迫逼人,陳、林則以動作爆破場面推動劇情著稱。《逆戰》延續了林超賢一貫的動作戲碼,再將它放大數倍,為個人的執導履歷增添又一突破點。

自二〇〇八年《証人》伊始,林超賢開始在作品中注入角色上的心理轉變或掙扎等描繪,成功在港產動作片中開拓一條獨特的文戲軌道。此一“創新”,成功替張家輝帶來幾座最佳男配角獎項(其實說他是男主角也不為過),也替但丁(林超賢英文名為Dante)本身的導演地位更上層樓。

先說飾演弟弟的周杰倫。其實,我本身可是這位華語流行音樂天王的粉絲,不過對他主演的電影,仍有理性保留,畢竟他接片的水準時高時低,當《刺陵》《蘇乞兒》遭衆人唾駡時,《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的加藤卻讓他以Side Kick身份搶完男主角Seth Rogen風頭,博得觀衆心。在《逆戰》一片,觀衆大可不必將他與金像影帝謝霆鋒的演技作比較,“木口木面”可是他的招牌表情,就看作是他角色“腦中留彈”的後遺症,面部表情因神經線受創,一笑置之。

至於披著金像影帝光環的謝霆鋒,飾演哥哥,游走於生死邊緣,一支刺滿紋身的右臂,有助突顯角色的“悍”,而臉部特寫鏡頭,也帶出他内心的“柔”,演技之精湛,毋庸置疑。原本以爲影片主要是描寫兄弟鬩墻,實則著重於血濃於水的救贖,加上警匪懸疑動作元素的層層推進,“戲”引力十足。

另外,在林超賢作品中的常青綠葉廖啓智,也交出好表現,這回飾演兄弟倆的父親,為孫兒犧牲,悲情滿分。林與廖的合作模式,就像Christopher NolanMichael Cain的搭檔,已成特色;本地童星李馨巧,與影帝對戲毫不畏懼,實屬童星中的佼佼者,繼續栽培下去,前途無可限量。


《逆戰》全片有八十巴仙都以馬來西亞作為故事背景,這足以吸引本地觀衆捧場,加上兩位主角周杰倫、謝霆鋒的明星效應,本地票房上的報捷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說到在馬取景的國際電影,比較有印象的可追溯至一九九九年由第一位占士邦Sean Connery主演的《將計就計》(Entrapment)。沒記錯的話,香港也曾有一部《幻影特攻》也在吉隆坡雙峰塔取景拍攝。

《逆戰》官方釋出的拍攝花絮,有一輯叫作“轟炸馬拉”,名字取得恰好。既然是在本地取的景,那本地觀衆可一邊觀賞腎上腺素破表的驚險場面,一邊猜測是在哪一區拍攝,這絕對是外國觀衆無法體會的觀影經驗。當然,影片在本地只是取景爲主,並沒有依據真實路線、地標,所以觀衆也不必為角色從武吉免登路徒步追逐至谷中城購物中心,再繼續追至巴生港口的“漏洞”而破口大駡。想深一層,這可是促進本地旅遊業的行銷手法呢!

《逆戰》,絕對是林超賢執導過最龐大的製作,可惜也患上《變形金剛3》(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的通病:動作戲略嫌冗長,和前作《証人》《線人》相比,人性描寫方面較爲薄弱。但對華人動作片電影而言,此片成績已屬中上,或許,想要在電影院内看見在形式上突破它的華人作品,也得苦等一段時日了。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怪物


我沒看過文學原著,改編拍過多部的老電影,也不曾一一欣賞,卻不知為何就是知道“弗蘭肯斯坦的怪物”(俗稱“科學怪人”)……搞不好是拜漫畫《七龍珠》所賜,有個人造人八號,就是以科學怪人為藍本;然後二〇〇四年有部集好萊塢怪物之大成者的《凡赫辛》(Van Helsing),同樣有科學怪人;十年之後的去年,《科學怪人:屠魔大戰》(I, Frankenstein)則讓科學怪人成為獨來獨往永不老去的屠魔高手,大戰吸血鬼,簡直是胡來的B級動作片。

我們知道科學怪人之父是維克多·弗蘭肯斯坦,但好像很多電影都忽略了他,僅把焦點集中在科學怪人身上,直至這部《怪物》(Victor Frankenstein),方向觀眾述說這位科學家的生活點滴。

《怪物》迎合如今大多數觀眾凡事講求邏輯的觀影準則,雖屬奇幻類型,但其中不乏科學依據。戲的開頭,藉主角伊果(嗯,這部戲有雙主角,弗蘭肯斯坦和助手伊果)的畸形,一顯弗蘭肯斯坦的相人術,前者對醫術及科學高明學識及後者的瘋狂程度,此搭配加上電影故事所設置的時空年代,是否似曾相識?是不是想到另一個同樣改編自經典文學的影史經典搭檔——福爾摩斯與華生?於焉,《怪物》吸引我的注意力了。

電影確實拍得不錯,編劇也不偷懶,備足功課,不時拋出一大堆兩難的問題考驗觀眾。所謂兩難,主要針對弗蘭肯斯坦為科學而奉獻的態度及舉動,是過分的求知慾?是純粹滿足好奇心?於人道又是否情有可原?會否像影片中試圖阻止弗蘭肯斯坦挑戰上帝特權的警官那樣,覺得弗蘭肯斯坦乃褻瀆神明?我相信,單單這“宗教”議題,一百位觀眾就有一百種解讀,我也不說白本身的論點,還是讓各有各精彩吧。

就拿電影原名與台譯《怪物》來說,即可大做文章——電影以其中角色命名,直接點明此乃維克多·弗蘭肯斯坦的故事;而台灣譯名《怪物》,明示說“弗蘭肯斯坦乃怪物也”,看過電影,我不禁更加喜愛這譯名,開宗明義地道出以此角色造成的諸多事端,循序漸進,最終造就電影的高潮——科學怪物誕生。散場時,內心仍舊問著:到底怪物是誰?是弗蘭肯斯坦?還是那些看不慣弗蘭肯斯坦“前衛又大膽”所作所為而替其標籤為怪物的大眾(我們)?

總而言之,要說《怪物》是十一月份上映檔期最好看的電影,絕不為過。要禪意哲理,有;要動作場面,有;要養眼帥哥,有。於我,是一部不止僅看一次的電影。


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特務情人IRIS


二〇一一年追看這部《特務情人IRIS》時,已是該劇在電視台首播兩年之後;而在《特》劇之前追的韓劇,也得追溯至二〇〇三年的《天國的階梯》了。不為什麼,一來沒什麼時間(寧追較短且更能讓人省思的日劇),二則看來看去皆離不開淒苦愛情劇碼(無知者稱為“淒美”,你懂什麼?),看了傷身勞神……

談回這部《特務情人IRIS》,據說是韓國電視劇史以來首部由電影公司製作的首部諜報類型動作劇,要說新鮮,是有的,尤其對以往那種愛得要生不死的劇集來說,這是題材上的一大躍進。鏡頭設計與掌鏡,也有別於以往固定式的鏡頭捕抓,改用手持機身,故可配合一些動作劇情而跟著顫動,加上刻意剪接得快速交錯,成功營造出讓觀眾身蒞其境的錯感——當然,得看正版或是高清版本,否則會震得暈頭轉向——這是《特》劇的長處。

既是關於諜報動作的題材,猶似007電影那樣,世界各地的外景,也成了此劇的配角。除了韓國、朝鮮(相信是在韓國本土拍攝權充),劇組亦斥資前往匈牙利、日本、中國等地攝製,演員亦不只有韓國人,因應劇中國際反派神秘組織IRIS,其中成員亦請來各色人種參演,雖只有打醬油等死的份兒,亦有讓觀眾覺得該組織的權威、影響力,增添其恐怖氣息、緊張氛圍,更甚者,對該劇得以見得的幕後黑手白山(在他之上另有更高層的幕後黑手,但不在此劇劇情範疇了)的所作所為,對其恨得牙癢癢。

製作方面,《特務情人IRIS》確是籌備得有聲有色,頭幾集的劇情節奏亦非常緊湊,忠奸是非、友情愛情,都在幾集中交待明確。直至描述主角金賢俊(李秉憲飾)遭白山(金永哲飾)背叛之後,劇情邏輯、節奏掌握等,皆急轉直下,會繼續追看,也是因為謹記老師所教誨:做人不可有始無終之故。


韓國人始終不忍放棄淒苦愛情,三角戀甚至四角戀,在在牽扯著劇中人物黑與白之外的情緒。愛情的習題,我不了解,主要專注在金賢俊與莫逆之交陳思宇(鄭俊鎬飾)如何被迫反目成仇上。可是越看越覺得,陳思宇的棄明投暗,口頭上說是遭白山威逼脅迫,加上不忍心上人(也是金賢俊的情人)崔承熙(金泰希飾)承擔狙殺金賢俊的秘密任務,唯有忍痛負重,寧負友情;直至劇終,我方覺得陳思宇是整部劇的敗筆,明明可以半途擊殺白山,奪回掌控本身命運的自主權,卻對其唯命是從,背叛眾友好,角色肯定不討好,可是少了一個讓他下定決心的理由。尤其最後兩集,白山莫名其妙招了崔承熙加入IRIS,更讓她作為殺害總統的狙擊手(才剛加入,未知其對組織是否衷心之下,就交此等任務於她,你說是不是很牽強?),她果然不負所望(我是說觀眾所望),開槍擊殺其他IRIS,成了總統保命之功臣之餘,更顯陳思宇的不成氣候。

(此劇之後,諜報、警匪動作劇集如雨後春筍,我也跟上潮流,追了幾部如《幽靈》《Three Days》《神的禮物—14天》等,發現編劇仍重蹈覆轍,一再犯下將觀眾當白癡的通病,邏輯說不通、將好人角色當白目,還有劇情拖沓冗長……)


《特務情人IRIS》二十集大結局,可劇情並未完結,IRIS未遭瓦解,且金賢俊竟敵不過韓國社會特有的負面心態,無法與崔承熙有情人終成眷屬,成了神秘人(其實就是IRIS)狙擊槍下的受害者。後有《IRIS 2》接續,期間亦先推出屬同一世界觀的支線故事《雅典娜:戰爭女神》,讓觀眾一時忘不了那位一臉慈祥和藹的趙明浩總統(李正吉飾),也對IRIS的揭秘保持著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