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我來自紐約


《我來自紐約》未上映已風頭無倆,在外國榮獲多項獎項,頂著如此光環風光上映,幾周下來票房上漲之姿不間斷,本人也忍受不住,入場一窺其究竟。

若論演員表現,電影是好看的。曾是港劇當紅女角的宣萱,久未見其蹤,如今不僅口操一嘴標準華語,英語也流利得令人敬佩,由她敲開電影的序幕,是像本人這種看她連續劇成長的一輩最華麗的歸來;狄龍嘛,則又是更前一代的巨星了,瞧他在跌打病患身上“毛手毛腳”,堪比“一代宗師”,如此角色設定再適合不過。還有因應片名《我來自紐約》(英文名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的主角童星陳沁霖,海報上45度角側臉,乍看之下會誤以為是另一位童星李馨巧(《逆戰》《激戰》);見她從原本被寵壞的現代兒童,漸漸變得跟祖父狄龍關係融洽之後,也對此角色從原有的厭惡,軟化了……

沒錯,《我來自紐約》乃述說一則祖孫解除代溝、彼此學習的親情電影——同類型的代表作,該數二〇〇二年韓國電影《有你真好》(又譯《愛·回家》)——這類題材簡單歸簡單,要拍得好卻是困難,尤其極考導演功力。因為故事可以很簡約,觀眾則會關注鏡頭呈現的唯美。於此方面,本人覺得,《我》片是合格的,值得嘉獎。

只是,影片故事結構方面,或許是編劇的疏漏,或許是剪輯的貪心——一幕小女孩與狄龍聯手展露功夫,把前來社區收保護費的混混教訓得落荒而逃,這幕明顯是為了讓狄龍說出《英雄本色》中某句經典台詞而設,卻因此產生故事的時間BUG,令本人瞬間“脫戲”。整部電影,小女孩待在吉隆坡的時間,該是只有學校年終假期(十一月)至隔年農曆新年(二月左右),可是因為那一幕的剪輯前後不連貫,使小女孩無故成了至少一年的“無業遊民”……

當然,還有其他劇本上的疏忽,都顯而易見,包括小女孩提問玩伴的問題“紐約為什麼叫大蘋果?”,至終都沒有解答。如此這般竟能獲得某項最佳編劇獎,說不過去。

總而言之,《我來自紐約》確實是部值得給予鼓勵的華語電影,希望導演會有下一部作品,且更加精進。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書裡書外皆傳奇的千禧三部曲


“千禧”(Millennium)系列,大家或許覺得陌生,但《龍紋身的女孩》,應該聽說過吧?好萊塢曾改編成電影,因不符本國文化,故沒上映,由丹尼爾·克雷格與魯妮·瑪拉主演,導演大衛·芬奇。對,千禧系列是由《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及《直搗蜂窩的女孩》三部曲所組成。別以為好萊塢曾改編成電影,小說原著就是美國作家所撰,其實史迪格·拉森可是瑞典人。

選擇此著作分享,是因為剛好想在拿到第四部曲《蜘蛛網中的女孩》之前,重溫過去三本的故事,重新進入女主角麗絲·沙蘭德與男主角麥可·布隆維斯特的生活。而好的故事,總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次重看,都可以讓讀者發現、領悟、學習到不同的事情。千禧系列,過去曾經看過兩遍,最愛的還是第二和第三部曲,首部曲《龍紋身的女孩》,反而予我的感覺比較……“平庸”。沒錯,作者揭露了瑞典這先進國表面光鮮下,敗絮其中的現實,還有其他如女權主義、性別歧視等兩性不公的社會現象,人權議題,故事、情節,主要還是描寫一個老富翁聘僱男主角布隆維斯特偵查到底是誰謀殺了他最疼愛的侄孫女,從而牽引出一宗橫跨兩三代的,讓人觸目驚心的變態家族史。這次重看,或許是上了年紀的關係,能夠融入書中某些角色的角度、立場,才發現它的精彩。至於《玩火的女孩》和《直搗蜂窩的女孩》,是當初讓我真正愛上這系列、手不釋卷、僅用一星期即看完的,可謂的“神作”。無論如何,《龍紋身的女孩》,是引領讀者進入麗絲·沙蘭德的領路者。

此次重看,最令我佩服的,乃是作者史迪格·拉森找資料的能力。他本身是新聞記者,系列中有描述到記者這職業上本該具備的道德操守、作業方式,自然能夠詳細地訴諸以文字;而更厲害的是,其他行業或某些境況的情節,作者亦沒有馬虎帶過,反而同樣以專業且生動的文筆,呈現於讀者眼前。比如說:沙蘭德是專業駭客,那電腦上的知識,如伺服器的功能與運作手法,作者可以頭頭是道;還有,細節描繪方面,作者也是高手,就像布隆維斯特經營的雜誌社/出版社,其地址、地段、周圍,裡頭幾位員工的職銜與工作分配,公司的營運方式、傢私擺設等,亦能立體地構築在讀者腦海中,形成看書簡直跟看電影沒兩樣的奇事。更重要的是,讀者看到這些描述,不會產生啰嗦之反感。至於其他的,如黑道的世界、行話,人口走私的情形,政治、政府司法部門、警察、醫院、保全公司的運作,包括各行各業所必備的工具,作者都能鉅細靡遺地交待清楚,絕不含混。還有,作者也透過小說,帶出這黑暗世界的正義面向,即把現實中很多的不公不義——平民百姓也只有忍氣吞聲的份——在書中都能得到正義的伸張,壞人再壞,最終也會付出代價!單單這幾點,套句看電影常用的話來形容——值回票價。

就像三部曲的台譯本中許多推薦者說的,千禧系列就像剪輯流暢的電影,讓人欲罷不能。最近剛好進修商業電影編劇基礎課,重看此系列,發現它的結構,就像推薦序所說,更就覺得作者是個奇葩,寫書時還可顧及故事的節奏,適時地穿插去另一個場景,稍微吊著讀者的癮,之後再倒回來,繼續主線故事的發展;而另一邊的故事(支線),又在慢慢地醞釀。如此這般,隨著翻頁,讀者腦中也正播放著一齣大銀幕的精彩電影。

瑞典版電影三部曲,由歐蜜·瑞佩斯飾演女主角沙蘭德

至於電影,瑞典亦曾拍過三部曲,只是無法盡顯小說中精髓。比如原著中提及的司法黑暗、黑警等批判政府的元素,電影完全略過。美其名可以說是資金有限,可是,只要轉動“陰謀論”的齒輪,很可能結論是,瑞典政府還是不準文藝創作“詆毀”國家形象,尤其是政府形象。而演員雖然都是歐洲的實力派,可是與小說中的描述,外形天差地遠,尤其女主角。至於好萊塢版本,因為商業考量不同,他們的付出必須要有營收,所以兼顧得比較多,卡司前段已提過,都是當紅炸子雞等級,魯妮·瑪拉更不惜露肉露點拍攝宣傳海報,噱頭甚大。故,也惹來一些非議,說什麼連歐洲原產的文學作品,好萊塢都要“污染”。在此,若各位有興趣去看電影的話,還是建議先看瑞典版三部曲,再看好萊塢版,免得出入極大。

好萊塢版本的宣傳海報

總之,書中精彩的部分,在此是無法訴之以盡的。至於書外,也有一則傳奇故事:

曾經看過一則文章——忘了是否在《直搗蜂窩的女孩》中看到——說史迪格·拉森原本就有意願想要寫十部曲的故事。十部曲看似很龐大,其實在瑞典文壇卻是普遍現象——這話同樣摘自該文章。只是,第四部曲未寫完,史迪格·拉森卻已病逝,甚至來不及看見他逝世隔年(二〇〇五年)才面市的《龍紋身的女孩》。而他交稿的方式也很少有,就是寫至第三部曲時,才開始找出版社洽談;第一、二部曲的完稿交上之後,過沒多久再交來第三部曲的完稿。由此可見,他對本身的著作,有多大的信心,以及野心。而他逝世之後,續寫第四部曲的重任,交由瑞典作家大衛·拉格朗茲肩負。於是,與《直搗蜂窩的女孩》時隔八年之後,麗絲·沙蘭德得以重出江湖,可以想像這會在書市造成多大的震撼。只是故事是否具備原著作者的那種精神,是延續其情操,或是扭曲其創作原意,唯有拭目以待,待日後置評了。

此外,亦有一本名為《龍紋身的女孩:最終解密》的書,從書名猜測,應該就像解密千禧系列的指南工具書吧——我不敢看,因為,我深信,千禧系列就像魔術一樣精彩,一旦破解了其中的“手法”,就完全失去了意義,失去了閱讀樂趣——當然,也或許只是我想太多,杞人憂天。大家有興趣的話,還是可以去看看,搞不好能讓千禧系列更好看。

最後,來聊聊我跟此書的緣分。我有一種怪癖,就是書或電影,只要太多人說很好看、超級好看、不看不行,我就越不想看。《龍紋身的女孩》當初就是這樣,差一點與我失去緣分。直至某天,在《南洋商報》的副刊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史蒂芬·金寫的,推薦這本《龍紋身的女孩》——史蒂芬·金是我最崇敬的作家——偶像開“金”口,信眾只好服從。就這樣,能搭上千禧系列這列快車,只能說,上帝要水就有水。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樹大招風


我選擇電影有一種心態,就是會衝著幾位導演或演員的名字,而二話不說就買下戲票,入場支持——香港的如杜琪峰、劉偉強、劉鎮偉(皆導演身份)、梁朝偉(演員身份)等。直至近年來,電影院越開越多間,院商可以依據該地域的觀眾群,選擇上映電影的廳數、場次,於是,雖說全馬公映,可未必所有電影院都能觀賞到某某電影……加上時間場次的關係,曾經的這種選擇電影“癖好”,也就被打亂了。

如今從海外進修編劇課程回來,了解一部電影主要還是建基於劇本,導演只是出品人/監製雇回來照著劇本執導該電影;而剪輯則又是屬於後制階段的操刀者。故,一部電影的好壞,最終還是落在剪輯的功力上。如此這般,我又認為,一個電影製作公司的概念與公司文化,確實能夠維持屬於該公司本身的風格,或另開拓市場、題材的潛能——尤其香港這等小地方,銀河映像(香港)有限公司,成了香港電影業“忠於本土”的代表。

廢話說夠了,進入正題。該公司最新作《樹大招風》,杜琪峰純粹監製,另栽培三位導演許學文、歐文傑和黃偉傑,每人各執導以一位角色為主的片段,再讓剪輯穿插起來。此等方式,極考究編劇—導演—剪輯三部分的功力,只要一個部門失手,終究功虧一簣,淪為恥笑之例。我仍記得杜琪峰跟徐克、林嶺東以接龍方式“玩”了一部《鐵三角》,雖說試驗味道極濃,可因為都是老手,沒有燒鬚,是部讓我看得眉飛色舞的作品。《樹大招風》基本上延續了該風格,只是在劇本上下的功夫更嚴謹,更扎實。

故事背景設定於香港九七回歸之前,號稱三大賊王的季正雄(林家棟飾)、葉國歡(任賢齊飾)與卓子強(陳小春飾)的“最後一案”,遭遇曲折離奇,過程扣人心弦,下場卻是不勝唏噓。極度低調的季正雄,防備心極重,擁有數個化名,人脈雖廣,卻沒一個信任得過的;曾經手握一把中型機槍,與警方正面駁火亦勇者無懼的葉氏,因夥伴死亡而選擇轉換犯罪跑道——走私,為了讓業務更順利,只得諂媚賄賂阿諛奉承,被大環境(中國大陸貪官污吏)壓迫;至於卓子強,是三人中最喜感的一人,聰明絕頂,自信十足,自詡為登山員,不停尋找更高峰,以超越自己。

隨著故事的各自推進,總會讓人希望這三大賊王終有相見合作的一刻,就像電影中卓子強部下透過電台收聽到的——流行樂壇四大天王同台演出,無論演唱什麼歌曲,都會成為經典(大意)。只是造化弄人,或者說天網恢恢,三人合作的傳聞確實起源於某酒樓,而該相見一刻,作為電影最後一幕,堪稱經典!

三段故事皆引人入勝,各有各精彩,也成功呈現出每一個主要角色內心的糾結,是邪是惡,端看觀眾以何種角度視之。同時,眾演員也能夠發揮精湛演技——林家棟的陰險、沉穩、任賢齊的“虎落平陽被犬欺”之大勢已去,以及陳小春幽默滑稽的表面下,是已算出下十步路該如何走的腦力。惟,本人覺得還是有一段較乏說服力:季正雄身為如此小心翼翼的賊人,竟會在一夜間昏睡過去,繼而丟失“人質”不止,還遭秘密前來的特警包圍,落入法網。是聯絡了卓子強,了了心願,一時鬆懈麼?

除此小小瑕疵之外,《樹大招風》確實是一齣好電影。尤其是香港近年來難得一見,敢敢道出強國人醜陋一面且寫實風格極重的好電影。值得推薦!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當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MCU)現象成了如今超級英雄電影的賣座指標,DC也正式啟動DC擴展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 DCEU),並於二〇一三年以《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打頭陣;目前上映中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是該宇宙系列第二部作品,上映至今,聽到、看到的評語毀譽參半乃正常,但身邊大多友人都沒入場看,即以一句“聽說是爛片”否定之,此行為實在不可取。

事先聲明,我是影癡,沒時間看漫畫或玩遊戲(據說此片有很多情節取材自這兩種媒介),此篇文章,本人嘗試以該片(或該系列)感動我的地方,整匯而成,希望能激起還沒入場的看倌之好奇心,並讓電影更好看……當然,此文嚴重暴雷、劇透,各位看倌還是斟酌往下瀏覽。

所以,準備好了嗎?



******


角色之:克拉克·肯特/超人(亨利·卡維爾飾)


雖然片名先報出“蝙蝠俠”的名銜,但本人還是先來分享超人於我的感覺、對我的成長貢獻好了。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七年克里斯多福·李維飾演的《超人》(Superman)四部曲,是我首次接觸這位英雄的媒介。當時年齡尚小,除了羨慕他會飛,其他的,我都無動於衷;二〇〇六年當布萊恩·辛格拋下《X戰警:最後戰役》(X-Men: The Last Stand)跑去執導《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我還抱有少許的期待,期待能讓我正式喜歡上超人(畢竟布萊恩·辛格的執導功力有目共睹,少了他的《最後戰役》,簡直慘不忍睹),結果仍無法如願,我想,或許真如超人乃外星客,加上能力強到沒有人有的關係,難以令我產生同理心所致。

直至《鋼鐵英雄》的面世,看在導演查克·史奈德的面上(當時還沒聽見DCEU計劃的宣佈),以及克里斯多福·諾蘭作為製作人的份上,我再次“犯賤”,不抱期望入場,結果被視覺效果“轟”得一愣一愣的……加上克拉克與其地球上的養父母彼此之間的關係、受之於他們的教誨,尤其那一幕克拉克親眼目睹養父不·讓·他·顯·出·超·能·力,因此葬身於龍捲風中(養父喬納敦·肯特一角,由凱文·科斯納飾演,在《正義曙光》中再次左右克拉克的抉擇),那瞬間,我感動了,我放下多年以來對超人的成見,我喜歡上這位克拉克·肯特了;片末《七龍珠》超級賽亞人般的戰鬥場面,呈現出的速度與激情,滿足了我內心的破壞欲;以及編劇打造年齡較長的露薏絲,兩人形成的姐弟戀,更讓我發姣得欲罷不能。

故,沒有不看《正義曙光》的理由。

此片中的克拉克,延續《鋼鐵英雄》的結局,已經“混跡”於星球日報中,假公濟私地與露薏絲談情說愛,而懂他身份的,除了露薏絲以及其養母——寡婦瑪莎·肯特,還有他家鄉史摩維鎮(Smallville)的一些小時夥伴或同學——全都是很懂得保守秘密的人,不會揭穿克拉克就是超人的身份。至於很多人一直調侃說克拉克僅憑一副眼鏡就能矇騙眾人,老實說,眼鏡真的是最簡單、最經濟的易容道具——我就見識過友人只憑一副鏡框,就神奇地遮掉她的熊貓眼。


回來電影,一開場,露薏絲跟工作夥伴前往非洲一處地方,“採訪”恐怖份子,結果美國中央情報局藉露薏絲之便追蹤該處,追蹤器遭恐怖份子頭領身邊的保鏢識穿,開槍打死了隨行記者(其實是警方臥底),而露薏絲陷入絕境之時,超人zoom一般地現身,zoom一般地英雄救美,單單聽那瞬間移動的超音速音爆,蠻感官刺激的。而這場戲,其實是超人的死對頭雷克斯·路瑟進行陷害計劃的一部分……

較後,克拉克所表現的,完完全全是個有缺陷的神一般的存在——就像雷克斯說的:“如果神是萬能的,他絕不完美;若是完美的,那他絕不是萬能。”克拉克全副心思都擺在露薏絲身上,只要露薏絲有危險,他都能夠及時出現化險為夷——非洲恐怖份子巢穴、被雷克斯從高塔上推下樓,甚至跟氪星變種妖怪毀滅日(Doomsday)酣戰時,亦能及時發現困在水裡就快溺斃的露薏絲敲擊石塊的求救信息……只能說,克拉克對露薏絲是專情的,與之對比的養母瑪莎,被壞人擄走了也感應不到;以及他前往國會大樓欲與芬奇議員“對話”時,也盲目不聞身邊輪椅的炸彈,就此中了雷克斯的陰謀。

是故,我認為,此超人擁有滿滿的人性,具有多多的缺陷,由始至終,編劇都盡量把他形塑成一個“人”,直至最後他做出了超越人的舉動——原本只想用氪石打造的矛刺殺毀滅日,沒想必須步上同歸於盡之路。他一死,命運使然,往後必成聖經中耶穌基督之典範,片末棺蓋上蠢蠢欲動的墳土,是復活的征兆。


******


角色之:布魯斯·韋恩/蝙蝠俠(班·艾佛列克飾)


二〇〇五至二〇一二年,對DC漫迷甚至影迷來說,是幸福的,因為有諾蘭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三部曲。這經典系列作,於此無需贅述,只是相隔四年的時間,即要重啟一個全新的蝙蝠俠,而且還要超越經典,劇組以及飾演者班·艾佛列克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我身邊亦有幾位朋友,抱著“永遠沒有人能夠取代我心目中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位置”心態,而拒絕入場看《正義曙光》。此外,大半年前當第一款蝙蝠俠造型釋出時,也有很多人唾棄、辱罵說蝙蝠俠怎麼這麼胖、這麼累贅……

對於後者,看了電影,我想說的是,它有其必要。我稍後再說明原因,先來聊聊蝙蝠俠的身世。

布魯斯自幼喪親,大家記憶猶新——相信接下來MCU的蜘蛛人,也正頭痛該如何介紹是人都知道的悲慘身世——於是電影開篇就以唯美的“微暴力美學”帶過,並鋪下很重要的梗:瑪莎,布魯斯的母親(《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中毒頗深的劇迷會說:格倫的妻子)。

接著,成年後的布魯斯,沒有擺脫即有的命運,順利成了韋恩企業的繼承人,親眼目睹超人跟薩德將軍的混戰,於焉激起了他內心對保護地球安危的使命,開始研究克制超人的方法。老實說,雷克斯與布魯斯可說是同道中人,或同病相憐——《鋼鐵英雄》中前者被毀了一輛油槽車,後者則失去了一顆人造衛星——兩人都對超人的存在,抱持悲觀的態度,欲毀之,或至少限制其能力。可惜,雷克斯始終是超人宿敵的命運,命運(加上編劇的安排)引領他從中作梗,讓超人與蝙蝠俠彼此敵對,他則在旁看熱鬧。很多人產生疑惑,雷克斯如何知道布魯斯就是蝙蝠俠?雷克斯既然能挖到神力女超人、閃電俠、水行俠和鋼骨的視頻資料,要挖出蝙蝠俠的真實身份,其實不難;而更值得疑惑的是,那幾樣雷克斯挑撥離間而佈下的局(物品),布魯斯為何那麼容易輕信?只能說,雷克斯腦筋實在厲害,精於佈局,誠如小丑說的:“有計劃的人,都是陰謀者。”雷克斯果然陰謀重重。

回來蝙蝠俠的戰袍,或更貼切地說,是盔甲。《黑暗騎士》中的蝙蝠俠,為了更輕易地打擊犯罪,旋轉頸部方便倒車,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戰袍設計得越加輕便;《正義曙光》則不然,一來,他面對的可是能一只手指頭就可以把他彈飛的超人。盔甲厚重,不代表笨重,卻有加倍保護之效。“世紀之戰”之後,他前往拯救瑪莎·肯特時,那幕一夫當關的動作戲,是諾蘭版的黑暗騎士比不上的。行雲流水的動作,拳拳到肉的打鬥,還有,當DCEU的蝙蝠俠撇除諾蘭版不殺人的原則,對罪犯施予殺招不手軟,我是激動得大呼過癮——這才是真正的私刑判官(諾蘭版的劊子手角色,交由小丑代理,而且他殺的是道德上有缺陷的人,並非全然無辜之眾。我說的。)!若說,蝙蝠俠不殺超人的理由有點兒戲,確實有理,卻也不該對編劇之前埋設多次的“瑪莎”梗視而不見。

所以,DCEU的布魯斯,充滿憤怒。他憤怒於自幼失去母親,無法聽媽媽的話成長,只有阿福代其父母之職,養育他,“慫恿”他步上高譚市(Gotham)的黑暗騎士之路。很多時候,布魯斯都把生命交託於阿福,如要他遙控駕駛飛機等等,可是他被憤怒衝昏頭腦,不聽阿福的勸說他的首要敵人並非超人,結果遭雷克斯玩弄於鼓掌間……當他驀然發現一切都是雷克斯在幕後主使,怒火轉向為自己如此輕易陷入他人的陷阱,於是發洩於奸人之上。至於他的愛作夢,我對其中的夢境不是很熟悉,在此就不贅述了。


******


電影幕後


《正義曙光》是導演查克·史奈德執導的第七部長片。眾所周知,查克擅於視覺上的效果、畫面,本片動作場面堪稱再造經典,其中兩場打戲——蝙蝠俠對戰超人的世紀之戰,以及DC三巨頭打毀滅日——無論聲勢或架勢,都完勝MCU的紐約之戰或奧創之戰。

劇情方面,DCEU明顯要觀眾將之與MCU區分,不像MCU那般幽默兼動作場面並具,以此片為例,一百五十一分鐘的影片,動作場面集中在最後的一小時,前部分全用以嚴肅地敘述故事。所以,觀眾若抱著觀賞MCU劇情公式的心態入場,當然無法接受,這並非電影的缺點,而是觀眾無法轉換的心態,只能說是自討苦吃。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替電影配樂的大師級音樂家漢斯·季默,替片中三巨頭打造各自的主題曲,振奮人心,令觀眾更入戲。此片之後,他決定不再替超級英雄電影做配樂工作,《正義曙光》的意義更加重大。

所以,希望看倌還是能給予《正義曙光》一次機會,給予自己一個看好電影的機會,入場支持。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紅衣小女孩


二〇一五年,台灣發行了兩齣水準上乘的鬼片,一是《屍憶》,另一齣則是《紅衣小女孩》。在馬來西亞,《屍憶》於去年悄悄上映,全片無中英巫文字幕,是本人難得在電影院不受字幕干擾、好不過癮的觀影經驗;而在台灣打破當地十年來最賣座恐怖電影票房紀錄的《紅衣小女孩》,遲至賀歲檔期前全馬公映,本人特地拖至上映期最後一天,才“包場”捧場。

農曆新年將至,抱著看賀歲片心態看《紅衣小女孩》,別有一番滋味,電影還蠻應節的。

電影中幾位角色,輪流遭所謂的“紅衣小女孩”擄走。要說“紅衣小女孩”是陰魂惡鬼,其實祂更像守護神,真正稱呼為“魔神仔”。散場後上網搜索相關資料,證明魔神仔並非厲鬼,北歐神話中的神祗洛基愛惡作劇,魔神仔如是——對祂認真,你就輸了——但,片中祂惡作劇之餘,還帶給那幾位當事人一些教育,讓他們反省自己所作所為,給他們機會救贖心中的愧疚。如男主角,從戲的開始到結束,他如何經歷有驚無險的遭遇,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女主角許瑋寧原本作為旁觀者,事後如何牽扯其中,且一發不可收拾,男友對她的愛,她對男朋友的愛,編劇都巨細靡遺地交待清楚,毫不含糊——雖然事件過後,她就這樣釋下對懷孕的抗拒,本人對此安排不甚滿意。

電影佈滿描述親人之間血濃於水的聯繫,見慣不怪、視若無睹而逐漸疏離的信任與親情,魔神仔作為修飾彌補的神靈,替當事人修補這層疏離關係,但事在人為,能否浪子回頭,需得看當事人本身是否把握機會。

至於前言說的應節氛圍,如其中奶奶不時催孫兒趕緊娶媳婦,被問者不勝其擾;還有片末淡出的一幕,跟逢年過節才看得到的國油公司拍的廣告同樣感人催淚,勸誘遊子趁此時節回家,回到最初的美好。還有,片名《紅衣小女孩》,新年佳節華人至愛的顏色非黃即紅,如此應節的片名,不看海報,或許真有人誤以為是賀歲片吧?

所以,誰說鬼片不適合賀歲?如今賀歲電影質素漸差,相比起那些劇情無腦亂掰純當觀眾智障傻瓜的賀歲電影,《紅衣小女孩》更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