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腥紅山莊


近期看了太多無法填滿我黑暗面空虛心靈的(恐怖)電影,直至這部《腥紅山莊》(Crimson Peak)登場,方一解我饑渴已久的殘虐想望。

導演吉勒摩·戴·托羅之名號,相信喜歡恐怖片的觀眾一定在幾部片子的end credits看過,此外,商業片如《地獄怪客》(Hellboy)、《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環太平洋》(Pacific Rim)……皆由他執導,是業界公認的“怪物達人”——那些現實中不存在的怪物造型,是他發揮無限想像力,設計得栩栩如真,簡直是怪物誕生的父親。

《腥紅山莊》裡頭有一幕,敘述喜好寫作的女主角伊迪絲將撰寫的鬼故事帶給教授批閱,對教授說了一句對白:“這不是鬼故事,是故事裡有鬼,‘鬼’是隱喻。”這對白亦可用在此電影上。我只是好奇無論預告或宣傳文案,都把《腥紅山莊》包裝成一部鬼片,實有欺瞞之嫌。依我淺見,它真的只是故事裡有鬼,而且只是一種隱喻,藉以譬喻人心比鬼魅更恐怖的老生常談。雖說大眾皆瞭這膚淺之理,但記得住、悟透的又有幾人?又,鬼從來不是那些死去的人,而是形容對那些死去的人無法釋懷的人。

要說《腥紅山莊》是驚慄片,更為貼切。尤其編導引領觀眾回到陌生的二十世紀初期,主角又是伊迪絲這位面容蒼白、完全處於弱勢的女生,遇上來歷、動機不明,長得像北歐神話中惡作劇之神般英俊的外來者,隨著伊迪絲之父慘遭謀殺,加上生前委託的偵探挖出的料,觀眾不禁替伊迪絲陷入這等愛情騙子的誘惑,捏把冷汗……如今想來,愛情陷阱,不就是現實中“橋不怕舊,最緊要受”頻仍的犯罪手段?

當伊迪絲決定離開故鄉,隨新婚丈夫湯瑪斯前往另一個大陸,來到冰天雪地的古宅時,簡直成了老虎嘴邊待宰的羊。此時,編劇重點一轉,開始對湯瑪斯與姐姐露西爾的生活抽絲剝繭,製造無數巧合,藉伊迪絲之視角一窺這對姐弟如何攜手成長、生存,爾後成為無法背叛彼此的同謀;他倆的成長,由幾條人命堆疊而成,亦可說是隱藏著無數件悲悽故事。兩人的性情,以及靚麗外表下潛藏的冷漠兇殘,看似可怖,卻情有可原,尤其湯瑪斯正欲尋求救贖良機,決定拯救愛妻於水深火熱之中,帶其脫離苦難,最終卻無法倖免背叛親人的下場,身負苦痛而獲得永久解脫。

而作為姐姐兼不倫戀人的露西爾,當一時衝動殺了弟弟,將憤怒轉而發洩在始作俑者伊迪絲身上,兩女子在皚皚雪地中你攻我守地刺殺,雙雙受傷處噴濺而出的鮮血,在攝影鏡頭的放大效果下,煞是駭人,亦掩藏不住其中的美麗。對,《腥紅山莊》後來聚焦的不是大力亂神之說(從來就不是),而是血腥殘暴,靠著以假亂真的化妝,伊迪絲最後朝露西爾天靈蓋砸下的那一鏟,是有多麼地暢快,又有多麼地痛快。我尤其喜歡兩人最後一次對峙時,伊迪絲目光朝露西爾身後某處哀求道“幫我!”,試想像露西爾當時作何感想?她到底哪根筋不對?我身後有誰?不禁心裡發毛。一個是看到心中摯愛;另一個則是敵不過內心的愧疚——兩人心中有鬼,本身亦成了鬼。

不知為何,好像很容易投入《腥紅山莊》的劇情與角色,好像演員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跟角色異常搭配——這是選角的功勞。雷神索爾父王領養回來的兒子湯姆·希德斯頓、潔西卡·崔絲坦(才在《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見她踩著高跟鞋與暴龍賽跑,大誤!),以及蜜雅·娃絲柯思卡,較陌生的還是飾演主角伊迪絲的最後者,此姝在《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中為人所知,就像天生適合這類古裝造型。此外,片中飾演對伊迪絲愛意不減的亞倫醫生,也是托羅導演上一部作品的主角查理·漢納,古裝扮相讓他多了幾分滑稽,但其對伊迪絲至死不渝的愛意,又感染了多少少女心?

總括而言,《腥紅山莊》算是最近品質上佳之作。還有要特別聲明的是,它絕不是鬼片,不好此道的觀眾可放心入場;還是明明不喜歡看鬼片,卻因為湯姆·希德斯頓的關係而自我欺騙說這不是鬼片的觀眾,大有人在?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惡靈作祟


《惡靈作祟》(The Diabolical)於我,可謂一部實驗性質恐怖片。它當然不比《詭屋》(The Cabin in the Woods)有趣味,但最後真相大白時,還是能夠讓我帶著震撼,以及少許的抱憾離場。抱憾的是或許預算拮据的關係,留有許多未解之謎;而電影卻在此情況下,有意無意地釀造出反高潮結尾,成了我心中一枚小小的震撼彈。

《惡靈作祟》開場,不期然想起最近重拍的《鬼哭神嚎 惡靈15》(Poltergeist)——單親母親麥蒂森,與一男一女兩位小孩住在一幢有超自然現象的獨立式洋房,一家三口都能看見那鬼魅般來去自如、無法觸摸的“活死人”。他們先是忍受,直至後來竟變成實體,並要傷害他們,麥蒂森才決定搬離這鬼屋,卻發現兩個孩子一旦離開這幢洋房,便會昏迷不醒。苦無良策之下,麥蒂森唯有見機行事,保護孩子之餘,也憑著在其周圍出現的巧合事件,慢慢拼湊出此靈異事件的前因後果,而真相是那麼地……不明確。

沒錯,毫無緣由。從劇情的鋪展,可以了解一切的靈異事件乃某科技公司所做的時空穿梭試驗,目的是遣送一位四十年後的殺人重犯回到過去;而這位重刑犯回到過去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電影倒沒明確解釋。是科技公司為了收購該房地產而不擇手段,是因應片尾麥蒂森的犧牲而做出的良心贖罪?總之,這故事已經打破“先有雞或先有蛋”的時空辯論規格,去到莫名其妙的想像空間,端看觀眾自行解讀。

另,《惡靈作祟》對角色的塑造,其實蠻有看頭,尤其母親麥蒂森與兒子雅各,電影會有如此的結局,可說是他們性格造就的“蝴蝶效應”。雅各是個問題少年,身體裡埋藏著一顆隨時猶如浩克那般發作的怒火炸彈;當那位時空穿梭回來的重刑犯,追殺這一家三口時,對著家中擺設表現出剎那的猶豫不決,我似乎看懂了什麼……

時空穿梭的知識與常理,我一般都從幾部經典科幻電影潛移默化地深埋心中,《惡靈作祟》與之比較,簡直是亂來一通,毫無章法,這是它大膽之處;而好的恐怖片驚嚇背後,都該有一則觸動人心的故事,希望《惡靈作祟》能有第二章作為解謎篇。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時光聲色迴廊:伴我成長的電影,有些經典,有些不——早在復仇者聯盟之前(下篇):華語電影的代表

繼續上兩個月未完成的主題——三個諸葛亮,完爆一個臭皮匠。這回,我們乾脆直搗核心,前往以“諸葛亮”為名的時空戰場——三國。


根據三國歷史改編的影視作品,古往今來,只得一個“亂”字,中港台以及日本人的“史實”,加上我未看過的電影實在太多,不敢給個確切的作品數量。此篇文章,亦以二〇〇八年吳宇森執導的《赤壁》作引子。

《赤壁》,是吳宇森自一九九三年至二〇〇三年這十一年間在好萊塢磨了八部電影之後,回流亞洲的第一部野心之作,亦自此建立觀眾可以懷念他的經典港片之分水嶺。《赤壁》是大片沒錯,加上乃吳宇森在電影市場中暌違五年復出之作,噱頭可謂驚歎連連,吸引了多少觀眾的盼望,而之後又毀了多少觀眾的渴望?

《赤壁》分成上下兩部(就像最新作品《太平輪》一樣),我們且相信無非是篇幅過長、格局太大,必須一剪為二的官方說辭(沒浮上檯面但人人心知肚明的,無非是“騙錢”),只是,電影真的有那麼好嗎?只能見仁見智。卡司確實壯大,嚇死人不償命——屈指數來即有金城武梁朝偉林志玲張豐毅張震趙薇胡軍中村獅童佟大為等這些我認識的,還有一大堆我不認識的大陸演員,雖不比七國般亂,卻足以嚇嚇叫。

劇情就如片名,述說三國時期中最負盛名的其中一場以少搏多的戰役,曹操揮師南下,打算攻下當時較弱勢的劉備及孫權,本以為勝券在握,卻沒料到劉孫竟然聯軍,加上孫軍的通曉水性及佔據主場之利,最終讓曹操吃下這恥辱一仗,算是歷史佳話。

只是,電影終究是電影,必須加入一些讓觀眾如我罵到狗血淋頭的虛構橋段,才不枉這樣壯大的製作。如讓趙薇飾演的孫尚香,女扮男裝(不懂是否如此,讓趙薇在隔年的《花木蘭》再次女扮男裝打壞人)混入曹軍刺探敵情,更與那裡的蹴鞠小將孫叔才產生BL情結,可謂玩笑太超過,哭笑不得也。曹軍戒備如此森嚴,若讓你這等小毛頭混進混出如入無人之境,那位小將亦分不清來人是敵或友,難怪註定要敗北。

說回正題,非劉孫聯軍的那幾位武將及軍師,以及軍師兼武將周瑜了。周瑜是此仗總軍師,指揮麾下如趙雲、甘興、關羽、張飛等武將,外加一個諸葛亮在旁跟進跟出,偶爾刺激他幾下,增加二人瑜亮情意結……總之,這是一部讓基層人物一顯光芒,讓領導人物昏庸無比(除了孫權)的大製作爛電影。要殺時間,還蠻熱鬧;要學歷史,最好避之。甚至後來有部惡搞它的《越光寶盒》,也比它好看十倍(至少《越》沒有歷史包袱)。


******


另一部經典的華語電影代表,不投給《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枉為影癡也!


從前從前,香港有個見光死的電影人王家衛,請來一大票超豪華卡司拍了一部人人看不懂的《東邪西毒》,電影殺青時超時超支。他的電影製作公司拍檔劉鎮偉為了鋪設公司破產的後路,沿用同班人馬,僅用廿七天拍了這部“後路”《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時至今日,我們不會質疑《東邪西毒》的經典地位,卻更喜歡《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帶來的歡樂,更甚者,是它後無來者(縱觀如今純香港喜劇日漸式微,我大膽使用此詞彙)的快樂。

金庸武俠名著《射雕英雄傳》,是正常的小男孩都懂的。裡頭角色頗多,單就“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大高手的故事,就有各自各精彩了。《東成西就》編劇技安(實為導演劉鎮偉化名)能在巨大壓力下嘔出一部將此四人(摒除中神通王重陽)重新設定形象、人物個性的劇本,伊森·漢特也會頒給他一座“不可能的任務”大獎。

它的故事主線是梁朝偉飾演的西毒歐陽鋒,加上其他幾支支線,慢慢匯聚成一條主流,過程雖荒謬透頂,肯定遭來金庸著作衛道人士的撻伐(若真有此機構的話),但無損戲裡頭每一位演員的“玩興”——梁朝偉梁家輝張學友林青霞劉嘉玲張曼玉王祖賢,有哪一位至今敢如此放下身段大玩特玩?故,《東成西就》可說後無來者,就算流行跨國合作的現在,電影類型也多是劇情片,喜劇少之又少,甚至不見蹤跡。


後來,劉鎮偉再推出以《天龍八部》為主要設定的《東成西就2011》,卻少了當年的“笑”果,多著重在愛情上,第一次看還是會有驚喜,卻少了會讓人一直重溫的“防腐劑”。


******


這次的“早在復仇者之前”專題文章,在此結束。當初會撰寫這篇主題,無非是配合電影《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Rogue Nation)的上映。

若看倌有更多的電影分享,歡迎留言推薦。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潘恩:航向夢幻島


如今,人人都愛“起源”。商業電影諸多膾炙人口的英雄或壞蛋角色,不知是否循眾要求,替名角重編一個“起源故事”,似乎成了編劇的主流作業。早先迪士尼經典動畫中的歹角,也逃不過此等“命運”,一部部的真人版電影,主要描敘的不再是那幾位忠角,而是在動畫中令小屁孩恨之入骨、毛骨悚然的大壞蛋。兩年前觀賞了《黑魔女:沉睡魔咒》(Maleficent),心驚膽顫且瞌睡連連,接受不來,只能說並非我心中的那杯茶,尤其針對以女巫為主的反派。自此,特別留意這類型電影,以刻意避之。

《潘恩:航向夢幻島》(Pan)同樣“延燒”自一九五三年迪士尼經典動畫《小飛俠》(Peter Pan),只不過並非由迪士尼重拍。這回,述說的是永遠不會長大的彼得在成為夢幻島傳奇之前的故事。入場前做了資料搜索,沒有女巫再世,亦非以《小飛俠》反派虎克船長為主角,於是放心入場。

電影沒特別好,也沒特別不好——不過不失——倒是旁白加上星座動畫呈現的片頭,一些《小飛俠》的重要角色一閃即逝,不禁勾起我的童年回憶,尤以那隻碩大無比的鱷魚,“嘀嗒—嘀嗒—嘀嗒”的秒針響聲,是鱷魚前進的步調,也是虎克的夢魘。後來,當虎克未來的跟班史米以百分百忠於動畫的形貌、說話方式出場時,我簡直要尖叫!

彼得如何成為“潘恩”(戲裡頭交代“潘恩”不是姓氏,而是夢幻島土著族語的勇士之意……這不造成語法錯誤嗎?稱謂不是該在名字之前?),算是電影史的老梗了,沒啥好關注的。看他從現實世界中被擄至奇幻異界,再漸漸彰顯他的不平凡,繼而老掉牙的生世、學飛的過程、馴服《阿凡達》(Avatar)中的野生飛禽,以及走避不及的宿命,簡直是《駭客任務》(The Matrix)救世主尼歐再版;反而是描敘他跟虎克之間的友情則比較新鮮,尤其知曉兩人未來必成勢不兩立,則更慨歎天下沒有永遠絕對的事情。

主打的除了前傳故事,還有就是丑名遠揚的黑鬍子海盜船長了。上一次聽見這大名,該是在《神鬼奇航:幽靈海》(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史傑克船長的準岳父,即是此兇殘人物也!《潘恩:航向夢幻島》請來休·傑克曼飾演這傳奇邪魔,自是賣點,瞧他為藝術犧牲,剃了個大光頭,戴上假髮不止,一臉粉底妝,只是,邪惡感受不到,倒是多了幾分奇詭,以及幾許的滑稽。(戲外話:兩代黑鬍子,曾在伍迪·艾倫電影《遇上塔羅牌情人·Scoop》中對過戲。)

至於其他,也沒什麼好說的了。特效的靚麗乃意料中事,做不好才該要打屁股。喔,還有魯尼·瑪拉,在片中漂亮到不行,飾演的角色虎蓮公主與虎克之間的情緣,是讓成人觀眾感受到一絲歡樂的棉花糖。


如今,人人都愛“起源”。《潘恩:航向夢幻島》應該能勾起如我這把年齡層觀眾的懷舊情懷,但奉勸各位還是別抱太高期望入場。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絕地救援


看《絕地救援》(The Martian),很難不將麥特·戴蒙飾演的主角馬克·瓦特尼跟諾蘭那部《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做聯想,畢竟同樣一位演員,一年內被“丟”上外太空兩次,以幾率論來說,可說是奇跡了……

這電影跟幾年前那部同樣超經典的《地心引力》(Gravity)一樣,都是述說人與孤獨相處並生存的故事。只是《絕地救援》中瓦特尼的處境看似同樣近乎絕望,感覺上並不比《地心引力》那般讓人產生恐慌,或許是後者都在一片黑暗,且腳踏不到實地的虛無漂浮中吧。

《絕地救援》中,瓦特尼因突來的風暴,與同行宇航員失聯,眾人以為他殉職,拋下他回航地球。當瓦特尼醒來,通訊系統也已損毀,他唯有憑藉之前所學的知識技能來延長生存期限,包括糧食補給,而電影就是在敘述這些,勵志之餘,也告訴觀眾一項鐵一般的事實——馬鈴薯很好吃(誤)。知識是生存的基礎,當有機會學習時,千萬要認真。

麥特·戴蒙的個人秀(碎碎唸),我是沒有多少感觸,倒是對他不斷與寂寞為伍,利用等待救援的時間自救的同時,還能自省的描述,大感激賞並認同;在這通訊發達的年代,幾乎人人都無法承受孤獨,因此給自己一個自我空間、時間來思考一些什麼,變得無比重要,卻也是人人忽略的事實。“智能手機在手,等於掌握世界”,時尚達人都忘了過分依賴科技,遲早必因此而葬送智慧。所以,回到片中的瓦特尼,當陷入絕境時,看他還能保持理智,不斷思考,將之前所學學以致用,最終得以獲救時,實乃三分憑運氣,六分是靠他臨危不亂的理性,以及一分殘存的生存意志。

演員方面,除了依然要美國政府拯救的麥特·戴蒙(有網友惡搞美國政府為了拯救他,究竟投入了多少資金),配角可謂星光熠熠——跟他同樣在《星際效應》中演出,卻沒對手戲的潔西卡·雀絲坦、克莉絲汀·薇格、新一代隱形女凱特·瑪拉、不斷死去的西恩·賓、傑夫·丹尼爾(認識他是因為《捍衛戰警·Speed》)、《蟻人》(Ant-Man)最佳綠葉麥可·潘納……還有,有人發現卸下機械手臂的酷寒戰士嗎?塞巴斯汀·史坦一旦演回“正常人”,是有多麼地平凡(還有一段酷寒戰士跟隱形女的戀愛故事)。雖說麥特·戴蒙撐起整部電影的主幹,但這幾位在地球上“運籌帷幄”,以及太空梭中待命施予援救的配角,才是烘托麥特·戴蒙的重點。《絕地救援》劇本始終無法像《地心引力》那般,能夠由始至終將焦點集中於主角,因此配角成了避免觀眾對麥特·戴蒙感到厭倦,藉以轉移觀眾注意力的棋子。

總結:《絕地救援》算是近期看過的影片中,比較有內涵且滿意的一部,雖然對片中某段向強國求救的劇情,感覺有點賣乖求票房的不齒。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凶兆2:雙瘋


非我自豪,看過的恐怖電影,有嚇到的,寥寥無幾;感動到的確有數部,如婆羅洲之光溫子仁執導的《陰兒房》Insidious)、《厲陰宅》(The Conjuring),都在列表中;而三年前的《凶兆》(Sinister),也是“撼動”過我心防的鬼片。

對片中一切詭異事件,我信誓旦旦地以為只是主角犯罪小說家因精神病產生之幻像,對於那潛伏幕後操縱的惡魔之說,嗤之以鼻,沒想出乎意料,加之粗製濫造更顯真實的謀殺影像,以“戲中戲”之姿穿插其間,還有小孩作為劊子手的設置,讓人惴慄難安,鬼氣森然,是以“中招”。

除了氛圍可怖,《凶兆》再次讓觀眾了解,鬼片不能純以聲效硬撐;一部成功的鬼片,絕少不了好故事作主幹,其他技術能力,只為提升娛樂、驚悚效果。

有了首集的好感,於是對第二集《凶兆2:雙瘋》,犯下最不該犯的錯誤——抱有期待,最終敗興而歸。

首集的配角警探,成了這集的主角,故事描述他研究出阻止惡魔奪命的法子,連警探一職業已辭去,憑己所能全國跑透透驅魔,正巧來到惡魔正待施予魔掌的雙胞胎小孩前。於是,想方設法保護這家人的安全之餘,也不禁愛上他們的單親媽媽。

可恨的是,全片最恐怖的橋段嚇梗,給預告片劇透了九成,剩下一成猶如黔驢技窮,嚇不出個所以然來;膠卷中記錄的真實兇殺,亦不及首集那般驚悚駭然,血腥殘害是有,卻點到即止,不知是否代表雙胞胎的黑髮弟弟之慈悲心,眼中所見亦如此。至於惡魔,依然只在背後操縱,負責“打前鋒”、慫恿黑髮弟弟加入闇黑軍團的,都是些死不瞑目的小幽靈,容貌陰森,卻兇不起來。

電影少了嚇點,焦點於是轉向兄弟倆鬩墻的過程描繪:弟弟有陰陽眼,本是惡魔的指定目標,後因其“懦弱”(慈悲心腸)而將目標轉向智力不足的哥哥,哥哥為了證明自己,執意墮落,最終功敗垂成,惡魔親蒞帶走他,可不知除了地獄,還能到哪去?若地獄是歸屬,下場又比那幾位浪跡人間的亡靈要好?

總結:《凶兆2:雙瘋》沿襲了首集吸引大眾的賣點,無奈不曉變通,加之預告壞事,終淪為一齣悲劇,可惜矣。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聖母峰


運動類型電影,通常與勵志脫離不了關係,就像早前幾部如《破風》《震撼擂台》(Southpaw),都是敘述主角如何以毅力意志力,抗衡並破除體力極限,沒有最高峰,只有更高峰,加上得以顯現男性氣魄三寶——腹肌、胸肌、臀線(說回來,若有以女性為主的運動類型片,我也會關注她們此三圍線條)等,女性觀眾必受落,且垂涎欲滴。

《聖母峰》(Everest)算是運動類型電影吧我想……不同的是,因處於高海拔地段,所以片中男性演員必須包得密不透風,縱使身懷八塊肌,亦無緣秀出。傑克·葛倫霍一出場就躺在日光浴下,但焦點完全不在他茂密胸毛上,而是他與《震撼擂台》中的身材完全判若兩人的“麵筋”狀態,可見於專業國家的專業演員在營養均衡與塑身上所獲得的專家建議有多麼地專業。須知,這可是演員奉獻生命的賭注,是誰說演員這行很好混?

扯遠了,回來電影《聖母峰》……的看似完美,卻沒什麼高潮迭起的平庸劇情。對,很遺憾的,老實人必須說老實話。本片依據一九九六年的真人實事改編,但直至劇終,我仍參不透此片除了賺錢的意圖,還有什麼道理得以啟發觀眾;亦看不出有要向那幾位遇難者致敬的意味成分。我能理解領隊羅勃·霍爾(傑森·克拉克飾)犧牲的最大原因,在於不忍心拒絕明顯體力不支的朋友三度離頂峰那麼近,卻三度無法觸摸的心情,繼而陪伴他走完最後一程,同時也步上自己人生的歸途。這種“居心何忍”,慈悲為懷者看到的是他的寬容,但如呂布者,則視之為愚蠢,要知道人生在世,最重要是留住一條命,方有下次重來的機會。

除了霍爾比較鮮明的刻畫,其他角色猶如走馬燈過場般一閃即逝,空有明星效應,亦無法牢記。斯考特(傑克·葛倫霍飾)與霍爾之間,旅途中的朋友、生意間的敵手,暨登峰次數多寡的競爭關係,也只有在電影前段較為明顯,後來不知是否暴雨、暴雪來襲,一切盡顯朦朧且模糊,兩人的“亮瑜情操”完全抹滅;貝克(喬許·布洛林飾)則明明看著他凍死,結果成了莫名其妙存活的奇跡;蓋(山姆·沃辛頓飾)則是凡人一個,平凡無極,只能乾著急;反而是那兩位只能遠在天邊等丈夫歸來的“閨中怨婦”珍(綺拉·奈特莉飾)和琵契(羅蘋·萊特飾),還有戲可演,秀一秀演技。只能用片中某人的對白來說明,能夠攀上高峰的,並非由攀登者決定,乃由聖母峰(大自然)定奪。人類之於大自然,何其渺小?當然,天無絕人之路,也有反常的例子(如貝克此例),難怪他日後是成為薩諾斯的不二人選。

徒步於一片皚皚白雪、寒風刺骨的低氣壓環境中,事前的心理建設、體能訓練是何其重要(就像片中敘述的,至少要兩三個月時間),尤其一旦在看似天堂、實為跟地獄無異的山中與隊友失聯,等待救援的日子,其實最大的敵人,是需要耐得住寂寞。

生存或死亡,端看一個人如何能將“寂寞”心態轉換為“孤獨”,且懂得接受它、享受它。不是嗎?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高年級實習生


俗套的說,《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很好看。勞勃·狄·尼洛配安·海瑟威,恰好能夠網羅如我這般年齡、同時迷上兩人的影癡,同時亦吸引老一輩如《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蠻牛》(Raging Bull)等年代的狄·尼洛影迷,以及憑《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精湛演技、可人外表兼具俘虜年輕一輩的粉絲。

《高年級實習生》是一部勵志電影,無論是對樂齡人士或正為了夢想打拼的白領階級而言。片頭以勞勃·狄·尼洛飾演的班,以口述本身的經歷與生活,簡單介紹了角色本身,才帶出此段是班為了某公司征聘高年級實習生而錄製的影片之橋段。我特別鐘愛這片段,一顯班正面的處世態度,令我不自覺的對該角色產生好感,還有那句用中文說出的“相信我,我什麼都試過了!”發音當然不標準,但就莫名產生親切感。

第二幕,鏡頭來到安·海瑟威飾演的茱兒,是個文創企業的創始人。她是個對自我要求超高的主管,對下屬反而沒那麼高要求,什麼事情都盡量親力親為,下屬搞不掂的事務,她還會接來處理善後;雖然偶爾會不滿下屬,但絕不會對他們惡言相向,打擊他們的士氣。總之,她是屬於有苦自己扛的那種,而此角色,正好接續她《穿著PRADA的惡魔》中在恐怖異常的女主管米蘭達底下奮鬥多時、由天天被罵直至深獲其心的安蒂角色。本身有過曾經作為下屬的苦痛,自然會更加體恤員工。這種老闆,好或不好,見仁見智,我不做過多的分析,畢竟我尚未起當老闆的念頭……

茱兒貴人事忙,公司“高年級實習生”的計劃,她是左耳進右耳出,全由下屬做主,而班則是安排到她直屬下屬的職位,令茱兒一時反應不過來,加諸對樂齡人士起先的不信任,兩人的首次會面並不算有很好的接觸、溝通。班則盡忠職守,堅持幾項憑經驗得來的“打工守則”,如就算公司沒有規定,仍堅持天天西裝打領帶、隨身攜帶手帕(這會促進同事之間的關係,不蓋你)、絕不在老闆離開公司前下班、對任何事皆主動,以及對同事的好人緣,讓他晉身為公司中的人氣王。隨著時間洗練,茱兒漸漸讓班進駐自己的家庭生活,而班也似乎在失去妻子之後獲得第二人生,兩人猶如父女般的情感,都讓彼此大表驚訝,也是二人因此“高年級實習生”計劃最大的收穫——上司與下屬以外的信任關係。

此外,班在片中的幾幕情節,不知是編劇刻意安排或純屬巧合,都令我聯想至勞勃·狄·尼洛過去的經典作品,如有一幕他“升職”為茱兒的私家司機,茱兒要他前往某地,他即刻前往,但並非用前司機常用的路線,茱兒警告他,他只回說一句:“相信我”,結果還真的比原定路線更快抵達,這不正好說明他曾因失眠問題而做過計程車司機?還有一幕,坐在班隔座的同事,在班的協助下完成作業,伸出拳頭要與班擊拳,班卻對他揮了幾下拳擊手勢,正是《蠻牛》拳擊手傑克·拉·莫塔的延伸……這種所謂彩蛋,會讓懂的人對電影更好看。

總而言之,再次啰嗦又俗套地說,《高年級實習生》很好看。它不只是純粹的人生勵志電影,更是能磨合職員關係的電影。它讓身為上司者稍微理解下屬的心態,避免成為《老闆不是人》(Horrible Bosses)中的惡魔上司(除了珍妮佛·安妮斯頓飾演的牙醫之外),也告訴打工一族如何做個好員工,不卑賤不耍賤不做“打工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