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哥吉拉與金剛:新帝國


一九五四年哥吉拉首次登上大銀幕以來,至今出了三十多部作品,我看過的屈指可數,當中包括一九九八年好萊塢版《酷斯拉》——畢竟深受好萊塢軟文化輸出影響。這作品還一度令我以為,哥吉拉是從侏羅紀公園逃脫出來的角色。直到二〇一四年好萊塢版《哥吉拉》(Godzilla)問世,這隻神獸才在我心中正式奠下神聖形象。

但我並沒因此深入研究哥吉拉在日本特攝影視中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影響,只看了二〇一六年日本電影《正宗哥吉拉》,發現它跟二〇一四年美版的形象有巨大差異——美版將其塑造為維持世界生態平衡的頂級掠食者;《正宗哥吉拉》則將其描繪成人類的威脅。

《哥吉拉》票房口碑皆報捷,促使片商搭上電影宇宙風潮,開發怪獸宇宙(MonsterVerse),將美國原創的金剛跟哥吉拉“拉埋一堆,齊齊賺鐳”,陸續推出《金剛:骷髏島》(Kong: Skull Island)、《哥吉拉II:怪獸之王》(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哥吉拉大戰金剛》(Godzilla vs Kong),以及最新的《哥吉拉與金剛:新帝國》(Godzilla x Kong: The New Empire)。

只是,身為哥吉拉擁躉,我覺得哥吉拉的神聖地位隨著一部部系列作的推出,逐漸貶降。尤其兩大神獸終於相遇、打得一片火熱的《哥吉拉大戰金剛》,淡出鳥來的故事劇情,令我意興索然,直到末尾最終BOSS機械哥吉拉登場那一下下,兩獸不得不聯手對抗的終極戰役,才感到一絲振奮。僅此而已。

當時,傳聞好萊塢與日本東寶的哥吉拉授權協議已結束,哥吉拉在好萊塢的征途也因此終結,沒想到如今會有《新帝國》的誕生。有了前作的觀影體驗,我對其沒抱太高期望,它也果然不負所望,比我設下的極低標準還低劣。


我不喜歡,不代表大眾不喜歡,《新帝國》竟然大獲好評,票房還節節攀升。老實說,它沒有故事可言,觀影時無需思考,只看金剛在地球空心和地球表面闖關打怪,哥吉拉則已淪為連配角都不如的茄哩啡。怪獸之間的戰鬥場面,比起前作是更多且更壯觀,可見片商對觀眾品味要求,成功抓拿精確。

當然,《新帝國》還是有值得讚揚之處,像視覺效果的呈現,就非常出色。無論是怪獸的戰鬥、地球空心的奇幻景象,還是地球表面上人類世界與巨型怪獸的對比,在以假亂真的電腦特效加持下,讓人目不暇給,看得酣暢盡致。唯一稍感不過癮的,是金剛和哥吉拉身處地球空心時,周遭一切事物都巨大無比,牠們也瞬間從XXXL型縮成了M型,原本因巨大而略顯笨拙的行動,變得俐落快捷。這種落差感的消失,使牠們失去了神秘、敬畏的震撼感。

總而言之,對我這種較注重故事敘述的觀眾來說,《哥吉拉與金剛:新帝國》十分難看。前作《哥吉拉大戰金剛》再不堪,跟這新作相比,水準還是高了許多。不過,有錢就是爺,哥吉拉和金剛兩個IP往後的發展,依舊會依循觀眾要的方向前進。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辣手神探


要數香港動作或暴力美學電影的翹楚,吳宇森自然在列,《英雄本色》系列、《喋血雙雄》等,甚或勇闖西域好萊塢端出的《斷箭》(Broken Arrow)、《變臉》(Face/Off),都是我心中經典作。然而,也許是我年齡漸長,總覺得吳導千禧年往後的作品,都平庸普通,無論是分拆成二的《赤壁》,抑或更近期的《追捕》《無聲夜》(Silent Night),都感到故事情節虎頭蛇尾,片裡的英雄角色刻意的動作蒲士也十足“懶有型”,一整個沉悶異常。此篇分享的《辣手神探》,是吳導早期其中一部我覺得超級好看的作品。

這部一九九二年的動作巨作《辣手神探》,講述周潤發飾演的Tequila,是個屢破奇案的警探;而梁朝偉飾演的阿浪,是黑幫首腦海叔(關海山飾)的左右手。新崛起的Johnny Wong(黃秋生飾)設計阿浪殺害海叔,取代其江湖地位及資源,並吸納阿浪作為其手下。Tequila為瓦解Johnny Wong的軍火集團,多番跟阿浪交手過招,始發現阿浪的真實身份,竟是警方臥底……

提及臥底,且是梁朝偉,自然聯想到二〇〇二年的《無間道》。梁朝偉在兩部戲裡的表現,同樣投入且精彩。當然,有著十年的磨煉及人生閱歷,梁朝偉演陳永仁時,會比阿浪來得更沉穩。看著阿浪被迫殺害對自己猶如親兒子般的海叔,從那特寫的面部表情及眼神(提起梁朝偉,一定逃不了他的眼神攻勢),他的身不由己及內心的苦痛掙扎,透過鏡頭直搗觀眾心坎。深思一層,那當下他並非只為“弒父”而糾結,還得在剎那間做出決定,是要就此結束任務回歸警隊,還是打蛇隨棍上,接續跟隨Johnny Wong這條線,直至把這黑幫連根拔起。

《辣手神探》的槍戰場面,只能用精彩絕倫形容之。片頭在茶樓的動作戲,眼見周潤發林保怡歐陽震華還有日本演員國村隼(超年輕)等人飾演的黑白兩道,在狹窄的空間內相互開戰,連帶無辜顧客遭池魚之殃。這一場戲對我這初次觀看的人而言,簡直有意料之外的“醒神”,此先聲奪人之勢異常響亮。


片末在醫院的壓軸動作戲,也不遑多讓,甚至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尤其一段長鏡頭的戲,更是公認的影史經典:Tequila和阿浪二人闖關殺敵,直如射擊電玩般的鏡頭設計及角色走位,讓人恍如身歴其境,在炮火肆虐下勇敢殺出一條血路。在那電腦特效還不普遍的年代,這類實打實的視聽覺震撼享受,令人大呼過癮,酣暢淋漓!

雖然說《辣手神探》是典型的動作片,片長基本是由好幾場動作戲堆砌累積,卻並不會有沉悶之感。除了動作設計確實精彩,其中穿插的幾段文戲,也融合了些許幽默橋段或詼諧對白,使電影在整體節奏上得以調整,在腎上腺素狂飆的炮火轟擊下,藉著這幾段文戲緩衝,觀眾也不會緊張刺激得喘不過氣來。驚喜的是,吳導在爵士酒吧裡的客串,提供Tequila人生建議經驗分享,讓戲外的觀眾一同咀嚼一番他的精句名言。

總括而言,《辣手神探》絕對是香港動作戲的典範,也是吳宇森其中一部經典作,值得一看再看!

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熱辣滾燙


杜樂瑩(賈玲飾)大學畢業後曾短暫工作,但很快就選擇宅在家裡自我封閉長達十余年。某日與妹妹發生矛盾後,她決定離開家裡,在一家燒烤店找到服務員工作,並結識了拳擊教練昊坤(雷佳音飾)。當樂瑩以為她的人生開始步入正軌時,殊不知即將到來的,是遠超出想像的考驗……

中國電影《熱辣滾燙》是賈玲自導自演的第二部作品。我沒看過她的首部作品《你好,李煥英》,無從比較兩者,但這部改編自日本電影《百元之戀》的新作,確實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震撼及啟示。

這部電影充滿勵志元素,主角樂瑩的人生轉變過程尤為明顯。她從人生低谷,一路降落深淵,絕望至跳樓尋死,無奈老天不肯收留;皮粗肉厚的她表面沒一絲傷痕,也沒內傷骨折,卻是痛徹心扉——這一幕非常魔幻超現實,看得我既大感惆悵,又禁不住發噱。此刻,她瞥見一角的拳擊課程宣傳單,遂開始了拳擊訓練,不只鍛煉意志體魄,也把體重降下來,一整個重生的過程看得我為其喝彩之余,亦自慚形穢。

《熱辣滾燙》盡顯“人生苦短”(英文片名YOLO是“You Only Live Once”頭文字母縮寫)之主題,鼓勵觀眾人生在世時至少嘗試“只贏一次”,設定目標,然後義無反顧、堅持不懈地努力實現。樂瑩一年內的瘦身之路,以及後來參加拳擊比賽,在鏡頭呈現下,配以動人配樂聲效,讓人心潮澎湃沸騰。作為拳擊新手,輸掉比賽是必然,但她堅持到最後一刻,即使被對手打得痛苦難忍,仍堅不放棄,完成比賽。這無畏的精神,不僅贏得了對手的尊重,也是編導欲傳達給觀眾最大的訊息!

序幕時樂瑩從選手休息室走向擂台的場景,採用了第一人稱視角,讓觀眾置身主角視角,聽見外邊司儀介紹和觀眾歡呼聲。此時觀眾對樂瑩完全陌生,也不確定“上身”的,是否就是電影主角。隨後電影再演至這一幕時,採用了第三人稱視角,觀眾從客觀角度“欣賞”樂瑩歷經磨煉後的蛻變。她通過玻璃窗的反射,與過去的自己相視而笑,這場景通過慢鏡頭展現,極具渲染力且煽情;觀眾此時也認識了樂瑩,是陪著樂瑩成長的友伴,最能體會主角刻下的心情。


此外,我覺得《熱辣滾燙》以另一種形式致敬了周杰倫。電影開始不久,樂瑩跟妹妹吵架時,提到“要聽媽媽的話”,一旁的聲控唱機即自動播放周氏那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彷彿作為一種暗示、鋪陳。後來男主角昊坤登場,演員雷佳音雙頰肉豐,臉帶鬍碴,好幾個拍攝角度都讓我覺得跟近年來的周天王有幾分相似。當然,這或許是我個人的過度解讀,但也因此增添了幾許觀影樂趣。

樂瑩初遇昊坤時,有些傾心於他,對這位“男神”千依百順,無論他要求什麽,她都願意盡力配合。然而到了電影末尾,她已經學會拒絕昊坤的邀約,身體上巨大的變化背後,也蘊含著自信的成長,挺好的!

隨著幕前幕後工作人員名單一同出現的幕後花絮,也頗驚喜。導演賈玲刻意增重,然後魔鬼訓練瘦下來的每日稱重記錄,表明了《熱辣滾燙》是一部用生命攝製的作品。電影傳達的正能量確實值得讚揚,但人人體質及生活方式不盡不同,賈玲的以身示範,未必人人適用,畢竟她有專業團隊指導,也該所費不貲。所以,我們這些市井小民,看戲當下確實感動或激動得嫑嫑,但務必保持理性,別因一時衝動跟風跟健身公司簽下昂貴的塑身配套;最終或許亦成功瘦下,卻可能是因為窮到三餐不繼。



2024年4月6日 星期六

花樣年華


我在二〇二〇年代,看了一部講述發生於一九六〇年代上海的二〇〇〇年代作品。說的是《花樣年華》。

這部由王家衛執導的經典作,除了享譽國際的導演聲望,男女主角梁朝偉及張曼玉也是令電影生色、加分不少的功臣。身邊友人說,那是他倆狀態最好的時候,不會太年輕生澀,亦不會太老,即在對的年齡階段演出這部作品,演技因此揮發得恰好。在王家衛極強烈個人風格的鏡頭掌握及剪輯節奏下,把梁朝偉的內斂俊秀,張曼玉的華美容姿,展現於觀眾眼前,令人興奮莫名,就算缺乏一般商業片會有的動作戲,然而單看周慕雲和蘇麗珍二人的互動,即大呼過癮,值回票價!

是的,《花樣年華》毋庸置疑是一部百分百文戲,但在王家衛這出了名作品難懂的電影人諸多作品中,它的觀影門檻屬於中下等級,不會過於燒腦,令人看得霧煞煞,暈頭轉向。故事簡單易懂,以一九六二年的香港為背景,講述報館編輯周慕雲與妻子搬進一棟上海人聚居的舊樓,同時遷進去的還有陳太蘇麗珍,跟她在日資公司上班的丈夫。兩人後來察覺自己的配偶與對方的配偶發生婚外情,同為落魄人,彼此互訴苦衷,漸漸地也產生了微妙的關係。

這看似東瀛NTR的番號系列故事簡介(是我心術不正,聯想到那方面),實則上《花樣年華》裡的二人,完全沒像配偶那般,跨越了道德或法律的底線。孤男寡女共處一室,沒有乾柴烈火,只是腦力激蕩,為周的武俠小說創作集思廣益。也就是二人這種“友達以上,戀人未滿”,且又有合法配偶的顧慮及禁忌,足以引起旁人非議的曖昧情況,導演的分鏡,以及配樂動人旋律的襯托,那一整個戲味、感覺,在觀者心底油然而生。


我個人覺得拍得最唯美的一幕,是二人在樓梯口相遇、點頭致意,繼而錯身離開,刻意以慢鏡頭呈現,鏡頭定於擁擠的樓梯口,我將之詮釋為:周蘇二人的關係正如旁人所見的,只是一小個偏狹的定點,繼而引起諸多揣測、八卦,並不理解他們清白關係的全貌。

此作是我看過王家衛的十部作品中,位列前端的。我至少能看懂《花樣年華》,亦能夠理解戲裡男女主角的遭遇及內心情感。比起廿多年前看時,如今心境大大不同,好戲正是如此,經歷過廿多年來堆迭的人生歷練加持,重看時,更會發現當年無從理解、似懂非懂,甚至略過抓不住的訊息,終於豁然開朗,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