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陰兒房第3章:從靈開始


要説《陰兒房》(Insidious)系列是鬼片或驚慄片中的大片,絕不誇張。不是麽?第一章小刀鋸大樹,打破如今千篇一律的鬼片設定,重新引領觀衆回到最初最原始的恐懼境界,也讓馬國之光溫子仁繼《奪魂鋸》(Saw)之後穩站好萊塢恐怖片一哥寶座;第二章電影編劇再接再厲,自圓其説接縫接得完美無瑕,交待清楚第一章中一些未解決的來龍去脈。來到《陰兒房第3章:從靈開始》(Insidious: Chapter 3),故事回到一切的原點,述説靈媒伊莉絲在蘭柏特事件之前遭遇的事故……

説真的,不得不佩服系列編劇雷·沃納爾(亦是本章導演,並飾演抓鬼二人組成員之一史佩克)的掰故事才能,頭頭是道之餘,也有根有據,前後一致,不會自打嘴巴,尤其是把靈魂出竅去到陰深處的構想,敘述得跟超大片《星際效應》(Interstella)中不受時空限制的境界如出一轍。或許這超越目前人類科學涉及的研究領域,並非始於沃納爾(或諾蘭),但要説他替這設想呈現得如此淋漓盡致,讓後來者對其興趣更濃烈,也不爲過。

《陰兒房》其中一個過人因素在於,它聰明地不以設限,而以稱之。就像書籍章節那樣,不受順序時間限制,第二章節未必得接續第一章節,相對地更能發揮編劇功力,同時亦考驗其能力。只要有一顆螺絲釘鬆脫,即功虧一簣。幸好《陰兒房》來到第三章,仍完好無缺。如此技巧,能想到的是暴力美學鬼才導演昆丁·塔倫提諾,他大多作品都將這技巧進行到底,也不感突兀、混淆。

除了編劇應計一大功,也不可忘了聲音設計和燈光(打光)。這兩者在三部曲中都起著非凡作用,少了這兩部分,《陰兒房》絕對跟一般鬼片沒兩樣。前者在片頭出現時,取得先聲奪人之效(這似乎成了三部曲的傳統)。那種直擊觀衆心底顫慄的弦樂,煞是刺激;打光在恐怖片中,也非泛泛之輩能操控之,稍微拿捏不准,太亮少了驚慄感,太暗的話,別説鬼影,人影都看不到囉。這兩項統合起來製造的起毛效果,可謂《陰兒房》系列的鎮山之寶。

回到人物,此章説的是主角伊莉絲,跟前兩章對蘭柏特糾纏不清的陰影夫人兩人(其實是一人一鬼)之間的宿怨。雖説另一支線布萊納家族靈異事件才是此章節的主線,但綜觀整體,誰主誰支,早在系列擁躉心中一清二楚(這是《陰兒房》又一趣味之處——忠實影迷與一般觀衆戲後獲得的多寡)。雖然如此,布萊納事件也不可説是可有可無,若沒有它,伊莉絲就不會在未來再次協助蘭柏特,而她無怨無悔地走向本身命運的歸途,也更能突顯她捨己爲人的高貴情操。

總結:來到第三章,我方恍然大悟,《陰兒房》另一與衆不同的特點:它少了妙齡女孩(若你認爲第一、二章的女主角蘿絲·拜恩是妙齡女孩,我無言……)陪襯,第三章女主角史蒂芬妮·史考特確是本系列第一位加入的妙齡女孩成員。


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15部父親節應節電影

父親節即將到來,而這幾天若能跟父親一起欣賞電影,電影未必得溫馨的,有時候甚至沒主打父愛,但只要換個角度欣賞,總能挖掘出一些與父愛看似不同,其實相差不遠的情感。

在此就列舉十五部本人看過的,與父親一詞有關聯的電影。

一、一路向西


它是真的有描寫父親對主角的情感,尤其更讓我認識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部限制級電影能構築起接通經典文學的橋樑,捨得不給個讚嗎?


二、War of the Worlds


其實我每看一次這部片,都很想一拳給那達科塔·芬妮飾演的,只懂得死命亂叫的女兒暈去,或掐死她最好。飾演父親的湯姆·克魯斯能忍受她,直至將她安全送到她母親那兒,可見父愛有多偉大。


三、I Am Sam


同樣是達科塔·芬妮飾演女兒,但父親角色換了西恩·潘恩。一個智障父親,竭盡所能向法律證明自己有能力撫養女兒,過程笑中含淚,適合闔家觀賞。


四、Wanted


主角莫明其妙加入了刺客聯盟,被洗腦說他父親被聯盟叛徒所殺,於是加緊鍛煉,希望有朝一日擊殺叛徒,替父報仇,誰知報仇機會就在眼前時,復仇對象竟説自己才是他的親生父親,並犧牲自己救主角一命(以兹證明)。主角於是跟組織翻臉再復仇,替父完成遺願……


五、頭文字D


本片有兩對父子,一是藤原父子,另一對是阿木父子。兩者的相處方式,各有不同,而且人物性格設計得一絕,對白也一流,百看不厭。


六、功夫灌籃


周杰倫繼黃秋生後,這回向曾志偉俯首稱兒,雖不是親生骨肉,但兩個角色一個尋找父親,一個純爲掙錢,過程中漸漸發展出一段情比金堅的父子情。


七、The Godfather


你以爲黑幫不講人情?他們對家庭的理念,比我更倔强、抓得更緊、看得更重。原本是戰爭英雄的麥可,因父親遭人暗殺不遂,身負重傷,爲了保護父親,他毅然扛起保衛家族事業的責任,選擇接觸不熟悉的社會一面,從而開啓柯里昂尼教父神話。


八、The Godfather: Part 2


第二集更經典,以現在與過往穿插的方式,一邊廂敘述麥可墜入看不見罪的國度;另一邊則交待父親如何從家鄉穿洋過海來到美國,打出一片天……


九、The Patriot


敘述一個父親如何在戰爭波及兒子時,再次掘起深埋在心中的憤勇,奔向這使他幾乎家毀人亡的命運之途。喔,他曾是取敵首級如探囊取物的美國猛將,如今侵略的英軍好惹不惹惹到他,等於自掘墳墓。


十、滿城盡帶黃金甲


周潤發飾演的角色,除了皇帝,還是三個孩子的爸,只不過他爲了權,竟狠心抛棄棄子(看了你一定覺得這形容詞用在他身上已算仁慈)。可當做反面教材來欣賞。


十一、無間道


陳永仁(梁朝偉飾)與黃志誠(黃秋生飾)上司與下屬的感情,其實已晉升爲父子情。這是本片除了突顯臥底的内心矛盾之餘,黃志誠墜樓身亡的那一瞬間,能讓觀衆淚崩、產生跟永仁的同理心,感覺人生的前途一片渺茫、陰暗;邪不勝正已非不可能……


十二、American Pie


爲何有此戲名?還不是因爲父親對主角開宗明義的闡述性愛的感覺,不僅讓他成長過程如此豐富,還讓此系列連拍四集正傳(第四集《American Reunion》與第三集相隔九年)、四部外傳,多虧這老頭從旁相助


十三、Mr. Bean Holiday


豆豆先生抛棄泰迪熊獨自法國遊。途中致使一個小屁孩跟父親走失,小屁孩於是不放過這隻過江龍,死纏著他;豆豆先生從原本的抗拒,到漸漸與他產生忘年之交情,其實也是一種父子情。


十四、Insidious


一開始就如此向朋友介紹:這不是恐怖片,這是一部關於父愛的親情片。至今,若要我寫推薦文,仍是如此。撇開第二、三章(它叫做,不是),第一章真的是在描述一個很厲害的父親,前往另一次元尋找同樣很厲害的兒子,過程發生了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件,姑且稱之爲靈異事件,讓觀衆爽爽地自己嚇自己。


十五、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系列最經典的一集,爲消滅人類而製造的終結者,經未來人類領袖約翰·康納重設,並派遣他回到過去保護少年時期的自己。一人一機械逐漸發展出父子情,也造成系列電影第三集未來的康納終遭這有著比親生父親更深厚感情的T-800(或T-850?進化的機型?)殺害的下場……



(所有照片摘自網絡)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我的殭屍女兒


如今殭屍(還有超級英雄)當道,要脫穎而出,其實還需要一點腦力。就像前幾年的《殭屍哪有這麽帥》(Warm Bodies),有別於一般殭屍設定,在觀衆對殭屍類型電影的審美疲勞下,猶如一股清新溪流,不僅溫暖了片中的角色,也稍微破格了觀衆對殭屍的既定印象。

目前上映的《我的殭屍女兒》(Maggie)再次打破殭屍傳統的設定,不玩血腥暴力,不跟快速節奏的濫拍子,反而注重於一對父女親情上,在這人性逐漸泯滅的社會中,留下觸動人心的催淚印記。

《我的殭屍女兒》中,殭屍同樣是一種疾病,但不像一般殭屍片那樣,一旦被咬,幾分鐘内即轉化成嗜腦的行屍;它的轉變期長達六至八個星期,而這期間,極考驗患者與親人。老實説,這設定跟癌症患者相似,將《我的殭屍女兒》視爲一部親情或心靈療癒系電影也不爲過(這讓我想起《活個痛快·50/50》)。

阿諾·史瓦辛格收起以往打不死的大隻佬英雄形象,“屈居”捍衛著一個逐漸崩解的小鎮、一個漸漸破碎的家庭,甚至一個即將失去女兒的父親角色。女兒瑪姬(艾碧·貝絲琳飾)遭咬傷,先是弟弟被送到親戚家“避難”,接著繼母也受不了潛藏的危險離開自保,獨留親生父親堅守在側。一老一少在節奏稍緩、大多以近距角度手提攝影的鏡頭下,演技稍微稚嫩都不行,尤其内心戲不少。阿諾是明知道女兒橫竪都得踏上死亡的小徑,卻盡量當做沒事般地守護著她,希望女兒在人生最後的幾個小時,獲得唯一真正血濃於水的親情暖意。這等守護,或許同時也希望自己得到救贖;而瑪姬的心情,同樣無比掙扎,當已經知道生命即將結束的那一天(雖沒有明確日子,但相差不遠),會選擇如何走下去?她跟家人的互動、與友人的告別,處理得非常動人,尤其親眼目睹比她早逝的情人拒絕進入隔離區等死而自盡,兩小無猜的戀情無疾而終,煞是揪心。

除了突顯父親對女兒的愛,片末的手法,同樣令人動容:女兒用最後一絲的意志力給予父親吻別。而她站在假裝熟睡父親的身邊,躬身靠近父親時,沒人知道迎接父親的是否爲失去靈魂的利齒。我尤其喜歡最後一幕,瑪姬站在屋簷上,看似心緒寧靜的等待著,鏡頭切換,回到她小時候,當時世界是甜蜜的,絢麗的色彩與整部電影的暗淡色系落差很大,同時這也是最催淚的一幕。只那一瞬,銀幕黑暗,劇終,留下一點點的錯愕,與無法將時間倒帶的心慟。

總結:如果你覺得《我的殭屍女兒》中的阿諾不是你要的阿諾,你最好去面壁反省的同時,就等待他即將回歸的動作猛片《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erminator: Genesis)吧,等等等等……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雙寶鬥惡龍


長拍長有的虐殺恐怖類型片,要讓觀衆印象深刻,得有一個圖騰,比如説片中殺人狂的面具,或不離手的武器;無論故事有多好,上映時的票房有多高,沒有這類圖騰,觀衆的記憶還是無法抵抗時間的洗練。但也有一些異類,真的只用“好故事”脫穎而出,這次與看倌分享的《雙寶鬥惡龍》(Tucker & Dale vs Evil)是其一。

人説好奇可以殺死貓,自以爲是同樣可以讓人最後什麽都不是。《雙寶鬥惡龍》裡的邪惡對立,即始於人性的自以爲是。一群學生前往鄉下地方度假,半途遇上一輛載有二人的貨車,雙方人馬打了個照面,此時升起的電影配樂,加上恐怖片看太多的自以爲是,就像那群年輕人一樣,對兩位粗獷大漢產生一股最好敬而遠之,否則舔嘢上身的負面印象。

後來,焦點逐漸轉移至這兩位我很醜,但很溫柔的大漢身上,才恍然自己不慎墮入編導設置的人性考驗之陷阱,有點慚愧。俗語説,佛靠金裝人靠衣裝,又,人不可貌相,狗亦可以有貓樣,這兩位鄉下大叔塔克與戴爾,前者較正常,後者則自知長得很抱歉,有點自卑,不擅與人交際(尤其是美女),前者就是在旁對他不離不棄,不斷激勵他的麻吉。二人此趟前往剛購入的林中小屋,想要暫時躲避塵囂,休憩一時。

而這群學生來到這一大塊林地,先有跟塔克與戴爾打照面的先入爲主,再有女主角艾莉森遭見妞即不知所措的戴爾騷擾,後來在湖夜游時因塔克與戴爾在旁釣魚而意外嚇到她墜湖受傷不省人事,二人好意救起她,沒想到夜色之下,艾莉森的同學竟集體產生被害妄想症,抛下艾莉森自行逃亡,再從長計議如何斃了這雙人惡魔以解救同伴。

人物性格設置,還有一些需要交待的前因亦已交待清楚,接下來,黑色幽默爆笑好戲正式上演。

這群年輕人爲了與惡魔對抗,化身爲惡魔竟不自知;塔克與戴爾也不斷從死亡邊緣跨過(片名的真諦一覽無遺)。年輕人一個個死去,凶手卻不是他們預想中的惡魔,而是源自内心的自大、自以爲是。二人大叔幫爲了保護不斷暈去的艾莉森,眼看這些癲狂年輕人不停“自殺”,詫異之餘,還得自保。編導不斷呈現這類黑色幽默——年輕人的死法、警察的介入、塔克與戴爾面對主流猜疑眼光的無力自辯……其實都化作一扇扇的耳光,巴在自以爲是的人臉上,就看你悟性夠高或臉皮夠厚與否。

這看似必須充斥恐怖片必有元素如裸露、性愛、血腥等,《雙寶鬥惡龍》一概缺乏;雖然有年輕人慘死的血腥畫面,卻是經過快速剪接的二流手法,沒有一鏡到底的震撼殺戮。別以爲如此就小瞧它帶來的視覺震撼,其實更能突顯其笑果。

總結:《雙寶鬥惡龍》算是一部顛覆虐殺片,黑色諷刺意味十足;年少輕狂的無知,可以讓人踏上前往地獄的高速公路,而戴爾的自卑心態,讓他退後一步,冷靜看清事實,繼續活著。還有,愛,才是他抵抗惡魔的能源——對艾莉森的愛,與對麻吉塔克的愛。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加州大地震


老實人說句老實話:看了《加州大地震》(San Andreas),不失望是假的。而且大失所望。

我承認,衆多暑期檔大片上映,會選擇這片子的最最最主要原因,無非爲了亞歷珊卓·妲妲里奧……好啦,是爲了她的光畢露,想一覽地震來襲時,會造成如此巨乳多少物理學範圍内的搖晃程度,會否跟電玩《生死格鬥》(Dead or Alive)中的吸睛乳搖相差無幾——要是妲妲里奧早出道幾年,當年這部電玩改編的同名電影,導演元奎的演員首選或會是她——此外,我一直在想,當時放映廳内有多少百分比的觀衆是胸奴

結果是……如果你同樣是爲了一飽眼福而入場,應該懂我爲何失望了吧?

次要入場的原因,是主角巨石強森接受專訪時説過,《加州大地震》是一部向救災人員致敬的電影。不懂他是一語雙關、一語中的或一語成,這部片票房報捷,還真多虧了願意給臉給力拯這部難片的(胸奴)觀衆——將一部片歸類爲災難電影disaster movie,上一部是那史上最娘娘腔的吸血鬼系列——巨石強森飾演的搜救人員雷,除了片頭憑一己之力成功營救一個困在汽車中的路人,也憑機智經驗一併替首先出手卻困著的同事解圍,接下來加州陷入史無前例的地震災情時,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只顧著尋找妻女。好吧,他在體育館前確實有以經驗分享的方式讓一批民衆免於死亡,減少傷害,僅此而已。

雷從茫茫人海中救出妻子艾瑪(卡拉·裘吉諾飾)之後,兩人便上天遁地下海,一位極盡展現搜救人員見死不救的私心,另一位是展現我老公(還沒簽署離婚協議)是英雄,他救我一命,我決定繼續愛他之墻頭草求存心態,後者尤其在知悉同居愛人因罔顧未來繼女的生命選擇自保後,憤而對其撂下狠話。此表現手法過於流俗,徒剩嘴上的逞勇,更讓人在苦笑中加深對此角的不屑。

此類災難電影(不是我説的諷刺類型),一定加設一個或一組科學家,事先預測出災難即將發生,可惜政府人員對他們的話當做耳邊風、癡人説夢、杞人憂天,藉以提升觀衆反政府的熱情,諷刺官僚主義的無能。《加州大地震》當然有這類角色,且由實力派演員保羅·賈麥提擔綱。可惜,角色有了,編導卻無意善用,白白淪爲平面説教人物,最後雖讓他成了減少人命傷亡的英雄角色,但就是少了什麽,不過癮。

相比起這幾條支線,更爲欣賞的是,跟雷的女兒布蕾克(亞歷珊卓·妲妲里奧飾)結伴同行的兩兄弟班及奧利,三人行所經歷的每一次餘震,每一次的有驚無險,都在磨合著他仨的感情,愈發堅固。(當然啦,班對布蕾克的一見鍾情,也是因。)

回到胸部,或雙峰,或大奶,或巨乳,或車頭燈(形容此雙坨脂肪的名詞不斷增加)……乳神妲妲里奧全片衣著包得密實,始出場的比基尼,還有較後來褪下外套露出背心下的洶湧波濤,吸睛程度其實也還好而已。國外影評一致推薦4DX,我看的普通2D版本,兩者差距真的那麽大?還是馬來西亞電檢局神秘加工?但人性描繪的匱乏,替電影扣分不少,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早前的《2012,我非常不恥主角明明要死到臨頭,看著他死,卻總能化險爲夷的設定,故至此印象中總對該片存有一股遺憾情懷。如今看了《加州大地震》的零人性描繪,《2012》突然好看了,若再將韓國那部拍得不怎麽樣的《大浩劫》(Tsunami)加入比較,《大》片可謂爲神級。我只是一介半調子影癡,看過很多電影,沒看過的更多,但還知道人性險惡或善念的描述,災難片寧濫勿缺,活得平凡的觀衆需要這些調劑(指電影,不是真實發生)以自我警惕,繼而爲噩運沒降臨在身上而感恩。對此,《加州大地震》堅持不隨波逐流,又或許,它全都體現在雷身上?再者,你也可以視作搜救人員面對自然災害的無力,要救人必先救己,這樣亦能對雷的所作所爲比較順眼、信服。但無可否認的,此等“小愛”,確實引不起“大愛”該有的煽情之勢。

總結:推薦劇集《無間警探》(True Detective),内有妲妲里奧真材實料的真情演繹;也可挖出《萬惡城市》(Sin City),一窺卡拉·裘吉諾當年靚麗的胴體(雖不確定是真裸露還是動畫加工)……真正的胸奴,該翻看不知多少回了。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上海 一九四三


那時是二〇〇一年,《范特西》發行後,我還在唸著中四。年終將至,學校老師上課等於自修,於是我也偶爾翹課,翹課也不會到處跑,就窩在家做宅男,而每日早上趁獨自在家時,打開唱機聽這張《范特西》,音量開得特大,邊聽邊唱。那時住在組屋,左鄰右舍只隔著一堵薄薄的磚墻,早晨時光,雖説音量開很大,但許多家庭都已出外工作,打擾鄰居的機會微乎其微,就算打擾,也寧願他們聽周氏流行曲總好過聽我的“哀怨咒鳴”。

那是我第一張得以熟背所有曲目歌詞的唱片。

那是我開始對中文這一門學問愛得如癡如醉的微妙時光。

對中文的愛,始於金庸,繼而古龍,再來就是方文山/周杰倫。大專時原本的心願是想唸媒體系,想混DJ這行;後來家人希望我唸中文系,我也無所謂,反正知道自己這般如此沉默寡言害羞成性,跟DJ這等“八卦”行業八竿子打不著,於是繼續跟“中文”爲伍,而支撐著我不斷往前、不荒廢課業的,就是周/方這組流行音樂及中國風組合。

這張經典《范特西》,初推出時在家得最過癮的,無不是〈開不了口〉〈愛在西元前〉等電台比較主打的,而踏入中文系學涯之後,多聽中國風歌曲、研究其中的歌詞好似能讓我自以爲是方能符合“中文系人”的假象;老師在課堂上教中國古典詩詞歌賦,我則置身於現代周氏中國風的颱風眼中,各有各精彩。而《范特西》中的一首〈上海 一九四三〉,則是其中一曲欲罷不能、越聽越有味道的。

這首夾在〈開不了口〉與〈對不起〉之間的曲目,中四那年是一首非常容易哼唱,並且陷入時空回到過去的奇曲。它沒有抒情歌般的聲嘶力竭,也沒有情歌那種至死不渝的描繪,反而以溫文儒雅、氣質非凡地“述説”一段過去的時光故事。

一九四三年,於我來説那是一段接近黑暗的年代(二戰)。但歌詞卻完全沒有這等形容,反而注重在家鄉的溫馨。泛黃的春聯還殘留在墻上 依稀可見幾個字嵗嵗平安……”“消失的舊時光 一九四三 在回憶 的路上 時間變好慢 老街坊 小弄堂 是屬於那年代白墻黑瓦的淡淡的憂傷……如今看來,歌詞似乎沒想像中優美,但與曲的搭配,卻會變出散文敘事式的魔法,動人心弦,繞樑三日。MV的呈獻,沒有刻意搭佈景回到過去的時光;老照片式的鏡頭切換,倒也能感覺導演的用心。

〈上海 一九四三〉,當年對一個乳臭未乾的小鬼頭來説,或許不是心中首選,但時間對任何事物來説是最佳解藥,同時也是一種毒藥。若干年過去,小鬼頭如今頂上銀絲過半,對周氏的崇拜並未因年華遠去而逐漸淡去;〈上海 一九四三〉也由當年低調性質的新曲晉升至早年經典歌曲。歌曲述説一九四三年的上海舊時光,我則憑此文紀念十幾年前的過往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