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神秘客、鋼鐵人和綠巨人浩克合力追緝殺人魔——《索命黃道帶》

 


全球各地不時發生血腥慘案,有的順利破案,成為民間茶餘飯後的閒聊話題;有的懸而未決,兇手依舊逍遙法外,警方背負著無數噸的壓力擔子,無從著手。無論破案或是懸案,皆是好萊塢編劇或媒體從業員的靈感來源,資料搜索後處理成生花妙筆的文字,出版成書或將之寫成劇本,最終除了讓觀眾或讀者津津樂道,也是一種記史方式。

而好萊塢作為世界電影的佼佼者,因輸出許多原型乃是真有其人的當地殺人魔之電影——如“德州電鋸殺人狂”——無形中讓世人覺得美國殺人魔特多。而今天要分享的《索命黃道帶》(Zodiac),也取材自一起曾讓警方頭疼不已、民眾人心惶惶、媒體興奮至極的懸案。

電影改編自一九八六年出版的真實犯罪記錄Zodiac,作者格雷史密斯曾在《舊金山紀事報》工作的政治漫畫家。電影中,傑克·葛倫霍飾演的格雷史密斯看見了黃道帶殺手寄至報館的信函及待破解密碼,與編輯同事艾弗雷(小勞勃·道尼飾)兩人不顧高層阻止,私下調查此事;而負責調查此案的警探托斯齊(馬克·盧法洛飾),因久久無法破案,唯有私下與這兩位媒體從業員組成一個聯盟,相互交換情報,聯手調查。可是,黃道帶殺手始終能神通廣大地犯下多起兇殺案,各家報館依舊收到署名為黃道帶殺手對警方的挑釁信函……

夏洛克你別吵,讓我專心找看你何時會變身鋼鐵人

看慣犯罪電影的觀眾,也許會有最終天網恢恢,邪不勝正,兇徒最終遭繩之於法的結尾,筆者起先在沒做好功課的情況下觀賞,也陷入這種思考模式,做好心理準備迎來格雷史密斯、艾弗雷和托斯齊取得最終勝利的畫面,結果對無疾而終的開放式結尾,非常驚訝!搜索資料後,才懂截至目前為止,仍是懸案(維基百科搜索“黃道十二宮殺手”,有更多精彩資料),兇徒真實身份就像電影中演的,可能是A,查下查下B也有嫌疑,後來又多一位C,眾主角費盡心思排除BC的嫌疑後,原以為像福爾摩斯的名言那般:“排除一切不可能的,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也是真相!”A定是真兇,然而科學鑒定後,A竟然亦非其人,就連福爾摩斯最信任的科學都排除了,真相就只有天知道……總之,從頭至尾的緝兇過程,雖以對白敘述居多,卻高潮迭起,無論是分鏡、配樂或色彩呈現,皆是吸引觀眾不經意間聚精會神的“幫兇”,單就這方面的融會貫通,足見導演的實力。

什麼?我多年後會為某事嚇到全身變綠?

早期拍攝MV及廣告居多的大衛·芬奇,首部長片是一九九二年的《異形3》(Alien 3),至二〇〇七年的《索命黃道帶》,期間只拍了四部電影,包括經典的《火線追緝令》(Se7en)和《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也有評語較低的《致命遊戲》(The Game)和《戰慄空間》(Panic Room)。集結後來MCU中神秘客、鋼鐵人和綠巨人浩克的《索命黃道帶》隔年,芬奇的名字才因《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入圍該屆奧斯卡多項提名並獲獎,街知巷聞(至少傳進我耳中)。往後所執導的幾部劇情長片,包括《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好萊塢版《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和《控制》(Gone Girl),我都不曾錯過,也非常喜歡芬奇注入電影中的個人風格,以及塑造出來的懸疑氛圍,深層的鏡頭中隨時挾著一股隱隱張力,伺機而動,只待對的時機到來,一擊中的,直搗觀眾內心深處。(網飛也即將上映其最新執導作品《曼克·Mank》。)

總括而言,我不排除《索命黃道帶》若交給另一位導演負責,就會呈現別種風格的可能;也許冥冥中自有天意,大衛·芬奇經手,筆者心中也多了一位值得期待其作品的導演名字。

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從《愛到底之三聲有幸》到《打噴嚏》——一個非九把刀粉絲不負責任地聊九把刀作品改編電影

 


千禧年開始在網絡發佈小說作品的九把刀,作品風格多元,無論愛情、奇幻、懸疑、驚悚等元素,都能駕馭自如,為此也攢積了不少人氣,粉絲與日俱增,雖非網絡小說始祖,亦可算是把網絡小說這一載體/文類發揚光大之功臣。慚愧的是,筆者至今仍未有緣一覽其文字,對其作品之好壞無權置評,僅有幸得見幾部由他小說改編或原創編劇的電影,尤其近日首賭其歷經波折的《打噴嚏》,遂興起撰寫本文之念,與看倌分享筆者對他的一些電影作品之淺見。

九把刀這名如雷貫耳,但正式接觸,是在二〇〇九年由四位導演執導的四部短片合而為一的多段式電影《愛到底》,九把刀親自執導其中的《三聲有幸》。老實說,當時會留意該片,乃因為方文山的緣故(執導《華山24》),然而觀賞完電影,印象最為深刻、水準最高的,卻是《三聲有幸》。這部由范逸臣、賴雅妍主演的作品,能在短短廿多分鐘帶出感人肺腑的愛情戲碼,加上因男主角與“前任”擁有相同聲線,而被委託賜予女友勇往直前的力量之“巧合”,愛情的甜蜜、苦澀與淒美相融兼備,觸動人心,也在筆者心目中,烙下“九把刀”這名諱。

四位導演執導的四部短片合而為一的多段式電影《愛到底》

二〇一一年,九把刀在筆者心中的地位更上一層樓。原因是他執導的首部長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不僅在坊間掀起一股懷舊浪潮,同時也戳中了筆者柔軟的心;雖有一些專業影評抨之不知所謂的青春電影,但至少令筆者看得神采飛揚,有笑忍淚。這部原作本就是九把刀的半自傳半虛構小說,處理得來自然得心應手,其中的故事節奏、笑梗的使用、何時催動觀眾淚腺的鋪排,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加上摻和了一些筆者成長時期同樣走過的人生路與元素——如耳聞周杰倫歌曲前奏那一刻——更讓筆者產生共鳴,直如墜入電影之中,身歷其境。此片在當時的勢頭,鋪天蓋地般席捲而至,“你的沈佳宜是誰?”簡直成了筆者與男性友人外出喝茶哈啦時的話題。此外,電影下映至今近十年,不時聽見電台播出歷久不衰的主題曲〈那些年〉,又會勾起初時看這電影的回憶,間接聯想起中學時期的年少輕狂,與未曾開花的青澀初戀。

——總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風頭,完全掩蓋了另一部同期上映的九把刀小說改編作品《殺手歐陽盆栽》(筆者未看)。至於二〇一三年由九把刀編劇的《變身》,馬來西亞沒上映,筆者亦錯過,直至下一部再掀起熱潮的作品——《等一個人咖啡》。

風頭一時無倆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跟《三聲有幸》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相比,二〇一四年上映的《等一個人咖啡》給筆者的印象並沒前兩者那般深刻,六年以後的現在,已想不起故事情節,然而其中二位角色的形象,卻久駐於心:一是賴雅妍“型到爆”的咖啡師阿不思;二是女主角宋芸樺。賴雖非主角,然而她那角色外形塑造及個性,確實顛覆了筆者對賴過往參演演出的造型,所謂“少了配角襯托,如何顯揚主角的光彩”,阿不思的陪襯,不僅為片中的咖啡館注入了靈魂,本該為觀眾帶來最大驚喜的老闆周慧敏更為其失色,阿不思這一角色,直有畫龍點睛之效。

至於女主角宋芸樺,此片除了是她的出道作這點作為其演藝生涯值得紀念的一刻,觀眾也開始留意她這位甜心少艾,尤其那種天真爛漫的個性,與演員本身的外觀氣質相符,日後的《我的少女時代》《帶我去月球》等角色,都可算是此角的延續,看似缺乏突破,卻使人看得開心、療癒,就像動作演員馮·迪索曾說的:“寧可接演多部題材相似、性格相似的角色,好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往後待時機成熟,有機緣遇到好劇本,再嘗試轉型亦無妨。

——由林芯儀主唱的插曲〈等一個人〉,也是傳唱度極廣的K歌,每每聽聞,都會勾起筆者對此電影似近還遠、欲忘難忘的回憶。

有型到爆的咖啡師《等一個人咖啡》

回來九把刀……二〇一六年,筆者終於一睹九把刀筆下別種風格的改編電影——《樓下的房客》。此片最吸引筆者注意的星光,非香港資深演員任達華莫屬。他在片中飾演變態的房東,透過安置在各公寓單位內的閉路電視,偷窺房客行為,發現租客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也逐漸釀造出攸關生死的慘劇。此片在馬來西亞被剪得零碎不堪,故除了任達華那招牌邪笑,縱使主題吸引筆者,也難留下深刻印象。

任達華飾演變態,蠻適合的

至於二〇一七年先有劇本拍成電影,再出版成小說的《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筆者未曾觀賞,沒法在此文詳談,就此略過。

來到二〇二〇年,命途多舛的《打噴嚏》,終於登上銀幕(然而又因疫情影響,沒幾天即下映)。據傳,這是二〇一四年即殺青的作品,卻因當時憑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而一嘗走紅滋味的主角柯震東與成龍之子房祖名的吸毒事件,多番波折下,才在此時與觀眾會面。《打噴嚏》是一部結合了超級英雄與愛情元素的青春電影,敘述柯震東飾演的孤兒主角王義智,自小即下定決心,長大後要娶孤兒院中唯一會疼惜、照顧他的心心姐姐(林依晨飾),也因為心心告訴他只願意嫁給勇敢的男人,王義智便跑去學打拳,鍛煉體魄與膽量,並在擂台上獲得了“不倒俠”之綽號。此時廿多年前被閃電怪客和音波俠擊退消失蹤影的壞人重出江湖,不僅打敗了音波俠,還挾持了心心作為人質,“不倒俠”王義智為了拯救心愛的人,親赴這場等級不同的擂台,準備領死……

老實說,《打噴嚏》劇情並非筆者所好,雖然奇幻、超級英雄與愛情三種元素相融不無可能,然而在編導的呈現下,卻顯得格格不入;觀賞時覺得整體節奏非常順暢,戲後仔細思考,卻處處破綻,好比最重要的心心打噴嚏之動作,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不來,筆者始終抓不准;眾人透過舊校舍三、四樓的課室,深入地下道前往後山發現隱居的閃電怪客,這設定亦十分怪異。但,全片最令筆者開心的,莫過於林依晨的表現,以及飾演閃電怪客的古天樂,他初登場的剎那,是電影最驚喜的一刻。

你算什麼男人?算什麼男人……

總的來說,九把刀畢竟是以文字功力及創意見長,改編自其小說作品的電影,縱使非他本人親自執導,也已能取得先聲奪人之效,接著得憑導演功力論成敗,不該就此論斷九把刀創意若何。他親自執導的電影不多,我看了三部中的兩部(其中一部是短片),都覺得還不錯,若真要以電影這管道或電影人身份來給分,他截至目前的表現,算是合格了。



2020年11月2日 星期一

鋼鐵雨:深潛行動

 


二〇一七年的韓國諜報片《鋼鐵雨》,邀來鄭雨盛和郭度沅各別飾演南北韓的重要人物,二人從原本的立場對立,為保遭人暗算逃入韓國的朝鮮領導人性命,經歷多次出生入死,最終彼此惺惺相惜,成了保全兩國和平的無名英雄。二人在戲中的角色名字,亦是片名“鋼鐵雨”之由來。三年之後,《鋼鐵雨:深潛行動》再次召集了鄭郭二位資深演員,同樣飾演兩個分裂國家的人物代表(此次對調了身份及立場),故事除了涉及南北韓的緊張局勢,更把美、日、中三國拉扯進來,試圖打造更恢宏的格局。

《深潛行動》並非《鋼鐵雨》之續集,兩者之間的故事毫無關聯,然而整體來說,前者比後者遜色,原因是——人物繁多,故事線紊亂,還有從陸地轉移至水底的關鍵戲,銜接得不夠流暢,拖垮了電影。

故事敘述南韓總統(鄭雨盛飾)、北韓領導人(柳演錫飾)和美國總統進行一場和平協議高峰會談。過程中,北韓護衛總局局長(郭度沅飾)發動武裝政變,將三國領導人綁架到一艘核子潛水艇,與美、日、中、韓商談條件,暗地裡則進行著更大的陰謀,企圖引發第三世界大戰。被挾持的三國領導,從起初的相互指責,在南韓總統居中斡旋下,漸漸放下彼此成見,同仇敵愾,試圖用智扳倒敵人,為世界帶來真正和平。

雖然是一觸即發的戰爭“前戲”,又有不少海底動作戲(令我想起不久前的《潛艦獵殺令·Hunter Killer》),也許是個人對水戰興致缺缺,縱使為躲避魚雷於千鈞一髮之際來個飄移,或是釋出詭雷誘彈,仍少了陸空戰場的臨場及刺激感;三國領導人透過超大量的對白來解釋全貌,更是致命傷,在已經“七國咁亂”的政治題材上,還逼觀眾透過聽三國領導如此硬性的大道理,成了二度傷害。雖然,間中加入不少幽默對白及橋段,得以稍微和緩電影節奏及情緒,可是傷害一旦形成,即難彌補。



《深潛行動》較好玩的,無非是鄭雨盛和郭度沅兩位角色。兩者在《鋼鐵雨》中的精彩演出,乃是最大亮點,也是讓觀眾烙下深刻印象的錨——一個武將,一個文官,合力搗毀陰險狡猾軍閥的陰謀;《深潛行動》二人角色立場及個性對調——一個是文質彬彬的總統,一個是脾氣暴躁心狠手辣的武將,本該能呈現與前作對比鮮明的演出,卻因編導眼高手低,導致電影無論是故事或角色,都無法讓觀眾聚焦,白白浪費了幾位好演員。

總括而言,《鋼鐵雨:深海行動》整體規模格局大了,知名演員也增加了,卻沒法更上一層樓,反而有退步之跡象,可視為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