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功夫熊貓3


曾聽人分析,說《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是一部體現好萊塢創意發想的創舉,利用異國風情與文化(尤其熊貓),融入美國商業電影編劇公式,締造大量票房及金錢回利。第一集特意在京奧開幕前兩個月上映,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迎來大豐收,也替第二集攢來製作籌碼。如今來到第三集,新鮮感鐵定不再,可是也不見得差到哪去,除了故事上一些細節存有漏洞,整體來說也不到“衰收尾”的程度。

原班人馬——熊貓(神龍大俠)阿波、師傅及徒弟五虎(其實只有一隻是老虎)——早已是該村莊眾人投以信任的保家衛國之大師,這次的反派乃來自陰間的水牛天煞,加上不停打敗敵人再吸收敗將的氣以壯大本身能量,單單那個“氣”的概念與發音,或許華人觀眾還能理解或一知半解,但對老外而言,相信唬得他們一愣一愣的……這又是《功夫熊貓3》創意團隊的厲害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編劇用“氣”、“太極”、“做回自己”這種需要悟性參透的哲理,仍能帶出淺顯易懂的生活道理,尤其又以阿波在熊貓村中要同類“做回自己”的教導方式,設計得最為精彩,可謂全片高潮;而師傅最終的不恥下問,同樣是好萊塢電影中難得一見的教材。

反派水牛天煞,是個有故事的角色,當年背著重傷的龜大仙,因緣巧合之下來到熊貓村,繼而造成麻吉倆決裂,從陽間鬥到陰間,而水牛天煞墮落的原因,竟然只為了貪戀“氣”,覺得只要收集越多的氣,就越天下無敵……不禁令我聯想到李連杰、傑森·史塔森主演的《救世主》(The One)。此外,阿波的生父李山與養父平先生,兩個父親從原本的面和心不合,到遇上滅族危機而聯手抗敵的轉變,又剛好與前不久才上映的《家有兩個爸》(Daddy’s Home)“撞概念”。

至於唯一不合理的是,原本神秘無比、可遇不可求的熊貓村,沒想到當師傅等人皆敗於水牛天煞後,倖存的悍嬌虎竟能直接尋到該處。而阿波與水牛天煞最終在陰間的大鬥法,熊貓右拳打開了天化身為龍,以仁者無敵之姿——你要氣,我全給你——贏得最終勝利。這一幕個人覺得有點冒險,“陰陽魔界”或許小朋友看得懂,可是再加入太極八卦陣,或許本人資質駑鈍,實在無解,小朋友或許看了也故意略過不作多想吧?

總而言之,《功夫熊貓3》還是一部會吸引全家觀賞的卡通,只是“事不過三”,本集無論是創意或娛樂性上,確有下滑跡象,希望劇組就此讓神龍大俠以傳奇姿態功成身退,別像某種機械型外星人,為錢而頻仍來地球亂轟亂炸。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動物方城市


世界前進了,卡通也前進了,從原本“只讓小孩看的”窠臼,蛻變成大人反過來哄著小朋友一同進電影院,免得巧遇朋友看見自己獨自前來看卡通而惹來的屈辱(其實是自作多情,誰管你一個人還是一大堆人去看電影?)。迪士尼最新卡通《動物方城市》(Zootopia),無論獨自一人或攜家帶眷闔家觀賞同生歡樂,都值得推薦。

人乃萬獸之靈,那這部卡通把動物擬人化,亦可解讀為“解剖人格”了。雌主角裘蒂(兔子)、雄主角尼克(狐狸),還有其他動物,性格各異,有些依據我們從小便被教科書或姨媽姑姐等灌輸荼毒的什麼動物具備何種個性的既有印象設計而成,有些則完全悖離這些依據準則,來個出其不意的設定,都替此卡通加分不少——此方式也是《動物方城市》中主線故事(推理劇碼)的重要線索,不到最後絕不知真相(兇)為何,吊足觀眾好奇心。


除了搭配動物外形、特征與性格塑造而成的喜感角色,故事及教育意義也是卡通的重要元素,是最基本的砥柱。《動物方城市》的主題,相信每位觀眾看到、悟到的東西都不盡相同,像本人看完全片,最感觸的是尼克的故事:身為獵食者一族,他(無法用“牠”)自小具備幫助別人的大愛之心,卻讓獵物類朋友報以不信任的態度霸凌之,於是為了保護自己,他“順其自然”,成為他人眼中的獵食者,陰險、狡猾、不務正業,縱使心不甘情不願,總比被人指指點點品頭論足說破壞大自然法則來得好——看見其中的隱喻嗎?

兔子裘蒂也遭遇同樣的種族歧視,所有人(動物)看衰她(一樣無法用“牠”)此等獵物不適合做警察,較尼克幸運的是,她懂得將他人的閒言閒語當做耳邊風,勇於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也終於讓她得償所願,成為動物方城市威名顯赫的第一位獵物族警官。而她跟尼克產生的化學效應、彼此的認知,以及從對方身上學習到的東西,都是大銀幕前觀眾當下應該吸收,散場後再仔細思考慢慢消化的養分;小則可以提升自我涵養,大則國富民安。放在馬來西亞這多元種族的國家,《動物方城市》裡描繪的和諧共處之居民,不正好是一種手到拈來的教育話題?希望父母家長或教師,戲後能發揮正向性思考,對孩子諄諄告誡,循循善誘。(我想太多了……)


此外,影片中的創意點子以及端不完的彩蛋,也可列為卡通影史上的翹楚——以氣候劃分為各區的冷暖色調及該區設備、盜版迪士尼公司其他卡通的封面照(這幕值得留意)、向經典《教父》(The Godfather)維多·柯里昂致敬的“鼠輩”角頭……凡此種種,看得懂的人加倍開心,看不懂的人也不失樂趣。還有,茲給予看過此片的孩子一句忠言:那位可說是全片最深獲人心的樹獺角色——快俠,你該銘記於心,長大之後前往政府部門處理事務時,心裡會較好過。

總而言之,本人大力推薦《動物方城市》,是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維持“故事、歡樂以及票房”神話傳奇的代表作。


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

八惡人


靠片(Cult Film)兼暴力美學鬼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的作品,除了突如其來、意想不到的血腥場面,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該是他將故事分成各別章節的敘述風格吧?尤其成名作《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故事次序顛倒對調,喜歡的觀眾自然喜歡,腦筋較單向線的則會對他恨之入骨;分成上下兩集的《追殺比爾》(Kill Bill)篇幅更長,更加大昆導的玩勁,記得馬來西亞只上映下集,不懂當時入場的觀眾是否看得一頭霧水,嚷著“回水”……昆導新作《八惡人》(The Hateful Eight),自然延續了他這兩項特立獨行的風格,回顧他過往舊作,《八惡人》所突破的,該是場景的簡潔,也算是回歸淳樸(?)。


其實昆導過往的作品,前部分通常都“口水多過茶”,對白多到爆表,卻是鋪陳故事發展的重要工具,是“說”出人物背景的道具,是埋下後來角色間所有衝突來源的伏筆;對白對於昆導的故事中,等級非凡,《八惡人》更是如此——先是寇特·羅素飾演的“劊子手”約翰挾著一位女人黛西(珍妮佛·傑森·李飾)登場,遇見賞金獵人華倫(山繆·傑克森飾),從約翰口中,觀眾得知黛西是十惡不赦的壞蛋——可就只有約翰單方面說的,只瞧他不時對她拳打相向,心裡不禁升起憐香惜玉之情,也猜疑約翰是正是邪……後來又冒出說自己正要前往某鎮上任警長的克里斯(瓦頓·戈金斯飾),情勢愈加混亂,人人正邪難分,可片名所謂的“八惡人”,卻未全員登場。

當他們來到猶如龍門客棧的山中小木屋,更多人物等在那兒,且超出人數“八”。此時戲味來了,哪八位才是主角?而從他們各懷鬼胎的舉動,大家心裡有鬼,不禁讓人猜想到底誰是誰非,誰又是站在正義的一方……就在這種弔詭又吊癮兼尋找線索推理的情境下,等著導演著名的“爆血漿”戲碼。

“爆血漿”,《八惡人》真的讓觀眾等得心癢難搔,遲遲不見第一個死人。卻是這種對觀眾心緒的“撩撥逗弄”,當華倫開槍打死第一個受害者時,接下來的血漿如洩洪般一發不可收拾,觀眾醞釀的緊繃情緒也如充滿氣的氣球那樣,當氣孔一鬆開,“飆——”一聲直衝雲霄,好不過癮!


無論是殺戮手法,或是眾人物在生與死之間徘徊,觀眾永遠猜想不到編劇會讓哪一位角色領便當。而矗立於皚皚暴風雪中看似隨時被摧毀的小木屋,有著類似推理劇場中孤立的密室場景,平添戲劇效果,也似是啃食著人性與正義的利齒。這就是《八惡人》精彩之處。而當最終該死的已死、未死的等死之刻;當看似最強的黑鬼華倫也遭人暗算,生死繫於一線時;當惡魔向正義一方“坦誠相對”,以此蠱惑人心時,不僅華倫緊張,相信觀眾內心也同樣忐忑……至於結果,且自行觀賞,在此就不劇透了。

總而言之,《八惡人》對昆汀·塔倫提諾的影迷來說,絕不會失望,只會更期待他以後的作品——真心希望昆導說他只拍十部電影的宣言是玩笑。


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惡夜殺機


有些電影,節奏異常緩慢,加上調亂時序的刻意剪接,非常考究觀眾耐心,看完還得動用腦力,如小學課業那般“斷片重組”……看到這種電影,只得視作電影賞析作業分析之,從中另覓觀影樂趣。無可否認,這類電影,不乏後來成為經典、為人津津樂道的典範,如《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克里斯汀貝爾之黑暗時刻》(The Machinist)等。此篇要分享的《惡夜殺機》(Exposed,又名Daughter of God),也屬於這類,喜歡的人會喜歡;不喜歡的,絕對口出三字經致意。

《惡夜殺機》雖由基努·李維飾演男主角,仍可歸類為非商業電影——沒有別的A級演員(除非硬要把女主角安娜·德·哈瑪斯“升級”),沒有“轟巴爛”的動作場景,沒有以假亂真的CGI,也沒有刺激腎上腺素的元素。我保證,基努·李維的影迷,絕對會是觀影生涯中最難熬的一齣電影。

《惡夜殺機》剪輯凌亂——刻意的——雖依據時間次序敘述劇情,但實在讓我如坐針氈。兩位男女主角,全程連相距0.001公尺、擦肩而過的幾率都不存在,也僅片末幾秒鐘的相視。同一幕,亦是電影對女主角到底發生何事的解說。說句老實話,一旦解開用了幾乎整部電影篇幅營造的迷團,心裡冒出的,只有一句差點蹦出喉嚨的髒話。


電影頗考觀眾耐力,抉擇到底要不要離場的好,又擔心若就此離去,無法得知結果始終抱憾……一些場景,沉悶得來確實有韻味,引領出角色內心的掙扎、矛盾、衝突,產生戲味;還有女主角不時看到的“天使”,每一出場,我全身寒毛直豎,驚嚇程度似有鬼片等級;基努·李維神一般的帥氣,雖然很多人說其在此片真的老了,但本人覺得,此乃為配合角色的頹廢形象,刻意為之;女主角上一部跟基努·李維合作的限制級電影《當辣妹來敲門》(Knock Knock)有大尺度裸露演出,我害羞,沒看,她在《惡夜殺機》中,可謂電影的“靚”點。《惡》片的看點,如此而已……至於其他,無需贅言。

只能無奈地說:《惡夜殺機》只有編劇自圓其說的唬弄,以及以幫兇身份“落井下石”的剪接,換來的,許是觀眾內心的“WTF”——何謂“WTF”?請自行解讀。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驚爆焦點


世上有許多行業,是神聖的。它們都該中立的替人民服務,不該淪為執政者或某方面操縱的喉舌角色。只是,世界是黑暗的,要秉持這些角色的中立、神聖性質,何其困難?尤其媒體,它沒有槍械等足以自保的武器,有的只是一枝筆(如今是一台電腦、筆電);若調查敏感議題,媒體從業員又該如何在壓力下選邊站?

這是電影《驚爆焦點》(Spotlight)的主題。

這社會發生很多不公事件。而當媒體從業員深入調查,卻發現真相會帶來大眾困擾,那這真相是不是應該就此永不見天日?電影中的驚爆小組,專挖這種“有料到”的社會真相,再化作文字,揭發事實。這次,他們面對的是在職神父利用神職特權性侵小孩的勁爆新聞,只是每挖深一層,就遭到一股似有若無的反對力量,而這些力量,有來自宗教團體的,更有來自當地居民的。居民阻止他們發佈此新聞,因為這會導致他們的信仰毀滅……電影遞來的一項訊息,就是質詢信仰是否凌駕於人性?有一幕說道的一句對白,大意如此:“幫助領養一個小孩需要一整個村民的力量,那性侵一個小孩同樣需要一整個村民的力量”,諷刺當地居民的自私。

電影娓娓道來媒體聖職該有的態度。他們抓住報導題材、調查各個消息來源、深入挖掘、分析消息真偽,縱使得到證據,亦不能以偏概全,必須以更全方位地報導,才能擊穿一整個虛偽的不良體系。這,就是專業。

電影劇本也不時佈下引起觀眾好奇的關子。大家都知道神父性侵兒童事件有多可惡,卻一直沒人報導。當第一位社工與後來的律師都指責他們當年早收過這一箱的資料,卻視而不見,讓此報導石沉大海時,喜歡陰謀論的觀眾,自然揣測報社中是否有內鬼,結果真相雖沒那麼勁爆,卻道出了有時人為的疏忽,是造成社會的弊端。

《驚爆焦點》以這種不加批判的角度,來說這一則本該人神共憤的故事。結尾時,那主要針對的樞機主教,依然沒有被撤職,還被派遣至世界各地。就像戲中說的,他們只是在進行神職,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在犯罪。這樣的行為,算犯罪嗎?

《驚爆焦點》,一齣能讓觀眾散場後思考、討論、激辯的好電影。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小王子


法國經典童書《小王子》,家喻戶曉,我看過,只是對當初年幼的我來說,根本看不懂其意,也就隨著時間飛逝而流出體外,記憶蕩然無存。當初看到這由美國夢工廠改編的動畫電影《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預告片,也沒產生任何興趣,反正馬來西亞無緣上映,也就算了;沒想到在台灣就看了一遍。

故事述說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母親除了工作賺錢,唯一的生活目標就是幫助女兒考進最優秀的菁英學府,於是要求女兒“同心協力”,照著行程滿檔的時間表,唸書、唸書、唸書,而孝順的女兒唯命是從,直至造化弄人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隔壁的獨居老人,才開始質疑這一成不變、每樣東西都“不准”的生活……


獨居老人身上散發出一種能量與光芒,令小女孩不由自主地對他產生好奇,兩人趁母親白天上班的時間,進行不可告人的行為——別想那麼多,只是(老人)說與(小女孩)聽故事。於是,故事產生了另一條支線,敘述老人年輕時作為飛行員所見過最荒謬的事情——遇見一位自稱為小王子的小男孩;而小男孩又告訴年輕時的老人,他從何處來、為何而來,兩人相遇至離別,經歷了一些事情;老人從年輕人變老人,仍忘不了對小王子許下的承諾——要到某個星球去找他。只是,垂垂老矣的老人,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他唯一能達成希望的關鍵,就是小女孩。


至於小女孩,她從原本對交朋友、玩樂這幾樣平時無法做的事情獲得歡樂,卻總造成母親的困擾。她無法諒解為何母親要操縱她的生活,更甚者生命。屈服於孝心之下,她仍舊聽從媽媽的心願,不再與老人見面,專心於閱讀、溫習,只是內心深處,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已不是她所要。從中,她開始相信老人的故事,而“相信”,亦是她逃離猶如機器人如復一日沉悶無比毫無意義的生活的契機。


電影(故事)以超現實手法,以小王子天真的行為與思考方式,再以他去到各星球遇見的人物,呈現出孩子的純樸與大人的現實。那幾位大人如國王、貪慕虛榮者,還有他們臣服之下的商人,明顯無比的隱喻,給觀眾帶來思考,思考是要像小王子那般“長大成了房屋煙囪清理者”,或者是永不長大過著歡樂無窮的生活。孰可孰不可?生命又為何?各人有各看法及解讀方式;唯一不應該的,就是依據他人預期過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小王子》原著能不停再版,說明它故事能歷久彌新,永不過時,如今加上好萊塢電影的商業加持,讓更多人看見這則故事,好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