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重點不在破處——《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不知是否國情不同,李安最新這齣《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在本地口碑並不很理想;我看了,覺得延續了李安過去幾部作品的風格,畫面、節奏、主題(據說很多人看不懂;一百個人看就有一百種解讀),都很李安。

故事述說戰爭期間,大兵比利·林恩英勇拯救班長的行動,被一台戰地記者遺漏現場的錄影機攝下,於是一夕之間,林恩所屬的連隊,成了美國全民英雄。他們回國休息的兩個星期,被迫巡迴,通告滿檔,林恩出席這些活動之餘,也獲悉他們在國民心中真正的定義……

入場前,友人對我說了一句玩笑式的電影簡介:這是又一則關於美國隊長的故事。比利·林恩和史蒂夫·羅傑斯,兩人最相似之處,除了同為美國大兵,該同樣是處男吧?“破處”這話題,在片中提及了好幾次,對於林恩,好像真如人生大事般舉足輕重。他在體育館內跟啦啦隊隊員有了親密接觸(接吻),馬來西亞公映版本不知有無刪減,林恩是否成功破處,沒法證明……這不是重點!回到林恩與羅傑斯,兩人入伍的原因,不盡相同。羅傑斯是純粹的愛國之心,就算體能完全不符,仍想方設法為國家出一分力;林恩嘛,則是避免被控向他人施暴,“躲”入軍中。兩者最終同樣一夕成名,而名氣也只不過是過眼雲煙,一瞬則散……


活在現今,人是健忘的;生活空虛,需要信仰,缺乏信仰的,得藉偶像崇拜來撐持。林恩的布拉沃連隊,憑著一段影片成為全民佳話,林恩更是其中主角。他碰上的每一個人,大多都是盲目地、眼神迷茫空洞地,把他當神那般看待,尋求他的庇佑,企圖吸納他的明星光環替生活注入元氣。這當然包括那位啦啦隊隊員法森,她該是把林恩當做幸運符,或一枚偶像圖騰,兩人雖激發出一時的情慾火花,卻不會長相廝守,僅供她日後炫耀、緬懷。只是,仍有看他們不爽的少數人,比如舞台上林恩近身的舞者、球場的草皮管理員、舞台幕後工作人員等,都把他們當普通人對待——沒有任何特權,有些出於對工作的態度,有些則是出於嫉妒——甚至跟他們擦槍走火。

林恩是凡人,他若是英雄,無法滿足實踐家人對他的期望,會是施予他的諷刺命運。他連留在國內、不再去當兵的理由都幾乎沒有。留下,永生必然過個小鎮鎮民永無出頭日的生活,就算有例外,但幾率微乎其微。軍隊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支柱,戰友比他的家人更像家人;殲敵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非敵死,則我亡——他們得在戰場中隨機應變,而這場沒有槍林彈雨的足球賽事中場演出,對他來說,亦無異於戰場。對球迷而言,這是球賽的中場餘興節目;對布拉沃而言,也僅是不會受皮外傷的“中場”戰事,他們的戰爭仍沒到“終場”。


戲的最終,我看到的是,本該作為主角的林恩(以及布拉沃連隊),都成了大眾消費,或剝削的一份子。當他認清了眾生相,以及膚淺的遊戲規則,選擇隨戰友離開美國,選擇脫離這種膚淺的輪迴。相較起來,破不破處,似乎不再重要。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奇異博士》專題以外


MCU作品,我都二刷以上,原因不外是喜歡其中的故事,加上每看一遍總會有不同的感受、體悟,樂此不疲,百試不厭,唯這齣《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二刷的原因,則是看第一遍時真的看不明白……不是它艱澀難懂,而是我尚欠哲學思考的領悟能力,一時無法理解。

第一遍時,《奇異博士》對魔法界天馬行空的想像解說,完全與《全面啟動》(Inception)、《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等同樣天馬行空卻用物理、夢境等科學理論加以佐證且深植於我腦海中而成的理性根源,相互對衝、抗衡,於是,散場時,我頭痛欲裂,對其中某些場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為此失眠了幾夜。而二刷時,便抱著片中一句對白:“忘掉你所以為的一切”之心態,把內心所想、所懂的一切歸零,一一接受它。見效嗎?還好……

在此,我就不說電影好不好看、故事精彩不精彩了,反正好萊塢商業片的劇本模式,懂的人大致都看出了端倪,也不是秘密。我只分享其中能激起我情緒的幾件事。


第一是——手。

好幾年前,有一齣由三部短片合而為一的電影《愛神》(Eros),其中一篇由王家衛執導的〈手〉,透過鏡頭放大了這人體中最常使用的部位。因為習以為常,就像呼吸一樣,很難引起人們注意,甚至忽略,對其的存在理所當然。《奇異博士》中的史傳奇醫生(還是博士?),是個有點心高氣傲、自負卻醫術一流的神經外科醫生,尤其雙手,更是他引以為傲的“器具”。從戲一開始的取出腦中子彈的一幕,就可看出他的“穩”。於是,當他發生車禍時,還特地以慢鏡頭“放大”雙手如何摧毀,以致他日後無所不用其極、幾近於偏執地嘗試各種醫學實驗理論,都要醫好他的雙手。最終,他去到了那所卡瑪泰姬“魔法學院”,除了救治手術後傷痕滿佈、神經線未痊癒而不自覺顫抖的雙手,也是他學習放下自身所學的科學理性之一部分。

這期間所學,無論是“宇宙只是萬物一隅”之哲學學說、類似電玩遊戲《傳送門》(Portal)的概念及笑梗等,都易於讓觀眾接受。至於後來的他們發現古一為取得世界和平(或平衡)而不時從大魔王那裡攝取魔力,讓自己長生不老的,就像“非常時期就得使用非常手段”,擯棄老土的非黑即白二元是非對立,遊走於灰色地帶,這種行事作風卻造就出性格質樸的弟子魔多踏上不歸途,其實也是一種啟示——有些人真的過於執著,吃虧的也總是自己。不過話說,從他的名字,我就猜到他會是日後的壞人,魔多魔多,不就是《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中末日火山的所在地、中土世界的邪惡大本營麼?


******


好,扯遠了……我想來聊一下飾演古一的蒂妲·史雲頓,她是連接漫威與DC魔法系故事題材的“跨界”演員。

在當今漫威暫時領先漫畫改編電影的風潮中,DC其實也有幾齣品質不錯的單篇作品,除了人人皆知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我心目中還有另兩部可與漫威相抗衡,甚至超越後者的作品——《守護者》(Watchmen)和《康斯坦汀:驅魔神探》(Constantine)。《康》一片中,除了帥爆的基努·李維飾演主角的星光光環之外,還有一位當時不甚起眼,日後卻為人津津樂道的人物——不,不是西亞·李畢福——蒂妲·史雲頓。她當年飾演的墮落天使加百列,中性的裝扮,亦正亦邪,用語言疑惑了男主角康斯坦汀,最終莫名其妙遭他揮了一拳,終於能夠體會“痛”的感覺……

我要說的是,作為MCU向觀眾介紹魔法系的首作《奇異博士》,與DC漫畫中同樣是魔法系的代表作Hellblazer——也就是《康斯坦汀》,都有蒂妲·史雲頓的參與,而且飾演的都是關鍵人物,這可以說是給她這位藝人的一大肯定、一大榮耀!


******


至於第三項,則是導演史考特·德瑞克森。

這位之前憑幾部鬼片/恐怖片打響知名度的導演,著名作品有《惡魔刑事錄》(Deliver Us from Evil)、《凶兆》(Sinister)、《驅魔》(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等——也拍過不怎麼樣的重拍版《當地球停止轉動》(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小弟看鬼片當喝咖啡,他的幾部鬼作,可不像只靠驚嚇取勝卻缺乏好故事撐腰結果過目即忘的鬼片,而是具備驚嚇度、堅實的故事、嘗試突破前作的創意發想之作。

漫威聘請擅長執導各色風格電影的導演,也可證明本身不斷挑戰新嘗試的膽量。故,其中有一幕說史傳奇心臟遭刺傷之後,打開“傳送門”到他之前上班的醫院中,大喊同事克莉絲汀進入手術室替他急救,而他靈體出竅,一邊跟另一個靈體出竅的傢伙在陰界打架,一邊以鬼魂之姿跨進陽界指導克莉絲汀如何做如何做,讓導演發揮擅長的靈異風格,嚇壞(笑)不少觀眾。這,該可列入他的代表作履歷表吧我想……


******


最後的最後,麥德·米克山(漢尼拔)怎麼那麼弱?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我面無表情,可是我很溫柔——《會計師》


戲前看了幾篇關於《會計師》(The Accountant)的影評,幾乎每一位都提到“木口木面”的班·艾佛列克因為戲中角色的個性,非常適合他的“無演技”,終於看見他好戲的一面,加上劇本成熟,可謂是從影以來的個人代表作……這些影評,不知是否藉明讃以暗貶,無論如何我都看過不理,只管衝著安娜·坎卓克入場。

說到班·艾弗列克,說真的我覺得他確是一位優秀的、演而優則導的藝人,執導過好評如潮的《失蹤人口》(Gone Baby Gone)、《竊盜城》(The Town)以及《亞果出任務》(Argo);以演員身份參與且大賣的電影,亦有《控制》(Gone Girl)、《世界末日》(Armageddon)、《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等……這樣想來,他確實沒有一部能夠直接讓觀眾印象深刻的電影演繹代表作——《控制》戲後幾乎所有觀眾都把焦點放在女主角羅莎蒙·派克身上;《世界末日》流傳至今的是史密斯飛船樂團所唱的主題曲;《心靈捕手》則向世人說明他跟麥特·戴蒙私下的好關係,以及兩人的編劇能力……所以,《會計師》的適時出現,可謂替班·艾弗列克緩解了他在《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中飾演蝙蝠俠/布魯斯·班納評價兩極的壓力。

說回電影,它算是那種“壞人惹到神級人物主角,主角於是利用自己的能力,殲滅壞人,替自己或正義正名”電影類型,相似的電影就有《捍衛任務》(John Wick)、《私刑教育》(The Equalizer),以及仍在上映的《神隱任務:永不回頭》(Jack Reacher: Never Go Back)。只是,身為一位會計師,為何海報上的班·艾弗列克會手執狙擊步槍?這則成了此片最吸引觀眾好奇心並願意買票入場的賣點!


片中一一交待班·艾弗列克飾演的克里斯汀·沃夫為何會具備神技——他患有自閉症,而作為軍官的父親不因此而讓孩子接受特殊教育,反而強迫他自幼面對現實的殘酷,凡事據理力爭,甚至用拳頭也在所不惜,永不妥協;且教導他們兄弟倆各種防身、攻擊技能、武術,甚至射擊。於是,世人眼中,沃夫是一位再平凡不過、做事一板一眼,數學、邏輯思考及專注力特強,又善良的會計師;而在江湖中,他可是披著一層神秘面紗的傳奇人物。就像那位警官說的:他是可以替黑道洗錢,又能夠全身而退的會計師。

電影用時空跳躍的方式,穿插地向觀眾交待沃夫的童年及當下所經歷的一切,無論是時間點、人物個性形成的前因後果,前後連貫,沒有跳tone。兄弟倆失散的原因,弟弟布雷克斯(強·柏恩瑟飾)對其的怨恨,都有明確說明。兩兄弟不明所以的鬩墻,至最終的解決方式,在那種以生命相搏的高壓情況下,竟然釋出溫馨的感覺,在在顯示編劇的功力;當然,套句各影評人的話:導演蓋文·歐康諾的功力亦掩不可抹,尤其針對兄弟情的描繪、呈現手法,頗有前作《勇者無敵》(Warrior)之風範——兄弟之間嘴巴說不攏的嫌隙,唯有用拳頭來解決。

總的來說,《會計師》確是最近一齣難得的好片。而且,相信它會讓家有特殊兒童需照顧的人充滿希望,覺得特殊兒童未來也可以(值得)過一個正常的人生,至少能夠在有生之年自力更生。故,不妨推薦此片給有需要的人,以示鼓勵吧!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遭羈絆的浪人神探——《神隱任務:永不回頭》


我看很多小說(當然,沒看過的小說,比看過的更多),從中發現,有一些事情,自己在現實中難以達成,故,就跟看電影一樣,利用那幾個小時的時間,投入一則故事,代入故事裡主角的身份,如此這般角色轉換,對其中的英雄人物,很崇拜。就像李·查德筆下的浪人神探傑克·李奇,至今十八本(以台譯皇冠出版計)十八則故事十八件案子,李奇總是有驚無險地度過;而,難能可貴的是,他選擇待下,解決事件——他不半途而廢,且說到做到。

第一集《神隱任務》(Jack Reacher)上映時,許多書迷都覺得湯姆·克魯斯根本就不適合演這位浪人神探,原因是,兩者的身高有出入。可後來證明,湯姆·克魯斯演活了這位小說虛構人物,電影獲得回收也不少,才有了今天要分享的續集《神隱任務:永不回頭》(Jack Reacher: Never Go Back)。

片中右邊這位,就是原著作者李·查德,也是好愛客串

老實說,看完《永不回頭》,心裡浮現的第一個念頭是:這位李奇不一樣,不像平時的他。當然,他表面上的狠、他的“求生技術”,依然是他,只是身邊多了兩位女性跟他出生入死,導致他內心有了一股愛,而愛,總會造成羈絆。所以,戲一散場,我還蠻想念首集中一顯李奇不羈、霸氣的經典對白:You think I'm a hero? I am not a hero. And if you're smart, that scares you. Because I have NOTHING TO LOSE.你覺得我是英雄?我不是英雄。如果你有腦,就該害怕。我已經豁出去了。

不是說《永不回頭》不好看,它還是精彩的。這集中的李奇(沒有人稱呼他傑克,某本原著中有說明原因),不再是單槍匹馬地打擊罪犯、尋求正義,與他同行的,還有也是不好惹的憲兵隊指揮官蘇珊(蔻碧·史莫德飾),以及疑是李奇私生的女兒莎蔓珊,俗語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對於習慣獨來獨往的李奇來說,這也是一種學習的機會,而在這充斥緊湊的劇情下,他們三人“磨合”出的笑果,確有舒緩精神緊張之效。


湯姆·克魯斯飾演的傑克·李奇,大家有目共睹,無論看倌滿意或不滿,相信這系列會長賣長有,故此不多說。我要藉此略談蔻碧·史莫德。這位MCU中的瑪莉亞·希爾,人氣雖然不比黑寡婦,也沒有超能力,卻是我最欣賞的MCU女性角色。她散發獨特的知性美,也是尼克·福瑞最信任、最放心的左右手,這種“特殊身份”,放在《永不回頭》裡,更能一顯她的長才。作為遭人誣陷且停職待查辦的憲兵隊指揮官,蘇珊從開始的相信真相終將水落石出、甘願暫蹲苦窯的受害者,直至變成李奇即時來救援攜手逃獄後的予以反擊者,她性格上的倔強、俐落且危險的身手,以正常男性觀眾的立場來看,她的(性)吸引力,更甚李奇。尤其一幕兩人在飯店套房中幾乎就要落於俗套褪衣打炮的前戲,卻因李奇一句有點“性別歧視”的話語,導致蘇珊懸崖勒馬,保住了貞操(這段真的好笑!)。

也因此,李奇得一超強的同夥,就如蛟龍得雲雨,尋求正義、真相之路事半功倍,而他始終維持他信守諾言的風格。他對最終的僱傭兵壞蛋撂下狠話:我會折斷你的腳、折斷你的手,折斷你的頭,兩人肉搏戰到後來,皆已傷痕累累,李奇本可一槍斃命,卻選擇迎身向前,“喀拉—喀拉—喀拉”地KO掉敵人。帥!

至於劇終前,三人(李奇、蘇珊和莎蔓珊)的關係結果如何,電影也給了一個交待。只是,我本身並不喜歡李奇的結局——有人羈絆著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