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惡棍英雄:死侍


死侍很出名。我不知道。

首次在大銀幕出現的死侍,同樣由萊恩·雷諾斯飾演,只是在《X戰警:金鋼狼》(X-Men Origins: Wolverine)中,被搞得“四不像”,遭漫畫迷罵翻天;因禍得福,從而開啟了要替此角色拍攝一部真正的好片平反的動機與訴求。時隔七年,《惡棍英雄:死侍》(Deadpool)宣告重返大銀幕,也讓更多人認識這位真正的“嘴炮英雄”。

據傳電影絕對忠於原著——從相似度百分百的造型設計、角色性格設定,至在漫畫中不時打破第三道墻與觀眾互動的特點,電影都沿襲過來。還有兒童不宜的動作場景(廝殺及相愛),也是漫威以漫畫改編“縱橫”大銀幕以來,最突破的尺度——上一部如此暴力卻很好看的是另一家出版社的《特攻聯盟》(Kick-Ass)。有別於迪士尼旗下MCU的歡樂、二十世紀福斯旗下(《X戰警》為主)帶點灰灰的成份,《惡棍英雄:死侍》如此的“創意思維”,好或不好,見仁見智——就看父母心態保守到什麼程度了。

《惡棍英雄:死侍》是個愛情故事——不是我說的,是男主角韋德親自向觀眾解說——韋德在戲中,為了恢復最帥氣的臉龐及最健康的身體配上對他至死不渝的愛人,而不停歇地尋找藥方,而一切的轉機看似在壞人手上,所以韋德對其窮追不捨,才發展成意想不到的故事。

習慣觀賞平鋪直敘述說方式的觀眾,搞不好會對這齣電影的敘述手法有點不適。每當打架打到高潮時,死侍/韋德總會喊暫停,“不合時”地要求倒帶,引領觀眾回到當下一幕發展的起因。如此這般不時的重複,極考觀眾耐力,好就好在韋德那張嘴,賤賤的,就算身處危急時刻,仍不受控地脫口而出,就此得罪了反派,才導致自己全身潰爛——現在回想起來,韋德與壞人的衝突,其實都該怪韋德自取其咎,怨不得他人。

除此之外,死侍的狗嘴,明明知道吐不出象牙,卻總會暗藏玄機,博君會心一笑。好幾句精句,不是在讚揚某齣電影某某人,就是在暗諷,就待觀眾到底看懂沒有,才曉樂趣所在。最“直白”的一幕,在他主動尋求鋼人和黑后援手時,劇組就大喇喇地擺出《X戰警》中正派的秘密基地,並透過死侍之嘴調侃劇組資金的不足。據說,《惡棍英雄:死侍》彩蛋之多,足以整理成一篇文章,不妨谷歌自娛。


總而言之,要說《惡棍英雄:死侍》有別於一般超級英雄電影,如此說法有點偏頗,因為超級英雄電影不該是一種類別,只是一種包裝手法。應該說,它是有別於一般的愛情電影。

順帶一提,死侍這角色該會列入《X戰警》系列中吧?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唱片


日前跟前輩長輩聚餐,莫名其妙“聽者有份”地獲得馬來西亞音樂教父周老金亮親手贈送的九張創作專輯,本想婉拒,但抵不過這位吃起東西來像老頑童般的大叔的誠意,只好默默收下……

那一刻,心裡是矛盾的——

日後找個機會還他嘛……就顯得不敬重他。以他的“江湖”地位,贈禮回收,成何體統?
付錢支持嘛……一時又沒那麼多現金。

為此,我三天三夜輾轉難眠,導致鼻頭多了幾顆粉刺,壞了形象。


******


小學四五年級開始迷上流行樂,尤其西洋男生團體派的。那時尚不流行光碟,生平第一次買的卡帶,是後巷男孩的第二張專輯。

長大一點,卡帶“退潮”、唱片崛起之時,第一張買的,還是後巷男孩的第二張專輯。不為什麼,純粹覺得既然“轉流行”,也就該再買同樣一張專輯做珍藏。

上了中學,離家不遠的商店街,華燈初上之時,便擺起一攤攤的盜版光碟攤位,偶爾逛之,人潮洶湧;一些女攤主也耍心機地身著小背心“胸”涌吸引客人光顧,激起一片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境。

那時年少無知,買過幾張不是很崇拜的歌手的專輯,付出十令吉能聽上大約十八九首的歌曲,好不過癮。期間,仍會購買正版光碟,兩相比較,發現音質有落差,也開始激起我對音質追求完美的偏執。

周杰倫出道以後,我終於可大聲宣佈:我不再買盜版!

那時的我,可以為了一首歌而買下收錄該歌曲的一整張專輯。如今想來,不是富有,絕對是傻。錢,可以省吃省到學校上下課的交通費,轉以騎單車或走路。不為別的,就為了堅持那美好的音質。

再後來,漸漸融入社會,懂得收斂了,才定下只收藏那幾位歌手——周杰倫、泰勒絲、黑眼豆豆——的專輯,其他的,就等出精選集時才買,不然,就只聽電台好了。

朋友知道我的喜好,於是常收到一些唱片作為賀禮。這時,我心懷感恩之餘,頭也跟著大了。一來,或許會收到已經擁有的同一張專輯;再不然就是,收到我收藏單以外的唱片。

而我極重情義,房裡擺滿一大堆垃圾捨不得丟,包括賀卡啊書籍啊甚至求學時留下的講義,更遑論是朋友的心意。於是,我睡覺的位置越變越小,不是因為發育長胖,而是這些無法捨棄的包袱。

終於,人到中年,其心亦狠。某日,撂來兩個黑色大型垃圾袋,把不必要的東西,狠心一拋;另準備了一個箱子,把那些購買至今只聽不超過十遍的唱片,隨著一些書籍裝箱,硬硬塞給朋友,請她幫忙看看有沒有可能“回收”這些伴我成人的良伴。

不捨,是有的;而更多的,是釋懷。


******


世界正前進,如今科技發達,一首歌不必再是有形的,可以隨著什麼雲端等網絡數位科技下載。我,依舊堅持己見,不流行這套,一些崇拜的歌手,只要出新專輯,仍會二話不說立刻買下實體唱片——就像橫財神阿叻說的:“Outdate(過時)即是穩重”,不是說我冥頑不靈,不曉變通,亦曾嘗試過下載,音質雖沒變差,可是味道卻變了……不適合我口味。

對我這傻子而言,實體的東西,才會有一種踏實的,屬於個人的專有權;至於數位檔案,雖說方便、不佔位子,但方便得來的東西,也易棄之。

回到前言,周老贈予的九張光碟,我無論如何大膽、如何狠心,也是不敢丟棄的了。他老人家,不好碎了他的心,更何況是他的心血。

只好先暫時擺著做裝飾,當然還會打開聽聽,或許當下無法愛上這類音樂,可是往後幾年,待年紀漸長,待心態轉變,或許對音樂的喜好也會跟著變。就等那時,受周老音樂的震撼洗禮。

當然,還可向親友炫耀。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美人魚


曾幾何時,我們這代八〇後,特別思念過年時節看周星馳電影的觸動?尤其近年來賀歲電影素質愈趨“搵笨”——是事實,抑或純粹年齡漸長導致心態轉變——周星馳電影仍舊獨領風騷,始終有一定水準的品質保證,除了歡樂,從中還可獲得一些人生哲理與教育意義。

二〇一六賀歲檔,因個人觀影品味異於常人,針對華語電影,目前僅敢看周星馳的《美人魚》。親友間對《美人魚》評價不一,本人則還算滿意。它故事簡單,主題老套,主要是談環保,談人類為了發展,投下的一枚高科技產品驅逐待發展海域的生物,導致聚居該地的海底原住民失去家園,自然生態失去平衡;同時,則敘述一段三角戀故事。

大家都熟悉周星馳擅長的風格——搞笑,《美人魚》亦不例外。那種預料之外、意想不到的草根性演員出糗鬥丑橋段,俯拾皆是,從開頭的超坑人海底世界博物館,至女主角“粉靚”登場遭眾保鏢施予各種摔跤殺手锏,然後敘述男女主角冤家情人的橋段,是很俗不可耐,但在周星馳“妙手回春”之下,都有登堂入室之姿;論搞笑功力,周星馳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簡單的故事架構,得以延伸出一個半小時的片長,令觀眾不覺沉悶又買賬,周星馳確有其魔力,變出一齣闔家觀賞,也適合作為小學自然生物課教材的科幻影片。

唯,個人覺得美中不足的,是片中的CGI處理。不拿別人的影片,就以周星馳過去的電影來比較,故事及主題其實都容易吸收,深入淺出,就是到後來(通常是接近尾聲的高潮戲),出現大量素質普通的CGI,突然讓人脫離好不容易投入的情感,致成敗筆——《功夫》之後,從《長江七號》至《美人魚》,都有此缺陷。對於這點,個人倒覺得CGI能免則免,只要掌握好鏡頭與剪接,還是一樣能呈現所要敘述的情節,就像早前時候的周星馳電影,淳樸得來誠可貴。

至於演員,無論是男主角鄧超、配角羅志祥張雨綺,或是新人林允,在周星馳的“調教”下——以及粵語配音的幫助——個人星味消除殆盡,剩下的,是周星馳的影子。這點在幕後花絮中,亦看得見周星馳的堅持、落力,那種屬於周星馳的獨特風格,絕無分校。故有此一說:《美人魚》眾角色皆由周星馳分飾,雖對演員有欠公允,亦是中肯之言。

日前友人提及,跟李安相比,周星馳始終處於幼兒園階段。本人在此衍伸友人的感想,替《美人魚》做個總結:《美人魚》就是幼兒園版本的《色·戒》。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逐夢


我正迎接跨出夢想第N步的那一天。

大專未畢業,我就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台灣生活一段時間,故當時亦打算畢業後選擇到台灣深造。結果十一年過去,期間到過寶島四五次,卻只以旅人的心態、步伐,每次在當地駐留不超過十天。幾次去留,足以在我心內刻畫出“馬來西亞是我的祖國,台灣是我的故鄉”這自愚娛人的座右銘。

回想當年,約見大專學府國際交流處主任以了解升學情況時,為壯膽,邀了另一位同學一同前往。那位同學在升學方面沒啥問題,無論成績還是較早前填好的升學意願表格,主任看了,頻頻點頭,五分鐘,case settled

輪到我了。主任問我想到哪個國家深造,我說台灣。他看了我的全年總成績報表及擱在桌上的升學意願表(表中填了兩所意願學府的名稱——台南成功大學與台北淡江大學),再在電腦熒幕上瀏覽了一會兒資料,笑著對我說:“以你的成績,是沒有辦法進入成大的。”

這結果,早在我預料中。成大何等名校?像我這般不是頂好亦不最壞的成績,要是“一擊即中”,絕非實力,而是奇跡。於是我問道:“那……淡江大學呢?”

主任原本表現得好像拒絕了我一次,就等於case closed,轉身正忙著別的什麼,聽了我的問句,回頭瞄了我一眼,再快速瀏覽一遍我的學年總成績,以及電腦熒幕上我看不透的資料,回道:“以你的成績,是沒有辦法進入淡大的。”說罷又若無其事般,做著眼前不存在的作業,樣子倒更像準備午休要吃什麼。

這時我有點氣惱。一是惱自己沒預料到如此成績竟造成連淡大都無緣的窘境;二是對主任當時的嘴臉,心中莫名湧起一股反感。我不甘就此打消升學念頭,畢竟當初是國際交流處職員來到我們班上,請我們填寫升學意願表,告訴我們,只要是關於升學的任何問題,都可找他們,他們會盡量協助。而眼前的主任,他的態度,他的行為,到底有盡到力嗎?

我回過神,開口一字一句地問道:“那以我的成績,可以進哪一所大學?”語氣中的挑釁,連我自己都察覺得出來。

主任應該也感覺到我的不滿,於是三度看了我的全年總成績,三度瀏覽了電腦熒幕上的資料,說有一家位於台中的大學適合我。那所大學,抱歉我孤陋寡聞,聽都沒聽過,我皺了皺眉,一時無法思考,只得洩氣地告退……


******


畢業了,我沒升學。家人雖有過問,但我總說先讓我工作一年,再看如何。於是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與大專所學風馬牛不相及的餐廳廚房學徒。

工作了有三四個月,某日接到大專同學來電,說他要出國深造,出國前大家出來相聚告別。於是答應了,要求主管允准某日的輪休,跟同學見面。

席間,開口向這位古姓同學查詢欲前往深造的大學,回說——淡江大學。

我愣了愣,向他確認:“你的全年總成績,不是比我低分嗎?”

他也覺不可思議,只說他如何如何這般這般,就跟另六位同學獲得了入學名額,還跟其中一位共享貸學金。我聽了,除了對同學由衷的祝賀,內心更深處,是滿滿的憤怒,與感覺不公、不甘。這些負面情緒,我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發洩於餐廳的砧板上、食材上……


******


後來我才聽說有海青班;後來有幾位朋友說我咎由自取,不夠主動;後來想要深造時,父母已退休,家裡經濟重任逐漸轉移到我肩上;後來……再後來……我始終沒到過台灣深造,去過幾次,純粹旅行。

終於,上一次到台灣時,有幾天是自己留在那裡的,擁有獨處的時段,享受孤獨。我坐在大安森林公園台北這處綠肺中的長凳上,面向著一片青郁,市囂似乎隔於一層薄膜之外,若隱若現,似有還無。我沉思,我煩惱,我糾結,我下定決心——人有幾個十六年?若不自私這一次,鐵定抱憾終生。

於是,回到馬來西亞後,我找了一門感興趣的商業電影編劇短期課程,向家人說明我遲來的叛逆期,向公司主管談妥留職條件,就等招生日期的到來、繳付學費,剩下的,就是——飛。

有時,逐夢必須自私,尤其對我這種天生心軟的人,更不利。這過程,我用了超過十年的時間,才正式準備踏出對人類來說是一小步,對我自己而言卻是一大步的步伐。慢歸慢,卻從未停歇。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家有兩個爸


現在喜劇不好寫。雖說好劇本脫離不了那“同一套,卻不一樣”的編劇守則,但難就難在造就觀眾受落的“不一樣”。此篇分享的《家有兩個爸》(Daddy’s Home),是部勝在劇本架構,以及故事題材的喜劇,靈感來自於家庭;整體於我,是中上水準之作。

威爾·法洛飾演的繼父角色布瑞德,一心只想成為愛人眼中的好丈夫、繼子繼女心中的好父親,前者目的已達,後者遙遙無期。但布瑞德生性樂觀且多愁善感,親子關係的轉變,細小至孩子的繪畫作品讓他“脫離死亡”時,他也視之為一種進步,感動得要飆淚。而當孩子的生父達斯帝(馬克·華伯格飾)出現,條件完全將布瑞德比下去,兩人的尷尬來了,衝突亦隨之而起。


這兩位男人的明爭暗鬥,笑料層出不窮,甚至透過達斯帝的優點(優秀得甚至令人反感),將布瑞德貶損至水深火熱之境況(同樣突顯他卑微的長處)——兩幕突如其來的動作場景,布瑞德明明面臨生死關頭,達斯帝卻善用良機替孩子上課。我覺得,除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笑點,電影好看在於兩位男主角的性格塑造——一邊是有點“魯蛇”、墨守成規派的布瑞德,另一邊則是氣魄十足兼外向型的達斯帝,大家身邊總會有一兩個這樣的人,不覺陌生。兩人的行為無對錯,終究為了各自欲守護的東西而“暗戰”,最終也從彼此身上學到東西,放下成見,變為好友。

此外,不得不提布瑞德職場上一時人一時鬼、好耍冷的主管,完全不知他何時作為布瑞德的軍師,何時倒戈幫達斯帝“反攻”。這位冷面笑匠型角色,由《蜘蛛人3》(Spider-Man 3)沙人湯瑪斯·海登·喬治飾演,西裝筆挺,滿嘴胡說八道的人生哲理,同樣喜感十足。至於唯一的女性角色(不包括繼女角色)——布瑞德的妻子莎拉,則不比男性角色塑造得那麼成功,除了美,容易讓人遺忘。

《家有兩個爸》全片歡樂無窮、驚喜連連,甚至輪到達斯帝開始他作為繼父的考驗征途時,亦有驚喜的藝人壓軸客串。另,大馬公映版本刪了很多賤賤的對白,作為一部家庭喜劇,電檢局“好意為之”讓電影更適合闔家觀賞,不懂該讃還是無奈。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雙面人魔


對漢尼拔·萊克特(Hannibal Lecter)這名字的印象,如今想來,也不確定是否“源自”《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中那位影帝級配角。說實的,那齣電影,小時雖看過,但沒為此造成任何童年陰影,直至近來不知為何,“漢尼拔”這等高端犯罪代表,又慢慢地浮上腦際,直至這部影集《雙面人魔》(Hannibal)的推出,才正式掀起我內心深處對其的瞻仰。

起初以為,《雙面人魔》是敘述一九九一年《沉》片的前傳故事,只是於劇中出現的高科技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腦等,覺得奇怪;雖覺突兀,加上影集拍得異常藝術性,心理學理論性十足,有些橋段確實沉悶,但無損我追看的熱忱。不為別的,就為了飾演劇中大魔頭的丹麥籍演員麥德·米克山。


對米克山的認識,始於《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的反派角色,他在丹尼爾·克雷格主演的007系列電影中,起著關鍵作用——是將詹姆士·龐德虐得性取向矛盾的歹角。雖然過早犧牲,但影響頗深。後來在幾部商業片中,雖只參演配角,但那獨特的腔調,讓人印象深刻。這次他在《雙》劇中,得以擔正,挑大樑飾演這位影史怪客,相比起雷神索爾之父安東尼·霍普金斯的“本尊”,氣勢一點都不輸人。

《雙面人魔》三季共卅九集,劇組絕對有超多的篇幅來描寫漢尼拔以及威爾·格雷厄姆(休·丹希飾)兩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基”情,期間有警探傑克·克勞福德(勞倫斯·費許朋飾)和心理學家阿拉娜·布魯姆嘗試介入,卻無功而返,漢尼拔深情款款,始終情牽威爾——從第一季佈局讓威爾陷入囹圄;第二季威爾證明清白之後,又使計讓他承認自己“為藝術而殺人”之一脈;第三季得以殺他卻不殺,反而當著“基友”面前自首,要他終身跟自己掛鉤……這等繾綣關係,要不是電視台NBC把心一橫不再續約,我相信他倆還會你情我濃下去,搞得觀眾心癢難搔。


本劇其實神話了漢尼拔·萊克特此角色,不僅將他塑造得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他利用其高超智商,善用其心理醫生的專業,操弄眾人於鼓掌之間。對飲食,他有幾近於變態、瘋狂的堅持,堅持親手宰殺肉(食),還有營養學依據要求呢!於是,心理醫生是他為了生存而戴上的面具,一旦摘下,為了吃,他倒不會變成一隻獸,胡亂撕扯食物,而是變作一位藝術家——你看他相中的受害者,死相雖可怖,但漢尼拔從不糟蹋他所切割的部位,反以米其林星級的廚藝,烹調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配以醇酒,享受生命的美好。作為觀眾的我,總有一股嫉羨受害者的病態。

我不敢說漢尼拔是那種專選擇破壞社會常態的壞人作為獵殺對象之俠客,但他的所作所為,他在面對緊要關頭時的從容不迫,他易於融入社會的反社會行為,以及他的超能力——超敏銳嗅覺,都令我對他更為讚賞。他不受社會約定俗成訂下的條規限制,他打破常態,令人難以捉摸;他像第三人稱,設下棋局,然後退後一旁,愜意地品味、琢磨、研究,看對手如何嘗試擊破,他再予以反擊,或設下下一步圈套、下下一步圈套、下下下一步圈套,以及下下下下下……一步的圈套。他的這類“圈套魔術”,最厲害的效果,可以去到令人轉性(取向)的地步——阿拉娜·布魯姆醫生,從原本跟漢尼拔相戀,親密到交媾的關係,因為漢尼拔的抽身,令她成了同性戀。於他,只不過是研究人性的手段。


漢尼拔·萊克特,神一般的存在,甚至執法單位捕獲了他,也捨不得下極刑了斷他的生命。為了“研究”這百年難得一見的殺人魔,執法單位間接地犧牲了多少市井小民、無辜公民?這或許是劇組對執法單位的反諷、譏刺。第三季後幾集,面對新一位殺人魔紅龍的崛起,更顯執法單位的無能,還得以漢尼拔加上威爾這基情雙人組,聯手抗敵,可惜的是,因為劇集鐵定腰斬,使結局來得過分突然,成了這部神劇的唯一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