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

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



有些商業片,明明知道內容沒什麼深度,依舊能看得神采飛揚;有些明確清楚了解它是爽片,卻始終high不起來。《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Men in Black: International)屬於後者。

劇情其實跟前作沒太大關聯,焦點從美國移到歐洲大陸,敘述隸屬英國(歐洲)MIB總部幾年前面對一想要侵略地球的外星生物之威脅,最終憑藉神勇的H探員和High T探員力挽狂瀾,世界才沒淪陷。多年過去,High T探員戴功升任總部頭領,臉蛋及智慧(其實也沒多少)兼具的H探員則被安排與菜鳥M探員組成搭檔,出新任務。兩人對是項任務抽絲剝繭,驚覺MIB被敵人滲入之餘,更發現敵人似乎就是多年前嘗試佔領地球卻敗給HHigh T的外星人……

友人將之揶揄為《雷神索爾》(Thor)第四集,自然是說片中兩位領銜主演克里斯·“雷神”·漢斯沃和泰莎·“女武神”·湯普森,相信片商也打著這兩位目前事業如日中天的當紅炸子雞以吸引新一批觀眾的如意算盤,雙人搭檔也跟前作一樣是“黑白雙煞”,唯故事及對白卻是幼兒園等級,平白浪費了好卡司。

加上劇情毫無新意,無法突破前作,且輕易即能估中MIB總部的內鬼是何許人也,雖不斷注入笑梗及嘴炮式的幽默對白,仍回天乏術,令人昏昏欲睡。唯一清醒的戲,是索爾……不,是H探員在一島嶼與昔日情人芮扎“敘舊”,那芮扎由蕾貝卡·弗格森飾演,自然散發出一整個英倫氣質——也難怪H探員能拜倒於她的石榴裙下——一時驅走了瞌睡蟲,唯僅是暫時的,這場戲一結束,再次回到平淡無味的冒險上,只希望能按快播鍵,早早結束,快快離場……


我覺得最為人詬病的,是角色背景設定過於平板,只向觀眾呈現他的“當下”;她則只有一小段回憶插播童年“陰影”,也是導致她努力加入MIB為人生目標的出發點。故,整部戲看下來,觀眾難以將情感投入其中,至多只能以第三人稱嘻嘻哈哈笑過一番(前提是能笑得出),然後像遭片中的記憶刪除棒“閃”過那樣,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也忘了自己到底看了啥。

總的來說,《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是拍來不明所以拍得不知所謂的爽片,除非你是為看雷神入場,否則勸君盡可迴避。



2019年6月20日 星期四

庫爾斯克號:深海救援


對《庫爾斯克號:深海救援》(Kursk)感到好奇。馬來西亞雖沒片商引進,卻在各電影評論網中出現其海報或劇照,而且乍看之下以為會是跟去年的好萊塢作品《潛艦獵殺令》(Hunter Killer)同樣是海軍動作驚悚片,卻不其然……

故事敘述二〇〇〇年八月十日,俄羅斯潛艇庫爾斯克號在俄羅斯北部進行海軍訓練。兩天後的十二日,潛艦發生內部爆炸,船上一百一十八名船員僅有廿三名倖免於爆炸,當這廿三位倖存者期待救援,俄羅斯政府卻用盡方法阻止他國施予援手……

在完全不曉故事內容的情況下觀賞此片,而且片頭打著法國名導盧·貝松的電影公司EuropaCorp標誌,越發期待會是一部動作片——開始時看見幾位海軍為了情同手足的同事的婚禮,甘願點當掉海軍發配的手錶,我知道這會是一則關於兄弟情的故事;當潛艇內部爆炸,該廿三人在寒凍中相互激勵,頑強求生,感覺這絕對是勵志電影(結果卻是深海版本的《無路可退·Only the Brave》);當鏡頭切換到這其中幾位在家的母親與孩子,與國家政府要員的對峙,以及其他國家官員欲施予援手卻不得其門而入之際,這又是一部批判政府、揭發人性的深度電影。

提起政府,《庫爾斯克號:深海救援》有好幾幕於陸上受難者家人與政府官員的戲,皆處理得比潛艦中的氛圍更緊張。一邊是對親人是否安全的急迫,另一邊所謂的“官方發言”卻不斷耍太極兜圈子,無論是否真顧及國家機密不得洩露予外人,或是面子問題(俄羅斯其他備有救援設施的潛艦都被賣掉或轉變成其他用途,唯一的救援船隻設施卻年老失修,實在諷刺),讓人看了會對政府嗤之以鼻。尤其該發言人的一臉壞蛋相,與法國女性蕾雅·瑟杜飾演的母親及一臉堅毅的孩子(最終這孩子在葬禮上拒絕與這高官握手,更顯張力),兩相比較,相信觀眾即刻會把內心孰是孰非的天秤,一面倒向後者,賦予後者精神上的支持。


而從這點也能帶出一個訊息:縱使看似國家對不起個人,實則並非國家之失,而是政府的錯;政府由人擔當,也就帶有人性。戲內種種都是以國家為名,展露的人性黑暗面。就像片中俄羅斯船艦的高官,當他確認僅有的設施確實沒法施救,頂著壓力私下請求外國同業朋友前來救援,最終仍給更高階官員阻遏延誤了幾個小時,終導致慘劇發生,相信在其內心滋長的自責與愧疚,縱使再如何鐵石心腸,也會跟隨直至踏入棺材為止。

總括而言,《庫爾斯克號:深海救援》或許不是一部快節奏的商業動作片,卻能帶出一些課題,供觀眾深入思考,從中獲得一些領悟,是值得推薦的電影。

延伸閱讀:《庫爾斯克號:深海救援》改編自紀實故事A Time to Die: Untold Story of the Kursk Tragedy(電子書鏈接:https://bit.ly/2WR1H9o)。


2019年6月6日 星期四

詐騙女神



經歷去年叫座不叫好的女性詐騙類型電影《瞞天過海:八面玲瓏》(Ocean’s Eight)後,終有一部格局較小、題材相似的《詐騙女神》(The Hustle)面市。巧合的是,在《八面玲瓏》中尬上一角的安·海瑟薇是《詐騙女神》的領銜主演,要說延續了前者的“騙術精神”,亦無不可。

故事敘述專業騙徒潘妮(瑞貝爾·威爾森飾)在一座海濱小鎮與貴婦喬瑟芬(安·海瑟薇飾)相遇,殊不知喬瑟芬是當地惡名昭彰的地頭蛇;兩人的初次交鋒,潘妮雖敗給喬瑟芬,卻也激起了她對之死纏爛打的鬥志,欲與喬瑟芬再拼個高下。喬瑟芬為一勞永逸地讓潘妮永遠離開自己的地盤,於是與她立下賭約,誰先成功騙取一名天真的科技業富豪的感情和金錢,誰得勝……

有了《八面玲瓏》的案例在前,對此片並不抱太高期望,只想欣賞閉花羞月的安·海瑟薇,這點電影倒沒令我失望。尤其電影中喬瑟芬的百變造型,雖不比《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繁多,仍讓海瑟薇因應各種扮相而詮釋出不同個性,足見專業騙徒與實力派演員沒啥分別,需扮演什麼像什麼,不然哪有飯吃?喬瑟芬是靠智力及靚麗外型取勝的內斂型騙徒,清楚理解並善用本身優勢,對男性受害者而言,要逃離其魔掌,除非內心堅定,否則絕非易事。而更重要的是,她還有一對助手,其中一位更是警隊裡的一份子,黑白道通吃,這讓她地位屹立不倒,也勉強說服觀眾,她在當地獨霸一方卻沒人敢動她的理由。

反觀潘妮,在這“白瘦即是美”的審美觀下,她先失去了優勢,只能用手機中的辣妹“照騙”男人因好色而起的憐憫,自動匯款大筆錢財。她大剌剌的個性及妙語如珠的說話術,也是讓男人卸下心防妙招。所謂“讓對方死得不明不白、後知後覺”,說的就是這種方式。戲裡的笑果,大多交由這位胖妹去“承擔”、營造,不知會不會因此令衛道人士或同是身材肥胖者的反感,這點也可能值得探討,我們是否該容許這樣的不平等、身材上的霸凌持續?


個人覺得,一部詐騙電影最難的地方,就是如何迎來政治正確的收尾。除非電影中的主角是類似劫富濟貧的羅賓漢,或是純粹的黑色電影,否則自小被道德觀念束縛的觀眾,相信難以接受騙子擁有好下場(尤其當今社會詐騙集團像九頭蛇般,瓦解了一組,卻另起兩組,人人聞之變色),所以觀賞《詐騙女神》期間,一直好奇片中雙姝下場若何,結局雖不盡如意,卻可能是此片最好的收尾方式,畢竟能與前部分一直鋪陳的梗相連,難能可貴。

總的來說,《詐騙女神》雖不像一般大電影那樣大陣仗,不要求過多的話仍可以一看。就像片裡出自喬瑟芬口中的對白,道明男人輕易被(女性)欺騙,是因為潛在的沙文主義令他們意想不到他們會栽在女性手下——雖不至於如此極端,但我是如此詮釋——《詐騙女神》也可以如此“騙”走觀眾的幾十塊錢,累積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