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6月20日 星期四

庫爾斯克號:深海救援


對《庫爾斯克號:深海救援》(Kursk)感到好奇。馬來西亞雖沒片商引進,卻在各電影評論網中出現其海報或劇照,而且乍看之下以為會是跟去年的好萊塢作品《潛艦獵殺令》(Hunter Killer)同樣是海軍動作驚悚片,卻不其然……

故事敘述二〇〇〇年八月十日,俄羅斯潛艇庫爾斯克號在俄羅斯北部進行海軍訓練。兩天後的十二日,潛艦發生內部爆炸,船上一百一十八名船員僅有廿三名倖免於爆炸,當這廿三位倖存者期待救援,俄羅斯政府卻用盡方法阻止他國施予援手……

在完全不曉故事內容的情況下觀賞此片,而且片頭打著法國名導盧·貝松的電影公司EuropaCorp標誌,越發期待會是一部動作片——開始時看見幾位海軍為了情同手足的同事的婚禮,甘願點當掉海軍發配的手錶,我知道這會是一則關於兄弟情的故事;當潛艇內部爆炸,該廿三人在寒凍中相互激勵,頑強求生,感覺這絕對是勵志電影(結果卻是深海版本的《無路可退·Only the Brave》);當鏡頭切換到這其中幾位在家的母親與孩子,與國家政府要員的對峙,以及其他國家官員欲施予援手卻不得其門而入之際,這又是一部批判政府、揭發人性的深度電影。

提起政府,《庫爾斯克號:深海救援》有好幾幕於陸上受難者家人與政府官員的戲,皆處理得比潛艦中的氛圍更緊張。一邊是對親人是否安全的急迫,另一邊所謂的“官方發言”卻不斷耍太極兜圈子,無論是否真顧及國家機密不得洩露予外人,或是面子問題(俄羅斯其他備有救援設施的潛艦都被賣掉或轉變成其他用途,唯一的救援船隻設施卻年老失修,實在諷刺),讓人看了會對政府嗤之以鼻。尤其該發言人的一臉壞蛋相,與法國女性蕾雅·瑟杜飾演的母親及一臉堅毅的孩子(最終這孩子在葬禮上拒絕與這高官握手,更顯張力),兩相比較,相信觀眾即刻會把內心孰是孰非的天秤,一面倒向後者,賦予後者精神上的支持。


而從這點也能帶出一個訊息:縱使看似國家對不起個人,實則並非國家之失,而是政府的錯;政府由人擔當,也就帶有人性。戲內種種都是以國家為名,展露的人性黑暗面。就像片中俄羅斯船艦的高官,當他確認僅有的設施確實沒法施救,頂著壓力私下請求外國同業朋友前來救援,最終仍給更高階官員阻遏延誤了幾個小時,終導致慘劇發生,相信在其內心滋長的自責與愧疚,縱使再如何鐵石心腸,也會跟隨直至踏入棺材為止。

總括而言,《庫爾斯克號:深海救援》或許不是一部快節奏的商業動作片,卻能帶出一些課題,供觀眾深入思考,從中獲得一些領悟,是值得推薦的電影。

延伸閱讀:《庫爾斯克號:深海救援》改編自紀實故事A Time to Die: Untold Story of the Kursk Tragedy(電子書鏈接:https://bit.ly/2WR1H9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