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小丑



首先要提醒正打算入場觀賞《小丑》(Joker)的看倌,萬萬別抱著期待DC漫畫裡蝙蝠俠死對頭小丑如何成為高譚市的犯罪之王、邪惡之神起源故事的心態;《小丑》僅借用DC漫畫的設定,來反映現實(這點評論褒貶不一)。不被DC這大字招牌捆縛著心靈,或較能挖掘此片樂趣。

我確實喜歡這部《小丑》。雖然劇情節奏有點緩慢,但似乎有種魔力,讓人眼看銀幕上亞瑟·佛萊克(主角小丑未成魔前的名字)的病態(或正常?)越久,越讓人深陷其中,思考當下的現實社會,竟產生感同身受。佛萊克是一齣悲劇人生的代言,他出身卑賤,住在貧民區一公寓單位內,與母親相依為命,從事一份小丑工作,卻因患有罕見的精神疾病,遭同事及路人投以異樣眼光;加之經濟不景、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他可謂跌入谷底永無爬升之日。唯一令他人生懷有希望的,是從電視脫口秀節目中帶給他的稀薄光輝,勉強撐著他欲投入喜劇劇場的夢想。

這算是黑色電影(Film Noir)吧我想。其中幾幕讓我從中看到人性較為光明的一面,且為之激動不已,包括巴士上佛萊克逗弄前座小孩卻給小孩家長斥責後,控制不住病態的大笑;當該家長看了佛萊克遞出的病癥說明卡,還能尷尬地表示歉意,讓我感到這座城市,仍殘存一縷人性的溫暖——道歉是極盡之勇;另一場景是,小丑佛萊克殘殺一位舊同事以後,竟放另一位舊同事離開,從他口中道出的一句:“你是唯一善待我的人”,佛萊克畢竟還有絲毫理性,恩怨分明。這兩幕最令我印象深刻。

至於針對坊間網民爭辯到底哪位演員最能駕馭小丑這角色之說,我認為,首先就不該有這種比較……《小丑》不是動作電影,就如首段所述,它也非DC漫畫中小丑的起源故事。以我心目中最棒版本的小丑——《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來說,他身份神秘得令人著迷,他操控人性的手段令人畏懼,他戰鬥力及挨打能耐令人佩服,他令人捉摸不透,他不愧為犯罪之神;但小丑佛萊克,跟前者根本不同設定,電影的調性亦不盡相同,如果未來真有蝙蝠俠,小丑應該也沒法與之搏鬥,因為年齡差距。故,這種比較可謂無稽。


有者預測瓦昆·菲尼克斯會憑此角獲得各頒獎典禮的影帝寶座幾率倍增,這點毋庸置疑;但若說這是又一部有資格入圍各電影獎項甚至獲獎的DC改編電影,我則不認同。還得強調:這不算“改編”,是“借用”。小丑、高譚市、韋恩家族、布魯斯成了孤兒的遭遇等,都是過去幾部蝙蝠俠電影中耳熟能詳的名字及橋段,也是令漫畫迷感到溫馨且激動的致敬彩蛋;真要跟某部作品產生相連的話,我倒覺得《小丑》更多是經典老片《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的承襲。《計程車司機》由勞勃·狄·尼洛主演,同樣描述活在都市中有點反社會的邊緣人的壓迫故事;勞勃·狄·尼洛在《小丑》中扮演電視脫口秀節目主持人,似有一種情感的延伸。兩者唯一差別在於,計程車司機最終成了英雄,小丑則終究抵不過漫畫大神的宿命,成魔。

總而言之,《小丑》在群眾間掀起熱議,大家為之說出自己的觀感,對劇情中何者為真實何者乃想像,爭論不休。(友人說最終他被關在精神病院中,足以證明戲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幻想,是夢一場;其實佛萊克是DC漫畫鐵粉,幻想自己是小丑,與蝙蝠俠差點成為兄弟……這說法太恐怖,我承受不來。)無論如何,這些爭論令票房攀升,同是事實,小丑只需在暗中大笑,看著他這原本的悲劇,轉變為金錢回酬率高的喜劇。

哈—哈—哈—哈—哈—哈—哈……何需那麼認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