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F1電影

超愛《F1電影》(F1)。無關速度或激情,純粹為布萊德·彼特飾演的主角桑尼·海耶斯的人設所吸引、感動;戲中他過去的經歷,形塑成當下的個性,以及跟年輕後輩的互動過程……凡此種種,對如今四十張的我,感同身受,直搗內心,在戲院裡熱血翻湧、眼眶發酸。

電影講述曾是F1後起之秀的桑尼,因一場嚴重事故而終結其生涯,此後人生陷入低谷,在次級賽事及賭桌上度過。某天他收到現任APXGP F1車隊所有人的老朋友魯本(哈維爾·巴登飾)擔任車手的邀約,搭檔雄心壯志的新秀車手喬舒亞(丹姆森·伊卓斯飾),為賽季餘下九場賽事,書寫充滿血淚的人生勵志篇章。

我非F1擁躉,對其規則零知識,各車隊之間的抗衡、車手隊友之間的競爭,乃至幕後技術人員整體的團隊合作,我都無知無解,亦完全提不起興致去看看、嘗試去了解。我入場只為看故事,結果這故事比想像中還要真誠動人,像極了我這在生活中跌過跤,卻依舊不認輸的中年大叔。

要說桑尼有什麼特別的人生歷練,其實也沒什麼,就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一個天才型車手因傷被迫退下舞台,說是人生魯蛇又不盡恰當,因他始終在熱愛的賽車競速世界裡遊走,以freelancer姿態,從一家車隊跳槽至下一家車隊,憑著天賦為車隊奪取無數榮耀,然後即刻退場,毫不眷戀當下的光環——如此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行事作風,亦奠定了這號人物的傳奇性。

浪蕩不羈我行我素的桑尼,在APXGP車隊跟菜鳥車手喬舒亞的互動,是《F1電影》的一大看點。半個賽季過去,車隊一分未得,車隊外憂內患,桑尼的加入,喬舒亞從而感到壓力,擔心首席車手席位不保;桑尼以往的賽車習性,令本該同心協力為車隊奪分的二人形同水火,魯本也一個頭兩個大。二人不是一夜之間化敵為友,是靠一場又一場賽事,在競速與失敗中磨出信任;靠一次又一次沉默的對視、分歧的爭執,慢慢融合。

戲裡出現了三次同一句話:“錢不是重點。”那重點是什麼?每次聽見,我都在思考,對桑尼而言,賽車之後所獲得的獎金或榮耀只是bonus,至於重點是什麼,我說不出個所以然,但隱隱中能感受到一些什麼。像我身為編輯,修改文稿、熬夜校對,出版的書未必暢銷,名字也不會出現在封面上。但當我看著一本文字成形、裝訂完成的書時,那份從無到有的參與感、跟作者和團隊一起努力的默契——這才是我享受的。

說回電影,《F1電影》用極度精準的節奏鋪陳情感,沒有一句廢話。劇本穩健、角色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矛盾及轉變。攝影鏡頭緊貼車身,觀眾彷彿也坐進駕駛艙,感受每一次剎車、超車或是撞車;漢斯·季默的配樂更是錦上添花,節拍如心跳,將電影推向極致高潮。

演員方面,布萊德·彼特的演出無需贅言,將桑尼的疲憊、倔強與溫柔詮釋得恰到好處。哈維爾·巴登飾演的魯本,是全片的溫暖支點,像極我們人生路上那個總會拉你一把的朋友。至於喬舒亞,丹姆森·伊卓斯演來張力十足,初生之犢的鋒芒,讓人看得五味雜陳。

總括而言,《F1電影》是少數能激起我熱血、強忍熱淚的運動類型電影——但我不會因此去看F1就是了——大力推薦!

PS:電影的故事背景虛實交錯,現實裡的車隊車手都有客串,我把它當成一則平行時空的勵志故事來看。最後一場壓軸戰,桑尼在前一場比賽發生事故,未完全復原,仍勉強披掛上陣。他駕駛時視線幾度出現殘影,像在暗示什麼。我大膽揣測,電影或許拍了兩個結局。銀幕上看到的,是比較慈悲勵志且夢幻的一個,讓他達到平靜飛翔的境界,;另一個嘛,留在心中就好,別道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