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這塊小地方,加上作為東西方貿易海港,具備了較能吸收各國文化的優勢。其揮發於影視工業,確有幾種類型是電影重鎮如寶萊塢、好萊塢所無法企及,其中一種即警匪片。
一九九〇年代中至千禧年過後,香港電影曾經歷一段低潮期,直至二〇〇二年的《無間道》,雙導演劉偉強、麥兆輝用警匪片“救市”,令香港電影進入一段臥底氾濫的時代。可想而知,警匪片於港人而言,會有一種神聖的期許。十年之後,同樣由雙導演合導的《寒戰》,成了港產警匪片的“救世主”,香港以外地區——如馬來西亞——的觀眾,終於覺得盼來一部“還可以”的港產警匪片了,同時亦讓梁樂民、陸劍青知名度大升,令面對青黃不接的香港電影界迎來一股溪流、一股新希望。
當年,因為坊間幾乎的零負評,我不屑看《寒戰》。
後來的《赤道》,因為余文樂,以及看在張學友、張家輝、王學圻幾位港中韓台等實力派或大師級演員的陣容,我入場觀賞,結果失望透頂——一大堆不合理之處,且伏筆鋪設過重,吊人胃口吊至肛門,形成反效果。
故,會有想看《寒戰2》的衝動,無非是電台廣告宣傳之效,絕非因為兩位導演的名氣;戲前甚至看了《寒戰》,劇力萬鈞,氛圍緊湊,實為好片,不在話下。於是乎,對續集較有期待了。
除了首集中死去的卡司(林家棟除外),其他活著的,悉數回歸,甚至加入了新血,如周潤發、楊祐寧、文詠珊等,還有一眾想當年看著他們劇集長大的TVB演員如林文龍、蔣志光等,邊看邊回想著銀幕上與熒幕中他們遭時間盜走而造成的歲月痕跡,唏噓不已;劇情則延續了警察體系之間的勾心鬥角、警匪之間的鬥智鬥勇,甚至擴大至警隊以外的司法體系,甚至政治,成了一部帶有驚悚政治陰謀色彩的警匪動作片。
《寒戰2》不及首集是事實,尤其幾位對劇情的起承轉合有著關鍵作用的角色,結果予人到喉不到肺的設置。像周潤發飾演的大律師,堅持不遭人利用成了為達目的的棋子,遂首肯徒弟暗中監視嫌疑人,而後收穫有力證據而影響大局。只是,他的後續行為,似乎過分理性,有點說不過去;再說,首集中大義滅親的梁家輝,此集卻“不堪”兒子彭于晏轉壞的幕後黑手一次的遊說,直接變節,簡直兒戲。雖然劇本似乎嘗試讓他最後棄邪歸正,他卻始終不摘下那副有框眼鏡,換回原本的無框眼鏡——我一直期待著——個人覺得,這角色成了此片的最大敗筆,編劇雖安排郭富城和周潤發兩位領導,用逆推法來帶出他變節的理由,加上兒子的遭遇,卻仍顯得牽強。
當然,此片亦有精彩之處,尤其槍戰場面,切合的剪輯隨著音效的放大,歎為觀止,連帶人心也跟著砰砰強勁跳動;還有爾虞我詐、鬥智鬥勇、放長線釣大魚的戲碼,可謂港人為生存爭權奪利的浮世繪,看得人心惶惶,卻無可厚非,畢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無論忠派反派,無非是為了一口飯,為了家國好,唯是大愛或小愛、法內法外之理念不同。
《寒戰2》,作為一部港產警匪類型片的代表作,雖說成果不如預期,但還是值得一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