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8月20日 星期四

Solar Impact


因為疫情,電影院沒有商業大片在此期間上映,要吸引觀眾購票入場,絕不容易。但也因為疫情,平時在商業大片“夾殺”下幾乎不為人所知的小成本電影,也趁這時期以大片之姿“招搖過市”,包括今天要介紹的這齣英國產Solar Impact

因沒想要看的片子,於是選了這部時間配合得到的戲入場,看片名和電影海報,以為是彗星撞地球類災難片,看下去才知道竟是一齣活屍片。劇情敘述太陽爆出幾顆粒子,朝地球飛去,擊中幾個國家,只要靠近這些彗星隕石的人便被感染成活屍。我們的五位主角好友正好就在英國,於是鏡頭聚焦在他們身上,看他們如何逃離發生“屍變”的倫敦,前往男主角一位住在郊外——也是女主角的家鄉——的友人的家,尋求幫助。

第一幕開始,鏡頭紊亂且很模糊,像是用低清像素的手機鏡頭貼身拍攝,一整個晃到不行,心想這應該只是一陣子,之後會好轉,結果只有變本加厲。然而因為習慣了,加上確認這是低成本製作,也就“入境隨俗”,坦然面對,畢竟好些低成本製作,反而能拍出商業大片沒有的戲味。

只是,Solar Impact沒有。

它不只運鏡差,連劇本也差,五人在公路冒險上看見的活屍沒有很獨特,都是其他活屍電影的設定;也不見一般災難片或活屍片總會提及的醜陋人性,只是很平面地描述他們如何笨死——殺死他們的不是活屍,也不是其他人的自私,而是自身的愚蠢。需知活屍電影之父喬治·羅梅洛在一九六八年拍出影響日後活屍流行文化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後,活屍電影數之不盡,且不限於歐美國家,全球各地都有各自的活屍代表作。這夥年輕人(及所有倫敦市民)卻像是活在另一個沒有電影的世界,對活屍零概念,就此迎來末日。

當然,也能說這類電影不一定就要帶出什麼人性的考驗等預設主題,純粹作為主角求生的記錄亦無不可——很遺憾的,這幾位主角不是求生,更像是尋死。尤其那對情侶,死得毫無價值,卻也對應了“愛情令人盲目”或“愛情置人於死”的說法。

總之,看Solar Impact時,我是從片頭吐槽到片末。最令我讚歎的,是最後一幕,它參考了《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第一集那種開放式結尾。話說最終兩位主角和女主的妹妹逃到一教堂頂,再無路可逃,此時遠方傳來軍方的聲音,接著聽見狙擊手詢問高層:發現三個人類,但無法辨別是否受感染,該援救或擊斃?請下令。電影就此落幕。

我的話,直接擊斃。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片末時幕後工作人員表配著全球各地淪陷的圖片,帶出的訊息一目了然。但,請問地球是圓的,太陽粒子墜落於歐洲,其他地方如何同時淪陷?實在無力吐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