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廿多年來,殭屍(或喪屍)題材影視作品層出不窮。歐美、日韓乃至亞洲其他地區,都發展出各具特色的殭屍片代表。尤其創意不斷推陳出新的韓國,近年佳作頻出,如《屍速列車》《屍戰朝鮮》等,皆曾掀起全球熱潮。在殭屍題材已幾乎氾濫之背景下,《我和我的殭屍女兒》究竟如何突圍?正是我觀影前心中的疑問。
故事講述殭屍病毒爆發後,女兒秀雅(崔惟理飾)不幸感染變成殭屍,身為單親爸爸的正桓(曹政奭飾)不忍親手了斷,遂帶著女兒回老家藏匿。這期間,他意外發現女兒即使已經變異,仍保有人性的反應,而非典型殭屍那般只知活人生吃。身為動物園馴獸師的正桓,索性大膽嘗試“訓練”女兒,由此展開一段既荒誕又動人的殭屍親情故事。
若將《我和我的殭屍女兒》歸類為驚悚喜劇,那“喜劇”比重約莫佔了九成七,幾乎沒有真正的驚悚或恐怖元素;有的話,也多以黑色幽默處理。這樣的安排無疑照顧到對恐怖片敏感的觀眾,我相信不少人是因男主角曹政奭入場觀賞——他在《機智醫生生活》中的親民形象深入人心,若此片走向過於驚悚,雖說顛覆未嘗不好,卻可能適得其反。單從電影海報的色調及氛圍,便可感受到輕快基調。觀影時,我不免聯想到二〇一五年的《我的殭屍女兒》(Maggie)和二〇一三年的《殭屍哪有這麼帥》(Warm
Bodies),但相較之下,《我和我的殭屍女兒》更輕鬆幽默,也更適合闔家同樂。
此外,幕後團隊的用心亦值得一提。從劇本構思到選角,無不精準扣合當下最能吸引觀眾的流量密碼:殭屍題材、父女親情、友誼、初戀、懷舊流行樂,摻和著懸疑及動作元素,還有一隻搶盡風頭的橘貓。雖說有幾幕“演技”有明顯的CG特效加持,但絲毫不減牠在戲裡散發的光芒和歡樂氣息,也有聲東擊西之效,轉移觀眾對某些情節不合理處的注意力。更難能可貴的是,本片擁有一個好結局。何謂“好”,見仁見智,但對一部喜劇而言,如此結尾無疑恰到好處,至少給人留下希望。
轉眼間,二〇二五年已過三分之二,《我和我的殭屍女兒》是迄今為止,我唯一將之列入年度佳作的韓國電影,極力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