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九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我沒在戲院看(馬來西亞有沒上映也沒印象了),但坊間盛讚聲不絕於耳,金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傳到亂。後有機會在家中客廳觀賞,只覺還好而已,也許這動畫電影對中國觀眾來說特別有感,才會票房口碑雙豐收。
六年後的今天,續作《哪吒之魔童鬧海》面世,在中國春節檔殺得天翻地覆,票房盈收盆滿缽滿。馬來西亞則要等到三月份,才姍姍來遲上映,映前更引起小騷動——片商硬性規定,戲院不得做任何優惠,樂齡兒童票通通取消,我只將它看做是為電影造勢的商業操作。
撇開這些“預熱戲碼”,看了正片,驚覺這續集比前作提升何止一個檔次。故事、動畫細節、戰鬥場景的分鏡與節奏,全部升級,簡直值回票價!故事情節緊接前作結尾,哪吒和敖丙雖保住了靈魂,但即將魂飛魄散,太乙真人於是用七色寶蓮為二人重塑肉身,卻波折重重。仙妖對立、龍族內亂、滅族等危機紛紛出現,他倆多舛的命運再度翻江倒海。
《魔童鬧海》的主角,與其說是哪吒一人,不如說“哪吒+敖丙”雙主角設定更為恰當。哪吒的背景與性格在第一集已經完成了鋪陳,這一集,因敖丙上身的設定,觀眾看到更多的,其實是敖丙的成長線,哪吒反倒像是時不時醒來負責插科打諢惹笑彈(這樣說主角,有些不堪……)。如此劇本安排十分冒險,需知一個不慎,哪吒可能會變成邊緣人,但導演處理得當,角色塑造依舊穩健,觀眾依然買賬。
故事層面,仙魔對立、無量仙翁的偽善、龍族內鬥、申公豹的親情戲等等,都令電影張力層層疊高,觀眾情緒隨著劇情推進,一點點地拉滿,直至正邪決戰的爆發,才一口氣釋放,酣暢淋漓。電影最終,無量仙翁沒有真的被打趴,元始天尊亦從未現身,他對無量仙翁所作所為知情與否,抑或默許?這些都是為第三集而設的伏筆。
至於戰鬥場面,那場天空大亂鬥,視覺效果足可媲美好萊塢《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老實說,自二〇一九年《終局之戰》後,還沒遇過哪部電影的群戰戲能讓我熱血沸騰,直到《魔童鬧海》。無論是一對一的對決,還是鏡頭拉遠的群戰,在配樂及聲效的襯托下,全發揮到極致,看得人眉飛色舞,大呼過癮。
這部二個半小時的電影,從頭到尾無冷場,是我今年第一季最佳動畫作品。只希望第三集別讓人等上五六年,甚至像無量仙翁在戲裡那樣,苦等十年才能出關,那就太諷刺了。
回頭看這幾年《封神演義》的改編潮,魔童《哪吒》系列與烏爾善的《封神》系列可說是雙雄爭輝。《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精采萬分,到第二部《戰火西岐》卻開始失穩;《哪吒》則在第一集普普通通的基礎上,端出了可作為中國動畫電影的標杆續作,導演餃子不僅為中國動畫立下巔峰,也為自己設下難以超越的高牆。第三集別說要超越,光是維持這個水準,已是極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