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曼羅奇遇記


村上春樹説過:死并非生的終結,而是生的延續。的確,死亡是另一種形式的生,是自然法則。與“性”一樣,許多爲人父母者,都不願意在孩子面前提及“死”,猶如這樣會犯大忌,霉運接踵而來。當然,當影視界無所不用其極地將死亡之後靈魂的形象,搞得烏烟瘴氣,陰聲細氣地呼喚生者,或極之恐怖的氛圍營造下,死亡變得非常可怕。

至於真正描述死亡的卡通動漫電影,少之又少,縱使有,頂多粗略帶過。尤其迪士尼、夢工廠這幾家霸占好萊塢動漫電影工業的公司,似乎都對“死亡”這題材避之唯恐不及,深怕得罪家長,從此遭打入冷宮。

故,這部《曼羅奇遇記》(The Book of Life),可以説是突破動漫電影對“死亡”避忌的框架。它取材自墨西哥當地鬼節(Day of the Dead)並做出延伸,形容人往生後去到的世界,會憑藉是否仍有親人對其的思念,而前往猶如天堂世界的歡樂之地;反之則前往比較像地獄的遺忘之境。

此片除了有助孩子瞭解死亡,消除他們對“死”的恐懼,主題當然脫離不了“愛”。劇情圍繞著三位青梅竹馬的感情世界——喜愛音樂與和平的鬥牛士曼羅、出國念書回鄉後懂得反傳統觀念的瑪麗娜,以及活在英雄父親陰影下、自小志願能夠像父親那般英勇好鬥的傑昆。這“嬲”組合,成了掌管歡樂之地與遺忘之境兩位神祗的賭注、棋子,看是哪位男孩最終獲得瑪麗娜的青睞,並嫁給他。

三個主角,三段不同的人生,皆有自己需要突破與成長的框框。我個人最喜歡曼羅那支線,他自小喜愛音樂,可是身爲鬥牛士的嫡系子孫,父親希望他能夠拿出更大的勇氣來殺牛;而曼羅更希望用音樂來感化牛、保住其生命之餘,亦希望能藉此感化父親的頑固。後來他去到“陰地”,發現有位祖先同樣熱愛音樂,卻同時也是成名的鬥牛士,讓他豁然頓悟,發現家人寄予其身的厚望,其實可以巧妙地融入自己本身的夢想,達致雙方滿意的結果。更可貴的是,他從陰地回到人間的試煉,讓他真正用音樂化解死去的公牛對鬥牛士一家人的滿腔怨氣,成功化解雙方積纍了幾代的恩怨。

本片在美術方面,可以説是上乘。《曼羅奇遇記》監製之一吉勒摩·戴·托羅,是好萊塢業界著名對怪物情有獨鍾,且在怪物造型上獨具風格的導演,《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環太平洋》(Pacific Rim)等片,皆出自這位怪咖。在本片人物造型上,更能窺見他的獨特——那種五分寫實五分抽象的畫風,配上炫彩繽紛的顔色,能夠將死亡“玩”得那麽淋漓盡致,可説神乎其技也!

總而言之,《曼羅奇遇記》真適合用作家長向孩子述説死亡的真諦,又不用擔心會造成反效果的教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