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黑帽駭客


電影《黑帽駭客》(Blackhat)請來雷神克里斯·漢斯沃做主角,還有湯唯、王力宏等亞洲巨星,更拉大隊到亞洲各地區(東南亞則有馬來西亞跟印尼)取景,正好印證網絡無國界(跨國界)的道理。

先談電影的商業取向:網絡犯罪,正是目前全球通訊發達世代最普遍、最簡易的犯罪手法;明星效應,克里斯是當紅肌肉型男,幾位華人臉孔對準了華人口味(與荷包);還有集驚悚、警匪追逐、爆破戲、床戰戲(稍微爆料:克里斯跟王力宏,呵呵,你信嗎?)、近身肉搏的動作設計等元素,無疑皆讓觀衆一飽眼福的福利。只是,完場時,卻聽見觀衆席間諸多抱怨,說這套戲悶啦等等。這都是門外漢的見解。

當然,看戲是主觀的,亦沒說這些抱怨有錯。但,身爲半影癡的我,在此想替導演麥可·曼恩打抱不平,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淺見,與大家分享。看過導演前幾部作品,已大略熟知他的風格、他的style。除了《落日殺神》(Collateral)(這是他的代表作,不看可惜,極力推薦!),其他作品如《烈火悍將》(Heat)、《邁阿密風雲》(Miami Vice)《頭號公敵》(Public Enemies)等,都是那種用電影的四分三篇幅來研磨觀衆的耐性,醖釀觀衆的不滿情緒,使其升溫,最後才以速戰速決的方式(篇幅)來宣泄,比如槍戰戲,讓正義的一方剿滅前大段時間無惡不作加上自以爲是的大壞蛋,發泄完散場,一身輕鬆怡然。故,被麥可·曼恩相中的演員,真是少一分演技都不行,因爲導演最喜歡利用“醖釀時間”來特寫鏡頭下的演員,巨細靡遺地讓角色之間的衝突漸升——不僅正與邪之間,還有人與人之間——最終才一次過“根除”。也能如此說,麥可·貝是以後期加工的特效來呈獻一部電影的好,演員好壞不重要,反正能用電腦來彌補不足;麥可·曼恩則是以最基本的資源(演員演技)來提升電影素質,每一幕戲都是演員臉上(及身上)每一分肌肉的表演,是善用演員的導演。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格,都有各自的擁戴者。

當然,《黑帽駭客》故事方面亦有不足,尤其首尾的不相連,會讓人覺得似乎遺失了什麽——故事以駭客爲始,中間一大堆的鬥智鬥勇,也都圍繞在追緝幕後黑手這目的上,然而末端英雄與反派的解決方式,竟然不是透過電腦與鍵盤,而是短兵刃、火器相接。雖有近身肉搏戰的眉飛色舞,卻始終背離了主題,可惜矣!當然,或許是麥可·曼恩覺得這是唯一讓觀衆認出他作品特色的方式,卻幾乎毀了電影……但,這就是麥可·曼恩吖!

總括而言,《黑帽駭客》不能算是麥可·曼恩最傑出的作品。但也不能否定導演確實敘述了一則與現實中人際關係緊密且嚴重的社會故事,有心人自會領略其中意涵,平日對電子產品的使用是輔佐抑或濫用,自己衡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