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時光聲色迴廊:伴我成長的卡通,有些經典,有些不——頭文字D


自小,我都是比較喜歡漫畫多於影像化的卡通(歐美製作的除外),從孩提時代的《小叮噹》、小學時候接觸的《名偵探柯南》《七龍珠》《灌籃高手》……再到中學時期看的《神行太保》《天上天下》等。會較喜歡原著,除了因爲紙本能夠握在手上感覺較實在,也是因爲卡通會刪掉一些兒童不宜的養眼畫面,尤其中學時期看的那兩部最爲明顯。唯獨《頭文字D》,我始終覺得卡通比漫畫更好看。

《頭文字D》是敘述青春的熱血漫畫,只是比起其他同類但不同題材的作品,它比較實際,即透過賽車這生活化的題材來交待主角的成長。它沒有誇張的賽車場面,那些甩尾、溝渠轉彎等技術,都是現實中能夠執行的,也完全不違背物理學,且日本著名賽車手,綽號“甩尾王”的土屋圭市作顧問,可見忠於現實得有多麼透徹。每集片頭打出的“警告”字幕,是《頭文字D》的“商標”,“哥真的有練過,不只小孩別學,大人也別輕易模仿”。

我十三歲那年接觸到《頭文字D》。那時也是哥哥跟朋友借幾片第一季的VCD回家,也就跟著看。初次接觸對我内心沒造成什麽重大影響——倒是愛上了手排檔汽車——就自然而然地繼續追看,看完第一季,主角藤原拓海憑著他家那輛老舊AE86,戰勝幾輛所謂的超跑,締造秋明山下坡不敗傳奇,憑這點足以讓我曉得“不一定要駕豪華跑車,最重要是駕駛技術”這道理。

後來的第二季,我暫時沒繼續追看(其實也以爲整部卡通就這樣完結了,畢竟那時不流行多少季多少季這種商業計算);十七歲那年,考到駕駛執照,終於實現我在公路上開著手排檔汽車的願望,當時感覺我離藤原拓海的距離,似遠還近,說近又遠,我好像可以書寫我自己的駕駛人生。《頭文字D》第一季就這樣,伴我度過一小段的求學時期。

念學院時,劉偉强導演執導《頭文字D》電影版,而主角請來周杰倫飾演,這條娛樂新聞讓我興起想要重看的欲望了。恰巧,某家影音公司在學院内擺攤(現在回想覺得很奇怪,學院辦書展算平常,怎麽會擺賣這種娛樂商品?),我就在那攤子意外發現第一至第三季三合一版本的VCD,二話不説,買了回來。於是,電影公映前,我重新點燃内心那股對汽車引擎的轟鳴、“死氣喉”發出悅耳氣味的潛伏喜好,一口氣看完三季,其中更在第二季中AE86敗給Lan Evo III而忿忿不平。後來看了真人版電影,覺得竟然比卡通誇張(這是很怪的現象,一般電影需要比漫畫原著更貼近真實)——其中黃秋生飾演的藤原文太有句對白很耐人尋味:有天拓海要我帶他去驗眼睛,我帶他去,可是醫生說他視力完全沒問題,我對兒子說:“靚仔,玩嘢啊?信不信我揍你?”他說他不知爲何最近看東西,東西移動得越來越慢,那時我才知道是拓海越來越快——這什麽邏輯?還有藤原拓海、高橋涼介和須藤京一三輛車的比賽,期間京一的Lan Evo III發生意外,失控落下山崖,涼介竟然冒出一句“不用理他”,這點就讓我替電影扣很多分,雖然當時還不知道未來他是D計劃車隊的策劃人,但就感覺這句對白不該從這人物口中出現……

真人版電影海報

學院三年的學涯未結束,就發現第四季已陸續推出DVD。噢,原來還未完結呢!可我即將踏入社會工作,不再有那麽多時間追看,未來會否再次觀賞AE86的甩尾藝術,仍是未知數。

而出來工作之後,因經濟狀況較寬裕了,待確認第四季大結局,就買了全季DVD(那時已不再流行VCD),二話不説繼續追看下去。D計劃的成立,拓海(AE86)和高橋啓介(RX-7 FD)作爲車隊的上下坡王牌,他們背後是高橋涼介這位枱柱兼軍師,開始全國遠征任務,誓要創造不敗紀錄,然後解散,就此鑄下傳奇。成了社會人士,感覺不再像之前那般對卡通内的世界保持當初的熱情,就是看了就算,拓海維持不敗是好,但也沒怎樣……也就是醬的心態,直至2013年買了第五季全季光碟,就擺在櫃子内遺忘了它;直至20148月(恰逢書展期間,工作最忙碌)發現已經出至第六季,而且全篇完結了,突然下定決心要從第一季開始重看。這一重看,單第一季就用了半年時間才看完。後來心想不能這樣,於是卯起全力衝刺,兩個月内看完第二三四五六季(今年農曆新年期間才購入第六季全季光碟),再次對藤原拓海的成長之路感動之餘,也對自己的堅持產生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動、滿足。

高橋兄弟

對《頭文字D》内容的感想,除了熱血奔騰的飆車、目眩神迷的技術(藝術),就覺得這畢竟是一首青春舞曲。比如第一至第三季的女主角茂木夏樹,隨著劇情進展,她雖然前往東京深造,跟拓海暫別,但感覺兩人始終會複合,結果不如所願,拓海跟另一位上元美佳交往。青春就是如此難以捉摸,曾經立下的山盟海誓,也敵不過時間的沖刺。

此外,這部卡通從1998年起播,至2014年大結局,歷經十七年時光,但劇中情節只過了短短一年又幾個月時間,這等“意境”,更讓人無限感慨(我十三歲那年看你是十七歲的小夥子,現在我三十歲了,看你依然是十七歲那傻不愣登的小夥子)。拓海每一場比賽所獲得的成長,或許是原著作者在創作期間將對汽車所吸取的知識加諸其上,使他成爲神一般的傳奇人物。當然,成長的不僅拓海,還有高橋啓介,以及作爲緩衝情緒、搞笑成分居多的阿樹和池谷前輩……總之,大家都有所成長,這是《頭文字D》最大的出發點。

追完後,我常在想,其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定律始終不滅。拓海雖然技術卓越,吸收能力簡直臻至怪物等級,但腦袋有點鈍的他,還是需要他人提點(但是一旦駕上AE86,便沒有絕對理論能論斷他,“藤原狀態”這詞匯於焉誕生);“操縱”藤原和啓介背後的涼介,能力或許在二人之上(雖然曾敗給拓海,但不能說實力在他之下);而D計劃遠征茨城縣遇上的大叔級對手——神之手和神之腳,D計劃能夠險勝也是運氣女神站在他們這邊。而在涼介之上的,還有一位沒什麽出場的人物:藤原豆腐店店東,即藤原拓海他爸藤原文太。無論AE86,或之後的Impreza,他都能駕馭自如,比拓海快速多倍,還能在甩尾時騰出雙手點菸(哥真的有練過,別貿貿然模仿)。

所以,《頭文字D》是結束了,但對我人生的意義卻不只是留下那幾片光碟那麽簡單,我相信,只需每隔五或十年重看一遍,又會悟出不同的道理及觀感。很多人覺得《頭文字D》中的“D”,代表著“Drift”(甩尾、飄移),這沒錯,但其中對涼介的意思則是“Dream”(夢想)。人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有何差別?這,就是《頭文字D》經典之處。

最後,附上整個系列我個人最喜歡的歌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