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危城


上週分享《使徒行者》,替起《掃毒》的導演陳木勝;這次則分享這齣由他執導的新作《危城》,同樣由古天樂主演,另有彭于晏、劉青雲等卡司……

正式進入本文主題前,略聊導演陳木勝的電影作品。對我而言,“陳木勝”這名號,總帶點尷尬,不是說他執導的電影不好,只是不到位。幾部較新的如《掃毒》《新少林寺》《全城戒備》等,演員陣容以及製作,好得無可挑剔,在當年與其他港產片比較,可謂A級製作。只是,它向觀眾點出故事重點的方式,每每成為致命傷——直接用對白念出。於此,對陳木勝電影,我總不抱太高期望。

《危城》要帶出的訊息,主要是人對善與惡的執念。故事述說劉青雲飾演的楊克難,是普城的保衛團團長(類似執法單位的首領);在那動蕩年代,城內的軍隊,都被調派至戰區保家衛國——打的是內戰,不知何謂“保家衛國”。與此同時,少帥曹少璘(古天樂飾)“一馬當先”,隻身抵達普城,按捺不住內心嗜血的暴戾,濫殺了三條人命,被楊克難等人制伏,待隔日處決。他們不知的是,曹少璘乃軍閥曹瑛之子,曹瑛武功高強的手下張亦(吳京飾)趕來普城欲救人,與楊克難僵持不下,遂撂下狠話說隔日一早若不放人,則下令屠城。接下來的約十八小時,成了普城百姓一生最難熬的時光,是該支持楊克難的正義凜然而壯烈犧牲,或放下公道苟且偷生?

單看簡介,是吸引的。尤其那至關重要的“十八小時”,期間發生的事情,每位角色的抉擇,更是成為主導故事走向的關鍵。可惜,電影就敗在無法處理好這一環。編劇自然不放過利用此限定時間“大做文章”,如百姓先是支持楊克難,後經貪圖富貴榮華的富賈遊說,以及曹瑛另外幾位大將略過張亦嘗試劫獄的小插曲,轉而煽情地跪求楊克難“擱下執念”,立地成佛……只是,或許“十八小時”太久,我完全感受不到他們將死的憂慮,而這期間浪費掉的一位角色,就是廖啟智。這位安插在“十八小時”中受富賈說服要勸說楊克難放行曹少璘的棋子,最終良心發現選擇守護楊克難而戰死,成了烈士……唯有這幕,才勉強帶出幾分感性的氣息,卻仍少了人命關天的迫在眉睫。

至於電影好看之處,則首推動作設計了。由洪金寶擔任的武術導演,每一位有武戲的角色,都各有各的擅長動作與武器。就連武術動作最少的古天樂,邊使用隨身的金槍殺人,還可邊閃避近身的拳來腳踢,煞是奇觀。而電影開場,即讓彭于晏耍帥耍了一輪“猴戲”,確有點睛之效。唯,經過本地電檢局的“第四度創作”,許多臨門一殺動作不到位,予人感覺到喉不到肺,只有吊癮的怒火中燒。


演員與角色方面,劉青雲、古天樂、彭于晏等,都是公認的戲精,演出預料之中,無可挑剔。予我更大懾服力的,反而是吳京飾演的張亦。他跟彭于晏飾演的馬鋒,本是同個鏢局的師兄弟,卻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張亦是為了活命,寧可當人走狗,只想日後榮華富貴;馬鋒則寧選擇逍遙窮活,不過違背良心的日子。兩人的最後一戰,前者為職責,後者為公義,最終是張亦敵不過對師弟的舊日情懷,敗下陣來。吳京的演繹,從第一次出場震懾百姓的霸道狗相(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黎明),到後來對師弟流露出的關懷,轉變極大,亦是編劇要帶出的邪不勝正、天理自在訊息。

總的來說,《危城》就像前段所述,屬於陳木勝作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少點希望進場,則會獲得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