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看此片預告及宣傳海報,從文案上很容易聯想起好幾年前丹尼爾·凱斯的經典紀實文學著作《24個比利》;我沒看《24個比利》,不確定內容到底說的是什麼,但《分裂》(Split)這電影,除了主角精神分裂出廿四種性格與其相似,其他的故事,該跟《24個比利》沒什麼關聯。
先聊導演奈·沙馬蘭,當年憑著《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技驚四座,被全球影迷及電影人譽為踏入千禧年前的驚悚大師級人物。之後的幾部驚悚作品,我僅看過《陰森林》(The Village)和《破·天·荒》(The
Happening),但好萊塢惡搞電影《驚聲尖笑》(The Scary Movie)系列似乎特別鐘愛將奈·沙馬蘭導演的作品作為對象,不知是客觀地諷刺他作品的“假驚慄”風格,還是種族歧視……不過他過去的最新科幻作品《地球過後》(After Earth)確實處理不當,我看得瞌睡連連。
所以,這齣《分裂》,可說是奈·沙馬蘭信用的“回歸”之作。它以一宗擄人案作為序幕,以穿插的敘事手法,一邊敘述主人翁精神分裂的狀態,另一邊則敘述女主角過往的際遇,向觀眾交待她與另兩位友人的不一樣,以致最終的結局,能讓觀眾信服。《分裂》全片都處在緊張的氛圍中,觀眾會希望三位遭擄的女孩成功逃脫,於是女主角和男主角(歹角)的“交手”過程,異常重要,加上那位精神分裂心理學研究者的“從旁作梗”,也隨時左右著三個人質的命運,種種人物之間的關聯,你來我往的智取,都是刺激腎上腺素的興奮劑。
男主角詹姆斯·麥艾維的演技,毋庸置疑,此角更讓他發揮得淋漓盡致。雖說有廿四種性格,但電影沒法讓每一個“他”都出現,但幾個性格的“同場轉換”,從眼神、肢體語言、說話語氣、眉間蹙溝的深淺,都是演技;至於女主角安雅·泰勒-喬伊,外形亮眼之餘,同樣有會說話的眼神。她飾演的凱西,經歷過不堪回首的童年,讓她有排擠其他同學的傾向(或反過來同學排擠她),但遇到這類危險的境況,她比其他人更冷靜,懂得對周遭事物及敵人觀察入微,靜觀其變,盡可能求存。
至於《分裂》的結局,是不是人人可認同,也非編導能夠完全掌控的了。我個人覺得,此片是沒有《靈異第六感》《陰森林》那種導演個人風格的令人意外、讚歎的“逆轉勝”結局,但縱觀整體,仍屬中上乘之作,也不枉真正的奈·沙馬蘭驚慄“回歸”之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