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美國製造


好萊塢是公認的夢工廠,電影史上絕不能少提它。從古至今,無論幕前幕後,都能挖掘出比虛構故事還離奇的真人實事。縱使近幾年鬧原創劇本荒,但他們從史實擷取靈感,再經過“商業電影編劇方程式”的再造,即端出一齣好電影的神奇魔法,亦是事實。此篇分享的《美國製造》(American Made),就是一例。

一九八〇年代,美國航空飛機師巴瑞·塞爾對周而復始的工作開始厭倦,機緣巧合之下,他透過其身為飛機師的便利,成為中情局觀察政府反抗軍的眼線;同時也成了毒梟的跑腿。也就是說,他是雙面(甚至三面)間諜。而他行此險著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賺快錢,也是給原本沉悶的生活帶來刺激、歡樂的調劑品。

電影藉塞爾的經歷,呈現出當年的荒謬事,這些荒謬事跡的所謂“壞角色”,幾乎是政府本身為作戲給人民看而塑造的假想敵;反抗軍好似在圖謀造反,不停收集武器,實則根本沒有要打仗,只想致富發達……塞爾便在這些似是而非的陰謀論下夾縫求存,險中求生,而他的膽識,確實給他帶來一筆數之不盡,一生用之不竭的財富。可惜,結果是……沒命享用。

《美國製造》故事其實有點……“務實”——沒耐性的觀眾一定覺得沉悶。可以列為動作影星的湯姆·克魯斯飾演的塞爾,角色本身就不是一個會開打的人,缺乏動作戲是必然。只是,當一堆不平凡的事情發生在一個平凡人身上——尤其又是威脅到當事人的生命——時,兩者相衝形成的黑色幽默,是本片好看的點——尤其接近結尾法官的判刑“超乎”塞爾預期,令他一時反應不過來時,表情更是令人發噱。再加上如今科技發達到一個程度的年代,以現在的眼光看回過往的時刻,更覺不可思議,大呼過癮。塞爾的經歷,若換在當下,該無法實踐——科技已進步到可以讓一個人無所遁形。


電影該是充滿嘲諷意味的,只是個人對美國歷史(不只美國,遇史則死是我的死穴)並不熟悉,或許有些橋段、情節、人事物,都是編劇刻意的安插,對熟悉該歷史事件的觀眾而言即是彩蛋。我能欣賞的,也就只有塞爾平凡中的不平凡、湯姆·克魯斯處理文戲的演技,以及……其中的勵志元素。確實,電影是勵志的,塞爾的膽識、做的每一個決定,都能成為榜樣……當然,端看你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每件事都有多個角度來詮釋。

美國,美國夢,“美國製造”,《美國製造》片名似乎就有一種狂傲意境。而好幾部打著“美國”片名的電影,如《美國派》(American Pie)、《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美國黑幫》(American Gangster)、《滿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甚至是《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都存在著一種道地的美國夢幻象,透過好萊塢這夢境製造機,傳揚至全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