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東方快車謀殺案


這是重拍作品。我沒看過之前改編的幾部影視作品,也未看原著小說,但相信小說能傳頌至今(一九三四年出版),自有它經典之處。但最新這齣《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老實說我看得瞌睡連連,好不容易熬完全場。

電影一開始確有吸睛——在一中東國家的場景,一小男孩急促奔跑,手上提著的籃子裝著雞蛋,好像有什麼急事,結果是“引”出此片偵探主角白羅形象與性格的手法,那無法忍受不平衡的強迫症,偶爾很阿Q的龜毛個性,以及他的聰明才智。白羅的鮮明個性及特意蓄留的鬍子,是本片唯一讓觀眾輕易留下印象的角色,此外,沒了。

從白羅登上列車的那一刻,他的一世英名,他對正義的堅持,他對“殺人就得接受懲罰”的非黑即白信念,逐漸瓦解——要的話,這電影也可以是帶出一個有強烈正義感的人對信念瓦解的負面主題。當預告片中排排坐的幾個“重要角色”陸續登場,觀眾知道會有戲看,只是沒想到是那麼嚼如臘味的一齣戲。電影拍不出足夠吸引觀眾好奇心,留下太少讓觀眾思考、共同推理誰是兇手的線索與伏筆,搞得本片最終變成什麼都不是。

來嘗試換個角度來欣賞它的好——熠熠星光。強尼·戴普(我是為他而來)、茱蒂·丹契、蜜雪兒·菲佛、潘妮洛普·克魯茲、威廉·達佛等,還有飾演名偵探白羅的肯尼·布萊納(能編能導能演的他,兼任本片導演),這幾位演技派,相信是因為原著故事的傳唱度太響亮而接演,片商亦樂意用來當做吸引觀眾的宣傳手段。只是,顆顆巨星,除了主角白羅(的大鬍子)和飾演死者的那位,其餘的,型塑得不夠立體,過目不久即忘。


此外,有幾幕的分鏡是很藝術,如白羅首次勘驗屍體的俯瞰鏡頭、預告片中所有嫌疑人物的一鏡到底,都是典範,但是電影節奏太慢,看著瞌(睡)著,我突然好懷念同樣改編自經典著作的《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那快速的剪接,也不會轉移觀眾對猜測兇手用何手法作案的推理興致。

再以另一齣經典電影,一九三八年的《貴婦失蹤案》(The Lady Vanishes)為例,同樣是發生在列車上的案件,也同樣是改編自推理/犯罪小說,述說女主角在火車上遇見與一老婦人萍水相逢,後意外撞到頭昏睡過去,醒來發現老婦人不見了,而每一個人都說不曾見過這位老婦人,讓女主角非常困擾,一度懷疑是不是自己精神失常……電影當然迎來一個精彩結局,也沒有藉什麼外星人綁架等超自然力量來糊弄觀眾。這部新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本該更能迎合現代觀眾的觀影心態而拍,卻比《貴婦失蹤案》沉悶。

二〇一七版《東方快車謀殺案》真有那麼不堪?我的建議是:不抱期望,看得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