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可可夜總會


以追星心態入場看了《狂獸》(崇拜余文樂)和《追捕》(迷戀河智苑),結果都失落離場——前者整體氛圍、故事及動作場景不及前陣子上映的《殺破狼·貪狼》(我知道凡事比較只會自討苦吃);後者則是太過易猜誰是真兇的推理片,也是情感(導演、編劇都是)太老舊的動作片。好在另一部皮克斯動畫《可可夜總會》(Coco)挽回我這一週的心情。

從《可可夜總會》的預告來看,感覺跟二〇一四年的《曼洛奇遇記》(The Book of Life)相似,兩者都把故事背景設在墨西哥傳統節日亡靈節,也同樣對音樂有“重度描繪”……且把“生死置之度外”,細說生死課題——這點我非常讚同,針對兒童觀眾為主的動畫,是該趁早讓他們了解這人生課題,而電影寓教於樂的方式,非常適合。

《可可夜總會》述說一鞋匠家族有個代代相傳的家訓,即禁止家族成員與音樂扯上任何關係,而電影小男孩主角米高是天生音樂家,私下藏著一把吉他,透過錄影帶,練得一手好藝,直至奶奶發現他的秘密,盛怒之下學謝霆鋒砸爛吉他,米高也在憤恨下離開屋子躲到偶像的紀念碑內,卻意外闖入異度空間見到逝去的祖先家人,也趁機闖蕩這死人世界,嘗試會見據說是祖太公的偶像吉他之神……

身在科技發達的現在,我個人對所謂“維護傳統”,幾乎嗤之以鼻。無論是宗教也好,籍貫習俗也罷,於我,最重要是“一切從簡”,所以對長輩為了維護傳統習俗而搞得自己焦頭爛額的執念,心裡只有“那麼辛苦,何苦?”的悲歎。《可可夜總會》中起先米高一家的家訓(有點像《神雕俠侶》中古墓派與全真教王重陽的初代恩怨),到後來米高堅持守護夢想而不惜與家人抗衡的精神,真的大獲人心——你看他在亡靈界裡,先答應祖先說以後不再碰音樂而“重生”,回到人間不到一分鐘即執起吉他而再受詛咒墜入“陰界”,可見內裡真有不羈的音樂魂、叛逆的搖滾精神。


而米高在人生地不熟的異世界逃離家人,跟隨一個素昧平生的流浪漢赫克托同行前往追尋祖太公,也是他叛逆表現的二次方。當然,故事發展至此,編劇已經施放魔法,靜悄悄神秘兮兮地鋪陳,只為結尾能帶給觀眾一個意料之外的驚喜——這點我覺得做得非常成功,在此就不劇透。

回到傳統與習俗上,電影有個只要後人遺忘了先人,在亡靈界“舒服”的先人即會永久消失的設定——這也是赫克托不斷嘗試偷渡回人間之故,只為提醒後代子孫別忘記他。於是,將列祖列宗排列在一張神龕或桌上,是有道理的;但因為家訓而阻止家人發揮潛能或天分,則是冥頑不靈的表現。對組訓或傳統拿捏得當,何時該放手何時該執意遵循,都是代代長輩及子孫必修的功課。

電影原片名“Coco”,是米高太婆之名。起先完全對這片名感到莫名其妙,太婆在戲中也僅是個大配角,看完戲才知道這角色可是起著關鍵作用。那種感覺有點難以形容……舉個例:就像周杰倫〈三年二班〉,歌名在整首歌中,出現只不過那一兩次,聽完整首歌卻會覺得很適合用做歌名一樣。

總而言之,二〇一七年剩下最後一個月,《可可夜總會》或會是壓軸的年度最佳電影(對不是星戰迷的我來說),值得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