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登月先鋒



《登月先鋒》(First Man)於我,無顯精彩傑出,反而沉悶為多。

或許我本身對太深入的科學無感,雖明白五十年前對於登陸月球是人類史上的一大突破且是文明壯舉,仍始終無法體會了解其中真正的重要意義——就像國慶日對一個國家史、國民來說非常重要,但其重點是?我相信多數人都將重點錯置為:公假。

我知道登月第一人尼爾·阿姆斯壯,《登月先鋒》情節也圍繞著他在登月前幾年的故事打轉,敘述他如何從一位平凡普通的人“進化”成跨出人類文明一大步的英雄;電影在鋪陳他個人事跡的同時,也呈現出NASA為登月做出的準備及目的,是有多麼“偉大”。

《登月先鋒》讓我較有感觸的點,主要是其挖掘阿姆斯壯英雄表征下、不為大眾所知或無法想像或因對其神化而遺忘了的最貼近人的一面——從他家人,尤其是妻子的視角,看出最真實平凡的阿姆斯壯。從這視角來評論,阿姆斯壯一點都不偉大,反而是個有點不負身為丈夫或父親職責的懦夫、混蛋。無可否認的是,阿姆斯壯面對的壓力乃世人無法相像,壓力來源還包括NASA用數條生命(都是阿姆斯壯身邊的同事友人)換取的實驗結果,以及或許一去不返客死外太空的賭注,當然還有對家人無法做出的補償。這幾點都是他身為一介凡人的無力感;而他唯有繼續投入工作,試圖藉此逃避、轉移注意。


相對的,當世人越發崇拜阿姆斯壯,最了解最貼近他的妻子,也從原本包容體貼,逐漸轉為憤怒。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場戲,是阿姆斯壯踏上阿波羅十一號衝向外太空前夕,他還打包行李刻意忽略家人,為此妻子勃然大怒,命令他去給兩個兒子一個“交待”,以備萬一此趟行程真是沒有返航,至少也曾對家人告別——她不希望阿姆斯壯就此做出無聲告別,留下離別的印象,會是他一臉的冷若冰霜。最終,電影在兩人隔著厚重玻璃前相望,露出似有若無意有所指的笑容下結束,沒有振奮,沒有感傷,或許這是編導留給觀眾深思的留白,也是全片最好看的一幕(終於撐到散場了……)。

至於其他我覺得可以討論的課題,包括當年美國為與蘇聯競逐,做出了多種犧牲,包括寶貴的生命,這點是否值得?我明白“有犧牲(失敗)才有進步”的至理名言,但對犧牲者的遺孀及從此失去父親的孩子而言,這點犧牲是否值得?雖說為國捐軀是一個公民該有的覺悟與光榮,為此仍因人而異,值得討論。

總而言之,《登月先鋒》確是中立、客觀地敘述阿姆斯壯數年間的事跡及生活,沒有將之神化,這點值得讚賞;但節奏緩慢,略嫌沉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